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太原理工大学信息检索课考核问题及未来设想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检索课考核问题及未来设想

【摘要】:略论当前信息检索课考核之不足与未来设想——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梁小枫[摘 要] 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指出了目前文献检索课内容及考核方式之不足,并论述了未来网络考核之设想,即合理设置课程考核内容及比例、改革闭卷笔试方式为开卷、网上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而目前,许多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的考核方式都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从三方面略论当前信息检索课考核之不足。

黑体, SimHei; 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0, 0);">略论当前信息检索课考核之不足与未来设想——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

梁小枫

(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  太原  030024)

[摘  要]  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指出了目前文献检索课内容及考核方式之不足,并论述了未来网络考核之设想,即合理设置课程考核内容及比例、改革闭卷笔试方式为开卷、网上题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并以北京工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成功研发应用信息检索课网上考试系统为例,进一步说明网络考试的可行性、迫切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  信息检索课 课程成绩 成绩评定  网络考核

On the Deficiencies of Assessment of Pres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Future Tentative Plans about It with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ang Xiaofeng

        (The Library of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Abstracts]  This article, with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of contents and assessment of present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and expounds tentative plans of future network assessment, that is, to reasonably set up course check contents and proportion, to reform written examination from close to open, and to take samples randomly from examination paper data on the web. It further explains the feasibility, impendency and time spirit of the examination on network, taking examination systems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on the web which are successfully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and applied by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entr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Keywords]   information retrieval course;   Course results;   Evaluation;  online examination system

引言

文献检索课又名信息检索课,是高校用以开展用户教育,普及检索知识,增强信息意识,培养信息素养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其起源是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首次以部级文件的形式将“文献检索课”规定为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任务,随后文献检索课在我国高校大规模普及。30年来,文献检索课经历了筹备与起步(1981—1985),巩固与发展(1985—1991),反思与提高(1992—1996),变革与创新(1997—今)等4个阶段。

对文献检索课性质的确切表达是在1992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文献检索课教学基本要求》,提出文检课是一门“科学方法课”,这一表述,较准确地反映了课程性质,已成为文献检索课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

我校上世纪80年代,部分工科专业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目前应时代大发展,开课面覆盖了全校所有学院的几乎每个专业(文科极个别专业未开设)。多年来在提高太原理工大师生信息素养,普及信息检索知识,包括自身的文检课课程建设、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等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数据库成为检索的主流,随之带来的是文献检索课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此,教学效果的考核也要相应地进行改革。而考试正是考核教学效果的一种直接的手段,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都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恰当地发挥考试的功能,可以客观准确地检验、评价、反馈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而目前,许多院校的文献检索课的考核方式都滞后于科技的发展,本文以太原理工大学为例,从三方面略论当前信息检索课考核之不足。

1.目前文献检索课内容及成绩评定方式

1.1内容与学时

作为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课,太原理工大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主要包括有信息检索的基本理论知识、经典印刷型检索工具的使用、网络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常用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和参考工具书等内容。其授课目的是提高学生获取文献信息以及自如地利用各种图书馆资源和网络数据资源的能力,最终使学生树立信息检索意识,熟练使用网络信息资源,完成学位论文。本科生的学时一般为32学时,讲授与实验的比例为2: 1。而研究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还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学时为42学时。

1.2考核方式

所有层次学生的成绩评定考核方式目前分为两部分: 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检索实习报告和平时考勤占30%。作为实践性很强的方法课,这种考核方式已经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不能真正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与学习成绩,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有效掌握各种网络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1.3 传统考核方式之不足

1.3.1结课闭卷考试方式导致学生以背书、相互抄袭等手段来达到高分的目的。且所占70%的比例过高,不利于考察学生实际操作综合能力。

首先,闭卷笔试是最传统的一种成绩评定方法,考试内容多以概念、基础知识为主,重点考查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真实的实践能力很难在闭卷笔试中体现出来。虽然这种传统考核方式对授课教师来说简单易行,对学生来说也易于接受,只要多背书、多背概念、基础知识,就可以拿高分。而这与本课程设置的初始目的、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应予以改革。

其次,随着大班上课渐成趋势, 闭卷考试不可避免地带来相互抄袭、作弊等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绩的公正程度。

因此,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核方式因不能调动学生学习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急需改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的实践、思辨、创新、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等多种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不是掌握多少概念性、定义性的检索知识。信息检索课程本身的实践性特点也决定了通过同学们相互之间集思广益,互帮互学,多实践多操作等手段,才能收到常规考试难以达到的效果。所以若一定要闭卷考核,则考试内容的设计也以实践操作内容为主,弱化概念、定义等记忆的内容,闭卷比例也减到60%以下比较合理。考试的质量和效果以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解决实践问题为主。

1.3.2实验报告存在设计机械,并有部分同学抄袭、应付现象。(www.chuimin.cn)

