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陈文玲解析供给侧改革

陈文玲解析供给侧改革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走到十字路口的新的战略选择,方向是改革开放。现在,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制度供给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整个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必须要整体再造,以适应现在对外开放新形势和经济新常态。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调整。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政府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都是一次新考验。政府是继续沿用传统思维方式和驾轻就熟的旧有管理方式来管理新经济、新业态,还是站在时代前沿,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走到十字路口的新的战略选择,方向是改革开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地调整某种产品或行业的结构,甚至某种产业的结构。现在最关键、最核心的是着眼于调整制度供给,实现新旧制度和新旧动能的大转换。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只能靠改革来突破原来渐进形成的过渡性制度安排。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制度供给主要针对“引进来”,这种政策取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逐渐形成,重点放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用国内资源和优势搭载一个平台,使国际上的要素在这个平台上集聚和配置。现在,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投资国,国企业纷纷“走出去”,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源,制度供给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但是,现在因为缺少一套新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设计,中国企业“走出去”后,面临在境外投资生产的产品拿不回来的情况,而且中国企业在境外产生的GDP也并未纳入国民统计范畴。

目前,我国与很多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比如“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六条经济走廊都在快速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随之拓展。这种国际产能合作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存量和增量,但是由于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仍然只统计国内生产总值,而没有将中国企业在全球其他地区产生的经济总量计算在内,造成这些庞大的经济数量未能进入我国的GDP统计核算范围内。

中国经济已经走到一个非常关键、特殊的时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新一轮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在全球配置资源。但是,我们的统计方式、政策支持取向和政策体系还是原来在渐进式开放中形成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思维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定式。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是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改革和调整,整个制度供给、政策供给必须要整体再造,以适应现在对外开放新形势和经济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改革这些不适应消费需求的落后生产力布局和产能结构,改革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匹配的部分。

结构性调整不是文字游戏和数字游戏,必须要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有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生态标准。真正淘汰掉那些落后产能,该上的先进产能还应该上,该发展的进口替代性产能还应该发展。

首先要大幅提高产品标准。中国一共13.7亿人,2015年我国旅游人次达到40亿人次,其中出境游1.2亿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出境旅游购买商品消费平均达到1.5万人民币,我们发现消费者购买的有些商品是在我国生产,出口到国外后,被消费者又买回来的。所以技术替代和标准替代在结构性调整里非常重要。供给侧改革的重心必须放在结构性调整上,抓紧实现这几个替代。

其次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调整。结构性改革不仅指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供给和需求匹配,还要加快形成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市场化和智能化的大流通,提高全过程的流通效率和效能。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裴长洪:经济中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当前世界经济主要特点是复苏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7月份预测,201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只有3.1%,如果英国脱欧继续发酵,则可能掉到2%,IMF总干事拉加德形容,“现在世界经济陷入新平庸增长”。世界银行也持同样的看法,唯一对中国经济给予了肯定。

过去十年,世界最大的20个主要新兴市场平均增长率是5.5%,占世界经济增量贡献率的75%,其中仅中国一家就占了30%。国际组织最新预测,未来十年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将降到5.5%以下。(www.chuimin.cn)

全球债务率持续上升。在世界各国央行同时放水的前提下,各国的债务,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政府债务都在快速上升。除了债务问题,国际贸易也是一片萧条。国际贸易增速连续五年低于国际GDP增速。全球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动力来自对外开放和国际资本跨国流动,但是由于当前普遍缺乏好的投资机遇和项目,跨国公司投资也日渐趋缓,进而导致全球投资处于停滞或下降。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概括: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好于预期。同时,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民间投资回升增长乏力,投资增速快速下滑。今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是依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主要由政府和国企来完成,增长速度达到19%。但是在工业和其他领域,投资主体主要是民间投资,可是民间投资近年来不断下滑,尤其是今年1到9月份民间投资增速已经降到了2.5%,这意味着现在民间投资意愿较弱。

第二,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比重偏高。8月份和9月份,广义货币M2增长速度分别只有11.4%和11.5%,低于年初设定的13%的增长目标,这些增长速度并不太高的货币供应量又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相关领域。按照年初周小川行长在两会上的说法,我们的货币政策大概分为五档,从紧是最严的,第二是适度从紧,第三是稳健,第四是稳健略有宽松,第五是宽松。13%大概是稳健略有宽松,11.5%左右算是中性、稳健的货币供应增速。

今年1到8月份,居民新增贷款的很大一部分进入按揭贷款,达到了3.48万亿,其中按揭贷款是2.97万亿,导致的结果是到8月份之前企业新增贷款为负。三季度新增贷款里面,前两个月里房贷都是主力,三季度每个月新增的按揭贷款都超过4600亿人民币,是去年同期的1.88倍,累计新增按揭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40%以上。

第三,房价上涨速度过快。8月份、9月份房价上涨的幅度很高,8月份,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幅度都达到30%以上。到9月份,房价上涨的态势依然没有消退,百城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持续上扬。国庆之后,各地纷纷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提高按揭贷款的比例和限贷限购,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

房价上涨助长了房地产投资回稳,在很大程度上也缓解了钢铁、煤炭水泥等上游产品的库存压力,单位价格回升,货运价格提高。土地出让面积虽然没有变化,但是价格提高了。

第四,财政收入增速趋缓。今年1到9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5.9%,低于GDP增长速度。在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增长速度同比增长6.6%,这说明财政收入的增速略有下降,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导致土地出让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达到了14%。这样就使抑制房价更加困难。

全国工商联第九届副主席程路:不把民营企业这步棋走活 改革很难推进

去年11月份,习近平同志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和意见,如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