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取上药膏30~45克,分别贴敷于肝区(肿处)、肝俞(双)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本方具利水逐饮之功,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甚佳。选取水分穴、肝炎穴和右侧肝俞穴。伴有脾大者加敷缩脾穴。治疗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3.4年;慢性活动性肝炎64例,早期肝硬化16例,伴轻度腹水8例,脾大10例。......
2023-12-04
(一)肺炎膏
【组成】紫苏子30克,雄黄9克,细辛、没药各15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醋调和成膏状。【用法】取膏药贴敷于胸部听到啰音最明显的部位。要经常保持药物湿润,如干燥,用醋调湿后再敷。每剂可连敷2或3次。【功用】清热解毒,活络止痛。【主治】痰鸣长久,迁延不愈的各种类型的肺炎。【疗效】屡用皆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
(二)三味膏
【组成】小苏子25克,桃仁6克,明矾3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米醋调和成膏状,备用。【用法】取膏药摊于纱布上,敷贴于胸部。外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敷7~10天为1个疗程。【功用】清热消炎、活络止痛。【主治】各种肺炎。【疗效】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若病情严重者,应配合内治方药。
(三)健脾泻火膏(www.chuimin.cn)
【组成】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黄连、瓜蒌、半夏、沉香、朱砂、苏子、鱼腥草各等份。【制法】上药用麻油熬干,然后共研成细末,用温水或低度白酒调成膏状。【用法】取适量药膏敷于脐孔内。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敷至治愈为止。【功用】补气血、清痰火、利气止咳。【主治】各型肺炎,尤对肺虚有痰火者尤宜。【疗效】屡用效佳。【附记】笔者家传秘方。
(四)黄硝膏
【组成】大黄、芒硝、大蒜各20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清水调和成膏状。【用法】取药膏,做成4个小圆饼状,贴于中府、肺俞双侧穴位上。上盖纱布,胶布固定。如皮肤未出现刺激反应,可连用3~5天。【功用】清热化痰。【主治】肺炎后期,咳嗽痰多,两肺啰音经久不消者(证属痰热郁肺型)。【疗效】屡用皆效。【附记】引自《外治心悟》。若证属痰湿蕴肺型者,则改用白芥子粉、面粉各30克,加清水调成膏状,用纱布包,外敷于肺俞、膏肓、阿是穴上,每日1次,每次15分钟,以皮肤发红为度,连敷3次。用之多效。
有关穴位贴敷治百病的文章
用时取上药膏30~45克,分别贴敷于肝区(肿处)、肝俞(双)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本方具利水逐饮之功,用于治疗肝硬化腹水,效果甚佳。选取水分穴、肝炎穴和右侧肝俞穴。伴有脾大者加敷缩脾穴。治疗80例,其中男54例,女26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病程最短1.5年,最长13.4年;慢性活动性肝炎64例,早期肝硬化16例,伴轻度腹水8例,脾大10例。......
2023-12-04
取上药袋敷于面部健侧,绷带包扎固定。本方不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和其他脑部疾患引起的面瘫。选定穴位后,将膏药加温熔化,每个主穴贴1张,配穴视病情加减。总疗程不超过35天。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先用温肥皂水洗净患侧面部,再将上药敷于地仓至下关穴之间,宽约1横指,用纱布固定。面神经麻痹,口眼斜。此膏用于面瘫初起效果最佳,用药后7~10天逐渐好转,2~3周痊愈。1周更换1次,2次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90例,显效5例。......
2023-12-04
治疗15例,男14例,女1例;轻度心绞痛10例,中度心绞痛5例。治疗最短3天,最长4个月,平均14天。止痛生效时间多在1周后。一般贴2~3天,心前区疼痛即止。24小时后去掉药膏,隔日贴1次,15次为1个疗程。经1~1.5个疗程,其中29例有心绞痛者,显效20例,改善2例,无效7例。取本药散适量,用白酒适量调和成糊状,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贴于心俞穴(双)或心前区疼痛处。......
2023-12-04
(一)外贴截疟膏白信石适量。间日疟,寒战、发热、汗出、间日而发者。24小时后将药取下。取上药泥贴敷于内关穴(双)上,用敷料或手帕固定。退热为缓慢下降,基本不出大汗。又用大蒜3瓣(捣烂),或桃仁14粒(捣烂),依上法贴内关穴,效果亦佳。(四)截疟膏槟榔21克,吴茱萸9克。取上药末适量,用茶水调成糊状,于发作前3小时,取蚕豆大药泥置双侧内关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每日1次,连用3次。......
2023-12-04
将药膏用微火烤软,放入麝香末,外敷于结核病灶所在前胸和后背体表相应的部位上,以及大椎、肺俞(双)、膻中等穴位上,隔5天换药1次,2个月为1个疗程。若局部出现水疱,可挑破放水,外搽甲紫药水,以防止皮肤感染。据无锡市传染病防治院报道:用本法治疗空洞型肺结核40例,共有肺空洞44个。在治疗期间应适当增加营养,若配合中药或抗痨药,可提高疗效。上两方经多家验证有效。......
2023-12-04
在人类医学史上,穴位贴敷疗法作为一种最古老的药物外治疗法,广泛流传于民间,应用于民间。这便是贴敷疗法最早的文字记载。此后,历代医家应用穴位贴敷疗法治病更不乏其人,并在《黄帝内经》“外者外治”的基础上,扩展至“内者也可以外治”。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外治法与整个中医事业一样得到了较大发展。与此同时,各种医学资料、医著和中医期刊中有关穴位贴敷疗法的许多好经验、好方法,更是层出不穷。......
2023-12-04
2小时后取下,每日贴2或3次。引自《外治心悟》。(三)冠心药袋方细辛50克,荜茇30克,当归、藿香、半夏各40克,乳香、没药各10克,红花、白胡椒、冰片各20克。取药袋外敷于心前区阿是穴,外加包扎固定。本药袋可连用7天,用时松动即可。共研细末,以姜汁调成糊状,外敷于膻中、心俞、阿是穴上。待症状减轻后除去。每日换药1次,连用9天。冠心病,心房纤颤。......
2023-12-04
治疗25例,其中风热型头痛15例,肝火头痛10例。(三)头痛散生草乌、天南星、生白附子各30克,葱白7根,生姜40克。验证5例,均痛止。风寒头痛及夹脑风。(六)头痛膏川芎、白芷各30克,细辛、川红花各10克。风寒头痛及瘀血头痛。治疗100例,其中风寒头痛30例,瘀血头痛70例,用药1~2个疗程,痊愈90例,显效7例,有效3例。头部有外伤史、复感风寒所致的头痛尤为适宜,用之无不立验。......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