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筑工程清洁生产的测度指标选取

建筑工程清洁生产的测度指标选取

【摘要】:贾爱娟等指出环境相关评价与清洁生产评价不同,前者的目标在于显示/表示环境品质的状况,后者则是界定一个生产工艺或产品的清洁生产状况。崔元贵则从清洁生产技术投入的角度构建清洁生产指标函数。清洁生产测度指标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检测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清洁水平上,更关键的是诊断生产过程中的“不清洁”因素。沈鹏等提出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污染全过程控制,使各个生产环节的污染测度具体化和定量化。

贾爱娟等(2003)指出环境相关评价与清洁生产评价不同,前者的目标在于显示/表示环境品质的状况,后者则是界定一个生产工艺或产品的清洁生产状况。熊文强等(2002)提出清洁生产体现污染预防思想,主要考察四个方面的内容:生产工艺与装备选择的先进性、资源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污染物产生的最少化、废物处理处置的合理性和环境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引进了消耗系数、排污系数、无毒无害系数、职工健康系数、资源化系数这五个设计参数。金福江(2002)提出清洁生产的核心目标在于最大化地使用资源和减少占用环境资源,针对制浆生产过程中环境的影响参数,选择纸浆质量、用碱量、能耗、蒸煮时间作为清洁生产实施因素。刘英(2004)运用环境属性、质量特性、经济性和生产率作为清洁工艺过程的综合评价函数。依据全生命周期评价原则,我国常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指标,包括原材料指标、产品指标、资源指标和污染物指标,前两者是定性指标,而后两者是定量指标(何劲,2006)。国外常用的清洁生产指标为欧盟提出的生态指标、气候变化指标、环境绩效指标、环境负荷指标、废弃物产生率等(Koroneos et al.,2005)。崔元贵(2010)则从清洁生产技术投入的角度构建清洁生产指标函数。

清洁生产测度指标的作用不仅体现在检测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的清洁水平上,更关键的是诊断生产过程中的“不清洁”因素。杨志明等(1996)引入清洁生产环境影响评价内容,重视环境保护与生产的有机结合。Fore等(2010)关于建设工程生产清洁性测度,注重于“过程分析”,改变了以往清洁生产评价侧重物耗、能耗、污染物的分析,而着重对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管理等因素的分析。沈鹏等(2008)提出的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可以帮助企业进行污染全过程控制,使各个生产环节的污染测度具体化和定量化。

由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清洁性指标从宏观向微观发展,从定性向定量转变,末端性指标向过程性指标延伸。但是,当前的清洁性指标存在以下不足:①缺乏逻辑统一的含义,如原料指标是否包含再生材料,且指标之间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②系统性不足,由于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因此光有局部的指标还不能体现整体的清洁性;③以线性模式为主,清洁生产指标主要体现在最小化的目标上,如最少消耗量、最少排放量,很少关注循环再利用的可持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