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要素,视唱练耳课程也不例外,必须要通过视唱练耳教学过程才得以实现。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审美的、育人的还是实践的,取决于视唱练耳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在何种范式下构建视唱练耳教学,都应该注重平衡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师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矛盾。......
2023-07-04
在雷默的音乐审美教育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视唱练耳教学和以埃里奥特的反思性实践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指导下进行的视唱练耳教学,除了以各自的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念为核心,还要遵循其他普通学科必须遵守的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两种不同哲学思想指导下,要结合我国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和教学现状,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好一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如匈牙利的柯达伊教学法、德国的奥尔夫教学法及瑞士的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等,仔细领会国外优秀教学法的理念和实质,合理地加以运用和拓展,从而为我们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来服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以后踏入社会和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成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的热门话题和迫切要求,分析这些教学法中优秀的成分,并选择和我国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目的及方法相似的部分,为我们的教学所用。在多元音乐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应该吸取和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中精华的部分,结合教学现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我们高师教学所用。这样不仅能够促进我国本土音乐与世界多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还能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独立分割状态,增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渗透,增添了视唱练耳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一)要合理地借鉴和应用国外优秀音乐教学法
1.奥尔夫教学法
卡尔·奥尔夫毕生致力于探索研究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创作了具有原始风格,富有表现力和主动精神等特征的新型音乐,与他在创办“军特”学校中积累的实践经验相结合,随后将这些经验汇总应用于儿童音乐教学,最终形成了“元素性音乐教育”体系,即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教育”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主张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表演者参与其中。
奥尔夫教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德意志民族对世界的回归,源于对全世界其他民族音乐的重新发现。他反对在音乐教育中实行理性主义化,一切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进度来进行教学;主张将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灵活运用并加以结合,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没有制订统一的教学大纲,而是强调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音乐教学的“原本性”本质,“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他反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部就班地进行机械化讲授,而是要求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创造性地进行音乐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和突出学生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音乐学习更具有音乐性。奥尔夫教学法主张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接受音乐教育,主张所有的教学都从游戏入手,即兴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只进行引导,这样既丰富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也为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奠定了基础。首先,奥尔夫教学法重视语言的运用,将语言引入音乐教育是该教学体系对学校音乐教学的最大贡献。视唱练耳课程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一体,在实际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必不可少。视唱练耳要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具备音乐性;二是具备表演性和坚毅性;三是具备情感性。因此,结合动作、音乐于一体的教学语言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是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的最显著的特征和内容。其次,奥尔夫教学体系将“身势教学”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常利用人们较为熟悉的顺口溜和歌谣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降低学生入门学习的门槛,使每一个热爱音乐、想了解和学习音乐的人有自信能够掌握这些音乐必备的知识。“身势教学”是用儿童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极简单又有趣的方式。时至今日,这种教学方法一直被广泛运用和流传。“身势教学”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通过“动作”感受和体验“音乐要素”,真实和形象地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进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诠释音乐。
