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习报告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精选7篇)

【摘要】:在大学生测量实习中,学生们通过实践增强了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锻炼了团队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专业经验。
第1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在大学生的测量实习中,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在经历了前三天紧张而集中的外业测量后,我们发现内业计算和数据统计环节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这也成为了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全体成员聚集在一起,对外业测量的数据及内业的计算结果进行了详尽的检核与校正。

通过认真计算,我们发现了一些误差,这促使我们决定进行再次测量和重新计算。于是,我们翻阅了原始草图,并对其进行了必要的修改,确保每一条数据都能尽量贴合实际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指导老师的要求,力求在改正错误的同时,也提升我们的测量精度。

实习不仅让我们重新掌握了工程测量这门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大家一边互相交流,一边复习与测量相关的理论知识,仿佛是把之前学习中遗忘的部分再次拾回。通过这种实践,我们不仅理解了测量原理的重要性,更增强了对数据精确性要求的深刻认识。

此次测量实习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在面对实际工作时,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技能的积累,都是我们今后学习和工作的基石。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实习中,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最终成为合格的工程测量师。

第2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大学生测量实习日记

今天的实习任务是进行碎步测量,尽管天气寒冷,我们的小组依然坚定地坚持着。碎步测量需要对建筑主体的结构有较为深入的理解,因此第一件事就是绘制一份简单的草图。在这张草图的基础上,我们开始分工,小组成员们负责实际的测量工作,而我则负责记录数据。

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自己对二号服务楼的结构了解得并不充分,很多细节包括建筑的拐角处都出现了误差。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在测量的同时不断调整和修正草图,以便更好地反映出建筑的真实轮廓。这一过程让我意识到,碎步测量不仅仅是对点位的记录,更是对整个建筑结构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在今天的实习中,我和另外两个小组成员主要负责平面位置点的测定,而其他几位同学则专注于高程的测定。我们的合作非常紧密,依靠彼此的努力,我们共同完成了整个碎步点的测量工作。每个人的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使得整个过程更加高效。

为了让后续的实习更加顺利,我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使用的方法:首先是安置仪器,这是保证测量精度的基础;然后进行定向,以确保仪器的准确定向;接着使用立尺进行实际测量,随后就是观测和记录数据;最后,我们还需要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展绘,以得出碎部点的准确位置。这一系列步骤看似繁琐,但实际操作中只要我们认真对待,自然能够缩短时间并提高效率。

每一天的实习都有不同的挑战,我们逐渐适应了各种工作。虽然起初常常出现一些小错误,但我们在不断的努力中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能力。通过今天的实习,我不仅提升了测量技能,更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会愈加熟练,各自为这个项目贡献更多的力量。

第3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今天的实习仍然围绕导线外业测量及内业计算展开。按照之前的安排,我和同学们继续前天的测量任务,重点是对之前发现的误差较大的量边和测角进行重新测量。我们首先仔细检查了测量仪器,确保其状态良好,然后在原来的测量点进行了一系列的连测工作,以求减少误差。

在进行测量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图根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并进行了相应的内业计算。由于我们所选择的控制点高差非常明显,这给测量带来了不少挑战。特别是在高差较大的情况下,一些细微的误差难以避免,而读取数据时的失误也让我们不得不对结果进行重新核对。

测量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复测的重要性。即便是完全按照标准流程进行测量,仍然可能出现误差,因此反复测量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始终遵循着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细分,每一步都进行复测复算,力求每个数据都精确无误。

通过今天的实习,我感到自己的测量技能有了明显提高。虽然面临各种挑战,但在老师的指导和同伴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步掌握了测量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希望在接下来的实习中,我们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这些技能,继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第4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标题:大学生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在经过仪器的领用和检查后,我们小组首先进行了实习指导的学习。确保所有设备都正常运转后,我们终于开始了为期一周的测量实习工作。

在选择测量地点的过程中,我们小组认真分析了各种地形和环境因素,确保所选位置最为合适。我们在导线测量的第一步中,进行了现场踏勘和标志建立。此时,我们特别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 相邻测点间视线通畅,以便于进行测角和量距操作;

2. 测点位置应选择在便于保存标志的地方,防止因外部环境变化而影响测量结果;

3. 确保视野开阔,以便施测过程中能够顺利地进行碎步测量。

完成选点后,我们立即进入了量边、测角的外业工作。由于小组人数众多,我们进行了合理的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在测角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规程,实施测回法,对导线内角进行了二次测回观测。为确保测量精度,我们对数据的处理也格外细致,遵循闭合导线的角度闭合差小于±60n的标准(n为观测角数),我们在发现测量结果存在误差后,立即进行再次测量,直到闭合差缩小到可接受范围内。

今天的实习让我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原本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一旦置于实际操作中,会面临很多突发状况,这需要我们灵活应对。通过一天的实习,我对那些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能意识到其实际意义。因此,我期待接下来的实习,继续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明天的工作将更加紧张而充实,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习中。

第5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今天是我在测量实习中的第七天,正好碰上了周末。经过上午的休息,我们在下午一点半重新开始了实习任务。前一天经过的努力使我们已经顺利完成了老师布置的所有控制点测量。今天的任务是对位于图书馆前的A6-2点进行补测,且这是我们第一次进行补测。

