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补肾保健祛病的8个要诀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虚患者T细胞减少,功能也减弱。经补肾治疗后,T细胞数量及功能有不同程度回升。有人调查255人,结果发现自40岁以上,肾虚发生率达70%,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达90%。因此,补肾法是防治老年病及抗衰老的根本大法。引起肾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有直接引起肾虚的,也有间接引起肾虚的。......
2024-01-08
三、增温祛寒的6项措施
寒,是一种对于温度的感觉,寒与热是相对的。50年前,儿童的平均体温都在37℃左右,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36.5~36.8℃。而现在请你测量一下你的体温,可能令你想不到的是,你的正常体温大概已经不足36.5℃了!的确,紧张的生活、不合理的饮食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已经使现代人的正常体温下降了。科学研究表明,人正常体温下降1℃,免疫力至少下降30%,而如果正常体温能够达到36.5℃以上,人体的免疫力就会增强!为什么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以车代步,习惯了用洗衣机和吸尘器代劳繁杂的家务,习惯了夏天冷气房里的凉爽,习惯了草草地淋浴后就匆忙出门……这一切都无形中带来一个后果——寒湿入侵,体温降低。而体温的降低,又使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抑郁、肥胖等病症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一)认识寒邪
寒邪是中医病因之一。寒是冬季主气。寒邪致病多在冬季。寒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外寒是外界的寒气侵犯人体而发生疾病的病邪,伤于肌表,称为伤寒。内寒则是人体功能衰退,阳气不足而致的病证。内、外寒不同,但可相互影响。如阳虚内寒之人,易感外寒;而外寒侵入,易伤阳气,引起内寒。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卫阳受损,则恶寒;寒邪最容易伤害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出现畏寒肢冷、下利清谷等证。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使经脉不通,“不通则痛”,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痛证。寒邪伤人,易气机收敛牵引作痛。寒在皮毛腠理,毛窍收缩,卫阳郁闭,发热恶寒,无汗;寒在肌肉经络,则拘急不伸、冷厥不仁、脉浮紧。寒邪致病与肾脏关系密切,肾中藏有真阳,为一身阳气之本。
(二)体寒是百病之源
中医学认为,寒为阴邪,常伤人阳气。何谓阳气?《黄帝内经》里解释说,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一样,给大自然以光明和温暖,如果失去了它,万物便不得生存。人体若阳气不足,体内就失去了新陈代谢的活力,不能供给足够的能量,这样就容易生病。一些年老体弱的人,在冬季往往容易感觉手足不温、畏寒喜暖,这种情况,中医称之为“火力不足”,即“阳气虚”。
人之阳气盛衰,往往标志着人体生理功能活跃的程度,但威胁人体阳气的莫过于寒邪。寒邪伤阳后,人体阳气虚弱,体内生理功能受到抑制,就会产生一派寒象,常见的情况如下:
(1)恶寒:即怕冷,这是由于寒邪外夹肌表后,体内阳气之一的卫气与外寒相搏,而见腠理闭塞,致使卫气受到遏制而不得宣泄,就产生恶寒,在恶寒的同时亦可见到发热的症状,这是卫气郁结的缘故。
(2)脘腹冷痛:外来寒邪经体表侵袭后,直入肠胃所致,寒邪损伤了人体脾胃的阳气,故胃脘部疼痛,同时还可出现呕吐清水,下利清谷,甚至四肢厥冷等症状。
(3)脉象异常:寒邪袭人所致脉象异常,主要是脉紧、脉迟、脉沉,原因是寒邪侵入经脉后,影响了脉内的气血运行。寒邪留著人体后,还能见到人体肌肉、皮肤、筋脉拘挛之象。
(4)疼痛:这是寒邪侵袭人体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寒邪侵袭肝脏经脉,阻碍肝经气血运行,引起气血凝滞,则见睾丸肿胀疼痛,即人们所说的“寒疵”其病;若寒邪客于四肢,则形成痹症,西医所说的风湿性关节炎即属此类。《黄帝内经》里在探讨疼痛病的机制时,曾明确指出“血虚则痛”,但血虚形成的原因很多,重要的一点就是寒邪入侵血脉后,造成血流不畅,血液的供应发生障碍,故产生疼痛。
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在35.5℃时,癌细胞大肆繁殖;温度在39.6℃时,癌细胞被部分消灭。体温升高超过正常体温1℃时,免疫力就会增强5~6倍!大量实例证明:体温升高,癌症、抑郁、心脏病症状都得到明显减轻,减肥成功率显著提高。提高体温可让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健康。
(三)寒邪侵袭人体的途径
1.过食生冷 见前所述。
2.空调使寒邪犯于肌表 见前所述。
