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所述的护理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与要求回报的困难在当今的临床时有所见,这两个难以平衡的问题现今引来众多的争议,而争议的最主要焦点就在于奉献与回报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共存性。但广大护理人员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医疗队,探索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改善广大农村和社区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2024-01-08
第一节 淡泊名利
1.名利场中淡名利
在电影界多年,深刻体会了电影行业性质的冷酷无情,实在是认为把自己宝贵的青春与名利的争夺如此紧密地纠缠在一起太不值得。当然你如果要做一件事就得弄懂它的规律,电影就有它特殊的规律,好比你要玩游戏,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一样。我也是费了好长时间才接受了这个事实。拿我自己来说吧,从小就爱唱爱跳,长大了以后自然朝文艺方面发展,有机会拍上了电影,当然希望能拍得好上加好。做什么事都要把它做好,这是我的个性使然。于是付出我的全部精力去做,并没有想到结果,也没有想过与人争,由于尽心尽力的缘故,事情往往做得还尽人意,于是一夜之间成了明星,逐渐不知怎么的家喻户晓,你就再也不可能淡泊了。
你不与别人比,别人会拿你去比,你不与别人争,有的是人帮你争。其实你自己是依旧故我,和一年前拍电影时的黄毛丫头没有什么两样,可是客观上已大大不同了,你说的话开始有影响了,你的一举一动要注意是大人物了,你出国已是代表中国了,就仿佛是一个贫民百姓由于误会突然一天被推上了宝座,稀里糊涂地就开始做起皇帝来。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是不是,你在大家印象中已成为了“女强人”。
人们不允许你有缺点,更不允许你失败。于是你就莫名其妙地从为自己努力变成为别人努力。就好像一个人酷爱踢球,每天去踢球并把它踢好,自己亨受其中的乐趣,可是有一天他成了球星,球迷们把他推到一个位置上,他每天为别人的评价踢球,从而也就丧失了踢球的乐趣。很难有人能克服这些障碍。香港、日本更加残酷,每个人在未出名之前朝思暮想要成为天王巨星,一旦成为了天王巨星又怕自己掉下来,终生都陷在泥潭里不能自拔。于是明星们自杀、患神经病的现象层出不穷。我有一位香港朋友,她是一位演员,她的故事令我十分感慨。她为了当天王巨星想尽了各种办法,听说泰国有一种鬼,如果买来放在家里养可以心想事成,于是她去泰国买了好些鬼养在家里,除了吃东西外,还要给鬼结婚生孩子,忙得不亦乐乎,她的心愿还是没有达到。
后来又听从另一个相师的劝告在脸上打钻石会飞黄腾达,于是她在脸上重要的穴位里都打进了钻石,痛得钻心不说,几天后有几粒钻石还掉了出来。办法想尽,事业还是没有起色,于是精神大受损伤,相当长一段时间她痛苦不堪完全无法解脱。美国影星费雯丽,因主演《魂断蓝桥》、《乱世佳人》而世界闻名,后来也受不了事业的压力而导致精神失常。葛丽泰·嘉宝,主演了《瑞典女皇》、《安娜·卡列尼娜》等影片,为电影终生未嫁,无子无女,孤身一人住在巴黎,晚景凄凉。名利好比爬山,名利越大山也就爬得越高、越孤独、越恐慌、越没有安全感、越惶惶不可终日,摔下来也就越惨。法国一流的明星几乎无一避免患有忧郁症。美国总统尼克松,在水门事件之后下了台,几年以后有记者访问他,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为什么没有自杀?你怎么能活下来?”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后从此一蹶不振。名利对人的毒害是相当大的,它侵蚀人的整个生命。可是名利却是最不能永恒的。在电影界,虽不能说是“今日座上客,明日阶下囚”,情况也差不了多少。
评十大影星也好,评一级演员、评最佳演员也好,无论你做出过多少成就,只要你在评选的当时不够受欢迎,名字就换成了别人。所有过去追逐你的记者、观众、义无反顾完全彻底地像对你一样狂热地去对待新的偶像。无数才华非凡的明星在电影神秘的天穹里升起继而耀眼,然后又一颗颗转瞬即逝,悄然殒落,而人们的眼睛总是只朝天上看的,一旦明星殒落了就不再记得他们了,他们已永远被喜新厌旧的人们抛弃。这是每一个电影明星、也是每一个名人的必然命运,你不能摆脱它,也不能改变它,就像不能改变你的生老病死一样。所以,淡泊名利,在这种险象丛生的环境里保持心理的平衡,是一件至关重要而又极其困难的事。
《清代皇帝秘史》记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江苏镇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脚下大江东去,百舸争流,不禁兴致大发,随口问一个老和尚:“你在这里住了几十年,可知道每天来来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说:“我只看到两只船。一只为名,一只为利。”真是一语道破天机。人活在世上,无论贫富贵贱,穷达逆顺,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以前,绝大多数同志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而现在,有些人则对个人名利看得重了。时下找领导个别谈话的,相当多的是反映个人的实际问题,说到底是个名利问题。一些单位人际关系紧张,也往往由名利问题引起。
