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这一地理空间变动与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左右另一方。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创意产业及其空间区位行为是多种要素平衡的空间表现。所以,为了采用基于多主体建模技术来分析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必须明确具体的案例城市以及具体所指的产业门类。表2.1创意产业与创意工人的空间区位行为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
2023-08-10
第二十七章 城市现象
乡村和土地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历史最突出的现象,城市的研究是地理学的研究要点。但是,首先我们必须从乡村入手,因为我们发现那里是城市的起源。
乡村是构成人类社会最简单、最原始的类型。任何一个特定乡村的位置和形态都取决于自然环境。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认识到乡村的位置一般是人们生活最便利的地方。当观察乡村的形态时,我们会发现它的起源与周围土地有关。农业学家新渡户稻造(Inazo Nitobe)博士将乡村分为六大类①:沿路乡村;围绕泉水或教堂而建的乡村;建在山坡上形成的梯状乡村;无中心或无规则随意发展的乡村;三三两两分散组成的乡村;一幢豪宅四周遍布多座小农舍的乡村。
稻造博士通过观察世界上其他不同地方的许多乡村,逐渐形成这种分类。他的分类直观明确,可是,对起源和形态的区分不是很清晰,所以我提出下面的修改意见。
根据外形的分类
◆单横形乡村:房屋建造于道路或小溪的两侧,新建房屋又位于其两端,这种排列而建的房屋往往绵延数里。如果道路一边不适于造房,那就建在另一边。然而,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的距离是有限的。如果房屋两侧末尾没有天然的障碍物,那乡村就会向其他方向发展。
◆多排形乡村: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在第一排的房屋后面造新房,由于房屋排列成一行绵延数里的乡村,对于村民来说已不方便,于是多重排列的房屋延伸了乡村的深度。最忙碌的地方或富人居住区就在最初乡村的中心。
◆交叉形乡村:有时候房屋以各种角度排列而不只是彼此平行。乡村常常位于道路交叉处或小溪汇入大海或湖泊之处。
◆环形乡村:建在森林、寺庙、喷泉或港口周围的房屋,可能会发展成环形乡村。而环港口建成的乡村一般是半环形。
◆袋形乡村:村庄围绕着吸引人的地方,如寺庙或神殿而修建,这些地方的后面一般都有茂密的森林,沿此发展形成了袋形乡村。
◆分散形乡村:每个房屋都是独立修建,门的朝向各不相同。这种形状是典型的都市人移民到新开拓的边境地区而建的乡村,如北海道的新开拓区。
◆聚集形乡村:由于受山谷或丘陵阻碍,不能发展成更密集的乡村,住户一般是三三五五,由此而来,每个乡村都是微型乡村。
◆棋盘形乡村:乡村的特征是预先设计的,道路纵横交错成直角。这种形状不是在自然乡村里发现的,表明城市人曾经移居于此。
上述乡村分类方案,有助于我们了解乡村的历史和起源。可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多数乡村有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历史,它们的形状可能已改变了许多;另一方面,乡村也经历了极大的变化,有的已变成大城市,不再是乡村。因此,除了那些由于大火或地震等造成的破坏而使房屋发生改变外,我们可以假定大多数乡村一直保持原型。
根据人口密度的分类
房屋之间排列比较紧密的,一般是自然形成的旧的乡村,而独立或相隔较远的大多是新近发展起来的乡村。这两种类型都有利有弊,其利弊正好相反。前者存在住地与工地之间距离过远的缺点。例如,一些村落位于山上,农民每天要步行好几公里到农场去劳动,这是很不方便的。但是,在过去,为了相互帮助和相互保护,以免受敌人的威胁,大家的居住地比较紧密,这是必要和可取的。然而,在现代,大部分的地区已没有野生动物的威胁,交通发达了,建立了有效的治安体系,因此,不需要再为了安全而紧密地居住在一起。在北海道日本的边境,开拓者先是住在一起,后来他们之间开始交换财产,使耕地和住地之间的距离靠得更近。
同时,当防御的需要变得不重要的时候,人们渐渐意识到,需要有社区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和情感上的支持。而且社区人口应该超过最少量,以便更加有效地满足孩子成长和教育的需要。
城 市
城市的规模有大有小,比较小的城市几乎与乡村无异。因此,我们需要给城市下个定义。最近几年,一些乡村已经发展到了拥有大约一万人口,但是仍然是“乡村”。特别是1900年政府人口统计明确界定,城市市民应超过2 000人。新渡户博士根据世界统计家联合会推荐的人口数,也明确界定城市居民的人口应超过2 000人②。所以,这似乎是一个适当的标准。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大城市不能只以原始工业为基础而发展。原始工业的发展直接依赖于自然资源,而有限的自然资源不能供应大量的人口。因此,我把城市的定义修正为:“城市的人口应超过2 000人以上,并且主要从事第二或第三产业。”
