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注塑模结构方案成型痕迹与要素综合分析

注塑模结构方案成型痕迹与要素综合分析

【摘要】:若将注塑件常规的脱模方向,改为30°的脱模方向,脱模方向上的“障碍体”便会全部消失。这种注塑样件模具结构成形痕迹和注塑件形体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称为模具结构方案综合分析法。图3-42 行李箱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分析注:—脱模方向上存在着显性“障碍体”;—脱模方向上不存在着隐性“障碍体”;—抽芯去除隐性“障碍体”的注塑模脱模结构方案分析。

注塑样件上的模具结构成型痕迹分析法最大的优点是具有直观性,最大的缺点是没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特别是用于间接确定模具结构方案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抽象性和假设性。当然,对于简单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制订,是完全可以采用的;对于中等复杂程度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制订,还可以勉强运用;而对于复杂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制订,则存在着不确定性和局限性。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成功的注塑样件不失为模具结构设计参照物,而且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例3-30】 行李箱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分析,如图3-41a、b所示。可以直接按模具结构成型的痕迹,包括浇口、分型面、抽芯、推杆的痕迹等,来确定模具的结构方案。对于按模具结构成型痕迹间接确定模具结构方案来说,根据模具成型痕迹的推理来确定模具的结构方案,缺乏确定性和具有局限性。间接确定部分的结构方案,若结合注塑件形体分析“六要素”的方法,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1)显性“障碍体”如图3-42所示,在BB剖视图中常规的注塑件脱模方向上绘出脱模符号“→︱”,发现BB剖视图存在着3.1mm的“障碍体”,DD剖视图存在着6mm×tan10°=1.06mm的“障碍体”。若将注塑件常规的脱模方向,改为30°的脱模方向,脱模方向上的“障碍体”便会全部消失。

2)隐性“障碍体”,如图3-42的CC剖视图所示,若按常规的注塑件脱模方向进行脱模,成型7.7mm×ϕ22+0.180mm圆柱孔的型芯不是“障碍体”,但当注塑件进行30°斜向脱模时,才就成为新的“障碍体”。此时,成型7.7mm×ϕ22+0.180mm圆柱孔的型芯在注塑件脱模之前,若不先完成垂直抽芯,势必会妨碍注塑件的斜向脱模。同理,模具合模时,该型芯必须先复位才能成型7.7mm×ϕ22+0.180mm的圆柱孔。

这种注塑样件模具结构成形痕迹和注塑件形体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称为模具结构方案综合分析法。对于可以直接运用模具结构成形痕迹来确定的模具结构方案,应该采用痕迹分析法。对于间接采用痕迹分析法,并且需要运用推理分析的方法来确定的模具结构方案,因具有不确定性和局限性,建议采用痕迹分析与要素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这样,既有简单而直观的痕迹分析法,又有条理性和逻辑性较强的要素分析法,这便是较为科学和理性的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可行性综合分析方法。

978-7-111-45548-6-Chapter03-89.jpg

图3-42 行李箱锁主体部件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分析

注:978-7-111-45548-6-Chapter03-90.jpg—脱模方向上存在着显性“障碍体”;978-7-111-45548-6-Chapter03-91.jpg—脱模方向上不存在着隐性“障碍体”;978-7-111-45548-6-Chapter03-92.jpg—抽芯去除隐性“障碍体”的注塑模脱模结构方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