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祠堂是安堂村民们最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除双桂堂外,村中其他林氏宗祠都别具岭南古建筑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灰塑檐雕,寓意吉祥之余,亦颇具精细之美。事实上,祠堂另作他用,算是为古老的建筑灌注了新鲜的生活气息,若是后人有心,在使用时妥善保护,亦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转型之道。古祠新生,昔日祈求神灵庇佑的场所,如今以另一种方式造福乡亲,成为村民们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
2023-10-17
春桃、东进爬上建在半山坡的发电厂房,太阳已照上了它的屋顶。荆北带领一班人,早已在电站等候。初升的阳光,照在荆北宽阔的脸上,东进这才看清昨晚罩在军用雨衣中的面貌,这位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信用社主任,桃花源中带头人,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布满血丝,仍不失威严,再加上他那高大的身材,哪像南方山乡人,完全是一位道道地地的燕赵大汉。东进见面有点不好意思,只好讪讪一句:早上好啊?旁边的人回答:“荆伯昨晚就未回去,一夜未眠,当然早啊!”这就弄得他更不好意思了,幸亏春桃打圆场,她说:他也早就起床了,只是等我上树掏两个鸡蛋煮汤,才耽搁了。荆北上前一步,再次握住小伙手,连说:“不晚,不晚,试车的人还未来齐呢?”
不一会儿,山上跑下一人报告:开闸放水,准备就绪,就等主任一声令下了。荆北马上布置:“机房之人各就各位,准备试车发电!”只见荆伯站在坡上,手拿小红旗一挥,旁边有人连敲三下响锣,上面闸门立即打开,一股清流沿着引水渠,顺势而下。随着人声欢呼,操作人员手动缓慢开启蝶闸,打开旁通阀向水轮机蜗壳充水。不一会,水轮机就开始转动起来。缓慢操作水轮机调速器手轮,先升到60%额定转速,然后加速建压。在这一切正常后,东进并肩电机操作人员,接通发电机励磁回路,调节励磁参数。就在这时,问题出来了,发电机空转近半小时,定子电流表指示升高,电机定子过热,却始终发不出电。怎么办?电机操作人员手忙脚乱,仍然束手无策,多双眼睛齐刷刷望着东进。东进问道:发电机组在地上停了多久?答道:至少两年以上,因为上边建水库的速度慢了点。略经思索,东进说:“怕是剩磁没有了”。他立即用万用表测量发电机端出线,发现线电压均在10伏以下。他当机立断:“剩磁不足,停机充磁”。但如何充磁?大家又茫然了。东进说:“不急,有办法,赶快弄4节1号电池来!”七凑八凑,东进将4节1号电池串接起来,用手按住联线,搭接在励磁线圈两端,不到半分钟,发电机输出电压就窜上去了,达到260伏左右。
当机组转速缓慢上升至50%左右时,东进请操作人员密切注意各部温升及机组振动情况,转动10分钟后,一切正常,再将机组转速升高至额定转速的80%,又经10分钟后,最后将转速提高到额定转速。当这一切正常时,东进就交待机组人员,每隔半个小时,测量轴承温度,注意机组振动,仔细聆听运行声响,检查冷却水压等。当空载运行一切正常,已是中午时分。阳春暖日,高高在上,天上没有半点云彩,机房里的人们,个个心情也非常欢愉。尤其是运行总指挥荆北,早晨还是阴晴未定,一脸严肃,如今倒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吩咐“宋快腿”,通知信用社高大叔,赶快按A方案送饭菜来。许多人好奇地问:午餐还有什么“A”“B”方案!“A”方案是什么?宋快腿不但腿快,嘴也快,他马上告诉大家:荆主任准备了午餐两套方案,试车运行顺利,送“A”方案饭菜:大米饭、红烧肉;若不顺利,遇到麻烦,就用“B”方案,即腌菜、箩卜也。试车运行一举成功,天上阳光灿烂,午餐又是难得一饱口福的米饭加红烧肉,真乃人生快事也,于是机房内一片欢腾声,盖住了发电机组平稳正常的运行声。
到了下午,桃花镇十二个村的村长,无一缺席,都来到电站报到,商讨晚上古镇千家灯火盛事。荆北问大家:“电线早已架到各村,各家各户的灯泡准备好了吗?”村长们七嘴八舌,立即说开了,有的说:220伏25瓦灯泡,市上好难买啊!有的问:“15瓦的,行不行?”荆北马上回答:“可以”!又有的问:“45瓦灯泡行不行?”荆北回答:“不行”!后来问的多了,荆北干脆宣布:统一标准25瓦,每户一盏,功率小替大,可以;大替小,不行。公社规定,点灯不要钱,大家要自觉执行。并且统一规定时间:晚上七点,拉动开关,开始“点灯”,时间只能推迟,不要提前,因为今天白天都是机组空载试运行,负荷要慢慢加上去,不要出事故。
月亮东升,夕阳西下。古镇山村千家农舍,数千男女老幼,翘首以待,准备七点拉开自家电灯,从此送别油灯照明。时间就是命令,七点一到,原空载运行电机“嗡”的一声,带上负荷,电流接通,千年桃源古镇各村,立即亮起了电灯。站在高坡一望,只见峡谷中,高山上,桃花丛里,到处是星星点点,灯光闪烁。耳尖人们,仿佛还听到了,人们的欢呼之声。机房人们,更是高兴异常,彼此互相握手祝贺,大家聚拢在荆北周围,都向他说:“你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这个装机容量200千瓦的水电站,建建停停,费时十几年。灾荒年,缺粮食,建水库人们,就在山上挖野菜充饥,晚上就搭个竹棚睡觉。水泥靠政府,但石灰、沙子和石头,可得自己找。古镇人们,赤脚下河掘沙,冒着烈日,戴着草帽,上山开采石灰,双手轮锤砸开石头,都是出工计工分,干一天满分(十分)只有0.4元。一年干到头,出满勤也就只能得到100元。
窝在树上的走地鸡
有关重返桃花源的文章
古老的祠堂是安堂村民们最引以为豪的历史遗迹。除双桂堂外,村中其他林氏宗祠都别具岭南古建筑的特色,尤其是那些栩栩如生的灰塑檐雕,寓意吉祥之余,亦颇具精细之美。事实上,祠堂另作他用,算是为古老的建筑灌注了新鲜的生活气息,若是后人有心,在使用时妥善保护,亦不失为一种可取的转型之道。古祠新生,昔日祈求神灵庇佑的场所,如今以另一种方式造福乡亲,成为村民们休憩娱乐的公共空间。......