城市的起源
随着商业和制造业的发达,产生了与原始产业极大的差别。如此多的城市发展也有别于农村的发展。当我们观察当今的城市,很难确认它们的起源,因为它们已经过很多次的变化。但是,我们可以从它们的外形、建筑遗迹、城市名称、传说以及支撑其现在发展和成长的各种因素来推断,因此产生了一种关于城市起源的分类方案:
◆防御敌人:当国家还不够强大,无法维护社会秩序时,有钱人必须保护自己,或者依赖于地方势力或强大的领主。在这种情形下,领主的豪宅或者城堡提供了最大的安全,变成了一个聚集点。一旦贵族及其随从汇集到此安全之地,就会有一批为了谋生而给贵族服务的穷人、修建豪宅或者城堡的工人以及与贵族经商的商人云集于他们身边。这种地方由此逐渐发展为城市。
◆宗教目的:宗教情感是人类最初的天性之一。在古代,人们从事祭神或者圣灵的活动,不但是为了防止自然灾害,而且也是为了保卫自己、抵御敌人。神社或寺庙建造牢固,成为人们避难时的安身之处。僧侣和牧师居住在附近,人们每天或者在特殊节日里来此朝拜。地方上的领导人有时也被神社或寺庙所吸引,将自己的住宅修建在其周围,并安排守卫人员。君王及其随从和法学家也经常来到这里,因而使神社或寺庙逐渐成为行政和法律中心。
一旦社会的上层人员安居在神社或寺庙的周围,大批穷人就会追随而来,就像上述的豪宅或者城堡的发展情形一样。此外,不同种族的人带着各自的祭品或供品被吸引到此。节日期间相遇,不可避免地会进行牛、谷、布、香料、盐、油和其他物品的交换。最后,节日渐渐形成永久的市场,使比较早的神社或寺庙的地段转变为城市。
◆政治目的:起源于政治活动的城市发展过程,一般类似于起源于宗教和防御原因的城市发展过程。一旦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生命和财产变得更加安全,对交易感兴趣的官僚和人民就会汇集在一起。
◆艺术目的:人们不是只为物质享受而生活。一旦衣食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人类就会渴望由艺术和智力活动提供更深层次的精神生活。那么,拥有自然美景和生产艺术品的地方自然就会吸引人。几乎所有的富人和上层社会的人,都把他们的别墅和住宅建于附近地区。而且,随着人们相聚在一起,从事贸易、工艺以及为有钱人干活等活动,城市逐渐形成。
◆学术目的:在有些情形下,人们会因学术之故聚在一起。然而,日本没有因此而产生的城市。在西方的一些国家可以发现这样的城市。例如,在英国,剑桥和牛津作为大学校名而闻名世界,但它们也是围绕这两所大学发展起来的城市名称。
◆经济目的:大多数城市都起源于经济活动。当一个地区拥有一些有用的产品或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或者一个地方贸易特别便利,那么大批的人就会聚集于此,不久城市也就发展了。
城市发展的地方
如上所述,城市的起源大多是人为的原因,而与土地的关系甚少。但是,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地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那些含有本国资源、产品以及货物的集散地等。(www.chuimin.cn)
◆特殊资源和产品:在运输不太发达的地区,或者说土特产不适宜长途运输的地方,如果要发展工业的话,有必要发展加工业,这就会吸引各种有关的辅助产业到此发展,城市也就开始出现。水产品就是一种地方资源;由此形成一种说法:“阿姆斯特丹位于鲱鱼之上。”挪威的卑尔根也靠鲱和鳕为生,虽然按照人类的标准来说,那里的气候极端恶劣,不可忍受。甚至在北极地区,也有一个称为哈姆费斯特的鱼镇。另一种自然资源的例子是矿物,如金、银、铜、陶土和盐以及各种燃料等。据说,英国的曼彻斯特“靠煤而活”,里海巴库的存在归功于石油。与此类似的是,城市也发展于水力供给充足的地方。
◆货物的集散地:在高度重视商业的社会里,交通纵横的交错点很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由于我早先已提及古代人沿岸安家为生是因为其潜在的交通路线和肥沃的河床土壤资源,可是河流作为交通路线的潜能取决于河流的规模,河流的部位不同其交通的潜能也会有所不同。城市一般在能容纳商船的大河上发展,特别是在河口处以及商船能通过的最上端发展。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除了大河流之外,一般的河流只能容纳小船,因此商船装卸货物时,必须从卸到小船上,再由小船运到岸上。而最便于装卸货物的地方是河口,所以城市一般在此发展。
在大河上,把货物装卸到小河上运行的小船之前,海船能往下游走得越远,就越便利、越经济实惠,因此城市发展于河流的最下端,如长江口的上海、湄公河口的西贡、恒河口的加尔各答、尼罗河口的开罗、易北河口的汉堡、泰晤士河口的伦敦等都是由此而发展起来的城市。对于大河流来说,海船与河船的汇集处通常被看作是“河口”。这就解释了西方国家正试图使内陆城市变成港口城市的事实。格拉斯哥曾经是塞得河上的一个小乡村,英国人耗资2 000万美元挖掘了河口,使其变成了商船建造中心。现在,他们又试图使曼彻斯特变成棉花的贸易中心,这将耗资7 000多万美元。基于同样的理由,德国使汉堡变成了如伦敦一样规模的港口城市,法国正试图挖掘一条从巴黎通向大西洋的航道。
