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穴位贴敷治慢性肝炎,疗效显著!

穴位贴敷治慢性肝炎,疗效显著!

【摘要】:将大蒜捣烂如泥状,加入益肝散拌匀备用。如果未敷够3次而肝功能恢复正常者,可以停止敷药。有黄疸加茵陈0.5克,肝区疼痛加木香0.5克。每剂药可连续敷2天,20次为1个疗程。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肝硬化。本病应以药物内治为主,外治为辅,内外并治,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每周更换敷贴1次。治疗30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4~68岁。

(一)加味益肝散

【组成】益肝散(青黛4份,甜瓜秧或蒂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而成),大蒜3~5瓣。【制法】将大蒜捣烂如泥状,加入益肝散拌匀备用。【用法】用时取上药膏,贴敷于上臂臂臑穴上,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4小时后去药,皮肤必起水疱,水疱经常规消毒后,以注射器将水疱中液体吸出,再涂上甲紫药水,加纱布包扎保护。一般3~5天水疱即可愈合。隔2~3周敷药1次,左右两侧穴位交替使用。连敷3次。【功用】清肝解毒。【主治】慢性肝炎。【疗效】一般连敷3次,肝功能即可恢复正常。如果未敷够3次而肝功能恢复正常者,可以停止敷药。【附记】引自《外治汇要》。有黄疸加茵陈0.5克,肝区疼痛加木香0.5克。

(二)栀黄膏

【组成】片姜黄、蒲黄、红花各250克,滑石125克,山栀子420克,猪肝500克(焙干)。【制法】上药共研细末,用15%~20%乙醇调和成软膏状,备用。【用法】用时取上药膏、贴敷于肝区2或3个铜钱厚,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或温灸器在药物上熨30分钟,每日熨1次。每剂药可连续敷2天,2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休息一段时间后再行第2个疗程。【功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消炎。【主治】慢性迁延性肝炎及肝硬化。【疗效】屡用有效。【附记】引自《外治汇要》。若配合药物内治,可提高疗效。

(三)桃仁杏栀膏(www.chuimin.cn)

【组成】苦杏仁50克,生桃仁50克,生栀子25克,桑椹25克。【制法】上药共捣(压)烂如泥糊状,加食醋适量调成膏状备用。【用法】取药膏15克,搓成饼状,外敷于肚脐处,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每2天换药1次,7次为1个疗程。【功用】化痰瘀,清肝热,养肝阴。【主治】慢性肝炎。【疗效】屡用有效,久用效佳。【附记】引自《外治心悟》。本病应以药物内治为主,外治为辅,内外并治,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四)福贴膏

【组成】牡蛎30克,茵陈30克,枳壳3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鳖甲15克,桃仁15克,穿山甲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桃叶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制法】土药共研细末、和匀过筛、用蜂蜜适量调匀成软膏状。贮瓶备用。【用法】同时取药膏适量平摊在右乳头下约5厘米处,以纱布及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每周更换敷贴1次。连治3个月。【功用】解毒祛邪、开结行瘀、燥湿祛痰。【主治】慢性肝炎。【疗效】治疗30例,其中慢性迁延性肝炎21例,慢性活动性肝炎9例;男25例,女5例;年龄24~68岁。结果,肝功能改善情况:ALT复常率76.67%,AST复常率26.67%,γ球下降率53.33%,A/G值升高率70%。对病毒转阴率:HBsAg 22.22%、HBeAg 46%,HBcAg 41%,同时症状缓解率90%以上。【附记】引自2004《中医外治杂志》(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