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胆经穴位功能及养护-十二时辰经络养生

胆经穴位功能及养护-十二时辰经络养生

【摘要】: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无病时按摩带脉穴可起到防止内脏下垂,妇人防止妇科病的作用。要有利于胆,应该首先明确胆的生理,胆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胆附于泄和发挥作用依靠肝的疏泄功能。

4.胆经主要穴位的功能及养护 

胆经上有44穴位,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风池穴

胆经上的风池穴是一个功效卓著的穴位。风池穴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对偏头痛、感冒、鼻塞、头晕、耳鸣、眼疲劳、颈酸痛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老年人阳气不足,容易怕冷,有的老人颈部特别怕风,可按揉风池穴(有酸痛感)。每天坚持按摩双侧风池穴,能防治感冒。每次按压30~50次,按摩到使穴位稍感酸胀为宜,出现穴位发热就可以了。

2)如感冒发冷、打喷嚏、流鼻涕、头后微痛,拿揉风池穴区、摩擦后项或用艾条艾灸大椎穴至皮肤转温,则畏寒头痛症状消失。

(2)肩井穴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肩周炎患者,当肩周活动未受限,仅是颈肩一线少阳所过处疼痛。拿捏肩井穴,一周后,肩部疼痛即可缓解。按摩方法: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 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还可温灸此穴。注意: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是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容易造成流产。

(3)带脉穴

为带脉之所过,又主治带脉及妇人经带疾患,脉穴同名,故称带脉。位于侧腹部,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有温补肝肾,通调气血,排毒养颜功效。无病时按摩带脉穴可起到防止内脏下垂,妇人防止妇科病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前,沿着带脉横向敲击30~50圈,重点在带脉穴上,用双手从两边按捏、揉点、提拿穴位50~100下,对于恢复带脉的约束能力,减除腰腹部的脂肪。经常敲带脉,对于通便、养颜非常有好处。腰部以下凉冷者,选取带脉穴,配合按摩胆经足临泣(穴位)可立即使冷感消失。

(4)风市穴 

风市穴, 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头在腿上所点的凹陷处即风市穴。(www.chuimin.cn)

敲风市穴,强身健体:坐着、站着都可以操作,尤其是当我们感觉累了,甚至连自己都感觉到身体的免疫机能正在下降的时候,敲一敲风市,鼓动少阳胆经之气生发,可起到振奋精神,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点按风市,藏气安神:中指点按风市穴还可起到治疗失眠的效果。双手放松,十指自然下垂,捂于大腿两侧,然后中指稍用力点按风市穴。中指指端是中冲穴,中冲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有清心泄热的功效,而且它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每次临睡前点,用中冲点按风市穴3分钟,可以泄胆火,平衡全身的阴阳,使心神俱安,治疗失眠效果较好。

(5)阳陵泉穴

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也是筋的精气聚会之所,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除痛祛风、舒肝理气、舒筋壮筋的作用。

按摩阳陵泉,舒筋祛寒:先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再用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对防治膝关节酸痛、胁肋痛、下肢痿痹、腿足麻木、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有很好效果。此外,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或此穴下方的压痛点,并持续按揉2分钟,可缓解胆囊炎疼痛。平常还可坐在座位上,脚跟着地,脚尖尽量抬起,然后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摆尽量转向身体左右两侧,即两脚跟并拢,脚尖外展成“一”字,前脚掌尽量抬起,等到阳陵泉、胆囊穴部位肌肉发酸发热即可放松两脚,休息片刻再练习,也可起到舒筋护腿的作用。

(6)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是胆经的“输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五趾跖骨夹缝中。临泣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缓解治疗高血压、月经不调、失眠、乳腺炎、乳腺增生、呼吸困难、怕冷症等问题。《大成》记:乳肿痛,足临泣。

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上说:“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如果是23点前头痛,这时三焦经(亥时:21~23时)当令,可取三焦经的“输”穴“中渚”(握拳,第四、第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23点之后头痛,此时胆经当令(子时:23~01时),试试按揉胆经上的足临泣穴,疼痛会减轻或消失。

(7)活动养胆

平时做哪些运动有助于养胆?

要有利于胆,应该首先明确胆的生理,胆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胆附于泄和发挥作用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常言道肝胆相照,所以利胆重要的就是舒肝养肝,避免那些伤肝的事情就可以利胆。肝,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源于肝之余气,早晨要吃早餐,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可以做柔和的伸展运动。

自我按摩穴位很多,胆属于腑,“合主内腑”,所以首选胆之合穴阳陵泉。步行是一项很好的养胆运动,有人和家人吵架后,就会外出溜达一圈,回来气也就消了。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方法,即柏树之气息调胆病。可每天面对柏树站桩,或面对着柏树冥想即可,时间为15~45分钟,有益胆、养胆的作用。传统武术中的形意五行拳有很好的调理脏腑功能。五行拳中的崩拳是形意拳中最简单的拳法,也是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连环打出,其发劲直如贯矢,其形似箭,其性属木,在人身内通肝脏。崩拳回身动作起势为狸猫倒上树,落势为狸猫扑鼠,起势是截腿之劲,落势是踩踏之劲。经常锻炼崩拳能够舒肝利胆,并具有明目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