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的重点是除联合国以外的政府间涉阿国际组织以及我国涉阿非政府组织,并揭示这些组织对中阿经贸往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2]二、涉阿国际组织对中阿贸易合作的积极影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历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也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上述国际组织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社会反响最大,取得的成效也最多。......
2024-08-07
对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的几点思考
云南大学 姚继德
从地缘政治半径来看,中东阿拉伯地区属于中国地缘政治中的“中邻”范畴,自古至今都是中国西部安全的重要战略屏障和战略后院。[1]“中阿合作论坛”(China-Arab States Cooperation Forum)是21世纪中国与22个阿拉伯国家联盟(简称“阿盟”)成员国之间凝聚战略智慧、达成广泛共识的重要成果,是中国深化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结合目前和今后中国对外开放与和平崛起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突破当前美国继其第一、第二岛链之后业已悄然合拢的新的对华C型战略包围圈(即美国从中国北面的太平洋岛链—日本—韩国—琉球群岛—台湾,到南中国海的东南亚,再到南亚印度洋—阿富汗—西亚—中亚包围中国,整个包围圈呈现为英文字母C,而巴基斯坦、中亚、俄罗斯与中东地区正是这个包围圈尚未合拢的缺口),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崛起中的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拟对中阿合作论坛框架下的中阿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挑战、机遇,以及国家将“中阿经贸论坛”(China-Arab States Economical and Trading Forum)永久主办地设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因素,发表个人的几点管见。
一、中阿经贸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的万隆会议开启友好外交关系以来,走过了风雨兼程、患难与共、坦诚相待的55年。无论从全球或地区的角度来看,中阿关系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如同其他国际关系一样,中阿关系都包含着双方的政治(含外交、军事、安全)、经济(含贸易、能源、金融、科技、工业、农业、交通、房地产)和文化(含教育、新闻、出版、文物保护、旅游、通讯)关系三大维度。其中的经贸关系是中阿关系中最核心和最活跃的部分,是引领中阿关系全面发展的火车头。2004年中国与阿盟成员国正式确立并启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下称论坛)的集体对话机制之后,自2005年开始,阿拉伯国家已成为中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第七大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2]论坛建立的短短6年中,双方的经济贸易合作步入了迅猛发展的快车道,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合作机制日臻完善
2004年1月30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联盟之间正式成立“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论坛的宗旨是“加强对话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双方关系进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新阶段。2004年9月,论坛在埃及开罗召开首届部长级会议,双方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宣言》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行动计划》,为论坛的建设和发展明确了方向。在此之后,双方在论坛框架内先后举行的经贸方面会议及签署的文件依次有:
1.2005年4月,论坛首次企业家大会在北京举行,双方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洽谈具体合作项目,探讨了双方合作的新领域和新途径,取得丰硕成果。
2.2006年5月,论坛在北京举行第二届部长级会议,签署了《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会议公报》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2006至2008年行动执行计划》,以及建立企业家大会机制和环境合作机制等文件。
3.2007年6月,中阿第二届企业家大会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
4.2008年1月,论坛首届“中国—阿拉伯能源合作大会”在海南三亚市举行,双方签署了《第一届中国阿拉伯能源合作大会声明》。
5.2008年5月,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论坛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会议签署了《第三届部长会议公报》《中阿合作论坛2008至2010年行动执行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阿盟环境保护合作执行计划》和《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与阿盟秘书处关于投资研讨会机制的谅解备忘录》等四份文件。
6.2008年9月,中国商务部在第十二届厦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期间举办了“中阿投资研讨会”,部分阿盟成员国官员代表出席。
7.2009年4月,论坛在杭州市举行中阿第三届企业家大会暨投资研讨会,双方800多位企业家参会洽谈合作项目,成果丰硕。
8.2010年5月,论坛在天津市举行第四届部长级会议,温家宝总理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会议通过了《中阿合作论坛2010至2012年行动执行计划》。同月,中东华商与中国企业家合作论坛在阿联酋迪拜举行。
9.2010年9月(本次会议),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将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举行,银川将成为中国政府承办“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地。
从列举的上述论坛框架下举办的各类中阿经贸合作论坛来看,论坛建立以来的短短6年中,中阿双方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日趋频繁,合作机制从无到有,并日臻完善。
(二)合作规模突飞猛进
