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肝经诸穴还是治妇科病的灵药。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艾灸此穴。蠡沟穴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对此穴进行保健可以缓解、预防以下病症: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2024-01-23
4.胆经主要穴位的功能及养护
胆经上有44穴位,主治胸胁、肝胆病症、热性病、神经系统病症和头侧部、眼、耳、咽喉病症,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风池穴
胆经上的风池穴是一个功效卓著的穴位。风池穴位于颈部耳后发际下凹窝内,对偏头痛、感冒、鼻塞、头晕、耳鸣、眼疲劳、颈酸痛等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老年人阳气不足,容易怕冷,有的老人颈部特别怕风,可按揉风池穴(有酸痛感)。每天坚持按摩双侧风池穴,能防治感冒。每次按压30~50次,按摩到使穴位稍感酸胀为宜,出现穴位发热就可以了。
2)如感冒发冷、打喷嚏、流鼻涕、头后微痛,拿揉风池穴区、摩擦后项或用艾条艾灸大椎穴至皮肤转温,则畏寒头痛症状消失。
(2)肩井穴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前直对乳中。现代常用于治疗肩颈部软组织疾患、乳腺炎等。
肩周炎患者,当肩周活动未受限,仅是颈肩一线少阳所过处疼痛。拿捏肩井穴,一周后,肩部疼痛即可缓解。按摩方法:用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摩左肩的肩井穴,用力按压5秒之后 慢慢放开,重复十次之后换左手。力量要均匀,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一次。还可温灸此穴。注意:按摩力度不要过重、过久,尤其是血压高或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孕妇不能按摩肩井穴,容易造成流产。
(3)带脉穴
为带脉之所过,又主治带脉及妇人经带疾患,脉穴同名,故称带脉。位于侧腹部,第十一肋端直下平脐处。有温补肝肾,通调气血,排毒养颜功效。无病时按摩带脉穴可起到防止内脏下垂,妇人防止妇科病的作用。
每天晚上睡觉前,沿着带脉横向敲击30~50圈,重点在带脉穴上,用双手从两边按捏、揉点、提拿穴位50~100下,对于恢复带脉的约束能力,减除腰腹部的脂肪。经常敲带脉,对于通便、养颜非常有好处。腰部以下凉冷者,选取带脉穴,配合按摩胆经足临泣(穴位)可立即使冷感消失。
(4)风市穴
风市穴, 该穴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常主治下肢风痹、中风、半身不遂、麻木不仁等病,为治疗风邪的要穴。站立时双手自然下垂,中指指头在腿上所点的凹陷处即风市穴。(www.chuimin.cn)
敲风市穴,强身健体:坐着、站着都可以操作,尤其是当我们感觉累了,甚至连自己都感觉到身体的免疫机能正在下降的时候,敲一敲风市,鼓动少阳胆经之气生发,可起到振奋精神,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
点按风市,藏气安神:中指点按风市穴还可起到治疗失眠的效果。双手放松,十指自然下垂,捂于大腿两侧,然后中指稍用力点按风市穴。中指指端是中冲穴,中冲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有清心泄热的功效,而且它可以疏通全身的经络。每次临睡前点,用中冲点按风市穴3分钟,可以泄胆火,平衡全身的阴阳,使心神俱安,治疗失眠效果较好。
(5)阳陵泉穴
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也是筋的精气聚会之所,是治疗筋病的要穴,特别是下肢筋病,临床较为常用。具有除痛祛风、舒肝理气、舒筋壮筋的作用。
按摩阳陵泉,舒筋祛寒:先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再用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对防治膝关节酸痛、胁肋痛、下肢痿痹、腿足麻木、老寒腿、下肢不遂、瘫痪等,有很好效果。此外,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此穴或此穴下方的压痛点,并持续按揉2分钟,可缓解胆囊炎疼痛。平常还可坐在座位上,脚跟着地,脚尖尽量抬起,然后以脚跟为轴两脚尖外摆尽量转向身体左右两侧,即两脚跟并拢,脚尖外展成“一”字,前脚掌尽量抬起,等到阳陵泉、胆囊穴部位肌肉发酸发热即可放松两脚,休息片刻再练习,也可起到舒筋护腿的作用。
(6)足临泣穴
足临泣穴是胆经的“输穴”,位于足背外侧,第四趾、五趾跖骨夹缝中。临泣穴的主治症状为:胆经头痛、腰痛、肌肉痉挛、眼疾、胆囊炎、中风、神经官能症等,缓解治疗高血压、月经不调、失眠、乳腺炎、乳腺增生、呼吸困难、怕冷症等问题。《大成》记:乳肿痛,足临泣。
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上说:“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如果是23点前头痛,这时三焦经(亥时:21~23时)当令,可取三焦经的“输”穴“中渚”(握拳,第四、第五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23点之后头痛,此时胆经当令(子时:23~01时),试试按揉胆经上的足临泣穴,疼痛会减轻或消失。
(7)活动养胆
平时做哪些运动有助于养胆?