在进行补测之前,我们小组决定将测量范围适度扩大。根据现场画图人员的建议,我们对原有的测量点进行了外围的扩展。经过早上的短暂休息,大家的精力恢复得很好,情绪也十分高涨,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测量任务。

今天我负责数据记数。我没想到科学楼前的风势会如此猛烈,强风把我的头发吹到了脸上,严重影响了视线,让人有些懊悔没有把头发绑起来。然而,我迅速调整状态,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观察和记数上。在记录观测人员的数据时,我也同时对中丝读数进行计算,以便在出现较大误差时能够及时修正。

因为我在记数时速度明显加快,顺便计算尺间隔、竖直角、平距和高差,这样可以在后续的检合过程中简化流程,同时也减少了后期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如果在读数中出现较大的错误,这在我计算的数据中也会有所体现,从而及时发现并纠正。

随着大家越来越熟悉流程,整个下午的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与之前几天所遇到的种种失误相比,我们今天的测量几乎没有问题。当我们完成了A6-2点的补测后,发现天色渐晚,无奈之下只得结束今天的实习。尽管如此,我觉得这一天的实习收获满满,期待着下次的测量任务!

第6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今天是大学生测量实习的第二天,我们依然按照计划来到图书馆附近,今天的天气依然有些寒冷,伴随着较大的风,使得我们在外作业时感到些许不适。然而,大家的心情却依旧高涨,因为我们知道这一天的任务会更加紧凑和充实。

由于昨天的进展慢于预期,今天在工作流程上我们做出了一些调整,大家分工更加明确。有几位同学负责测量角度,而另一些同学则专注于高程测量,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减少疲劳,我们决定轮流负责跑尺的任务。一直拿着铝质标尺的确会让手变得很冷,长时间的操作容易让人感到乏力。因此,角色的适时更换让大家在忙碌中也能保持一份体力与专注。

在今天的工作中,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读数。起初,我以为这是一项相对轻松的工作,然而实际操作中才意识到读数的挑战。长时间盯着仪器容易造成眼睛疲劳,进而影响读数的准确性。因此,我必须全神贯注,确保每一个细节都不被忽略,尤其是在消除视差时,更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

上午,我们顺利完成了控制点的测量,临近中午时我们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对碎部点进行测量,工作继续进行,尤其是在经管楼附近有四十几个点需要测量,而草坪的外围也包含在内。测量草坪时,地形复杂,特别是在山坡上奔波时,必须小心翼翼地将树枝树叶拨开,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难度。

下午时,太阳渐渐升高,烈日的照射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炙热。尽管如此,大家依然齐心协力,直到五点收工时,我们的疲惫感远超昨天,但充实的成就感也使我们倍感欣慰。今天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只剩下图书馆周围的几个点未测,预感明天的工作会轻松许多,大家都期待着最后的成果将会是如何的。

明天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顺利完成剩余的测量任务,期待将这次实习的结果呈现给大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在测量技能上获得长足的进步。

第7篇:大学生测量实习经验总结日志

今天是我们大学测量学课程的一次重要考试,特别让我感到紧张与期待。早晨7点半,我们在科报厅前集合,准备进行小组考试,任务是测量一条水准路线。为了顺利完成考试,我和我的同学们一早就准备好了水准仪、脚架和两根标尺。

我们所在的小组是第二组,前面的小组正在忙着测量,而我们则趁此机会对水准仪进行了整平练习,希望能够在实际测量中节省时间。然而,紧张的气氛在周围逐渐蔓延,随着班长的通知,我们终于轮到考试了。前面的小组因操作不当导致测量速度过慢,下午需要重测,这让我们倍感压力,不敢在时间上有任何耽搁。

初始的几个测站,由于经验不足,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寻找中间位置,尤其是在第二个测站时,前后视距的差异竟高达7米,而规定的限差只有5米。这次失误让我们感到十分紧张,只能立即进行重测。接下来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几乎是在奔跑着前往下一个测点,路人看到我们的样子,以为我们是在参加某种极限活动。而我自己最大的失误就是由于穿了靴子,根本没想到需要如此频繁地移动。

完成小组测量后,为了下午的个人水平角测量考试,我决定留在科报厅前进行集中练习,特别是对经纬仪的对中整平。考试要求在七分钟内完成测量,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大约三分钟左右完成仪器的对准。一开始,我对这个时间把握不佳,常常需要超过四分钟,但通过反复练习,我的时间有所缩短,最终可以在两分钟多的时间内完成。

到了下午的考试,我心里的紧张感越发明显。水准管的气泡总是在两个面之间居中,但每次我转到第三个面时,它又偏出了一格以上。我能感觉到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心里越来越急。在第一次测量中,不仅超出了规定时间,连读出来的数据也出现了错误,最终我只能选择重测。第二次测量时,虽然心中仍然紧张,但因为熟悉了一些操作,最终在四分多钟内完成了测量。

本想再次测量以提高成绩,但却在关键时刻发现自己的眼镜忘在宿舍,无法清晰读取数据,只能作罢。事后,老师告诉我们进行这种仪器考试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理论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希望这些经历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醒我,扎实掌握测量技能,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