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核辐射:探秘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核辐射:探秘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摘要】:核辐射看不见的隐形杀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因此遭受沉重打击,最后不得不提出无条件投降。核辐射是不折不扣的隐形杀手。根据研究得出,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和β射线这两种射线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在辐射源不进入体内的情况下,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紧接着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表明,在高本底辐射地区,癌症的死亡率反而低。

核辐射 看不见的隐形杀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因此遭受沉重打击,最后不得不提出无条件投降。可以说,原子弹对“二战”的结束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也给遭受它攻击的地区留下了无尽的灾难。因为原子弹属于核武器,而使用核武器产生的物质辐射对生态环境有着难以想象的破坏力。核辐射是不折不扣的隐形杀手。

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大量核辐射

核辐射,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放射性。根据研究得出,核辐射主要有三种射线,其中α射线和β射线这两种射线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在辐射源不进入体内的情况下,对人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而γ射线相对来说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它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力很强,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和频率决定。

一些室内摆件有时也会含有放射性。

人们一般会认为,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才会不得不被核辐射所照射,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喝的水、呼吸的空气其实都是有辐射的,这是亿万年形成的客观事实,核辐射其实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人们讨论的重点不应该是有没有核辐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会存在足以对人造成伤害的偏高或高的放射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为注意的应该是室内的摆件,不要因为它的重量和体积均较小就轻视它, 它们是紧密贴近人的“宠物”,其放射性有时也会伤人:比如“夜明珠”。据分析,目前市场中的夜明珠主要是一种叫“萤石”的物质,它是经过加工而成,常含稀土、锶和钙,萤石在加热或有紫外线照射下显荧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反射性;另外,有些含磷的矿物也能被加工成“夜明珠”,放射性也偏高;专家提醒,这类“夜明珠”能不能在室内摆放,需要看它的放射性安全证明和实际检测结果,购买和摆放时一定要谨慎。

还有就是要谨慎使用骨质艺术品,用动物骨头制成的艺术品有时就会造成辐射超标。在检测中会发现一些“不明身份”的动物脊椎骨也有着偏高的核辐射,尤其是这些装饰品多是从街头小贩处购买的,很难查明其产地和来源。专家认为其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动物吃进了某些含铀、镭等物质的食物,镭等物质沉积于骨骼造成放射性高,因此建议这类骨制品不宜摆放在卧室及儿童居住的房间。

温泉酒店内的氡气温泉池(www.chuimin.cn)

但其实核辐射并没有那么可怕,甚至科学家发现少量的核辐射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2006年,在广东、浙江一些城市,去泡“有医疗价值的地热水”——氡温泉很是盛行。其实,氡是由镭衰变产生的自然界唯一的天然放射性稀有气体,容易被人体呼吸系统截留,并在局部区域不断累积而诱发肺癌。2006年底,公众得知了这一消息后,氡温泉立马成为恐惧之源。但是氡温泉其实通常氡气浓度不高,不会对人形成明显的危害。而且若是“底部”通风良好,它可以起到治疗皮肤病尤其是去除老人斑的作用,并且还可以帮助减肥呢!

近年来,微量辐射的益处开始受到关注,更多研究显示出小剂量辐射可给人体带来好处。比如在中国广东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是其相邻地区的三倍,而当地人的健康与邻区居民并没有明显区别。在天然本底辐射同样偏高的印度部分地区,人们患癌症的危险也在降低。

无独有偶,1971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起活动,以考察低剂量核辐射对生物体健康的影响,委派诺曼博士对美国各州自然环境中的核辐射剂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那些辐射剂量低的州癌症发病率明显高于辐射剂量高的州。紧接着美国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表明,在高本底辐射地区,癌症的死亡率反而低。

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匹兹堡大学的伯纳德博士比较了宾夕法尼亚州氡含量不同的272000个家庭中肺癌的发生率,发现某些生活环境中氡含量高的地区居民的肺癌发病率却低于整个宾夕法尼亚州的平均水平,这个研究结果也得到了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格拉汉姆博士的验证。

根据这些例子可以证明,微量的核辐射对人类健康确实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激起细胞自我修复机制,但可惜的是科学家们现在还没有给出“微量”的明确定义,即对人体产生伤害的界线还未有具体的划分。

伟大的女性

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女性,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1921年,她曾在赴美国旅游途中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