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秦川镇东川村:兰州新区的自然宝地

秦川镇东川村:兰州新区的自然宝地

【摘要】:自然环境秦川镇东川村地处“引大入秦”工程中心受益地区,位于秦川镇北部,东至上川镇沙梁墩村,南邻秦川镇五道岘村,西接上川镇红井曹村,北抵上川镇天山村,是秦川镇10个纯移民村之一。村置沿革1997年建制东川村,属秦川乡。但由于村内回族、东乡族居多,民居较之秦川镇汉族民居有明显特点。

自然环境

秦川东川村地处“引大入秦”工程中心受益地区,位于秦川镇北部,东至上川镇沙梁墩村,南邻秦川镇五道岘村,西接上川镇红井曹村,北抵上川镇天山村,是秦川镇10个纯移民村之一。村民来自省内广河、东乡、武都县的贫困山区。1997年,该村被移民办命名为东川村,距秦川镇镇政府2千米,管辖面积26平方千米。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270毫米,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降雨量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1880毫米,平均气温6.5℃,海拔2030米左右,历年最大冻土层深度为1.5米。

村置沿革

1997年建制东川村,属秦川乡。2000年,属撤乡改镇后的秦川镇。2012年,由永登县移交兰州新区管辖。

经济人口

搬迁以前,村民主要以务工为主,虽人均耕地面积达5亩~6亩,但均为高山旱地,广种薄收,村民几乎靠天吃饭,加之以零星的家庭散养牛羊,经济效益低下。饮水全为土窖储水,卫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且交通闭塞,村民生活非常艰难,人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搬迁后,全村分为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52户2199人,现有劳动力1326人。全村耕地2238亩,均为水浇地,人均占有耕地1.2亩,主要农作物有玫瑰小麦、豆类、玉米、胡麻等。养殖业主要以养羊为主,现羊存栏数25000多只,以家庭散养为主。2015年村上成立了兰州新区富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修建养殖场,以发展养殖业来增加村民收入,逐渐形成了以外出务工为主,养殖和种植业为辅的收入模式,2016年年底人均纯收入达9500元。

村内建设

基础设施方面,2016年,硬化村内主干道2.5千米,安装太阳能路灯115盏,新建村委会办公地384平方米,粉刷墙面13000多平方米,购置垃圾桶460个、垃圾箱10个、清运车1辆,帮助10户贫困户改造房屋。产业方面,创建了兰州新区富兴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民生方面,新建东川村民族小学教学楼1900平方米,新建文化广场3300平方米,并安装了配套设施。组织190多人参加了科学养殖、园林管护技能等专业培训。

村内建筑

由于村内建制时间不长,因此无古旧建筑。但由于村内回族、东乡族居多,民居较之秦川镇汉族民居有明显特点。汉族民居大门多高于住屋,称之为“宾包主”,而东川村回族民居大门低于住屋,不能高过人住的屋子,称之为“主包宾”,建筑风格整体朴素归真,不尚雕饰、彩绘。95%的村民家里仍用土炕取暖。

村内四大清真寺亦为村中特色。建村初期,村内本无清真寺,礼拜五大集会选择在当时家里比较宽敞干净的村民家。建村以后,村民逐渐自发筹资建了四座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