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的骗局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上,明星们照稿念的演讲,悲伤的欢迎仪式,对富人和逝世的人大加赞赏,红地毯上明星们的时装秀,以及小金人承担的使命有如在1927年路易·梅耶劝说其他电影大亨“把电影这个行业建成公众眼中值得尊敬的体制"。现在,金像奖颁奖仪式由美国广播公司推出,并在高清彩色电视上播放,这个持续一个晚上的资料性的节目使这个长久的神话更加神秘—好莱坞的事业就是制作伟大—和原创的—影片......
2024-08-13
日本技术的包围
从影院到家庭这个重要转战的一系列决定不是在好莱坞或纽约,而是在东京和大阪做出的。
电影行业的这次再创造是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索尼和松下设计出一款价格不高的录像机而开始的。经过一系列巧妙的让步,索尼制作的Betamax(第一款独立的盒式视频录像机),体积很小正好能放在电视机上面,并且十分简单,孩子都能操作。由环球公司领导好莱坞制片厂将索尼告上了法庭,这场为了防止Betamax进入市场的官司持续了7年。
如果制片厂获胜的话,那录像出租市场可能永远不会发展起来,不过幸好,在1984年,高级法院宣布制片厂败诉。(对索尼来说这是一次苦乐参半的胜利,因为在其间,他们在格式大战中败给了由松下开发的更适合用户的家用录像系统——VHS。)
录像机(VCR)很快就走进千家万户,音像店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且录像出租的收入在经济上拯救了曾苦苦反对这个新技术的制片厂。因此,在决定要制作什么样的影片时,制片厂批准那些有巨大出租潜力的影片。这样的影片证明是能够吸引儿童和青少年的充满特效的灾难性和奇幻性影片。不能满足录像购买者要求的影片没有优先权,比如针对成年人、不同群体、不经常看电影的观众的情节剧、喜剧和政治片。
接下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东芝和索尼用数字视频光盘(DVD)代替了录像带,从而更彻底地改变了好莱坞。由于VC R的存在,数字化的未来受到了好莱坞大部分制片厂的抵制,因为这些制片厂担心数字技术会扼杀已成为金鹅的录像生意。但是,此时的索尼拥有哥伦比亚三星制片公司,东芝是华纳兄弟的股东之一(和战略伙伴),这两个公司在好莱坞集结了足够的力量来保证大量影片会为DVD投入市场所用。这两家制片厂的影片资料库一共有24000多部影片。因此,在1995年8月,在夏威夷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索尼和东芝(和其他日本生产商)同意使用同一个格式。
即使大多数其他制片厂没有参与,DVD的首航还是成功地将电影转变为一个零售商品。DVD不仅可以在DVD播放器上播放,也可以在个人电脑、游戏机、iPods和其他数字设备上播放。到2年为止,沃尔玛已经成为好莱坞最大的顾客,销售好莱坞1/3的DVD,这使制片厂的高级管理人员去阿肯色州的本顿维尔(沃尔玛的创始地)去了解什么分级的影片,哪些明星、什么体裁以及其他因素能帮助他们赢得在沃尔玛的策略定位之战的因素。(www.chuimin.cn)
在20世纪90年代,因为在多厅电影院的爆米花经济不要求许多花样,制片厂不断减少放映影片的数量。不过,现在零售商,比如沃尔玛、塔吉特、博得,根据一个制片厂能发行的影片数量分配了有价值的货架空间。当货架空间成为这个游戏的新名称,制片厂试图提高它们的作用,或者通过买下独立发行公司(和后来的“迷你主流”)来施加压力获得更多的影片版权。结果是,六大公司—时代华纳、索尼、福克斯、维亚康姆、迪士尼和环球—不仅占据了主要发行市场,也控制了所谓的独立发行领域。由于可以随机存取和简便导航,DVD也为这些公司开辟了一个富有的新市场:盒装电视连续剧。这不仅能开发巨大的电视资料,也可以投资原有的连续剧,比如《黑道家族》《广告狂人》《大爱一场》《火线》《罗马》《嗜血法医》《欲望城市》和《24小时》,这些往往比那些在影院首映的影片更赚钱。
对越来越多的家庭观众来说,DVD也使电影成为了更具互动性的经历。现在,电视迷可以更改电影的语言、纵横比、分级或结局;观看附加场景(有时这些场景是为DVD拍摄的),或听听导演、编剧和演员的评论,或者玩游戏,播放音乐录像带或笑场片段。这些特别花絮推动了一大部分的DVD销售—在调查中有1/3的DVD购买者说他们首先会播放这些特别花絮—好莱坞影片成了这个包裹中的一部分。
日本电子巨头的下一步举措是在2005年推出高清晰度光盘。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由日本电视开创的,高清晰度给大屏幕电视提供胶片效果的影像,从而使在家观看影片如同身处电影院一样。当时,有两个版本:东芝的高画质DVD(HD-DVD)和索尼的蓝光。