3.穿着过于暴露 现代女性穿着过于暴露的问题很突出,如露脐装、露背装、超短裙等。殊不知在爱美的同时让寒邪侵袭机体。以露脐装为例,肚脐在人体的位置居中,属土,主养藏,要的是厚实,本来就应该藏起来的。过去在夏天小孩子不穿衣服,但一般要用小肚兜把腹部保护起来。但今天的美女们只要年龄还允许,大都喜欢露着,于是肚子从此就变冷了,这本来是该温暖的地方彻底凉下来,下一代出生和孕育的地方提早被“北极化”了。肚脐是中医经络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叫神阙。古人对穴位的名称极为讲究,“神”乃生命之源、之本,“阙”即帝王之住所,由“神阙”之名足见此部位之重要。肚脐属任脉,它不仅与起始于足的肾经、肝经、脾经、胃经、膀胱经连通;而且与起始于手的心经、心包经、三焦经、小肠经、大肠经相联,与督脉的1条分支和奇经八脉中的冲脉也相连,合计共有13条经脉与肚脐贯通。如果肚脐受了的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除了产生腹痛,导致最多的疾病就是妇科病和泌尿系统疾病。(www.chuimin.cn)
常练功的人都知道丹田就是气海,那是气要沉存的地方,就如同人体内部的核反应堆,能量极大。传统武术修炼到一定的程度,丹田部位就会形成一股热气流,聚之有形,散则无形,在人体前后的正中线的任、督二脉上运行。腹部有较多静脉,不保护好,血液回流就很难,现在很多人失眠,有些其实就是因为静脉里的血很难回到动脉里去,也就是中医说的心肾不交。所以,如果能采用腹式呼吸,就会帮助把血挤回去,而且同时还能治疗肾虚。由此可见,肚脐,露它就露了很多东西。夏天在空调中穿露腰、露脐装既伤肾又伤脾,把先天和后天之本同时伤了,一举两害!露脐、露腰装和牛仔裤的腰都设计在胯以下,于是时髦成了“时髦的慢性自杀”。妇科病多为寒湿引起,寒湿透过腰肚渗透肾脾,贻害无穷。啤酒、可乐、冰激凌等寒冷物也容易伤脾胃,与穿露腰、露脐装里应外合,危害就更大了。我们常说“肚子里有数”,那是指这个地方有温润含藏的意思在内,是跟女性的美德连在一起的。这一露,全都藏不住了。现代的女性为什么有那么多会不孕?与过食了太多生冷之物和穿露脐装,从而导致“宫寒”有关。
4.滥用苦寒 现在清热下火之理,已经是妇孺皆知了。这就是清热派比火神派成功的地方——垄断了民众的思维,好多人误将中药和凉茶等同了。特别是南方,家家户户都会煲凉茶。常喝凉茶无形中增加了从内受寒机会。滥用苦寒受伤害的是什么呢?首先是肠胃,是全身的血液循环,是气血的瘀滞,是各种莫名的肿痛,是各种虚火。很多人不明白,大量吃寒凉的食物怎么还觉得燥热?这是因为肾气已伤到极度虚弱、经络不通了。肾水救不了心火就燥热,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瘀堵,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5.滥用药物 不少人以为感冒是热性病,所以要用凉药治疗。初时还以辛凉为主,银翘、桑菊广为运用,后来渐至苦咸大寒板蓝根、苦参等,理由是它们可以抑制病毒生长。至今国内感冒药市场为寒凉药占领。结果使大量的可用辛温解表的麻黄汤一二剂可愈的风寒感冒患者,却因随意用寒凉药,令表寒闭郁,久久不解,酿成久咳不已,或低热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后果。尤其是西药中的抗生素、激素等大寒药物,更容易损伤肾阳。肾阳要救阳、护阳、温阳、养阳和通阳,生命才可能延续。可是有的医家误用大量苦寒药物却与此相反,结果是伤阳、损阳、折寿。临床上有许多常用上述苦寒药的病人,都是一派寒象,需要大量的姜附剂才能救回。
6.其他途径 洗冷水澡。这里不要说这种方式到底损阳多少,对人有多少不利,举个例子:热胀冷缩的道理最清楚,一个烧红的铁,如果一下子扔到冷水里会,其热能一下子就要释放出来,那种能量是会瞬间就会使水加热,铁同样也冷了。如果换成人,很热的气候,身体同样是热得发汗的,五脏六腑为了适应这种热的环境所做出的应激反应,这是身体自我调节的表现,很正常。此时,如果你一下子吃冰冻的食物或是洗冷水澡,那种冷的刺激会使人的身体一下子适应不了,这样会伤及营卫和脏腑,落下病根。
还有居室住所阴暗潮湿,时间久了,人是容易患阴寒和湿证。
(四)体内有寒自我判断
①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②反复的口腔溃疡,代表体内有寒;③口臭时舌苔发白,代表体内有寒;④咳嗽时痰是稀白的,代表体内有寒;⑤流清鼻涕,代表体内有寒;⑥流出的汗是凉汗,代表体内有寒;⑦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代表体内有寒;⑧感冒发热时浑身感觉冷,代表体内有寒;⑨经常腹痛、腹泻,代表体内有寒;⑩湿疹、牛皮癣、白癜风,代表体内有寒;手、脚长年冰冷,代表体内有寒;
脚踝浮肿,代表肾虚、肾寒;
四肢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等症状,代表体内有寒湿;疼痛的部位越多,时间越长,代表体内寒湿越重;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代表体内可能有寒。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越重。
(五)增温祛寒6项措施
1.饮食祛寒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风寒感冒了,流清鼻涕、打喷嚏,喝一碗葱白姜汤,症状很快消除。常吃辛辣、温热的食物可以祛寒。由于地理气候的不同,各地区都有适合当地的祛寒饮食习惯。如北方喜欢吃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这些温热、高热量的食物排寒;四川人喜欢麻辣;贵州人喜欢酸辣;湖南人喜欢香辣;还有的人喜欢喝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作用都是祛寒、祛湿、保暖。
