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中触头预压力FK保持为25.1N。表6-5为两组实验和仿真的详细结果数据。图6-21为峰值电流为11.3kA时的电流和电动斥力实验波形。表6-5 实验和仿真结果比较在仿真中,表征触头接触情况的参数ξ取值为0.45。而电流峰值为9.0和11.3kA时,对应的触头压力分别为35.4和55.9N。根据式(6-1),可得导电斑点的半径分别为0.158和0.199mm。因此,引入导电桥模型,采用有限元静态分析的方法计算电动斥力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2025-09-29
活性药型罩在成型装药爆炸驱动作用下,形成活性聚能侵彻体,不仅可以像传统惰性金属聚能侵彻体那样侵彻/贯穿目标,当其进入目标内部后,还可以发生强烈爆燃效应,释放大量化学能,产生高幅值超压,实现对目标的高效毁伤。尤其是对于防护类目标,活性聚能侵彻体的内爆效应可大幅提升对装甲防护内人员和装备的有效杀伤,大幅提升终端毁伤威力。
活性聚能侵彻体破甲后效超压测试原理如图3.16(a)所示,测试系统主要由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炸高支架、钢靶、超压测试罐、压力传感器等组成。其中,超压测试罐为立方体,由钢板焊接而成,钢板厚度为10~20 mm。超压测试罐的上钢板中心位置有预留侵彻体开孔,直径一般为装药直径的0.7~0.8倍。钢靶用于模拟一定厚度防护装甲,罐体侧壁安装动态压力传感器,间距为100~200 mm,用于测量罐体内超压效应。
(https://www.chuimin.cn)
图3.16 活性聚能侵彻体破甲后效超压测试系统和实物
活性聚能侵彻体破甲后效超压测试系统实物如图3.16(b)所示。实验中,活性药型罩口径为40 mm,活性药型罩聚能装药以一定炸高垂直放置于超压测试罐上方,为便于活性聚能侵彻体通过,超压测试罐上钢板中心位置预留的开孔直径为30 mm。钢靶直径均为200 mm,厚度为2~60 mm,超压测试罐容积约为125 L。动态压力传感器安装于超压测试罐侧壁,间距为100 mm。
相关文章
实验中触头预压力FK保持为25.1N。表6-5为两组实验和仿真的详细结果数据。图6-21为峰值电流为11.3kA时的电流和电动斥力实验波形。表6-5 实验和仿真结果比较在仿真中,表征触头接触情况的参数ξ取值为0.45。而电流峰值为9.0和11.3kA时,对应的触头压力分别为35.4和55.9N。根据式(6-1),可得导电斑点的半径分别为0.158和0.199mm。因此,引入导电桥模型,采用有限元静态分析的方法计算电动斥力是合理的,也是有效的。......
2025-09-29
实验采用对称的双断口结构,图6-25所示为实验模型的平面图及相关几何尺寸,单位均为mm。图6-25 气动斥力实验模型的平面图图6-26 气动斥力测试方法的原理图测量方法的原理如图6-26所示。下面的实验均是采用该方法进行的。图6-29 s=2mm,Im=4.2kA时的实验波形及电动斥力、气动斥力随时间的......
2025-09-29
将泥团铺于玻璃板上,压延成约30 mm厚的泥饼,用直径45 mm的铁环切取5块,保存于恒温器中备用。最好用双合金属模印制泥球,这样单重和尺寸一致。把盛砂杯放在中心轴压板上,用左手握住压杆,右手旋开制动螺丝,让中心轴慢慢下降,直至不再下降为止。若下沉的深度小于10 mm则表示含水率低于液限,应将试样取出,置于调泥皿中,加入少量水重新调和,重新进行实验。......
2025-09-29
梯路模拟可以帮助检查梯路设计是否合理、梯级运行是否干涉,并最终确定梯路的设计方案。梯路模拟如图5-1-7所示。检查模拟梯路时,相邻梯级之间的尺寸δ1既要保证相邻梯级间不会发生碰撞,又要满足GB 16899—2011中规定的水平状态下相邻梯级之间的间隙在6mm以下的要求,前进侧水平直线区段梯级模拟同此方法。返回侧水平直线区段梯级模拟同此方法。......
2025-09-29
在上升段,超压曲线近似线性,罐体内压力均在10 ms内由环境压力升至峰值压力,这表明活性聚能侵彻体在罐体内发生了剧烈爆燃反应,释放了大量热量并产生了强烈内爆效应。活性药型罩壁厚对罐体内活性聚能侵彻体爆燃正压持续作用时间有显著影响,正压持续作用时间随着活性药型罩壁厚增加逐渐增大,3种壁厚下正压持续作用时间平均值分别为41.93 ms、46.00 ms和62.98 ms。......
2025-09-29
一旦电动斥力的数值超过触头预压力,动触头即斥开并在触头间产生电弧。此后,Holm力即消失,然而与此同时,由于电弧与电极、器壁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在动触头上作用另外一个力,称之为气动斥力FB,其方向和动触头的运动方向相同。FB=Δp×Ac Shea[6-1]和Zhou[6-2]结合实验,从理论上给出了气动斥力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以下主要介绍气动斥力的实验研究结果。......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