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减压阀阀后压力不稳定原因及排除方法提示如下。电液换向阀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与减压阀的外泄油路合流后返回油箱。图5-10 减压阀出口压力不稳定系统示例图1—定量泵 2—溢流阀 3—减压阀 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5、6—二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7、8、9—液压缸 10—压力表为了排除这一故障,应将减压阀的外泄油路单独接回油箱,这样就不会受到电液换向阀控制油路的影响。......
2025-09-29
由于公众对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完全性,消费者并不了解食品安全水平。食品生产者生产安全的食品则会导致其生产成本的上升,理性视角下的企业只能选择采用更低的生产成本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赢利。因此,市场上就可能会出现劣币淘汰良币的现象和安全食品越来越少的情况。部门利益的主要特征有:
1.部门利益合法化
部门利益的合法化是指行政部门将部门利益运用法律法规的形式明确出来,以增强其部门利益的可获得性或可持续性。目前,部门利益合法化已成为一种比较隐蔽却经常出现的现象。有些部门打着依法行政的幌子,借助法律法规的力量,使用诸如“职权法定”“程序法定”等口号来谋取或者巩固部门利益。行政立法的初始目的是为行政活动提供法律依据与准绳,减少行政随意性,但一些政府部门却将其作为拓展本部门权限的手段。运用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是法律法规留下的空子,不断争权与扩权,诸如增加行政管理项目、增加收费项目、审批环节、行政处罚项目等。而部门权力通过法律的授权并与部门利益直接相关之后,处罚、收费等能够增加部门收益的执法手段被使用的概率大大增加,不但扭曲了公权力的法治宗旨,而且为部门利益设置了保护屏障,难以对其进行纠正。
2.部门利益链条化
县级政府在政策执行中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对于上级政府传达的政策拥有“再决策”的权力。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县级政府是同时拥有决策与执行权力的。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决策是对利益进行划分,执行则是将利益实现,如果自己立规矩,容易形成利益的自我认定,从而导致“部门利益法定化”:自己执行,则是亲自实现利益;自己监督,则又弱化了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强制性,这实际上形成了部门利益链条的“一条龙”[30]。在目前对政府行为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部门利益链条的存在容易导致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以自己的利益与损益值为标准对政策内容进行过滤,得益越多,越积极执行;受损越多则越消极执行,甚至抵制政策或是变换政策内容。[31](https://www.chuimin.cn)
3.政府权力部门化
权力本身可以视作一种利益,也可以视作获得利益的保障,因此政府权力的部门化是形成部门利益的保证与手段,也是部门利益的一种表现形式。政府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共同构建而成的统一整体,政府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共同执行公共政策,处理公共事务。但如果将政府部门看作独立的权力利益主体,则政府与政府部门之间、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就会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由于政府组织体系本身存在的缺陷和组织立法的滞后,政府部门主义现象严重,将政府权力归为自己,集决策与执行为一身,各自为政并自成体系,甚至出现部门行政的现象。目前必须由政府审批的项目只有城市规划、土地出让、外商投资等小范围事项,其余事项由政府相关部门审批。[32]这虽然限制了部门权力的扩张,但也容易产生政出多门、部门至上的现象。而不同部门掌握不同的审批、管理权限,并且同一政策的执行往往需要多个部门配合,这就更加扩大了部门利益的范围,并容易造成不同部门间对权力与利益的争夺。
部门利益的深化与争夺不但是造成政策执行变异的重要原因,也成为政府改革进程中的掣肘,特别是将部门利益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进行合法化的现象,更为部门利益的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武器。“法律总是一直在(或者说应当不断)取材于政府结构、气候、宗教、商贸活动以及每个社会的具体情形。”[33]特别是在地方立法层面,地方立法要为其管辖范围内的群体提供中央或上级立法未明确规定的规章制度,或者是要规定符合本辖区具体情况的实施细则。因此地方立法过程对地方政府掌握的资源与获取的信息具有高度依赖性,也就形成了“因时因事”立法的现象。有些部门就会“借壳上市”,将增加或巩固部门利益的文件上升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或规章;或者是对法律、政策任意曲解,以部门规章或红头文件的形式扩大或维护部门利益。[34]部门利益的存在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一是引发部门间的冲突。在公共政策的执行中,不同部门间的协调与合作是保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条件,但严重的部门利益往往导致各自为政,甚至是部门间相互争权夺利、责任推诿,甚至引发部门间的冲突。二是部门利益容易导致权力寻租。公权力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而沦落为谋取部门私利的手段,公权私用容易引发权力腐败、公正性丧失,甚至是是非不清、黑白颠倒的现象。三是部门利益会降低政策执行效果。部门利益所造成的权力异化会导致政府行为公共性的瓦解,损害社会公益,并在政策执行中会因部门私利而歪曲政策内容,违背政策目标,从而降低政策执行效果。
总之,大量的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类协同问题已经不能够简单用官员的素质、能力等主观原因进行解释,因为某一现象大量重复出现背后有一套相对稳定的逻辑。对这种问题的思考需要从环境出发,而不能够简单停留在体制上面,深入挖掘这种过程背后的运作规律,进而进行思考。
相关文章
现将减压阀阀后压力不稳定原因及排除方法提示如下。电液换向阀控制油路的回油路与减压阀的外泄油路合流后返回油箱。图5-10 减压阀出口压力不稳定系统示例图1—定量泵 2—溢流阀 3—减压阀 4—二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5、6—二位四通电液换向阀 7、8、9—液压缸 10—压力表为了排除这一故障,应将减压阀的外泄油路单独接回油箱,这样就不会受到电液换向阀控制油路的影响。......