节奏教学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点,也是无论儿童或成人学习音乐首先要具备的基础知识之一。节奏是骨头,是灵魂,因此节奏教学也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音乐教育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将游戏引入节奏教学,这正是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教学相吻合的地方,由此值得我们借鉴和引用。将游戏引入教学过程的实践经验为高师视唱练耳中的节奏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一改往日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开发了学生学习节奏能力的潜力,无形之中也为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创造了机会。奥尔夫乐器是他对音乐教育的另一个重要贡献,目的是锻炼学生将动作、音乐、节奏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体验和创造音乐,体现音乐教学的“创造性”和“原本性”特点。
将奥尔夫教学法引入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之中,为视唱练耳课堂朝着具有教育性、实践性、趣味性、创新性等特点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借鉴。将奥尔夫教学法贯穿到无论是在审美范式还是实践范式下的视唱练耳教学,都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将音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一直以来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目标,给教学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气氛,进一步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索、创新等学习能力的发展。将奥尔夫教学法与视唱练耳教学相结合,还能促使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相一致,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极力反对“音乐教育系统的理性主义化”,主张将人的审美寓于实践活动之中,强调人在审美教育活动中的内在感觉、直观认识和体悟能力。奥尔夫教学法主张在音乐教育中以“理性”为主的认知体系和以“技”为主的操作系统的审美相结合,强调突出个性、人性、艺术性及人文性,只有进行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具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学生,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加快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步完善音乐教育体制。
2.匈牙利柯达伊教学理念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学,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而实现中华优秀音乐文化的代代传承。然而,在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培养阶段,由于缺乏系统而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现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依然占主流,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的音乐教育理念呼唤着先进教学方法的到来。
首先,柯达伊主张歌唱是培养音乐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同时认为“最有效的音乐教育”必须从幼儿开始;唱歌和说话是自然的,并且通过歌唱可以深入内心地感受音乐;在歌唱教学中,他主张采用多声部的合唱训练,强调轻柔优美、富有乐感的歌声及平衡、和谐的声部配合。其次,柯达伊认为音乐作品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知识信息的媒介,它应该先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作品中应继承了优秀的音乐传统,经过教师的推荐,乐于被孩子们接受,才会被孩子们珍惜和尊重。最后,柯达伊主张音乐教学应当根据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音乐能促进儿童在情感、智力、审美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在节奏教学和曲调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并编著了一系列符合儿童认知和发声规律的教材,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和方法,如儿童进行节奏训练应该从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开始训练,用“走”和“跑”来进行启发;进行幼儿曲调训练应从五声音阶入手等。
柯达伊教学法将首调唱名法、科尔文手势和节奏唱名融入视唱练耳教学中。首调唱名法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孩子们的音乐概念,被选用的幼儿歌曲、歌谣、民间音乐等都是有调性音乐,适合用首调唱名法教学;科尔文手势与首调唱名法相结合,使调性记忆得更准确和牢固;手势教学是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大班集体上课的现状使得任课教师无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反馈信息,手势教学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矛盾,适时地使用手势教学,除了有突出和强调知识点十分重要之意,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音与音之间的音高关系变得直观。正如柯达伊所说,“它是一种身体语言的形式,可以使儿童直观地理解音高之间的高低关系”,为儿童学习音阶及音程视唱提供了直观的音高概念。
3.达尔克罗兹教学法
达尔克罗兹教学法强调人的身体动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技术演奏与内在音乐感受之间的有机结合,音乐教学注重学生音乐听觉表现力、理解力和表现力的发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达尔克罗兹发现“人体”本身正是音乐表演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的表现正是依赖身体的运动实现的,根据这一发现,开创了体态律动学,而节奏训练又是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的核心。
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三个方面构成了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体系的教学实践,而这一体系的教学实践与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几乎没有区别,我们同样可以将节奏运动和即兴运用到视唱练耳教学中,通过这些方法分别进行音阶、调式、音程、和声、转调、对位等内容的学习,将耳、口、身体作为教学工具,通过语言和歌唱等自然而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使用即兴音乐材料,通过律动语汇来学习,而这些语汇正是平常生活中的动作,如拍掌、弯腰、语言、歌唱,以及走、跑、跳等,通过不同的组合和语言提示来达到学习节奏的目的。
(二)“多元音乐文化”对视唱练耳教学的影响
