一、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带来的新变化1、改变了流通部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实施了计算机管理,开辟了自动化图书流通系统的新时代。......
2023-11-30
(一)培养大数据思维,树立数据意识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实用工具,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重视大数据,也是一次思维方式的变革。从对大数据的认识中,掌握工作重点,探索工作规律,提升工作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读者的需求,有时并不总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此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先培养大数据的思维。更要树立数据意识,认识到数字的重要性以及数字是最准确的语言,学会用数据来阐释事实,揭示关系,厘清脉络,证明观点,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大数据思维有如下四个维度。
1.定量思维
一切皆可测。对图书馆业来说,大数据的来源,不仅包括嵌入在图书馆相关资源中,实现资源的跟踪及分析的RFID射频数据,分布在图书馆不同位置或环境中的传感器对所处环境和资源进行的感知,不断生成、长时间积累所产生的巨大数据,还有社交网络交互数据。随着社交网络应用的逐步推广,社交网络所产生的数据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信息传播媒介,毫无疑问,将会成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数据最为主要的来源之一,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图书馆可以灵活获取移动电子设备、人员、资源、用户行为和需求等信息,对这些移动互联数据信息进行实时分析,可以更好帮助我们开展有效的智能辅助决策。
2.跨界思维
一切或可联。跨界有不同媒介、渠道间的跨界,也有信息服务模式、数据应用的跨界,如和企业用户的竞争情报系统、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其他信息咨询机构、掌握相关技术的公司企业进行跨界合作。
3.操作思维
一切要可行。其一,应用大数据,不等于非要有高大上的设备和硬件投入。其二,要把数据和用户心理结合起来,营销精准但不要引起用户的反感。其三,大数据管理要与关键绩效指标法(KPI)结合起来,协调各个部门的利益,否则大家对数据采集不积极甚至不合作。
4.实验思维
一切应可试。比如,要想知道推荐的效果,可以做一个实验。一半读者或用户有推荐,一半没有。从短期看,推荐效果并不明显,但长期效果非常明显。因为推荐是读者体验的一部分。短时间内,读者或用户对所推荐的信息或服务可能没有需求,但到有需求时就会想起来,尤其是当推荐的信息服务符合他们的品位和个性化需求时。
(二)重视队伍建设,强化人才储备
面对大数据时代和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人才在业界竞争力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只有具备相关学科背景和技术基础的人,才有可能胜任大数据分析的重担。高校图书馆要着眼于长远发展目标,树立战略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人才建设理念,加强高校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1.创新图书馆人才管理机制
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放到图书馆议事日程上。真正认识到人才是资源,必须抓紧开发;人才是资本,必须要运作;人才是资产,必须要增值。机制是当前影响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因素。打破论资排辈和大锅饭的条条框框,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聘任制、竞争制、淘汰制等工作机制。图书馆应以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人、激励人,注意激励制度的合理利用。注重对培训实际效果考核考评的同时抓好培养人和使用人的机制。奖惩分明,注意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并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一些有发展前途与潜力的馆员。创造机会与空间使馆员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升现有人才素质,倡导和加强人才终身教育,从而吸引、稳定和壮大人才队伍。
2.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馆员除需具备传统馆员的基本素养外,还需要具备对数据做出预测性的、有价值的分析的重要素养。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发展的进程中要打破传统用人标准,除了招聘具有图书情报学专业背景的馆员外,还应该聘用具有其他学科背景,如数学、统计学、计算机、心理学、管理学等其他专业背景的优秀人才。通过多学科的知识聚合和智力支撑解决自身的发展困难,更通过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智慧群体开展大数据研究。当然,也可与专业的数据、信息处理公司合作,外包或租用其成熟的技术人员也不失为一种现实的选择。
(三)健全保障机制,确保数据安全
大数据研究在提升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大数据资源将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资产。图书馆在利用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技术获取大数据蕴藏的高价值,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其中事关国计民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数据,以及大量涉及个人隐私的读者数据需要保护。高校图书馆要想实现双赢,就必须重点考虑如何确保各类数据资源存储安全,如何降低网络安全威胁,如何防止隐私泄露等问题,建立一套科学健全的安全、保密措施;从技术层面保障存储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技术;建立数据监管体系,对读者和图书馆的重要数据、敏感数据、隐私数据进行监管;加强图书馆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对于数据的开放程度、范围等要进行明确划分,严格的监管、执行以及惩处措施也不可或缺。这样才能确保我国高校图书馆进行合理、合法的数据信息利用和传播,从而实现既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又不侵犯用户隐私的共赢目标。
【注释】
[1]赵江.高校图书馆Web应用安全问题与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3):51—52.
[2]张丽珍.高校图书馆消防安全管理[J].科技风,2019(31):203.
[3]秀多吉.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在藏文图书编目中的比较研究——以ILASII和GDLIS为例[J].西藏科技,2015(01):69—71.
有关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的文章
一、网络环境给高校图书馆流通服务带来的新变化1、改变了流通部的工作方式,提高了借还书的效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已普遍实施了计算机管理,开辟了自动化图书流通系统的新时代。......
2023-11-30
然而,虚拟的网络世界烦冗复杂,网络文化往往混杂着种种不良信息,严重污染高校图书馆信息安全环境。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发布功能被大量的不良信息所利用,成为其传播的媒介和平台。这种情形严重干扰了图书馆正常的信息发布工作。(三)数据网络安全问题由于大数据更多的是基于一种网络数据服务的模式,网络节点的不断增加,网络安全对其将是一个严峻挑战。......
2023-07-06
3.网络环境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几点建议3.1改变信息资源结构,加大文献资源数字化配置结构的改变就是要合理配置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
2024-08-31
所谓的安全威胁是指对系统安全性的潜在破坏。一个系统可能受到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只有认识到这些安全威胁,才能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防范。通常,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可能面临以下的安全威胁。非授权访问的威胁涉及受影响的用户数量和可能被泄露的信息。数据篡改或破坏对网络通信中的数据报和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非法修改或删除,威胁源是用户或程序,威胁对象是网络通信中的数据报或数据库中的数据。......
2023-10-18
但无论如何,图书馆仍将是这部分信息资源的拥有者和提供者,在网络环境下搞好馆藏文献信息服务是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网络环境下信息爆炸式的激增,尤其是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和失控现象,导致了信息污染。网络环境下存在的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污垢”、信息“病毒”等是构成信息污染的主要形式。因此,完全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主要通过图书馆之间的分工协作和主动缩小信息服务的学科范围来实现。......
2023-07-06
即图书馆以Web3.0 技术为支撑,利用各种智能化的工具收集用户的偏好信息以及检索历史,并对其进行分析,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优的信息咨询服务。培养馆员挖掘用户潜在需求的能力,从提供信息服务提升为提供知识服务甚至决策服务的能力,善于运用Web3.0 新技术并运用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的能力。(三)采用智能化的Web3.0 技术Web3.0 时代是人工智能时代,信息咨询服务也需要引进人工智能技术,方便快捷地解决用户的需求。......
2023-07-25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 采访分类号:G250图书采访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图书采访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馆藏的质量。新华书店系统目前仍然是全国最大的专业图书发行系统。......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