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重共线性分析后确定的13个环境参数,将时空贝叶斯估计中的环境相关项变量分为3个时间相关项、9个空间相关项和1个时空相关项。表6.6三类犯罪事件的时空贝叶斯回归模型系数续表在建筑密度大的区域一般是以小型建筑、密集型建筑为主,区域内居民数量较多且素质有高有低,导致潜在罪犯的基数较大,同时,建筑密度大的区域路况一般较为复杂,犯罪成功率和逃脱率较高,因此在建筑密度越大的区域发生各类犯罪的几率越高。......
2025-09-29
本节采用岸滩侧蚀三维数值模型,以洲滩冲淤变化显著的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为例,研究清水冲刷条件下岸滩侧蚀对航道条件的影响。
6.2.3.1 河道概况
太平口水道位于长江中游上荆江的中上段,上起陈家湾,下至玉和坪,全长22km,如图6.2-6所示。近年来,腊林洲头部及低滩部位处于持续崩退的状态,且崩退速度有所加快,洲滩的崩退使主流右移,三八滩南汊分流比增加,北汊易淤积,从而影响太平口水道“南槽-北汊”的航道格局。建立太平口水道岸滩侧蚀三维水沙动力学模型,并采用实测资料进行模型验证,研究清水冲刷条件下腊林洲边滩侧蚀对该水道航道条件的影响。
6.2.3.2 模型范围与计算域网格

图6.2-6 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河势图
模型计算范围上起竹林子,下至玉和坪,模拟主河道长约18km,包括太平口心滩、腊林洲边滩和三八滩等洲滩。模型采用贴体曲线非正交网格,平面计算网格为280×130,垂向网格分为10层。
6.2.3.3 模型验证情况
根据2025年2月23日枯水(Q=6233m3/s)测验资料和2025年8月14日中水(Q=16350m3/s)测验数据,进行模型水流动力条件的验证计算,验证计算内容包括中水、枯水两种水情下河道沿程水位和断面流速分布。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断面流速和水位分布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
河床冲淤验证计算以2025年1月的地形作为初始地形,模型进口流量、含沙量以及悬沙级配采用2025年1月—2025年7月沙市站实测资料,出口边界由水位控制。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符合较好。三峡水库运行后,该河段总体以冲刷为主,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河段的冲淤分布特征,能够反映时段内河道右侧腊林洲边滩的侧蚀冲刷情况,相应的,三八滩南汊出现明显冲刷,北汊进口处则呈淤积态势。
6.2.3.4 腊林洲边滩侧蚀对航道条件影响分析(https://www.chuimin.cn)
三峡水库蓄水运用后,腊林洲头部及低滩部位处于持续崩退的状态,且崩退速度有所加快,洲滩的崩退使主流右移、三八滩南汊分流比增加,从而影响太平口水道“南槽-北汊”的航道格局。计算中选取三峡水库175m试验性蓄水运用后的2009—2025年水沙过程(共计5年),以2025年1月地形为起始地形,对不同岸滩边界条件下(腊林洲边滩可冲或不可冲)的河道演变特征进行模拟研究,分析腊林洲边滩稳定与否对太平口水道3.5m航道条件的影响。
2025年1月现状航道条件下,太平口水道3.5m航道维持从太平口心滩南侧深槽向三八滩北侧深槽(即荆州公路大桥的主通航孔侧)过渡的态势,即“南槽-北汊”的航道格局,且三八滩北汊3.5m航宽略大于南汊。
河道右侧腊林洲边滩不考虑侧蚀冲刷时(即考虑全面的洲滩守护工程),经过2009—2025年水沙过程后,太平口水道3.5m航道条件预测结果如图6.2-7所示。结果表明,河道整体表现为冲刷,其中三八滩南汊冲刷表现较为明显,但腊林洲边滩仍具有一定的挑流效果,该水道3.5m航道仍可基本维持“南槽-北汊”的航道格局,且三八滩南、北汊3.5m航宽基本一致,但三八滩北汊进口衔接段航宽仍较窄。此外,从南汊右侧边滩变化来看(腊林洲边滩下游),由上游冲刷带来的泥沙在此出现淤积,边滩尾部呈下延态势。

图6.2-7 长江中游腊林洲边滩有、无侧蚀条件下3.5m航道条件预测结果对比
考虑侧蚀冲刷时,经过2009—2025年水沙过程后,河道总体表现为冲刷,三八滩南汊的冲刷程度较腊林洲边滩不可冲时更为明显。此外,腊林洲边滩侧蚀崩退后,其挑流作用减弱,主流南移,三八滩南汊3.5m航宽大于北汊,且三八滩北汊进口衔接段3.5m航道宽度缩窄明显,3.5m航深线有明显断开趋势,使该水道3.5m航道无法维持“南槽-北汊”的航道格局。此外,从南汊右侧边滩来看(腊林洲边滩下游),与腊林洲边滩不考虑侧蚀冲刷时相似,由上游冲刷带来的泥沙(包括河道冲刷以及边滩侧蚀)在此出现淤积,边滩尾部呈明显下延态势,且下延态势较腊林洲边滩不考虑侧蚀冲刷时更为明显。
为了更直接地说明清水冲刷后洲滩边界变化特征,将起始洲滩边界与清水冲刷后洲滩边界进行对比,结果如图6.2-8所示。由图可见,清水冲刷条件下,心滩面积均有所减小(包括太平口心滩及三八滩);从腊林洲边滩来看,其侧蚀后退后,主流南偏,对三八滩北汊挑流的作用减弱,相应的,对岸边滩下移,使得三八滩北汊进口出现淤积,航道条件恶化;另外,从上游岸滩侧蚀及河道冲刷带来的泥沙,在腊林洲尾部出现一定程度淤积,边滩尾部表现为下延态势。