过重的名利思想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由此可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对我们每一个同志都是十分必要的。在如何正确对待名利问题上,有些同志平时也认为应该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可是一旦到了调职调级、立功入党、入学的时候,往往是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于是,忍不住还要去争一争。有时忍住了不去争,但心里很不平衡。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到信仰至上。人生总会有所追求,一个人如果心中没有远大的目标,势必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总要有肯于为之奉献、为之牺牲的东西。近年来,有的同志之所以看重名利,计较得失,并不是因为物质生活上更需要,或者因为荣誉感一下变强了,而恰恰在于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动摇了,理想淡漠了。失去了远大的目标,自然就会看重眼前的名利。其次,要做到不攀比。
不少同志向组织张口的真实心态,有时并不是计较一职半级,也不是缺几十块钱,而是出于同他人比较后产生的挫折感、失落感、不公平感。因此,要想淡泊名利,就必须学会正确比较。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工作上向标准最高的同志看齐,生活上向标准最低的同志看齐。再者,要做到控制物欲。名利本身并不是人生追求的最终目的,追求名利主要还是为了满足欲望。因此,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必须从根本入手,控制住自己的物欲。俗话说,“世上莫如人欲险”。如果抵御不了这种诱惑,总想高消费,过上等人的生活,而靠现有条件又满足不了,那就必然会去争,甚至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人的物欲越强,他的名利思想也就越强。如果物欲淡一些,做到寡欲,也就比较容易淡泊功名,达到人到无求品自高的境界。
2.自知之明
要了解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为没有人是万能的。我自认为我比较清楚自己,比方说我不会去做飞机设计师,我不会去做哥德巴赫猜想,我不会去做原子反应堆试验,因为我没有这方面的才华。我做的都是我懂得的,我有兴趣的,只不过兴趣稍微广泛一些而已。再加上尽心尽力,成功率往往比较高。另外,我一生只存在一个对手,就是我自己。在我所走过的道路上,我从来就向前看,不向左向右看,我只和自己比,从来不和别人比,我永远只超越自己,把塑造新的自我当成第一目标,所以从不妒忌别人。我对自己的要求比谁都更严格而近乎苛求,所以我不会在各式各样赞扬我的话面前飘飘然,因为这种结果本来就在我的预料之中。面对各式各样的批评我也不会沮丧,因为我自己批评自己比谁都残酷。至于谩骂我当然会一笑置之,还会与朋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因为我比谁都清楚那不是事实,它们损害的只是我的皮毛,而动摇不了我的根本,而更多时候恰恰是我成功的另一种反证明。
当然我也有过一段惶惑的岁月,我肯定不可能是生来就什么都想得开的。
许多人说我“什么都不在乎”,殊不知更多的时候我根本不觉得、不知道、不关心,或是认为他们很可笑,像小孩子过家家。他们作出的反应是在未做那件事情前就已预料到的结果。何况我向来做事是为我自己做:做生意、写书、唱歌、奏乐器、拍电视、做制片人、开演唱会、个人影展,都是由兴而发,我愿意去做,并且开心。做的时候我十分投入并力求做到最好,做得好更高兴,做得不好再重新做过。
我拍了三十多部电影,幸运的是相当部分影片都是观众所喜欢的,经得起检验的片子,但也有一部分影片平平,浪费了我的青春,很不值得。可见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一次我在新加坡逛街,看到有一套茶具,上面大写一个“缘”字,下面小字是“万事随缘皆有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买了好几套,一套放在我的办公室,几套送了朋友。做人、做事,尽心尽力就好,结果不要多去想它,一般来说只要敬业结果就会如人意,如果一旦不理想那也是缘分的问题,总是天时、地利、人和缺了点什么。不要死乞白赖地非这样那样不可。什么结果都有它不同的乐趣。做不好付出百倍的精力再重做过。
我有一位朋友,是很成功的企业家,拥有许多家公司,在他的办公桌对面挂了一件西服,什么口袋也没有。许多来访者觉得奇怪,纷纷问这是为什么?他说,我挂这件没有口袋的衣服是为了提醒自己,钱财、名利都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做生意的心态就会平静而不焦躁了。中国人喜欢存钱,存来存去自己老了、死了,还不是一堆废纸。法国人常常借钱去度假。他们说:“你的钱不是你的,只有用掉的钱才是你的。”虽然我不主张借钱去花天酒地,可是我赞成用劳动所得的财富去尽情领略人生的欢乐。
