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嗓音异常:定义、病因与分类优化

嗓音异常:定义、病因与分类优化

【摘要】:长期发音功能亢进之后,发音功能低下的患者因声带肌群收缩无力,声门闭合欠佳,且声带张力低下,导致音调下降。职业性用嗓人群或者儿童由于嗓音的滥用和误用,使声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动中,造成声带的损伤,声带振动规律性及声门闭合程度下降,也容易导致音质异常。

嗓,即喉,是发音器官,特别是指人体的喉和人体的发音器官。嗓音,是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声音。广义的嗓音是指包括呼吸、发声和共鸣三大系统在内的言语,主要是通过呼吸气流产生足够的声门下压,使声带振动形成喉音,喉音向上经过声道共鸣腔的作用产生一系列共振,继而从口腔发出各种听感上不同的声音,也就是说,嗓音是通过三个系统的协调运动来实现的。因此,从生理角度而言,呼吸系统、发声系统和共鸣系统必须功能正常,运动协调,才能产生正常好听的嗓音。嗓音产生的这三大系统中任一系统出现功能性或器质性的病变,都可能引起嗓音的病理变化,导致音调、响度和音质的异常。

狭义的嗓音即发声系统,是喉部声带振动发声的过程,与声带振动的频率、幅度、规律性、黏膜波的波动情况密切相关,包括嗓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质三个方面。

(一)嗓音异常的定义

人的发声器官主要由动力部分、振动部分和共鸣部分三部分构成。其中人的发声器官中,呼吸器官(包括肺、横膈膜和腹肌)属动力部分,喉部和声带属振动部分,口腔、咽腔、胸腔、鼻腔和头腔属共鸣部分。此外,加上还有一个咬音字部分的配合产生言语,咬音部分包括唇、舌、颊和齿等。当人体发音器官的结构和形态、发音功能及发出的声音出现异常状态,无法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时,就导致嗓音疾病。

(二)嗓音异常的病因

嗓音异常的病因包括发音及构音器官的结构异常、嗓音的滥用、听力损失、用嗓不当、青春期变声障碍等多种因素。儿童天性好动,喜欢大喊大叫,因此容易造成声带的损伤,导致声音嘶哑、响度过高等嗓音异常。对于特殊儿童而言,聋哑儿童由于听力不同程度的损失,缺乏听觉反馈,因而容易出现音调、响度以及音质的异常,例如,硬起音、音调偏高、声音嘶哑、聚焦异常等。

(三)嗓音异常的分类

根据发病机制可以将嗓音异常分为功能性嗓音异常、器质性嗓音异常和神经性嗓音异常三大类,从症状上可以分为功能亢进型音质异常和功能低下型音质异常两种。

1.功能性嗓音异常

功能性嗓音异常是指声带无器质性病变,但由于发音方式不正确(如发音过于亢进或低下)和呼吸功能异常(呼吸支持不足或呼吸方式错误),使嗓音的三大系统功能失调,尤其是呼吸功能与声门闭合功能之间不能很好地协调,从而表现出音调过高、过低、单一或变化过大等音调异常,响度过低、响度控制差等响度异常以及不同程度的粗糙声、气息声或粗糙声与气息声同时存在等音质异常。

(1)音调异常:音调异常主要由于发声时声带调控能力不足或不协调所导致,表现出音调升高或音调低下现象。最常见的为嗓音的滥用与误用。

听觉损伤儿童是比较容易发生功能性音调异常的群体。由于听觉反馈机制较弱,他们对不同的音调难以识别和把握,对正常的音调水平缺乏认识和体会。同时,由于喉部发声运动的缺少,发音时候内肌易出现过于紧张,如环甲肌、甲杓肌以及环杓后肌拮抗性收缩过度,从而使声带张力增加,诱发高音调等现象,或者出现音调单一。此外,许多听觉损伤儿童长期采用不正确的呼吸方式如胸式呼吸方式,一方面造成吸气肌群(膈肌除外)的紧张状态,并波及喉颈部发声肌群,使声带张力过高;另一方面由于呼吸支持不足,会出现喉部代偿现象如发声时喉部紧张,声门闭合过紧,从而导致高音调、硬起音等。长期发音功能亢进之后,发音功能低下的患者因声带肌群收缩无力,声门闭合欠佳,且声带张力低下,导致音调下降。此外,青少年在变音期间,由于声带与甲状软骨发育不均衡,声带自然张力过高,会使音调提高,出现变音期障碍。

(2)响度异常:感音神经性听觉损伤患者表现为响度过高等发音功能过强的症状,这是由于其所能听到的声音阈值提高以及对高强度声音的耐受限度降低,因而表现为听觉敏感度下降,听觉动态范围减小(以外毛细胞受损为主),继而引起对声音强度感觉的变化,不自觉地加大嗓音说话,才可能为自耳所感知。而传导性听觉损伤患者则由于外耳道堵塞或外耳和中耳的病变引起气导听力下降,骨导阈值降低,使患者自感说话时声音过响,因而往往压低声音说话,出现响度过低等发音功能减弱的症状,听觉损伤儿童也容易出现响度过低的症状。源于心理因素的响度异常,一般为害羞胆怯的性格使响度过低,攻击性较强的性格表现为响度过高等。

(3)音质异常:在听觉损伤患者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听觉反馈机制,发声方式异常和呼吸功能异常较为常见,容易出现音质问题。职业性用嗓人群或者儿童由于嗓音的滥用和误用,使声带长期处于超负荷运动中,造成声带的损伤,声带振动规律性及声门闭合程度下降,也容易导致音质异常。此外,肌紧张性发音障碍(MTD)也属于功能性嗓音异常,常有发音中断及喉部肌群紧张的表现。

2.器质性嗓音异常

任何使声带质量增加的疾病(如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囊肿等),均会使声带振动的速度减慢,从而导致音调降低;而少数疾病如声带沟则由于声带僵硬度和张力增加,会使音调升高。对于此类音调异常的患者,在嗓音发声训练无效的情况下,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器质性的响度异常由于肺部及喉部器质性病变,如肺气肿或肺结核、声带麻痹等,继而导致肺功能不足,呼出气流动力不足,或声带运动功能低下,声门阻力不充分等,这些均会影响声门下压的有效建立,从而导致发音过度虚弱,响度很低。软腭软小或者运动异常会造成进入鼻腔的气流过多,从而导致鼻音功能亢进。

3.神经性嗓音异常

由于支配声带运动的喉神经功能异常(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功能异常,常由受到肿瘤压迫或手术损伤导致),使单侧或双侧声带运动出现问题,从而影响声门的闭合功能。因此,神经性音质异常表现为嗓音中存在较多的气息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