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次和著名相声演员马志明聊天,说起他父亲的一段往事。说马志明小时候跟着父母住小旅馆,就是一间房子半间炕那种,全家就挤在一张床上,生活十分困难,一家子全靠父亲演出生活。马三立那时就已经声名鹊起,但因为养活一家子还得借住小旅馆,花一文钱都得琢磨。马三立说的《夸住宅》,贯口就像是聊天,一点也不卖弄,但听起来朗朗上口,句句敲心。......
2025-09-30
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访美巡回演讲,4月12日应邀在马里兰大学和美国国会图书馆做题为《时间与空间意义上的中华文明》以及《走过古文明的遗迹》的演讲,受到华府听众极其热烈的欢迎。当天有不少余先生的“追星族”听完余先生马大的演讲后,又尾随余先生到国会图书馆,继续听他下午的演讲。
余秋雨先生在国会图书馆的演讲以他为什么这么多年要“走”开始。余先生说:这么多年来,他获得过许许多多的名号,自己最喜欢的是“旅行者”。十六七年来,他一直在路上走,这种走与古文明有关。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学者看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人生目标,也是培养人格素养的方向。生命是靠拓展空间提高质量的,否则就无法摆脱平庸,达到高贵。
余先生认为:在书斋里读书,纵然是空间无限,但获得的知识的其真实性却值得怀疑,有的根本就是起点知识有误。另外,在一个狭小空间里生活长了,容易“以己度人”产生恶。同时造成人生的伪坐标——为证实不值得的事情花无谓的时间,或者陷入眼前的事,卷入行业纠纷。如果大家都知道世界之大,人生之无限,人类的矛盾就会小得多。中国文化中有李白、杜甫、徐霞客,他们思想与脚步一致,学问在脚步上,并不断开辟出新天地。空间大了,虚假和邪恶就会少一半。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繁荣之时,很多文人都会在路上走;反之,就会缩在书斋里不出来。
余先生说:在中国,要出走是要有勇气的。要离开过去长期工作的环境往往很难。其次,很多交通不发达地区,或者处在危险状态的地区,出走就会有危险。余先生的出走,从非常具体的理由,到超越具体理由,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废墟,感到了一种忧伤。从废墟中,看到曾经伟大过的文化又消失了,于是产生了《文化苦旅》这部著作。没有想到的是,随后产生的共鸣,使他感到一种责任,决定要继续走下去。以这样的年龄出走,虽然力不从心,但却因读过不少书,经历过“文革”,比年轻一代有独到优势。
国内走过以后,就想看看国外与中华文明同龄的文明如今怎么样。这就是余先生《千年一叹》所走过的地方——古巴比伦、印度、埃及、阿拉伯及犹太人居住地区。余先生有一个很强烈的感觉:为什么世界上曾经是文化非常发达的地方,今日都会处在危险之中?例如今日的伊拉克。经过考察,结论是:正因为文明的罕见,所以它不断受到嫉妒和抢夺包围。一旦文明形成了,就会走向奢侈,然后被毁坏。虽然文明会借用野蛮来武装自己,但最终敌不过野蛮。
经过比较以后,余先生分析了中华文明能够立足千年的原因:
一、中华文明是守卫型文化
历史上其他文明或是征服,或是被征服,这可以从国外古文化的废墟中看出。而中华文明的立国之本是农耕文化。中华文明的精耕细作精神,使他们对遥远的土地缺乏向往。而充满向往的一定是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我们看到的中国万里长城,就是一座典型的守卫型城墙。中华文化虽然内战频繁,但从未远征国外,对文化未造成根本伤害。当一种文化成为远征的工具时,文明就没有了。文化征服会产生报复,这样文明便消失了。中华文明因为未能远征他国,在历史上避免了报复之灾。
二、未受到宗教极端主义的影响
当人们放弃了理性判断,把一切都交给宗教时,就会出现危险,就会出现对鲜血白骨的无视。历史上有很多因宗教走向极端而引起的战争,使文明遭到灭亡。中国古代孔子不太喜欢鬼神,他是以平正的方式来论述宗教的。宗教在中国会根据中华文明的实情而产生变化。而从精神文化上消灭文明,文明更容易消失。
三、中华文明长时期保持着有序的状态
中华文明从秦汉时期就建立了有序的法则。如统一国土、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实行户籍制度,以及以后实行的科举制度等。中华文明以儒家经典为范本,将思想与管理结合起来,是一种有序的设计。中华文明虽然限制了太多个人的自由,但避免了历史上无序的状态。我们看到在埃及、巴基斯坦的无序是一种多么糟糕的状况。
比较欧洲的文明,中华文明在集体品质上,有自己不如欧洲文明的地方:
一、中华文明缺乏贵族集团的强有力进入(https://www.chuimin.cn)
欧洲的贵族集团高度提升了古老文明的价值形态。意大利灿烂的文化,就得益于支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的贵族集团,使文化和金钱得以结合产生了巨大的奇迹。老百姓崇拜贵族,而贵族高层酷爱艺术,造成了艺术的普及,并成为公众城市行为。中国缺乏贵族,更缺乏富有阶层对艺术的支撑。
二 中国的知识分子缺少社会责任感