由于我的心态一直比较平衡,所以长期以来在与风浪的搏击中我很平静、很安详,我不仅能经得起成为电影明星而带来的所有附加物的摧残,还能用大部分时间充分享受自己奋斗过程的乐趣及奋斗结果的欢欣。好多人认为奋斗的过程是痛苦的,只有成功才是欢乐的,我觉得不然,我知道每一天都即将逝去而变成宝贵的回忆,与其将来回忆还不如现在好好地去领略。我从来不嫌自己老,因为我比将来年轻。下农村、当工人、参军、拍电影、经商,都变成我不可多得的经历,它们过去了将永不再来,就连吵架、发生争执及不愉快的事件,我都把它当成珍贵的瞬间来欣赏。我觉得我有无尽的青春。我下决心不荒废人生,好好地潇洒走一回。
做名利的主人
捧起“最佳导演”小金人的李安,经过沉淀后,公开表示曾因失落“最佳电影”奖气得睡不着,心疼工作人员没得享应有成就。但他不是说,自80年代年始,已不再相信奥斯卡了吗?公道自在人心?既然如此,便以台上致谢时,引用片中一句经典对白作这回合的终结吧:“但愿我知道要怎么摆脱你。”《断背山》中,牛仔杰克向艾尼斯在相爱极深,又面临分离时,说出心底话。这也是大都会名利场中,上台或下台者的金句。有些人得奖,是天时地利人和。有些人因脚踏实地,谦抑自持,以德服人,所以赢得各界同声喝采。有些人靠运气。有些人渴望得奖,以浮夸炒作饮恨。有些人抓狂,不允许负面评议,企图操控言论自由。有些人沦为名利的奴隶。有些人却是名利的主人。大家勤奋工作,力求创新,团队付出不少代价,换取合情合理而正当的名利,“众望所归”才是最大奖赏。要驾驭它,别让它变作你的枷锁,才是一种境界——得到,然后摆脱。
突出“名利”重围
解放日报《朝花》:前不久,79岁的中科院院士、著名分子生物学家邹承鲁向媒体公布了一篇题为《清除浮躁之风倡导科学道德的报告》。《报告》列举了中国科学界目前存在的“七类违规行为”。邹老告诉记者:这“七类违规行为”,都是有名有姓,有据可依的。我的目的是希望能尽早警醒那些沉醉在“名”与“利”中的人。
邹承鲁院士的《报告》记录着一位有责任感的科学家的良心与良知。(www.chuimin.cn)
自然,我们毋须忌讳“名利”,对那些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为科学事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扬其名,更要予以利,以此来不断激发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然而,对科学工作者自身而言,则万万不能唯“名利”是求,过分地看重“名利”,更不能将“名利”作为交换工作的条件。否则,迷恋于“名利”,沉醉于“名利”,陷在“名利”丛中而不能自拔,那么意味着的是,自此以后其再也不可能聚精会神于科学工作,其所从事的科学工作必停滞不前矣。个别的,则更会因“名利”熏心而走向科学的反面。
世界上距离哥德巴赫猜想这颗璀璨明珠最近的陈景润,他的一生,便是摒弃物质享受而呕心沥血地在艰辛的科学道路上跋涉的一生。陈景润成为科学的代名词,不就是因为他远离“名利”,始终守护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么淡泊明志,“不求闻达,但求事功”,对科学工作者而言,须臾不可或缺。著名数学家齐民友曾说,数学只有一个水平,即国际水平,要超越前人,正如奥运会比赛,须有平日练就的实力。但数学远离经济,“乐道”必须“安贫”。
科学事业是一项极其神圣的事业,科学工作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更来不得丝毫浮躁。钱钟书先生说过,真正做学问的人,是住在荒江野村里的那些寂寞君子。意谓科学工作者,必须抛开私心杂念,将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关在窗外,让自己的灵魂保持宁静,宁静得如同一池秋水,对阅读人生、体味人生、享受人生,自有独特的体察,“名利”二字,身外之物,轻如鸿毛。他们能够直面高处不胜寒的淡然,把生命投入到科学事业,把生活的清贫化入精神的愉快之中。记得巴金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番耐人寻味的话:“写作是一种欲望的倾述,一种幸福感的满足。写作是一种信念,也是一项事业,所以写作是不会孤独的。但,只有甘于孤独寂寞的人才能写作。”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呢———只有突出“名利”重围的人,只有“甘于孤独寂寞”而拒绝了浮躁的人,才能从事科学工作,才能攀登科学高峰。
是啊,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科学工作,以坚毅执着的品格作为坚强后盾,实现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跨越,我们的科学工作者才能披荆斩棘,揭开科学领域的层层奥秘,登堂入室,打开迷宫。“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乃此之谓也。昆虫学家洪式闾住在杭州十几年,竟没有游过西湖,只因为世界上有了痴迷于事业的人,才有灿烂的文明史。