因为这两个格式提供的影像质量相似,索尼和东芝之间上演了争取好莱坞制片厂支持各自格式的战争。而且,日本生产商从过去的格式大战中认识到,这场战争需要用“复制品交易"的形式收买制片厂。索尼拥有一个大制片厂—索尼影业,因此它在这方面有优势。之后,它购买了米高梅公司—只是为了将米高梅的影片资料库锁定在蓝光格式上。而且,它还与迪士尼和福克斯进行私下交易,仅用了极小的代价获得了好莱坞的支持。东芝反击,花了超过2.5亿美元用于现金复制交易,由此派拉蒙、环球和梦工厂同意它们的影片只使用东芝的HD-DVD格式。最终,这场格式大战的输赢取决于华纳兄弟,因为它销售的DVD几乎占全部的40%。它的新总裁杰夫·比克斯决定只采用一个格式:选择了蓝光。
同时,索尼开发了PS3(第三款家用游戏机),尽管名字很幼稚,不过它是一款最新水平的计算机,能通过无线连接电视机、计算机、打印机和互联网,并且能同时运转9种不同的消费类电子产品,播放并录制高清电影,下载互联网上和(通过卡)有线电视上的电影,以及甚至在玩游戏时展示超逼真的人物形象。结果,好莱坞的梦工厂和数字领域进一步结合。
在星光闪耀的好莱坞并不总能见到东京的技术,不过它已经在不断地更新自己。不是日本人开始改变全世界看电影的方式,而是好莱坞没有看到自己的数字化命运。
有关好莱坞的金钱法则的文章
奥斯卡的骗局在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仪式上,明星们照稿念的演讲,悲伤的欢迎仪式,对富人和逝世的人大加赞赏,红地毯上明星们的时装秀,以及小金人承担的使命有如在1927年路易·梅耶劝说其他电影大亨“把电影这个行业建成公众眼中值得尊敬的体制"。现在,金像奖颁奖仪式由美国广播公司推出,并在高清彩色电视上播放,这个持续一个晚上的资料性的节目使这个长久的神话更加神秘—好莱坞的事业就是制作伟大—和原创的—影片......
2024-08-13
推动虚拟现实当《华尔街日报》称两位电影明星在屏幕上选择的汽车品牌—在《导购女郎》中史蒂夫·马丁和《复制娇妻》中马修·布罗德里克各驾驶一辆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实际上证实了这款车已经成为公司领导、电影明星、外交官的象征,这证明电影中的植入式广告很有影响力的。......
2024-08-13
没有人能从总收入中分成好莱坞制片厂从来不会给影片参与者—包括那些大牌明星,如阿诺德·施瓦辛格,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杰瑞·布莱克海默,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甚至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按照真正的票房,或音像店,或其他零售品总收入提成。......
2024-08-13
费用随着参与者实力的不同而不同。在好莱坞的财务里,即使分销者也属于同一家公司,每部电影就像一个独立的账外公司,而且30%的费用被看做是给一个外来实体的支出。涉及由其他人赞助的影片,分销费在协议中是争吵的核心议题。大多数需要广大观众的外来者要支付18%。由于分销一部影片需要8%的成本,这个数字包括宣传专家,媒体买方,通关,运输和律师费,制片厂挣总收入10%的纯利,而另一方投资并承担所有风险。......
2024-08-13
追求趣味和利润的妄想狂:《华氏911》的传奇在2004年4月份迈克尔·摩尔遇到了一个问题。他已经制作完《华氏911》,可是在美国没有找到分销商。艾肯高管们否认有这样的合同。温斯坦同意赞助这部影片,并且为了获得版权与摩尔签订了合同。当时的首席执行官迈克尔·艾斯纳在2003年5月否决了这部影片,即使米拉麦克斯仍然拥有这部影片的版权,它也不能分销《华氏911》。......
2024-08-13
逐渐消失的售票处在过去的60年里,经常去看电影的观众数量锐减,每周经常去看电影的成年观众也会很快减少,甚至会成为濒危群体。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就是每个美国家庭都买了电视机。比如,《泰坦尼克号》在首映周只赚了2800万美元的票房。最后,它在美国影院创造了6亿美元的票房成绩。虽然目前还没有一部电影在票房成绩上能与《泰坦尼克号》相媲美,不过制片厂要支付各种账单就要依靠这样的大影片。......
2024-08-13
非原创之罪在好莱坞,原创性只是一种美德。最近,派拉蒙拒绝了一部影片,虽然它拥有一些明星,一个受到赞赏的剧本和一位银行可担保的制片人。......
2024-08-13
从影院放映的影片上挣不到钱曾领导过好莱坞的两个制片厂—派拉蒙和环球的弗兰克·比昂迪跟我说过,新制片厂体制的现实是没有制片厂期望从目前的制作中挣到钱,这是制片厂要在美国影院放映的影片。因为影片在美国首映后,立刻就会在全球非法传播,制片厂已经开始不再将海外首映日期错开好几个月了。......
2024-08-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