论坛成立的2004年,中阿双方的贸易额仅为364亿美元,2005年达到512亿美元,2006年达到654亿美元,2007年达到864亿美元,2008年达到1328亿美元,2009年双方贸易额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仍然达到1074亿美元,提前实现了双方预定在2010年底贸易额达到1000亿美元的目标。[3]
(三)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在双方近年来的经济贸易合作中,呈现出以能源合作为主,其他合作同时并进,而且领域不断扩大的鲜明特点。能源合作方面,自从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从中东阿拉伯国家产油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额稳步攀升。如2001年中国从海湾国家进口的石油为2035万吨,2005年为3757万吨,2006年为4000万吨,2007年为6520万吨,2008年为7208万吨,2009年为8152万吨[4]。双方投资合作方面,论坛建立以来截至2009年,中阿双方的相互直接投资累计从11亿美元增加到55亿美元,工程承包合作累计完成营业额从135亿美元提高到700亿美元[5]。合作领域扩大到了机电、机械、轻工、纺织、化工、电子、通讯、交通、建筑、房地产、农业、医疗等全方位领域。
二、中阿经贸合作面临的挑战
(一)金融危机的挑战
2008年9月从美国华尔街爆发的国际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带来一股“寒流”,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经济都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阿拉伯国家工商会联合会主席卡萨尔2009年4月在迪拜国际金融研讨会上说,阿拉伯国家在国外投资损失达2.5万亿美元。此外,由于国际油价猛跌及国内金融市场的低迷,阿拉伯国家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6]中国的外贸出口也受到严重影响,损失惨重。
(二)贸易平衡的挑战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进口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中阿之间贸易逆差增大,中国对某些国家的出口顺差过大,影响了一些阿拉伯国家的制造业,中国的某些企业因缺乏经验而在阿拉伯国家经营中存在诸多问题。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的企业在同中国企业的合作交往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但贸易不平衡是其中的最大挑战,需要中阿双方在论坛机制下认真磋商,积极应对。
(三)商品市场的挑战
在中阿双方的商品市场方面,总体而言,中国从阿拉伯国家进口的能源产品(石油、天然气)居多,非石油产品较少;而阿拉伯国家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则以轻工、机电、服装、家电、粮食、通讯设施为主,其他产品为辅,由此造成双方之间交易商品结构的巨大反差,以及贸易的不平衡。
三、中阿经贸合作的机遇
(一)能源合作的机遇
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随着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对石油和天然气能源的需求也随之快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石油消费的第二大国,2009年的石油进口达到了2.04亿吨。其中来自于中东16个阿拉伯产油国的石油进口占中国石油进口总额的60%以上[7]。因此,中阿双方的能源合作空间巨大,前景广阔,必将继续成为带动中阿经贸合作的火车头。(www.chuimin.cn)
(二)资本合作的机遇
海湾阿拉伯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拥有外汇游资最多的地区,具有巨大的融资和投资市场。“9·11”事件后,由于美国反恐扩大化的影响,海湾阿拉伯国家逐步撤回了在美国的资金,这笔资金至少在3000亿美元以上。近年来的世界油价暴涨,海湾产油国获得了大约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8]。这些外汇储备和游资除了少量的在阿拉伯国家内部投资消化外,大量资金亟须寻求投资市场。中国是当今世界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环顾全球,唯有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因此,中阿间的投融资合作具有巨大的互补性和广阔的合作空间。
(三)市场合作的机遇
除了资本市场外,中国和阿拉伯世界都是当今世界的两大商品生产与消费市场,双方在这两大市场的合作方面潜力巨大。根据国际投资署发表的报告,自2004年开始,阿联酋的迪拜(Dubai)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转口贸易中心[9]。中国销往中东阿拉伯世界的各类商品,绝大部分是通过迪拜中转贸易的,中国从阿拉伯国家,尤其是从海湾国家进口的非石油类商品,也主要通过这里交易中转。中国的广州、深圳、义乌、上海、宁波、北京、天津、大连已经成为中东阿拉伯客商云集的主要都市。近年来,中阿双方的有识之士都强烈呼吁重振中阿经贸丝绸之路。此外,中东阿拉伯世界也是中国劳务输出最早、规模最大的地区,双方在人力资源市场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
(四)科技合作的机遇
中国经过6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建立起完整而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工业体系,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阿拉伯世界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长期受到西方基督教世界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诸多限制,“9·11”事件之后,西方发达国家与阿拉伯国家的科学技术合作受到严重削弱。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是患难与共的好兄弟、好朋友、好伙伴,中国先进的石油化工、油气勘探、沙漠治理、农业技术、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太阳能、高速铁路等方面的科学技术,都可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为阿拉伯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
总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能源、资本、市场和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阿拉伯国家拥有地缘优势、丰富的资源和雄厚的资金,而中国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本、商品和劳务市场,中国企业拥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配套。所有这些,都为中阿双方经贸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四、深化中阿经贸合作的建议
中阿合作有着深厚、广泛和坚实的战略基础。中阿经贸合作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经济互补性强的优势,不断扩大合作的领域,创新合作机制。针对中阿经贸关系中面临的上述挑战与机遇,我们应当从合作机制、商品结构、合作方式、市场准入、贸易平衡、交通通道等主要方面着手,完善并深化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最大化。本人对此有如下建议:
