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胆囊管:长度差异与肝总管结合型式有关

胆囊管:长度差异与肝总管结合型式有关

【摘要】:胆囊管之长度差异在于其与肝总管结合之型式和部位有关。此型常有胆囊管与肝总管间的联合管。在有大的结石阻塞胆总管时,使其上段扩张,胆囊管、肝总管也均扩张,各管间界线不清,结扎、切断胆囊管时需谨慎。胆囊管黏膜有黏液腺,其分泌压高于肝分泌胆汁压。

胆囊管(cystic duct)也是肝外胆管的一部分。从胆囊颈起始,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向后、向下、向左,通常以锐角与肝总管汇合形成胆总管,国内报道有47%(141/300)。胆囊管短而细,国人长0.62~4.23cm,横径1.0~4.3mm。国人内镜胆管造影(100例)胆囊管横径平均0.28cm(0.1~0.47cm)。胆囊管位于肝总管和肝门静脉之右侧。胆囊管之长度差异在于其与肝总管结合之型式和部位有关。

(一)胆囊管与肝总管结合的变化型式

见图2-4。

1.在肝总管右侧以直角结合,此型胆囊管有胆石时较难通过。

2.胆囊管与肝总管结合之前,与肝总管或肝右管平行,甚至与变异的右前叶肝管靠近,并以结缔组织把两者联系在一起下行一段距离,短者数毫米,长者可达1cm以上,在肝总管右壁汇入,国内一报道有43%(129/300)。

3.胆囊管斜行跨过肝总管之后方,同上报道有10%(30/300),或跨过胆总管的前方而后汇入肝总管之左壁。

4.胆囊管在肝总管前壁汇入,国内另一报道有7.33%(11/150)。

5.胆囊管在肝总管背面汇入,有12.67%(19/150),有报道其汇合点可达十二指肠上部后面。

6.很少数胆囊管汇入右肝管,在肝外或先穿入肝内而后汇入肝右管。

7.很少数无胆囊管或很短。

8.胆囊管与肝总管分别伸入十二指肠,即无胆总管。此型常有胆囊管与肝总管间的联合管。(www.chuimin.cn)

图2-4 胆囊管及其行程变化

A.胆囊管平行于胆总管;B、C.胆囊管与胆总管交叉,从左侧注入胆管;D、E.短胆囊管;F.长胆囊管,直接注入十二指肠,无胆总管

胆囊管与胆总管结合的型式和结合位置的变化有重要临床意义,胆道手术结扎胆囊管时为了防止损伤肝总管或胆总管等,需要极端仔细解剖两管及其结合部位,以防误扎,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例如误扎肝右管);也必须小心不能留下一个附于胆总管上的、难于认出的胆囊管残余,因为其可能造成后来引发残端炎症,或者引起有多种继发病的胆囊管残留综合征(cystic duct remnant syndrome)。在有大的结石阻塞胆总管时,使其上段扩张,胆囊管、肝总管也均扩张,各管间界线不清,结扎、切断胆囊管时需谨慎。此外,尚有双胆囊管(double cyst duct),即一个胆囊有两个胆囊管。一种是完全与正常胆囊管一样,与之并行,甚至不仔细就难于分辨开;另外则是另一胆囊管连于肝右管或肝总管(图2-3)。临床医师还应注意,有时肝右管或右前叶肝管较长,在肝外与胆囊管紧紧粘连于一起并行向下,胆囊切除时应防止误扎肝管(图2-5、图2-6)。

(二)胆囊管黏膜特征

胆囊管像胆囊颈一样有一连续的5~12个半月形黏膜皱襞,亦称螺旋襞(spiral fold,spiral valve of Heister),螺旋形结构的瓣可使胆囊管不致过度膨大或缩窄,有利于胆汁的进入和排出。瓣的隆嵴也能使临床插入导管探查或胆石通过困难,甚至嵌顿。瓣的隆嵴在胆管造影图像上使胆管外形呈弯弯曲曲外观,这不同于肝管的影像。胆囊管黏膜有黏液腺,其分泌压高于肝分泌胆汁压。肝外胆管(例如胆总管)长期梗阻的结果,胆管内仅有由黏液构成的“白胆汁”(white bile)。

图2-5 胆囊管靠近肝管

图2-6 胆囊管靠近变异的右前叶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