实验报告是为配合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所完成的阶段性实习而获得的检索报告。每个检索报告的设计再完善也存在某些细节的不足,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真实实践水平。 教学中我们发现,多数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还有部分学生存在拼凑、抄袭等现象,且批阅中不易被发现。由于我校信息检索课多采取100人以上的大班授课,教师在批阅实习作业过程中,工作量相当大,使得教师对是否抄袭、谁抄袭谁的作业难以判断, 有时还会出现抄袭者分数高于被抄袭者的尴尬局面,也无法避免老师给学生感情分 、或给某些考试不及格学生的实习课补贴分,致使学生认为本课是送分课 、 混分课,有损课程形象。

2. 信息检索课未来之设想

2.1 合理设置课程考核内容及比例

2.1.1 沿袭以往对学习态度的考核方式和考核比例

学习态度的考核应包括到课率、听课态度、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内容。

课堂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保障, 因此需要沿袭以往科学的占总分值10%的学习态度的考核方式,将此分值纳入最后结课的考核范围。本部分考查的重点内容是到课率,目前我校基本是大班集中授课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不定期抽查点名的计分方法,并在开课前明确告知学生抽查的次数及分值,这样做既可达到应有的效果又减少了对上课时间的占用。

2.1.2 授课内容的考核

这主要指对检索技能、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以期改变以往考核基础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等内容的做法,其考核内容包括检索能力、检索工具(主要是校园网上的网络数据库)的掌握与灵活运用程度, 信息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实习报告完成的质量等。并增加本专业自己拟定专题的综述报告的考核。目前检索课在我校是作为公共必修课开设,考核应采用以实习报告为主,综述报告为辅的考查方式,,实习报告重点考查学生对检索工具的系统掌握和运用能力,综述报告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综述报告在设计上应突出对数据库综合利用及分析能力的考查, 除要求本科生结合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写出相关背景及相关综述外,还要求学生对检索课题从查全率的角度上列举出可选用校园网数据库里的哪些检索工具,并从检索结果上分析比对不同数据库特点及检索优势,写出对本课的意见及建议等内容,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分析,又可使代课老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2.1.3 考核内容所包含的基础理论、实习报告与综述、学习态度等三部分考核之比例

以我校本科生开设的信息检索课为例,按教务处规定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合理而科学的分值分配应为: 到课率10分(抽查点名3 次,每次3 分),其他考查1分); 作业30分(其中实习报告2 个, 每个10分; 综述报告10分); 期末结课考试60分。笔者这种比例比较合适。或作业40分(其中实习报告3 个, 每个10分; 综述报告10分);期末结课考试50分。

2.2闭卷笔试方式的改革

2.2.1 改闭卷笔试考核方式为开卷、网上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之方式

长期的闭卷笔试考核方式的弊端已有目共睹,我校急需引进新的考核方式,以适应素质教学目的和教学手段改变的需要。所以,取消当前的笔试闭卷,代之以网上题库中随机抽取考试题目,且人人题目有所不同的做法是大势所趋。网上考试是反映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灵活掌握检索技巧和检索方法的有效途径, 它是一种动态的、主动的、无法现场抄袭的测试方式,学生若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书本概念,则很可能过不了考试关。这样,通过实际操作数据库,解决学习中的检索难题,以达到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概念的教学目的。

2.2.2 网上题库考核之典型例子

据中国学术期刊网所检索到的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北京工商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等高校成功研发了信息检索课网上考试系统,为更加科学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更加合理公正评定检索课课程成绩走出了一条新路。且许多高校也引进、开发或购买了相关考试应用软件,山西各高校,尤其作为山西龙头的太原理工大学可以借鉴这些宝贵经验,开发或改进相关软件,以适应本校各专业的考核需要。

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 2001年设计开发了数字化教学系统, 系统分三部分,其一,学生模块、教师模块、考试模块及辅助教学模块, 可实现学生注册、登录、课程选择和作业上传。其二,教师网上教学辅导、通知发布、预留作业、作业批改、试题编辑、考场设置。其三,期末上机考试、成绩评定等多种功能。 并根据教学大纲, 编写网络版多媒体电子教材, 供学生随时上网自主学习。

其考试模块为网上考试, 考题由经管类 、机电类 、化工类 三个教学系列1000余道试题的题库组成, 分为概念题、常识题、综合能力题和实际操作题, 题型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

上机考试采用开卷、题库随机抽题的形式, 学生可随意检索图书、笔记、网络版教材、搜索引擎、登录数据库等,除简答题外均由计算机判分。由于考试试题每个考生各不相同, 基本杜绝了作弊现象, 体现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原则。且考试方式灵活、考核内容全面, 能够较为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提倡并普及以网上考试取代传统卷面的考试方式, 是时代对文献检索课提出的新要求。而北京工商大学等三所院校及许多高校的典型例子更进一步说明网络考试的可行性、迫切性和时代性,值得山西各高校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信息检索课课程成绩评定的思考与研究. 何钧.图书馆杂志.2006.25(10)69-71

2. 信息检索课网络教学、考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 郭丽翔.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