2025-09-29
模具凸凹模侧面磨损后,造成冲裁间隙过大,废料与凹模侧壁的咬合力小而引起废料回跳。只要提高咬合力,减小吸附力,即可达到废料回跳的改善与防止的目的。3)为了有效切断废料与防止......
2025-09-29
为了满足河道防洪排涝的功能需求,人们不断对河道进行改造,使河道底部及驳岸硬质化,这一做法虽然提高了河道防洪排涝的能力,但是河道的生态系统却遭到了严重破坏,河道水体与土壤、植物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生物之间物质与能量的转换与传递也被分割。人们主观地改造和利用河道已使得河道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生态景观丧失,周边的环境质量变差,原本宜居的环境被损坏,反过来降低了土地价值,使得滨水环境更加恶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2025-09-29
排样图:如图11-45b所示。图11-45 仪表底盘级进模a)制件图 b)排样图图11-45 仪表底盘级进模(续)c)模具结构图 1—凹模板垫板 2—卸料螺钉 3—下模顶块 4、8、9、10—凸模 5—上模顶块 6、14—弹簧 7—成形凸凹模 11—侧刃凸模 12—凹模板 13—下模座 15—弹簧顶杆 16—弹簧顶板说明:1)该模具为冲孔、切口、落料、成形等3个工位的级进模结构。3)该制件翻边后的最大高度为10mm。......
2025-09-29
钎缝的成分和组织在整个接头区内是不均匀的。扩散区是由钎料组分向母材中扩散所形成的。图3-1-21 钎缝区组织示意图图3-1-22 Ni-Cr-B-Si钎料钎焊小间隙钎缝时的显微组织大量的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钎焊接头性能的区域主要在界面区。而对于接触反应钎焊,完全是通过原子的扩散得到液态的共晶组织,因此接触反应钎焊的钎缝组织,凝固后基本上是完全的共晶组织。固溶体组织一般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对接头性能是有利的。......
2025-09-29
表9-1短路类型在三相系统中,可能发生的短路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短路接地和两相短路接地。三相短路也称为对称短路,系统各相与正常运行时一样仍处于对称状态。三相短路虽然很少发生,但情况较严重,应给以足够的重视。在电流急剧增加的同时,系统中的电压将大幅度下降,例如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短路点的电压将降到零,短路点附近各点的电压也将明显降低。......
2025-09-29
图11-1 微形网孔级进模a)制件图 b)排样图图11-1 微形网孔级进模(续)c)模具结构图 1—上模座 2—导套 3、9—小导柱 4、10、17、23—小导套 5—固定板 6、7—凸模 8、24、27—螺钉 11、16—圆柱销 12—保持圈 13—导柱 14—下模座 15—下模板垫板 18—下模板 19—凹模 20—导料板 21—承料板 22—卸料板镶件 25—卸料板 26—卸料板垫板 28—固定板垫板说明:1)该模具为一出四微形网孔自动冲孔的级进模结构。......
2025-09-29
引起变压器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变压器超负荷运行,引起温度升高,造成绝缘不良,变压器铁心叠装不良或芯片间绝缘老化,引起铁损增加,造成变压器过热。预防变压器火灾的主要措施有:在安装前,注意检查变压绝缘情况,保证各部绝缘良好,保证变压器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一致。运行中要注意变压器电流电压的测量,防止过负荷运行。平时要加强对变压器各零部件的检查,发现有破损、漏油等异常现象应及时处理。......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