人人都津津乐道于科学之美。科学美,那是一种深奥的美、理性的美,美在事物的内在和谐,美在宇宙的严格秩序。科学美是科学家在探究主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发现出来的,它蕴藏着人类认识和创造的力量。然而,科学美的创造首先依赖于科学工作者人格美的创造。科学工作者一旦被“名利”所包围,沉溺其中,缺失人格美,则何以创造科学美突出“名利”重围,天地无限宽广。愿广大科学工作者努力!
3.名利淡如水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一首“好了歌”,歌词是:世上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钱忘不了!终期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从歌词中,我们不难看出曹雪芹视富贵名利如浮云的淡然心态。曹雪芹本也出身富贵之家,难能可贵的是,他没被名利富贵蒙住心扉而成为纨绔子弟。或许正是如此,才使曹雪芹家道中落后仍能奋起自立,在穷困潦倒的日子里创作出不朽巨著《红楼梦》,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代大文豪。曹雪芹不刻意追求名利而成名的道路,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名利躲避追求它的人,却去追求躲避它的人。
名利也许是当今社会每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只不过有的人名小,有的人名大;有的人利少,有的人利多。有的人为出大名获大利,追求了一生一世。可以说,当今世人没有谁能回回避得了名利二字!名利有时也能使人产生进取的动力,但必须明白,只有超越名利,才能不但取得成绩。
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英国皇家颁发给她金质奖章,她随意给女儿玩耍,让孩子知道:荣誉名利象玩具,只能玩玩而已,否则一事无成。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的政府号召国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她把所得的诺贝尔奖金,连同此前攒下的一部分积蓄,全部贡献出来。居里夫人的女儿在她的影响下,后来也获得了一次诺贝而奖。人对名利的追求,如果超越了限度,超出了理智,常常会迷失自我,甚至葬送生命。
清乾隆时期的和珅,是疯狂追求名利的一生。他贪婪无度,官居宰相后丧心病狂地掠夺金钱。
据史书记载,他拥有土地80万亩,房屋2790间,当铺75座,银号42座,古玩铺13座,玉器库2间。另外还有其它店铺几十种。倾当时法国的所有,也难以望和珅的项背。仅从和珅家抄没的财产就值银九亿两。最终,和珅落得个被处于极刑,一命呜呼的下场。
近些年,许多贪官污吏因名利而中箭落马的事屡见不鲜。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因贪污被开出党籍;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克杰因受贿被判处死刑;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因受贿被判处死缓;原贵州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方仁因受贿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
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应成为世人对名利疯狂追求的警示。在我国历史上视名利淡如水的圣贤之士很多。唐代医学家孙思邈,皇帝赐他御医之封,给他优厚待遇,但他甘愿辗转民间,为黎民百姓治病。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令他执官场礼相见,陶渊明拂袖而去,辞官不做,回乡躬耕,视官职如粪土。
如今,视名利淡如水的人更多。无数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得到了什么名?他们得到了什么利?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是世人为官做人的楷模。
名利与我若浮云老早就听过这么一个故事:唐太宗和魏征一大早就站在城楼上,看城门口的人们行色匆匆、来来去去。太宗欲试魏征的才学,便要求他用最少的字说出说出这起早贪黑的人都在忙些什么,魏征应声答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已经记不清太宗是如何褒奖魏征的了。但却清楚地知道了一件事:人活着就是为了利,为了名;为利而奔波;为名而忙碌。但当时的我,对名利还没有什么切实的感受。尚不知名利为何物的我,于是就看人们是如何演绎这名利二字的。翻开厚重的历史,我看到王侯贵族为了名和利不惜尔虞我诈、同室操戈。被赵高指认的那匹马,就在那时跑进了我的视野,玄武门前的刀戟声,也便从那时起不时回荡在我的耳际。