审美教育的重要效应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直的理想和信念、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格,构建实践性的视唱练耳教学应把审美教育纳入课堂体系,不能只是单纯地以传统的音乐基础理论和基本音感训练为主要教学内容,以狭隘的视唱、音乐听力和记谱技能为教学目的,而是要通过学习和欣赏优秀的国内外音乐作品和音乐创作来开阔学生的音乐审美视野,实现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均衡发展。艺术肩负着人类的世代传承,推动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不停地迎接着许多新的挑战,从而引发人们对已熟悉的问题的思考,推动艺术文化的进步。具体来说,一个地方的戏曲艺术、说唱艺术及民歌艺术都是我们民族艺术文化中的瑰宝,也是民族情感的载体。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教师要本着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音乐教育使命感,承担起保护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任务,可以通过“乡土音乐”进课堂或者民歌音乐演唱(演奏会)等形式,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信念,同时也要吸收和借鉴西方音乐中的优秀成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尊重多元音乐文化,通过借鉴学习,坚定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以此提高创造先进文化的能力。“多元音乐文化”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应该加深和拓展对世界音乐文化的了解,将各种不同的音乐语言材料潜移默化地融入课程中,营造出不同的音乐语境,从而领悟和感受世界多元音乐教育的本质。
视唱练耳的教学和学习因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文化素质及价值取向而不同,也会造成对课程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有差异,教育价值观的不同会造成学习效果和目的的大相径庭,只有将视唱练耳教学立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才会对审美范式和实践范式下的视唱练耳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实践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审美主体主动地参与学习音乐,创造音乐,从而形成多元音乐文化的学习潮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育传承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运用审美范式和实践范式是切实可行的,希望能够引起广大教师及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深度重视和思考,以期共同为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为构建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视唱练耳学科建设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笔者经过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认为,只有将审美范式和实践范式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科建设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增强个人综合素质,从而达到音乐教育“塑造完美人格”的目的。
有关基于审美能力培养的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的文章
教师、学生和教材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三要素,视唱练耳课程也不例外,必须要通过视唱练耳教学过程才得以实现。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在审美的、育人的还是实践的,取决于视唱练耳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教师。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无论在何种范式下构建视唱练耳教学,都应该注重平衡教师与学生、课程与教师及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协调好三者之间的矛盾。......
2023-07-04
然而,过分强调视唱练耳教学单一的审美性或者实践性,又会使视唱练耳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是视唱练耳教学隐性价值的体现,但是也不能完全忽略了实践的重要性。“求真、向善、至美”是视唱练耳课程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2023-07-04
在审美教育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构建视唱练耳教学目标应加强对学生审美品质和审美感受力的着重培养,引导学生对音乐品质进行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目标以审美教育理论为依托,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和获得审美体验为教学目标,使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化。......
2023-07-04
传统性和发展性是视唱练耳学科兼备的特点。鉴于视唱练耳学科具有理论性和技术性兼备的特点,音乐教学大纲对视唱练耳教学明确做出了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一)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之间的冲突困扰着高师视唱练耳教学实践唱名法是人们进行音乐实践,即视唱认知学习的一种手段和方式,是进行音乐教育实践的一种工具。......
2023-07-04
五线谱上、下方均可加线,分别称为上加线、下加线、上加间、下加间。音符与休止符时值对照表4.五线谱的调号。在五线谱上出现的次序是F、C、G、D、A、E、B可按这顺序记住该调调号。......
2023-11-02
音程是以“度”作为单位,每一音级为一度。例:(三)基本节奏练习1.用以上节奏型,自编四小节节奏短句五条,写在练习簿上。例:2度 3度3.听辨下列音组,写出两音间度数。(五)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节奏练习......
2023-11-02
(二)实践范式的音乐理论要义所谓实践范式,是以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反思性实践价值取向,究其实质,是对审美教育及审美范式的批判与重建。审美范式认为音乐即音乐作品,而实践范式源自反对音乐审美教育理论的唯一性和绝对性,主张认为音乐教育要有更大的包容性。......
2023-07-04
音乐中的时间性是通过节拍、节奏、速度来体现的。节拍、节奏、速度感训练是音乐素质训练的重要环节,必须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一)节拍、节奏的概念1.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时间片断,按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按规定的节拍及速度,用手指轻击桌面,每一拍含下“↓”和上“↑”两动作。一拍的速度一致。常用速度术语表练习:聆听节拍器慢、中、快三种速度。......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