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古代昆山黑皮陶发掘揭示良渚遗址文化

古代昆山黑皮陶发掘揭示良渚遗址文化

【摘要】:在史前当陶师沙莎于是“唰”的一下,来到了五千年前的昆山。古代陶罐在诸多种类的陶器中,有一种黑皮陶,其地位相当于百花中的牡丹、百鸟中的凤凰,是良渚时期的代表陶器。前后共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墓葬、水井、水田、房屋等遗迹,以及炭化稻米、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绰墩遗址目前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在史前当陶师

沙 莎

于是“唰”的一下,来到了五千年前的昆山。

相对于一个手镯磨三年的玉匠,当个陶师出作品的速度就快多了,量也大了,因为玉器固然精美,却不能当饭吃,陶器可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它可以用于烹饪、盛水、储物,部分工艺精湛的还可以当作祭祀用品。当时,谁家的陶器数量多、造型美,就像现在谁家的电视薄、冰箱大一样,都是财富的象征。

虽然制作相对容易,但陶器的讲究可一点儿也不少。从造型来说,有矮矮胖胖的陶壶、三只脚的陶盉、大肚能容的陶罐、轻浅小巧的陶盘、造型别致的陶豆,还有陶制的纺轮等生产工具。从色彩和装饰来说,根据泥坯材质的不同,陶器的色彩也不同,有橙色、红色、灰色、黑色,都来源于陶土的天然原色;很多陶器上有刻花、镂空、锯齿等装饰,还有很多陶器造型中大胆融入了鸟、猪、兽头等动物造型,即便放到今天也是件令人惊艳的工艺品。看着那一件件造型生动、拙朴可爱的陶器,谁还敢说史前人类是未开化的野蛮人呢?

古代陶罐

在诸多种类的陶器中,有一种黑皮陶,其地位相当于百花中的牡丹、百鸟中的凤凰,是良渚时期的代表陶器。

黑皮陶的表面乌黑锃亮、光可鉴人;胎骨薄而韧,打磨细致;造型千姿百态,有的像飞鸟、有的似游鱼;花纹低调华丽,繁复中透出纯朴气质,仿佛神秘的贵族,散发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它的烧制过程比其他陶器更讲究,首先陶土要精心挑选,绝不是随地挖个坑、铲点土就行了,只有铁质含量高的黏土才堪一用。其次,在烧制时需要控制火候,就像大厨炒菜一样,温度失之毫厘,效果就谬以千里。恒定的温度可以使土中的铁质充分还原,呈现美丽的纯黑色。最后,陶器即将烧好的时候,再点燃柴草用烟熏,使烟雾中的炭素渗入器皿中,加深黑色的质感和持久度,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制作工艺虽然有难度,多加练习也会熟能生巧,而黑皮陶的造型以及刻画在陶器表面的图案,这才是影响作品质量最关键的一步。

就像玉器的雕琢一样,陶器的制作也离不开创意,显然,五千年前的先民在某种程度上有着比现代人更自由、更高明的创意。他们在平常的生活劳作中悉心观察,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充分思考,在与神灵的对话中反思自我,一旦迸发出灵感的火花,就马上投入创作。当时有种奇特的耕作方式叫做鸟田。江南一带有不少泥泞低洼的水田,鸟群经常在其中觅食,尤其是长腿的涉禽和不怕水的凫禽。它们的尖爪利喙在泥中翻找,留下一个个坑洞,聪明的先民就直接在这些坑洞里撒上种子,种植水稻,这种鸟和人共同耕种的田地就叫鸟田。鸟田的故事真实、浪漫而富有美感,当时的陶师当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素材,在绰墩遗址出土的一件黑皮陶器,就表现了这一主题:(www.chuimin.cn)

良渚文化时期黑皮陶

那是一把特别的陶壶,高高翘起的流口仿佛鸟喙,舒展的壶把好像张开的翅膀,它仰望天空、蓄势待发,恍若一只振翅欲飞的黑鸟。壶身上刻着的花纹也十分有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只精美的飞鸟,它们两两成双,翱翔在天空中。飞鸟的周围被一块块方形的轮廓包围着,乍一看令人不得其解,但联系到鸟田的传说,就恍然大悟了:这不就是一块块的田地么?鸟群飞翔在空中,下面的田野好像一块方格布。这把陶壶竟然描绘着一幅从空中俯瞰大地的画面!在飞机还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传说的年代,先民居然创作出了栩栩如生的航拍场面,这天马行空的创意怎不令人啧啧称奇?

现代人已经无法复制黑皮陶了,技术也许可以模仿,却没有足够的专注;创意也许可以模仿,却没有足够的灵气。现在的时代,已经太过浮躁和功利了。

所以,如果有幸回到那个年代,就做一个快乐的陶师吧!划着独木舟悠游的时候、追逐密林中的猎物的时候、驱赶田野里的鸟群的时候、独自仰望星空的时候,脑海里就开始创作,然后将一堆堆没有生气的泥土,经过水与火的洗礼,塑成惊世的珍宝。

做一个昆山人,哪怕是五千年前的古人,也是很值得自豪的。

我是小贴士

绰墩遗址,位于昆山巴城绰墩山村,面积达40万平方米,是昆山市分布范围最广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包含马桥文化层、良渚文化层、崧泽文化层、马家浜文化层。前后共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出墓葬、水井、水田、房屋等遗迹,以及炭化稻米、陶器、石器、玉器等文物。绰墩遗址目前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地址:巴城镇绰墩山村

公交线路:118路 绰墩山村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