我看到平民百姓为了名和利甘愿阿谀奉承、以命相换。那咸亨酒店里排出九文大钱的孔乙己;那污水坑旁双手沾泥疯傻大笑的范进,都让我不寒而栗。为了名、为了利,什么裙带关系走后门,什么势利小人厚黑学,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直将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史搅得乌烟瘴气、一片肮脏。书本上的名利场让人你舒服。
现实呢?在现实中,我看到了有人为了谋取一名半利在茫茫夜色中奔走似幽灵般飘忽;我看到了有人仅仅是失去了一些蝇头小利就哭肿了双眼、错乱了神经……原以为名利甘甜如醴酪,给人的应是甜美和欣悦。没想到甜美和欣悦的只是外表。在这光灿灿的华美外表后,竟隐藏了无尽的丑恶与辛酸。这使得我潜意识里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名利如蛇蝎。
于是在行为上就有了这样一种表现,面对别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去争、去夺、去抢的名和利,我总是远远地躲在一边,一副超然的模样。纵是有名利偶尔错误地青睐我一下,我也如拿有烫手山芋一样不安。这时候,唯一能使我安然的,就是我看过的一本书,书的内容早一字也记不清了,一如阳光下散去的晨雾,连痕迹也无。但“名利与我如浮云”的书名却在脑中生根并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名利与我若浮云”,随着这个思想在我脑海中的根深蒂固,我在别人眼里也越来越特殊,分明是谁见了都抢着要的好处,我却大度地让贤;明明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别人都避之惟恐不及,只有我傻呵呵的接住。别人的疑惑越来越多,别人的流言也四面合围。
在淡漠名利的路上,我陷进了流言的重围。站在流言下面,我找到了流言的起因:我做事了,却没有要名和利。不记名利地做事,就被认为不正常,就会被伤害。傻傻的我找到了问题之所在。为了解决问题,为了不再被流言所伤害,我学会了不做事。表面看来,我还和以前一样按时按点,中规中矩。但我的内心已发生了变化,开始一件事之前,我学会了先看看周围的人做了没有,如果别人还没有做,那我是绝对不先动手的;做一件事的过程中,我会留心别人的进度,如果一向手疾眼快的我不小心又把事情做到了前头,我会找个借口停下来。或打两把扑克、或涂几张不成图案的几何曲线。总之,我的做事总是混在人群中躲避着名和利。在这不追名、不逐利的平淡中,我懒了筋骨、慢了手脚、沉匿了自信、销磨了锐气,就这样渐渐地迷失了自己。时间一分分、一天天、一月月,由分而天、由天而月在朱自清匆匆的叹息声里滑过。
直到有一天,一个来自别人口中的消息震惊了我。我高中的一个同学在我忙于把自己藏身在人群中的这几年中,竟坚持自学了大学本科教程,考取了硕士,留了洋,现在在全国最著名的一所高校里任教。这个消息对我,无异于平地一声雷,使我愣在那里半天回不过神来。在大学里当老师,我那儿时的梦怎么就实现在了别人的现实中而不是我?一向不注重甚至厌弃名利的我感到了痛。这种痛,说不出具体的难受部位在哪里,但它却使我的心似被掏空般茫然,又有如重压般窒息。眼睛里涩涩的,躯体也好象飘到了空中。又错了,我。
踩在痛的刀尖上,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标榜超然的我在摒弃名利的同时放弃了扎扎实实地做事。名利我可以不要,事情却如何能不做?生命的华章,正是那一件件、一桩桩大大小小的事情连缀而成的呀,不认真做事,岂不是对生命的一种放任?踩在痛的刀尖上的我,发现了自己的偏颇。名利与我若浮云,它对的是名和利,又何尝针对名利下的实体做事?当年年少无知的我一个自以为是的理解竟蹉跎了我大好的时光。幸而,尚还可以问一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否则,可真要饮恨江东了。现在,由对名对利到对事的我,已能够在平平淡淡中积极主动、努力扎实地去做每一件事。现在再看名利与我若浮云,又有了一层新的感悟:它实际上是一种处世态度,当名利与事捆绑在一起时,我们应多务实事,少想浮名虚利。即使是讨厌那些如彩云般易散的空名虚利,也不能因噎废食、因名废事。它实际上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人活一世,不可能不做事,不可能不和名利沾边,关键是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失之淡然、得之泰然,让生命的烛光留下更多的实像。想通了这一层,再听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就别有一番深刻感受:功名忘不了?荒冢草没了;金银忘不了?多时眼闭了。
有关历代经典文丛——忍学的文章
如上所述的护理人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与要求回报的困难在当今的临床时有所见,这两个难以平衡的问题现今引来众多的争议,而争议的最主要焦点就在于奉献与回报两者之间是否具有共存性。但广大护理人员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在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医疗队,探索并开展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改善广大农村和社区群众的医疗保健工作作出了极大贡献。......