中国的知识分子尽管处处谈论“以天下为己任”,但从未起来支持社会的新生力量。欧洲则相反,欧洲的理论家将“理性落实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比较西方,中国在传统与现代、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德两方面永远都处理得不好。
三、中国缺乏法治的英雄
北欧从崇尚以家族复仇作为最高理念的海盗式英雄,到成为法律的英雄,而中国武侠小说中的复仇方式,至今还为人们所推崇。在这方面,中国还未实现跨越。
四、中国的农业文明未全方位产生城市文明
城市文明的文化形态,是人的周围有一块看不见的安全幕布。个人隐私得到完全尊重,人生的目的是幽静安闲的生活,而不是不计目的的奋斗。不计目的的奋斗会造成伤害。幸福的观念是一个文化的课题。在这些观念上有正确的认识,会使社会更加和谐。
五、关于民族主义观念
民族主义的观念要有更高程度的价值判断。不能以民族主义的旗号去捍卫一个腐朽的东西。许多的罪恶都是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完成的。欧洲在欧盟的旗号下,民族的争斗显得多么脆弱。欧洲的理性精神起了很大的作用。
余秋雨先生在演讲完回答“如何才能使中华文明得到弘扬”时说:中国的财富集团缺少文化意识,民间的企业家应将资金投向文化。将中国文化中有魅力的东西展示给外国人看,办好教育,寄希望于下一代,同时寄希望于中国文化的异地保存。他在回答本报记者提出的“如何看待日本民族不能像德国民族理性地反思二战所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的问题时说:欧洲的人本主义思想很重,使他们能理性地看问题。德国民族在二战中自身受到的损失,使他们具有对历史负面的批判精神。至于日本,准备实地考察一下日本文化。在处理历史问题上,不应有情绪之火。呼唤和平应该是时代的主调。中日应珍惜现在,寻找共同点。
秋雨先生最后引用在欧洲考察时见到的一句名言作为演讲的结束语:“只要有文明就有共同语言,我们共同的敌人是恐怖。”
2025年4月于华盛顿
白宫总统新闻发布会后
相关文章
记得有次和著名相声演员马志明聊天,说起他父亲的一段往事。说马志明小时候跟着父母住小旅馆,就是一间房子半间炕那种,全家就挤在一张床上,生活十分困难,一家子全靠父亲演出生活。马三立那时就已经声名鹊起,但因为养活一家子还得借住小旅馆,花一文钱都得琢磨。马三立说的《夸住宅》,贯口就像是聊天,一点也不卖弄,但听起来朗朗上口,句句敲心。......
2025-09-30
旅行是现代比较时尚的休闲方式之一,而旅行方式更是五花八门,有组团徒步旅行的,也有独自乘火车旅行的,还有自驾游的。自驾游也可能碰到搭讪的对象,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了徒步旅行的人,可以顺路捎带他一程,只是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相对较低。3﹒自驾游自驾游的搭讪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途中,偶遇徒步的路人;二是中转站,偶遇其他自驾游者。针对后者,可以就自驾游的路线进行交流,以及就驾驶方面的技巧进行切磋。......
2025-09-29
我不敢苟同征文小启中说的酒“象征欢乐,更能给人幸福”云云。不过有例外,鲁迅翁诗中称为“先生小酒人”的范爱农就是一个;实际这是名以人著的一例。范君当日为什么想不通而投水自尽,已无案可稽,但现代的“小酒人”路子宽多了,无论如何独沽一味,如何偶语交流,于法总安不上什么罪名。因有所感,遂作《小酒人语》以应祖光兄之请。......
2025-09-29
作为当代著名散文家的余秋雨曾在不同场合和多篇文章中表达过对苏轼的敬仰。如此,苏轼留给了余秋雨和我们太多的文化和历史的思考,苏轼现象就很难用“苦难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而对于弱者才是万丈深渊”所能简单解释的了。......
2025-09-29
吉他拥有几百年的历史,到了现代更是受到音乐人和业余爱好者的喜爱。初学时要先掌握的乐理知识是:1.了解吉他的结构及术语;2.记住左手、右手的符号标记和注意事项;3.熟练掌握六线谱的读法以及和弦图的读法,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吉他学习者来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初学时专心很重要,学吉他的难度需要用专心和坚持两大绝技攻破,找出固定的时间来专心练琴。......
2025-09-30
“人一日间,古今世界都经过一番,只是人不见耳。夜气清明时,无视无听,无思无作,淡然平怀,就是羲皇世界。平旦时,神清气朗,雍雍穆穆,就是尧、舜世界;日中以前,礼岩交会,气象秩然,就是三代世界。日中以后,神气渐昏,往来杂扰,就是春秋、战国世界;渐渐昏夜,万物寝息,景象寂寥,就是人消物尽世界。学者信得良知过,不为气所乱,便常做个羲皇已上人。”......
2025-09-30
晋代学者郭璞郭璞,字景纯,河东闻喜人。郭璞对东晋寄予收复失地、振兴晋室的厚望。晋元帝司马睿先后任命郭璞为著作佐郎和尚书郎。在暨阳,郭璞居住在黄山北长弄村,当地的人们称他为“黄山奇人”。王敦密谋背叛朝廷,郭璞有所察觉。果然,是日中午,郭璞就被王敦处死,年仅49岁。一般认为,《江赋》是郭璞来到暨阳定居后所作。......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