要有利于胆,应该首先明确胆的生理,胆有储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胆附于泄和发挥作用依靠肝的疏泄功能。常言道肝胆相照,所以利胆重要的就是舒肝养肝,避免那些伤肝的事情就可以利胆。肝,互为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胆汁源于肝之余气,早晨要吃早餐,利于胆汁的正常排泄。可以做柔和的伸展运动。
自我按摩穴位很多,胆属于腑,“合主内腑”,所以首选胆之合穴阳陵泉。步行是一项很好的养胆运动,有人和家人吵架后,就会外出溜达一圈,回来气也就消了。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方法,即柏树之气息调胆病。可每天面对柏树站桩,或面对着柏树冥想即可,时间为15~45分钟,有益胆、养胆的作用。传统武术中的形意五行拳有很好的调理脏腑功能。五行拳中的崩拳是形意拳中最简单的拳法,也是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连环打出,其发劲直如贯矢,其形似箭,其性属木,在人身内通肝脏。崩拳回身动作起势为狸猫倒上树,落势为狸猫扑鼠,起势是截腿之劲,落势是踩踏之劲。经常锻炼崩拳能够舒肝利胆,并具有明目之功效。
有关十二时辰经络养生的文章
本经腧穴主治肝胆病症、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疾病和本经经脉所过部位的疾病。肝经诸穴还是治妇科病的灵药。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艾灸此穴。蠡沟穴蠡沟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对此穴进行保健可以缓解、预防以下病症: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2024-01-23
《内经》有“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规律: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阴从足走胸腹。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头面部),少阳在侧(头侧部),太阳在后(头后部)。......
2024-01-23
第一部分经络与穴位一、经络经络学说是我国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此外,还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它们是十二经脉与筋肉和体表的连属部分。可根据发生病痛部位的不同,结合经络循行及所联系脏腑的不同,作为辨证归经的依据,以诊断受病的经络。在某些疾病发生过程中,经常发现在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在经气集中的某些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或出现结节及条索状物等反应。......
2023-12-01
子时处于熟睡阶段,胆经才能完成代谢,养胆效果也最好。子时又是胆经开令之时,“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也”指凡五脏六腑皆以气机通顺为要,肝胆气机通顺自可对五脏六腑之气机条达有力的支持,五脏六腑自可功能正常运行。所以顺应胆经的主令会使人体的气机条顺,五脏六腑都受之裨益。......
2024-01-23
补铁高手——猪肝肝脏是动物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具有储存养料和解毒的作用,并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有保健的功能,是上等的补血营养品。营养分析1.猪肝中含有丰富的铁,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品之一,食用猪肝,可以调节和改善贫血者的状况。颜色不正常的猪肝不要食用。......
2023-12-04
红宝石——番茄中国有这样一句谚语,“番茄红了,医生的脸绿了”,这句话的含义就是番茄的营养非常丰富。此外,西红柿还能够防止血栓,番茄籽的周围有一些黄色胶状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防止血液中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栓的危险。因为番茄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红素,番茄越红,番茄红素的含量就会越多。番茄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并且可疗治腹泻腹痛等。因为番茄汁有躯干蚊虫的作用,防止它们叮咬。不过,吃番茄最好是将它煮熟。......
2023-12-04
厨房里的养生粥一、山药枸杞养生粥山药中存在很多的营养,并且有健脾益胃,帮助胃部消化,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抗肝昏迷的功效。......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