饮食祛寒良方——姜糖茶。在湖南和湖北的部分地区,许多人习惯喝姜糖茶,是一种非常简单实用的祛寒方法。具体做法是:红茶(也可用乌龙茶)3克,红糖10克,生姜2片,开水泡服,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祛寒效果。
2.运动增温祛寒 经常运动、体力劳动及做家务的人,会感到全身感到温暖。这是因为运动生热,起到了驱散寒湿的作用。适当出汗是祛寒的最好方法,不管是运动后出汗,吃了温热食物而出汗,还是泡脚后微微发汗,都可以达到增温祛寒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注重运动而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会乘虚而入,身体仍会虚弱多病。
3.补足气血祛寒 补足气血是祛寒的根本。只有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的。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就足,就没有了寒湿,就不会出现疼痛,也就不会长斑、长痘、长癣。气血不足者可经常服用“三红八宝粥”(见“补足气血保健的2大妙方”)。
4.热疗祛寒 热疗祛寒是自古人们就使用的古朴、自然、有效的祛寒方法之一。有的用热水袋,或加热后的沙、石、盐、石蜡热敷;有的用艾条熏疼痛的部位,或在疼痛的部位或穴位贴上姜片或蒜片等再用艾熏;有的用祛寒的中药液煮水泡、熏等;有的用各种理疗仪照射祛寒;有的用刮痧、火罐等祛寒。可以说在医院、民间都有不少祛寒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能缓解和治疗因寒湿引发的各类疾病。
5.药物祛寒 对明显阳虚寒重者,如特别怕冷、四肢冰凉、脉搏迟缓等,除了采用上述祛寒措施外,很有必要加用药物祛寒。药物祛寒最有效的是附子加干姜,可用附子30克、干姜20克与狗肉或羊肉煲食,但注意煲的时间要长(一般在2小时以上)。也可服用祛寒的中成药,如附桂地黄丸或附桂理中丸。
6.快速祛寒法 ①泡脚:用木桶盛大半桶温热水泡脚,具有立竿见影的祛寒作用,如果加一些艾叶效果更好。②压脚:膝关节不要弯,用双手十指触双脚脚趾,只需1~2分钟就会迅速产热,浑身温暖,这也是祛寒最快的方法。③用暖手饼或热水袋放在脐下以关元穴,有立竿见影的祛寒效果。
有关日常保健祛病妙法的文章
六、补肾保健祛病的8个要诀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肾虚患者T细胞减少,功能也减弱。经补肾治疗后,T细胞数量及功能有不同程度回升。有人调查255人,结果发现自40岁以上,肾虚发生率达70%,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达90%。因此,补肾法是防治老年病及抗衰老的根本大法。引起肾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有直接引起肾虚的,也有间接引起肾虚的。......
2024-01-08
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对于感冒发热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
2024-01-08
在慢性腰痛中,本病占的比例最大。患者有长期腰痛史,反复发作。腰骶部一侧或两侧酸痛不舒,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肌劳损的西药治疗目的主要是止痛缓解症状,然后配合功能锻炼,使之恢复其功能。适于疼痛较明显者。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024-01-08
一旦气血互根互用的功能失调,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气血失和和不荣经脉等几方面的症状。亦可因闪挫外伤等因素伤及气血,而致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气血两虚,是指气虚和血虚的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所以,补益脾胃是改善气血不足体质的关键和前提。因此,健脾胃是补充气血的关键和核心。......
2024-01-08
空气湿度过大,会危害人体健康,中医称之为“湿邪”。人体脾胃受“湿邪”的影响最大。医家认为,湿邪致病,常缠绵难愈,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湿邪对人体的伤害,比寒邪还要大。殊不知,为贪图这一时之快,同时也将湿邪深深地埋在了体内,成为困扰我们健康的一个大的隐患。......
2024-01-08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应当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依赖“天”的恩赐,不要迷信“上帝”“菩萨”的保佑,实际上就是将生命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要怨天尤人,不要推诿到客观因素的影响上。身体健康的好坏,疾病的转归,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024-01-08
下面介绍贫血治疗保养13法。故维生素C与铁制剂合用作为抗贫血药常规联合用药。适于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恶性贫血。对年龄较大男性患有缺铁性贫血者,要警惕恶性肿瘤导致出血,引起的贫血。......
2024-0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