城市也在河流的汇合处以及支流汇入主流处得以发展。中国的武汉、长沙就是这种城市发展的极好示范。同样地,北美大平原上的城市,看起来似乎毫无规则随意安置,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河流的话,同样存在一贯的原则,像辛辛那提、圣路易斯、明尼阿波利斯和奥马哈等城市的发展,也遵循了一个相同的原则,即发展于河流转弯处、湖泊的出入口以及运河的末尾处。
像河流一样,城市在公路的交界处自然发展。如东京注定成为大都市,不只因为它位于几条大河的河口处,具有200多年政治中心的历史,而且还因为它位于大平原的中心,与很多条公路的主干道相连接。我们也能观察到,在多数情形下,大河流的两岸都有平原。为了使人和物都能过河,需要建造桥梁或渡口。桥梁在城市起源中的作用从城市的命名上就能看出,如英国的剑桥。城市还在山脚这样阻塞交通的地方,地峡或者海峡的最狭窄部位,商队穿行经过的地方发展,如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和埃及的交汇点大马士革。
随着世界贸易的发展,大多数商品通过海路运输。被大洋分离的陆地犹如河流的两岸。桥梁建于河流的最狭窄处,而港口则建在人和物最容易上船出海的地方。很多这些集结点位于海湾的顶端或由平原环绕的湖滨,或者具有挡风功能的天然屏障。
城市在那些作为外贸港口的地方特别容易发展。在那里,政府控制贸易以保护本国的新兴产业。这些港口城市由此兴旺发达。主要海洋航线经过的港口,也有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潜能。因此,新加坡因其是东、西和南部海洋航线的汇集点而成为世界贸易中心。黑海的入口伊斯坦布尔则是另一个例子。不久将要建成的巴拿马运河,将汇集世界各地的海洋航线。
海洋航线的另一个汇集点是大洋中间的岛屿。瓦胡岛是一个自身没有特别吸引力的小岛,因其位于太平洋的中心,是美洲、亚洲和澳洲之间的海洋航线的交叉点,商船都停靠于此。这样的港口不但对于贸易重要,而且具有军事用途,如可作为煤、水供给基地,所以这些地方总是被强权占据。占有和控制这些据点的国家,就能掌握制海权,成为贸易大国的重大资产。
城市和乡村
随着专门进行产品交易的“商人”的产生,城乡差别开始出现。城市一旦出现,就会执行特殊的功能,通过与乡村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而繁荣昌盛。城市建立在农村的基础上,农村从城市获益。社会的这两部分彼此帮助,手挽手发展,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对整个社会作出自己特有的贡献。
体现城乡关系的一个事例是原料从乡村流入城市,然后转变成有用的产品,再返回到乡村。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的成分被去除或者加工成别的产品。这样,每个城市都可以变成工业中心。货币流通也是如此。首先,货币从城市流入乡村,购买食品或原料,然后农民购买城市生产的产品,使货币又返回到城市。但是,产品的价格却比原料的价格高出许多。虽然支付产品的一部分货币会以工资的形式返回乡村,但还是有一些货币留在城市积累起来。
像食品和原料的流通一样,人以及基本的文化概念和价值观从乡村流入城市。新的生命流入城市,使城市不断更新。据说,天才很少出生在城市,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也产生在沙漠或山地③。乡村培育良好品行的人,体现社会文化的最佳和最高理想。当这样的人进入城市或者被城市人发现,他们就会影响整个社会。与此同时,一些在城市逗留一段时间后回到乡村的人,就会带去新思想、新视野和看待世界的新方法。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和思想的这种双向交流,丰富和激励了双方的发展。由此,当开始观察城市时,我们也开始认识并感激城市人所获得的更好的机会,使他们变得开明,并接受智力方面的挑战。城市使具有各种背景和经历的人走到一起,提供分享他们经历的机会,这不但丰富和激励了个人生活,而且扩大和发展了整个社会的知识。这也就是城市的智力水平不同于乡村之故。乡村是人生经历的源泉和起点,但是,村民就近掌握的知识零碎,缺乏连贯性。另一方面,城市生活的智力活动激励具体知识综合成抽象的普遍原则,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有很多机会开阔眼界和从事引导他们思维的活动。相同的过程在经济范围内也能观察到。例如,在城市,商业分成很多部门,各种专业任务由合适的人承担。但是,在乡村,就没有机会利用个人能力,而且也没有专业的劳动分工。同样,在城市,贸易和制造业也促进高度的智力活动与专业技能的发展,而没有专业化的原始产业则成为乡村产业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城市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特别是给年轻人,这导致农民集聚到城市谋职和寻求出路。