1.完善机制:主要指的是完善经贸合作的双边机制。我们感觉到现有合作机制(如前述)多而乱、大而空、散而虚,必须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总体框架下,在现有的部长级会议、论坛执行计划、企业家大会、能源合作大会、商贸促进会、投资研讨会等基础上,进一步合成一种务实高效的合作机制,必须包括人员往来的便捷签证制度、货物通关便利制度等。
2.调整结构:主要是要立足于各自国家的切实需要,科学调整好双方经贸合作中进出口商品/产品的结构,为此可考虑在中阿合作论坛的框架下建立一个权威的“中阿商品和资源需求信息网络”(China-Arab Commodity and Resource Demand Net),适时发布双边商品产品需求信息,使之成为中阿双方的官方信息平台,更好地指导双边的经贸合作。
3.深化合作:中阿双方在经贸合作方面的空间极为广阔,除传统的油气能源、化工、机械、电子、服装、电信、劳务、工程承包、公路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外,资本流动(投资融资)、人力资源培训、农业、沙漠治理、海洋生物、气候监测、食品、房地产、旅游、高速铁路、民航、海运、造船等诸多新领域,都可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继续拓展领域,创新方式,深化合作。
4.开放市场:在现有基础上,加快中国与22个阿盟成员国之间的总的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在自由贸易区谈判尚未完成前,彼此参照自由贸易精神,率先试行,降低关税税率和市场准入门槛,反对一切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特别要考虑阿拉伯国家对中国清真产品的国际认证(International Halal),以方便中国穆斯林食品(Halal foods)进入中东阿拉伯市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穆斯林食品用品的生产基地,其清真产业规模宏大、设备技术先进,完全可作为中国对阿拉伯国家清真食品用品出口的主要基地,将其产品推向中东、阿拉伯、伊斯兰世界。
5.实现平衡:主要指中阿双方的贸易平衡。中阿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妥善解决好双方业已存在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尽可能快地实现双方贸易的相对平衡。只有实现相对的贸易平衡,双方的经贸合作方能做到可持续发展,造福中阿人民。
6.拓展交通:中阿之间现有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十分狭窄,大量贸易货物主要依赖耗时而高成本的海运,航空航班也十分有限。目前通往中东最大的国际枢纽机场阿联酋迪拜机场(Dubai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国际航班,仅有上海—迪拜、北京—迪拜、广州—迪拜、香港—迪拜、昆明—迪拜共5条航线,远远满足不了中阿之间快速发展中的经贸合作的需要。为此,建议在现有基础上尽快增开银川、西安等中国西部穆斯林聚居区与迪拜之间的航班,此外,可考虑在现有的欧亚铁路的基础上,从中亚连通与西南亚阿拉伯国家之间的铁路运输线,做到物畅其流,切实降低成本、缩短时间。中阿之间的陆空交通网络的建设,应当立即纳入双方经贸合作的当务之急的项目来进行规划投资。唯其如此,方可满足中阿未来经贸合作发展之需要。
五、宁夏建设中阿经贸论坛基地的优势
宁夏回族自治区作为中国五大少数民族自治区中的两大穆斯林自治区之一,在承担中央政府交办的“中阿经贸论坛”永久性基地建设方面,显然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之便。这种优势至少体现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在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可以扮演好这样三个重要角色——中阿经贸合作的战略平台、中国西部内陆向亚洲西部开放的桥头堡、重振中阿经贸丝绸之路的窗口。在此之前,中央政府已经启动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布局,集中打造建设的国家级经贸合作平台有海南的博鳌论坛(全球性战略论坛)、新疆乌鲁木齐和南疆的喀什经济特区(面向中亚五国和中南亚的阿富汗、巴基斯坦)、吉林长春的中国与东北亚经贸论坛(面向东北亚俄罗斯远东地区、蒙古、日本、韩国、朝鲜)、广西南宁的中国—东盟论坛(面向东盟10国)、陕西西安的欧亚论坛(面向欧亚路桥区域)、云南昆明的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面向东南亚、南亚和环印度洋区域)等六个经贸论坛,现在加上宁夏银川的中阿经贸论坛(面向中东阿拉伯世界、伊朗、土耳其),已经达到七大国家级经贸论坛。这七大论坛实际上涵盖了中国周边的“近邻”“中邻”“远邻”三大范畴,而又以“近邻”和“中邻”的地区和国家为主,重点突出,优势明显,特点鲜明,清晰展现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路与崭新格局,标志着中国全球安全战略的成熟。
如前所述,中东地区(含阿拉伯世界和非阿拉伯世界的伊朗、土耳其)在文化上以伊斯兰教为主体,社会与政治体制也以伊斯兰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为主导,自古至今通过古老的海陆丝绸之路始终与远东的中华民族保持着悠久而友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关系,是中华民族真诚的朋友,正所谓“君在路之西,我在路之东,兄弟通有无,文明互交融。”中国境内形成的10个少数民族穆斯林正是公元7世纪以后丝绸之路上中—阿、中—波(斯)、中—中(中亚)等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结晶。宁夏回汉民族关系历来十分融洽,和谐的民族关系,稳定的社会基础,深厚的回族伊斯兰文化积淀,亲和的回族穆斯林感情纽带,便捷的陆空交通网络,丰富的宁东煤化工资源,整合并带动整个中国西部穆斯林聚居区的辐射区位优势等,综合构成了中国与中东阿拉伯世界开展经贸论坛的最佳选择。
因此,中央政府将“中阿经贸论坛”的永久基地设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是充分考虑到宁夏所具有的上述方方面面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因素后作出的战略决策,无疑是高瞻远瞩的战略性布局。
【注释】
[1]姚继德:《“大周边”视野下的未来中阿关系》,《阿拉伯世界研究》,2006年第6期。
[2]中阿双方的上述年度内的贸易总额数引自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历年统计数据。
[3]中阿双方的上述年度内的贸易总额数引自中国商务部网站公布的历年统计数据。
[4]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和商务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
[5]引自2010年5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天津举行的中阿合作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全面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6]参见广东价格指数网2010年2月24日报道:《中国年进口石油首破2亿吨》,http://www.gdprice.org/2010/0224/2110.html.