2024-01-08
追忆谢晋那几天,我正在外地出差,回来后按照惯例打开了电脑,新闻栏内赫然出现谢晋导演逝世的消息,我的心境黯淡了,长久不语。在我们将屹立于世的那个年代,电影界的权威当属谢晋,他首当其冲地受到严厉的“批判”,在那时自然顺理成章。曾经辉煌的谢晋模式,就在这样的一种情景下黯然退场了。......
2024-01-21
莱纳已经冻死,他的身体成了艾格北壁的一部分。仅剩下来的幸存者库尔兹也已经被严重冻伤。救护队人员冒着冰雪狂风试图接近库尔兹。就这一点事,被冻得半死的库尔兹竟然花了好几个小时才完成。库尔兹使出生命最后的力量,还是无法将它解开。然而,库尔兹在死神的手掌心里整整搏斗、挣扎了十几个小时,体力的消耗已经超出极限。......
2023-07-23
可是在整个检查过程中,陆婉珍总是面带微笑,既不生气,也不跟护士争辩,耐心地配合护士把检查做完。淡泊名利则是宽阔胸襟的一种自然表现。豁达也是健康长寿的养生要诀。但陆婉珍并没有胆怯,而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2007年,陆婉珍经常出现头晕等不良症状,后经医院检查为心脏跳动过于缓慢,不能满足全身供血,使她不能正常工作和生活。如今,这位保姆已经陪伴陆婉珍夫妇20余年了,这并不是平常人家能做到的。......
2024-01-18
我叫涂可蔼,是武汉市公安局江汉分局民警,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在“疫”往直前中奉献自己》。1月23日武汉封城,这前所未有的消息让我感到武汉承受的巨大压力,更感到公安民警的责任重大。2月25日凌晨突降大暴雨,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长时间经受雨水侵袭,医疗站存放的药品和设备面临着被渗水浸湿的危险。......
2023-08-07
范黎波说,做学问得有好心态,做最坏的打算。范黎波坚持了下来,找到了研究领域和良师益友,站到了学术的前沿,在该领域顶级期刊上有学术论文发表。范黎波说,他的学术研究得益于王林生教授的提携。他认为,“这一点,中国要向跨国公司学习,要有弹性和韧性。”......
2023-08-20
陈新甲一案就充分体现了崇祯帝的虚伪、昏庸和冷酷无情。一代名将袁崇焕是明朝后期最有能力、最忠君爱国的大臣,但他的结局也是最凄惨的。镇守辽西的袁崇焕得到情报,立即率领明军赶到北京,与敌展开激战。这两个太监回到宫中便把听到的秘密消息报告给了崇祯帝,昏庸的崇祯帝竟然深信不疑,立即下令逮捕了袁崇焕。两个月后,后金军队撤走,崇祯帝下令将袁崇焕凌迟处死,从而自毁长城,导致明朝败局一发而不可收拾。......
2023-10-04
县关工委老同志时刻把青少年的冷暖放在心上,想青少年所需,解青少年所困。今年1 月,县关工委关爱团老同志到10 个乡镇对全县失依孩子596 人进行调查。在县关工委、镇关工委、村委会关工小组老同志们的促膝长谈、苦口婆心地对他进行教育,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县关工委关爱团老同志为戒毒青年陈明平牵线搭桥,扶持经济发展。四是县关工委关爱团对李玉爱资助的3 名贫困大学生进行跟踪服务。......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