2023-10-17
那座盛产菠萝的山峰,其实名为丫髻山。冬天里,原是没有菠萝的,但如今水果的种植早已越过了季节的界限,于是神溪一带即便在寒风料峭之时,仍时时可见菠萝的身影。既有规整的菠萝市场,也有自发集成的菠萝街或农贸墟。据当地果农介绍,神湾菠萝的种植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自1915年由旅居秘鲁的华侨引进试种成功后,得到推广,遂成为当地特产。至于附近宥南村、海港村的山地,亦多有种植神湾菠萝。......
2023-10-17
侨乡南区,精美的华侨房屋自是多不胜数。相较之下,马岭的几处文物古迹颇显素雅。碉楼的第四层,除设射击孔外,更建有“燕子窝”。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其著作《园治》中曾提及“借景”的概念,后被衍生成把远处的景致引入有限的门庭里,从而构架更广阔的空间。其实在南区,马岭的碉楼数量并不算多,中西合璧的洋房则更为细腻,每次驻足,几乎都有意外惊喜。......
2023-10-17
自然环境中川镇赖家坡村位于中川镇西北部,东至廖家槽村、尖山庙村,南邻史喇口村,西接大捞池,北抵陈家井村,管辖面积17.6平方千米。人口经济赖家坡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725户3215人,有耕地11720亩。在中川镇赖家坡不仅玫瑰种植最早,而且玫瑰加工业发展最早、规模最大。20世纪80年代,中川镇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崛起,永登县东干渠玫瑰炼制厂、西槽乡玫瑰香料厂等3家玫瑰加工厂就位于赖家坡村内。......
2023-08-23
东宝区马河镇铁坪村1组,有一连绵起伏的山脉,史书上名为清林山。山上建有3座成品字形的古寨,北寨居上,东寨和西寨居下,人们合称为清林三寨。笔者2006年12月15日、2008年10月2日、2009年7月8日和2011年12月29日4次考察了清林三寨。北寨北墙角清林三寨北寨的外寨门北寨的南门设在东墙与南墙的交界处,位于东墙的最南端,故南门实呈东向。......
2023-11-18
公园不远处的渡头雷氏大宗祠,恢弘凝重,一说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后曾两次重修,而另一记载则称其建于明嘉靖年间。但无论如何,这座祠堂挺过了数百年风雨,经村人集资修葺,较好地保留了旧貌。雷氏一族,枝繁叶茂,且名人辈出。除却大宗祠承载着先祖辗转迁居良都的往事外,渡头更有两座纪念馆追忆前尘。其中,渡头纪念馆为旅美华侨倡议乡亲所建,是中山第一个村级纪念馆。恢弘大气的雷氏大宗祠......
2023-10-17
自然环境西昌村位于秦川镇西北部,东至尹家庄,南邻龙西村,西至黄羊川村,北抵上古山村。西昌村为秦川镇10个移民村之一,村民主要来自陇南市宕昌县和永登县七山乡、通源地区,分为县内移民和县外移民。如今的西昌村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仍在不断提高,小康村建设项目正在实施当中。1997年迁居西昌村。饮食方面,西昌村的村民大多数来自陇南宕昌地区,陇南接近川蜀,饮食喜麻辣。......
2023-08-23
自然环境秦川镇红星村位于秦川镇南部,是秦川镇10个移民村之一,东至省道201线,南邻廖家槽村,西接保家窑村,北抵榆川村,管辖面积10平方千米。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红星村主干道及通社大街小巷已硬化10千米、砂化1千米、修建旱厕260座,主干道和公共场所已安装路灯20盏。而秦川地区老村村民的“浆水面”则是用泡菜,与东北、四川泡菜无异。该地区村民仍保持这一饮食习惯。......
2023-08-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