图6.2-8 清水冲刷后长江中游太平口水道洲滩边界变化
由腊林洲边滩有、无侧蚀情况下太平口水道3.5m航深线的预测对比结果可看出,腊林洲边滩的守护措施,对于“南槽-北汊”航道格局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于具有显著洲滩变化的太平口水道航道治理而言,首先应控制住不断变化的河势格局。因此,以已建航道整治工程为依托,进一步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措施,守护较为有利的洲滩格局,同时适当恢复腊林洲低滩的滩体,是强化和稳定该水道“南槽-北汊”航道格局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洲滩冲淤变化显著的太平口水道而言,该河段河床以及未守护低滩部位将会进一步产生冲刷。河道右侧腊林洲边滩稳定与否,对于太平口水道“南槽-北汊”航道格局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已建航道整治工程为依托,进一步实施航道整治工程措施,守护较为有利的洲滩格局,防止腊林洲边滩侧蚀后退,同时适当恢复腊林洲低滩的滩体,是强化和稳定该水道“南槽-北汊”航道格局的基础。
相关文章
以多重共线性分析后确定的13个环境参数,将时空贝叶斯估计中的环境相关项变量分为3个时间相关项、9个空间相关项和1个时空相关项。表6.6三类犯罪事件的时空贝叶斯回归模型系数续表在建筑密度大的区域一般是以小型建筑、密集型建筑为主,区域内居民数量较多且素质有高有低,导致潜在罪犯的基数较大,同时,建筑密度大的区域路况一般较为复杂,犯罪成功率和逃脱率较高,因此在建筑密度越大的区域发生各类犯罪的几率越高。......
2025-09-29
图11.5剪切试验中倒装芯片试样的光学照片对电迁移对焊料接头剪切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图11.5所示为倒装芯片键合到有机基板上的组件的光学照片,其中大的白色箭头为施加在芯片上推动芯片的力,并对芯片和电路板间的焊料接头产生剪切力。图11.6所示为第二组施加电迁移的试样断口俯视图的SEM照片。剪切试验中菊花链交替失效的现象表明电迁移通过阴极界面处的孔洞形成弱化了阴极界面,这与拉伸试验的结果类似。......
2025-09-29
活性聚能战斗部结构及活性药型罩材料相同时,弹靶作用条件不同,尤其是炸高不同,活性聚能侵彻体的成形特性、微元速度分布特性、侵彻跑道行为、随进爆炸行为不同,对一级跑道毁伤效应差异显著。图5.12在炸高为1.0 CD的条件下活性聚能战斗部作用特级跑道过程在0.5 CD、1.0 CD和1.5 CD 3种炸高条件下,活性聚能战斗部对特级跑道毁伤效应如图5.13所示,对应毁伤效应数据列于表5.1。......
2025-09-29
图6-30a~图6-30e分别为动、静触头间距s=2~6mm时,在不同预期短路电流作用下,单位功率产生的气动斥力FB/随时间的变化过程,Im为实际短路电流的峰值。从图中可以看出:1)相同的触头间距和不同的预期电流时,随着短路电流峰值的增大,单位功率产生的气动斥力FB/随之增加;而且,当Im超过4kA后,短路电流的增大对FB/的影响越来越小。图6-31为Im=4.2kA、触头间距分别为2mm和3mm,以及Im=4.5kA、触头间距分别为4mm和5mm,FB/在不同时刻时的数值。......
2025-09-29
是假想电荷数,它所表示的是电子与扩散原子之间动量交换的力的等效效果;eE是电子风力,在良导体中通常它是直接力的十倍左右,在金属的电迁移现象中电子风力的作用要远大于直接力。所以,在电迁移现象中,被增强的原子扩散通量方向通常与电子漂移通量方向一致。换句话说,它将会体验到更大的电子散射作用,以及更大的电子风产生的力的作用,从而将其推向下一个平衡位置,即该原子扩散前空位所在位置。......
2025-09-29
RFID 可读与否,是物理性能、频率、所处环境、产品和包装材料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材料对RFID 可读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透波性、反射率、吸收率、干扰以及失谐。所以,RFID 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通过测量射频信号在射频信号路径上的功耗与含水量的关系,可以了解产品中的水分对RFID 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不同的频率对RFID 操作有着不同的优点和缺点。所有无源RFID 设备的磁场衰减限制了其阅读范围。......
2025-09-29
螺纹的主要几何参数有大径、小径、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这些参数的误差对螺纹互换性的影响不同,其中中径偏差、螺距误差和牙型半角误差是影响互换性的主要几何参数误差。它是螺纹牙侧相对于螺纹轴线的方向误差,它对螺纹的旋合性和连接强度均有影响。根据以上分析,螺纹中径是衡量螺纹互换性的主要指标。......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