城市还有一个有利的、具有一定建设性的重要方面。人们发现城市里的人们彼此互不相识,这是吸引人们到城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那儿,人们不受规范、规则的影响,摆脱了小城镇和乡村生活的限制与约束。人们可以自由呼吸,尝试各种生活方式,接触在乡村无法接受的新思想;个人生活可以以各种方式扩展和丰富,如果一个人永远呆在乡村,那这是不可能的。
虽然城市的发展,如上所述,是人类历史上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和文化。但是,天下没有纯粹的好事。伴随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许多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对社会财富和人们生存的威胁。因此,在我们有关城市的研究中,应该注意到城市作出的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也必须正视城市削弱和毁坏社会的地方。
城市特色本身在给人类生活增加许多挑战和刺激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痛苦和良机的丧失。这是一个很多人不理解的谜。由于不理解这个谜,他们变成了城市的牺牲品而不是胜利者。例如,人们来到城市谋职,似乎逃脱了乡村生活的限制,或者出于对知识和智力挑战的愿望。但是一旦到了城市,发现工作生涯中面临残酷竞争,他们常常会感到孤独,发现难以发展,难以与他人热情相处。在这样的情形下,人们常常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感到失望,这就使他们不自觉地陷入坏人的圈子,接受不良影响。
需要认识的另一点是,城市由于有较大的人身自由和很少的限制,一般会对那些生活失去平衡的人们产生诱惑力,使他们寻求肉体上的快乐和粗俗的联想。他们可能通过可疑的或犯罪的行为获得不义之财。从乡村到城市的人,经常受到城里那些富有经验的无耻之徒的欺骗,或者不知不觉地陷入违法的熟人的生活方式中。
由于某些原因或者上述所有原因,来到城市的很多人,正如我们上面所观察到的,变成了牺牲品和生存斗争的失败者。有些人失败了,失望了,回到了乡村,可是另一些留在了城市,壮大了城市的队伍,他们可能沦为乞丐或精神病人,有些人甚至自杀或者堕落为罪人。
这些事实使人们对城市普遍产生了一种感觉:拥挤、病态、失衡、危险,在那里人人竞争,伪装成最好的人。虽然目前还不能说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但是不幸的是,很多方面都是准确的。相反,对乡村的普遍看法则是:健康、平静,在那儿,人们过着不那么喧闹、没有那么多竞争的生活,能在情感和精神方面获得更多的体验与成长。虽然这种想法有点过于浪漫,但是,这确实反映了乡村生活的本色和优势。
但是,坚持作这种对比的人却不能理解,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本身都是不完整的。人们彼此需要,不仅为了生存,而且因为人类要过上更加充实和富裕的生活,就需要培养和欣赏每个人的优点和品德。正是因为这一点不被理解,并在人们疯狂追求享乐和个人利益时常常被忽视,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减少与威胁着乡村与城市的财富。
城市的未来
正如我们所见,城市对人具有强大的诱惑力。因此,整个世界的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在美国,1790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3%,但是到了1880年却上升到22.5%。在英国和苏格兰,城市人口增长更快。即使在总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的法国和人口负增长的爱尔兰,城市人口还是增加了。在日本,1898年人口增长率为1.2%,但是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相当高,例如,东京同年的人口增长率是7.4%。
我们已经观察到,城市具有很多优点,实际上是文明的中心、商品之源以及不可估量地丰富人类文化生活的思想之源。但是,今天的城市也造成了许许多多我们还不知道怎样去解决的严重问题。这些问题除非得到适当处理,否则可能毁灭文化而不是丰富文化。
城市的这种消极影响包含好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一是我们早在前几章已经提到的,城市割断了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二是城市人经常过度工作,追赶时间,容易急躁。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人们的身体越发不健康,精神懒散,这使精神病和犯罪行为有所增加。为了弥补这种了无生气、不安全的生活,人们疯狂地追求各种快乐和消遣,以忘记困难和恐惧。
然而,由城市造成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城市引起工业、企业和乡村地区文化的衰退。再没有什么比这更大的威胁了。英国新闻工作者威廉·科伯特(William Cobbert,1763—1835年),把伦敦和类似的其他城市比作疣,因为它们吸吮国家的营养和力量,就像疣吸取了有机体的营养物质一样。
