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工程清洁生产的内涵及测定方法

建筑工程清洁生产的内涵及测定方法

【摘要】: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就过程而言,建筑物质循环清洁性是针对“从摇篮到摇篮”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全生命周期性;就对象而言,清洁性反映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循环系统中的所有物质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强调循环性;就结果而言,清洁性是使循环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最小,强调的是系统性。

对产品而言,清洁生产是指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制造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不利环境影响(朱慎林,2001)。熊文强等(1999)首次引入了“生产清洁度”概念,指出其定性概念和定量含义。清洁性测度是直观衡量产品或生产过程中清洁生产的实施成果或工作效率,用于评估生产过程所达到的清洁水平,以及指导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清洁生产工作。刘思华(200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清洁生产不仅要实现生产过程的无污染或少污染,而且生产出来的产品在使用和最后报废处理过程中不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损害。传统的环境评价侧重于“末端治理”,是一种狭义的清洁生产测度,显然污染问题是存在于产品生产全过程的(刘丽,2010)。

广义的清洁生产应该是针对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而采取预防污染的综合措施,而非对某一环节或某一过程的污染控制。由此可见,产品全生命周期是清洁性测度的范围,且更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环境绩效。

建筑生命周期从原有的直线型思路“原材料生产—建造—使用—废弃处理”转变为“原材料生产—建造—利用—拆卸—再生产/再利用—废弃处理”的循环发展思路,“从摇篮到坟墓”的模式逐渐被“从摇篮到摇篮”的模式所替代。这种循环模式充分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理念。以往的研究都注重建筑施工阶段的环境影响衡量,仅达到建筑的“部分”清洁。建筑后期的环境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难以恢复的,因此,要实现“完全”的清洁就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生产乃至废物回收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陈而加(2000)提出新陈代谢是人类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应该将建设的物质对象看作是一个循环的体系,做到以最少的材料、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对环境持续的保护。

清洁性测度是诊断生产过程不清洁的因素,从而提出解决方案,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综合上述研究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测度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重点强调“过程性”控制。本书以项目为导向提出了建筑物质循环系统的清洁性定义是一种广义的定义,是指建筑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循环过程中给自然界造成影响的程度。其中,建筑生命周期包括了建筑垃圾的循环加工以及再利用的过程;建筑垃圾对自然界的影响主要为所使用的资源和占用环境的情况,即系统投入和系统排放。从此定义可以看出:就过程而言,建筑物质循环清洁性是针对“从摇篮到摇篮”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全生命周期性;就对象而言,清洁性反映了建筑全生命周期循环系统中的所有物质流动特征和转化效率,强调循环性;就结果而言,清洁性是使循环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最小,强调的是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