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桃镇古村试车发电圆满成功,灯火辉煌

桃镇古村试车发电圆满成功,灯火辉煌

【摘要】:到了下午,桃花镇十二个村的村长,无一缺席,都来到电站报到,商讨晚上古镇千家灯火盛事。古镇山村千家农舍,数千男女老幼,翘首以待,准备七点拉开自家电灯,从此送别油灯照明。时间就是命令,七点一到,原空载运行电机“嗡”的一声,带上负荷,电流接通,千年桃源古镇各村,立即亮起了电灯。

春桃、东进爬上建在半山坡的发电厂房太阳已照上了它的屋顶。荆北带领一班人,早已在电站等候。初升的阳光,照在荆北宽阔的脸上,东进这才看清昨晚罩在军用雨衣中的面貌,这位公社党委副书记兼信用社主任,桃花源中带头人,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虽然布满血丝,仍不失威严,再加上他那高大的身材,哪像南方山乡人,完全是一位道道地地的燕赵大汉。东进见面有点不好意思,只好讪讪一句:早上好啊?旁边的人回答:“荆伯昨晚就未回去,一夜未眠,当然早啊!”这就弄得他更不好意思了,幸亏春桃打圆场,她说:他也早就起床了,只是等我上树掏两个鸡蛋煮汤,才耽搁了。荆北上前一步,再次握住小伙手,连说:“不晚,不晚,试车的人还未来齐呢?”

不一会儿,山上跑下一人报告:开闸放水,准备就绪,就等主任一声令下了。荆北马上布置:“机房之人各就各位,准备试车发电!”只见荆伯站在坡上,手拿小红旗一挥,旁边有人连敲三下响锣,上面闸门立即打开,一股清流沿着引水渠,顺势而下。随着人声欢呼,操作人员手动缓慢开启蝶闸,打开旁通阀向水轮机蜗壳充水。不一会,水轮机就开始转动起来。缓慢操作水轮机调速器手轮,先升到60%额定转速,然后加速建压。在这一切正常后,东进并肩电机操作人员,接通发电机励磁回路,调节励磁参数。就在这时,问题出来了,发电机空转近半小时,定子电流表指示升高,电机定子过热,却始终发不出电。怎么办?电机操作人员手忙脚乱,仍然束手无策,多双眼睛齐刷刷望着东进。东进问道:发电机组在地上停了多久?答道:至少两年以上,因为上边建水库的速度慢了点。略经思索,东进说:“怕是剩磁没有了”。他立即用万用表测量发电机端出线,发现线电压均在10伏以下。他当机立断:“剩磁不足,停机充磁”。但如何充磁?大家又茫然了。东进说:“不急,有办法,赶快弄4节1号电池来!”七凑八凑,东进将4节1号电池串接起来,用手按住联线,搭接在励磁线圈两端,不到半分钟,发电机输出电压就窜上去了,达到260伏左右。

当机组转速缓慢上升至50%左右时,东进请操作人员密切注意各部温升及机组振动情况,转动10分钟后,一切正常,再将机组转速升高至额定转速的80%,又经10分钟后,最后将转速提高到额定转速。当这一切正常时,东进就交待机组人员,每隔半个小时,测量轴承温度,注意机组振动,仔细聆听运行声响,检查冷却水压等。当空载运行一切正常,已是中午时分。阳春暖日,高高在上,天上没有半点云彩,机房里的人们,个个心情也非常欢愉。尤其是运行总指挥荆北,早晨还是阴晴未定,一脸严肃,如今倒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他吩咐“宋快腿”,通知信用社高大叔,赶快按A方案送饭菜来。许多人好奇地问:午餐还有什么“A”“B”方案!“A”方案是什么?宋快腿不但腿快,嘴也快,他马上告诉大家:荆主任准备了午餐两套方案,试车运行顺利,送“A”方案饭菜:大米饭、红烧肉;若不顺利,遇到麻烦,就用“B”方案,即腌菜、箩卜也。试车运行一举成功,天上阳光灿烂,午餐又是难得一饱口福的米饭加红烧肉,真乃人生快事也,于是机房内一片欢腾声,盖住了发电机组平稳正常的运行声。

到了下午,桃花镇十二个村的村长,无一缺席,都来到电站报到,商讨晚上古镇千家灯火盛事。荆北问大家:“电线早已架到各村,各家各户的灯泡准备好了吗?”村长们七嘴八舌,立即说开了,有的说:220伏25瓦灯泡,市上好难买啊!有的问:“15瓦的,行不行?”荆北马上回答:“可以”!又有的问:“45瓦灯泡行不行?”荆北回答:“不行”!后来问的多了,荆北干脆宣布:统一标准25瓦,每户一盏,功率小替大,可以;大替小,不行。公社规定,点灯不要钱,大家要自觉执行。并且统一规定时间:晚上七点,拉动开关,开始“点灯”,时间只能推迟,不要提前,因为今天白天都是机组空载试运行,负荷要慢慢加上去,不要出事故。

月亮东升,夕阳西下。古镇山村千家农舍,数千男女老幼,翘首以待,准备七点拉开自家电灯,从此送别油灯照明。时间就是命令,七点一到,原空载运行电机“嗡”的一声,带上负荷,电流接通,千年桃源古镇各村,立即亮起了电灯。站在高坡一望,只见峡谷中,高山上,桃花丛里,到处是星星点点,灯光闪烁。耳尖人们,仿佛还听到了,人们的欢呼之声。机房人们,更是高兴异常,彼此互相握手祝贺,大家聚拢在荆北周围,都向他说:“你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这个装机容量200千瓦的水电站,建建停停,费时十几年。灾荒年,缺粮食,建水库人们,就在山上挖野菜充饥,晚上就搭个竹棚睡觉。水泥靠政府,但石灰、沙子和石头,可得自己找。古镇人们,赤脚下河掘沙,冒着烈日,戴着草帽,上山开采石灰,双手轮锤砸开石头,都是出工计工分,干一天满分(十分)只有0.4元。一年干到头,出满勤也就只能得到100元。

窝在树上的走地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