显然,我们必须面对城市失控的发展,不能允许原始产业的衰退。虽然衰退可以由经营外贸来补偿,但是,损失是永远的,而补偿是不稳定的和暂时的,而且无法计算全部的损失。如果危及到国家的健康或者牺牲土地的生产率,那么就会影响整个社会,并且难以恢复。
因此,在认识到城市是社会的根本,对丰富人类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控制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扩展,必须以不对社会的原始产业带来威胁为前提,否则不可允许。
注释:
①收录于稻造博士的《农业的基本理论》。
②选自NOGYO HONRON第二十六章。
③参考第二章关于天才和道德发展的讨论。
有关土木工程(专业)概论的文章
事实上,在这一地理空间变动与生产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可以左右另一方。因此,我们可以有理由认为创意产业及其空间区位行为是多种要素平衡的空间表现。所以,为了采用基于多主体建模技术来分析创意产业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必须明确具体的案例城市以及具体所指的产业门类。表2.1创意产业与创意工人的空间区位行为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的相关文献总结......
2023-08-10
相对于美国的交通发展策略,亚洲的新兴城市代表——新加坡,则以大容量的快速轨道交通带动卫星新城开发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主要规划策略。轨道交通系统的出现,提供了城市空间拓展模式与发展导向的一种选择思路。......
2023-12-06
在此事件发生前的5月12日15时,源南乡档下村三家塘组的一块稻田发生地面塌陷,面积足有1500平方米,深数十米。因采煤引发的地陷,已经深深困扰着中国各个产煤地。截至2004年,山西因采煤引起严重地质灾害的区域达2940平方千米以上,目前沉陷区面积正以94平方千米/年的速度增长。山西采煤引发地陷,2940平方千米生态被严重破坏。鸡西矿区已开采80多年,已形成地表采煤沉陷区193平方千米。......
2023-11-17
这是我们思考和研究2001年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发展情况时,应当加以注意和考虑的重要方面。7月1日,中国共产党隆重举行了成立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贯穿2001年的始终。......
2023-11-27
阶级地位低下、物质基础薄弱的乡下男女抵挡不住城市的诱惑,必将沉沦于城市的罪恶之中。编导的指向一目了然,他们并不赞同农村人口向都市的流动,在他们的电影作品中,城市犹如一张血盆大口,吞噬着从农村慕名而来的男男女女。都市为人的欲念、恶念开了一扇大门,却鲜有坚定之人得以逃脱都市罪恶的吞噬。......
2023-11-02
因此,可以说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城市也就成为统治者和上流人士首选的居住地,逐渐发展成为区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交通中心。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居住形式从简单的聚落向内容多样、结构复杂的聚居地发展的过程。就中国早期城市的发展来说,可以借助其文字含义来说明。......
2023-11-19
《打土地》在毛坝一带流传多年。《打土地》的一段唱词中,对土地来源也作了介绍:……年复一年,“青苗土地神”成了人们喜爱、崇拜的神。它的演唱内容主要反映了农事生活,如“十二节气”的唱词,从正月做阳春,二月耙田,三月撒种,四月插秧,五月种豆一直唱到十二月,借“土地神”之口,催促农人及时耕作,对于生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2023-08-04
“绿色建材”又称为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健康建材等,是采用清洁的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体废弃物和植物秸秆,所生产的无毒、无污染、无放射性、有利于环保和人体健康的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绿色建材”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既满足现代人安居乐业、健康长寿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的更大的需求能力和利益。......
2023-09-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