[7]参见广东价格指数网2010年2月24日报道:《中国年进口石油首破2亿吨》,http://www.gdprice.org/2010/0224/2110.html.
[8]参见董泰康、石岳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试论中国与海湾六国的经贸合作》,《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1期,第37页。
[9]《阿联酋成为全球第三大转口中心》,《西亚非洲》,2006年第6期,第3页。
有关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文章
本文讨论的重点是除联合国以外的政府间涉阿国际组织以及我国涉阿非政府组织,并揭示这些组织对中阿经贸往来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促进作用。[2]二、涉阿国际组织对中阿贸易合作的积极影响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历来是中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也是中国外交工作的一个重点。上述国际组织中,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的社会反响最大,取得的成效也最多。......
2024-08-07
正因如此,东盟与海合会近年来经贸合作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成为连接世界经济以及各自由贸易区的有力推进。东盟与海合会的经贸合作是第三世界国家南南合作的典范,对于传统的依附论、“中心—外围”论等是一种突破。作为回访,由部分东盟国家驻沙特大使组成的东盟委员会访问了海合会总秘书处,双方讨论了经济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2024-08-07
宁夏在中阿经贸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刘振堂(上)宁夏长期探索同阿拉伯世界交流合作的途径,终于由宁夏主办中阿经贸论坛,为宁夏打造一个新的国际经贸合作平台,令人欣慰。(下)宁夏是我国同阿拉伯国家合作关系中,地位独特、优势凸显的省份。为此建议宁夏在中阿经贸合作中应:1.经贸主导,因国而异,各有侧重。......
2024-08-07
“义乌模式”的文化视角——宁夏中阿经贸合作先行区之探究上海外国语大学严庭国义乌被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认定为全球第一大小商品市场之后,“义乌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商业人士尤其是阿拉伯商人所接受。截至2008年年底,长期居住在义乌的阿拉伯商人已经超过了5000人,登记在册的阿拉伯国家的外贸机构有577家。本文以历史、商业、宗教文化的视角阐述“义乌模式”的特征,并试图为计划筹建中的宁夏中阿经贸合作先行区提供借鉴。......
2024-08-07
打造全新合作平台推动中阿经贸往来 (代序)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王正伟各位专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在我区举办中阿经贸论坛,打造一个全新的、重要的中阿贸易合作平台、投资促进平台、外交服务平台,以及西部合作、东西合作、中阿合作、中外合作的重要载体,在西部形成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窗口,对推动中阿经贸往来、丰富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4-08-07
中阿经贸论坛应辅以若干文化、学术活动,如高层次文明对话和宗教对话活动,向文化部申请将下届“阿拉伯艺术节”举办地设在宁夏,通过这些学术和文化活动,打造经贸合作的人文底蕴,为经贸合作搭建平台。出版中阿双语版的《中阿经贸论坛年度报告》,就中阿政治经济形势,中阿经贸合作成果和前景作出全面分析。......
2024-08-07
论宁夏发展中阿经贸合作的回族与文化因素宁夏社会科学院金贵对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来说,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需要发展提供支持,追求与实现全面发展始终是宁夏较长一段时期内的主旋律。笔者以为很有必要思考中阿经贸合作中的回族因素。对于宁夏回族来说,他们能为中阿经贸合作作出各种贡献。宁夏要想很好地发展中阿经贸合作,就要很好地解决语言问题,而回族能够在解决这一问题上有所作为。......
2024-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