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代吉里和肯德吉里石窟位于布巴内斯瓦尔东部两座紧邻的岩石山丘上,是当时的国王迦罗卫罗为耆那教苦修行者建造的隐居和修行处,开凿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世纪。两座山上的石窟叫莉娜,其中乌代吉里山上有18个石窟,肯德吉里山上有15个洞窟。位于乌代吉里对面的肯德吉里的山顶有一座耆那教寺庙,建于19世纪,香火旺盛,非耆那教教徒不能进入。在寺庙周围还有几座小的石窟,规模不及乌代吉里石窟,开凿时间也相对较晚。...
2023-08-31 理论教育
乌代吉里和肯德吉里石窟位于布巴内斯瓦尔东部两座紧邻的岩石山丘上,是当时的国王迦罗卫罗为耆那教苦修行者建造的隐居和修行处,开凿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世纪。两座山上的石窟叫莉娜,其中乌代吉里山上有18个石窟,肯德吉里山上有15个洞窟。位于乌代吉里对面的肯德吉里的山顶有一座耆那教寺庙,建于19世纪,香火旺盛,非耆那教教徒不能进入。在寺庙周围还有几座小的石窟,规模不及乌代吉里石窟,开凿时间也相对较晚。...
2023-08-31 理论教育
在公元4—8世纪时,耆那教发展迅速,开始在南亚次大陆广泛流行。[5]公元8—12世纪,由于受到地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耆那教在印度部分地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种状况使得耆那教各教派受到了空前的严重破坏,宗教发展也陷于停滞。现今耆那教在印度约有420万教徒,虽然仍然属于小众宗教,但耆那教徒是印度所有宗教团体中受教育程度最高的。...
2023-08-31 理论教育
众多印度教神灵被耆那教吸纳后不分神级全部成为祖师的侍神或从属的神怪,侍奉在祖师左右。由此可见,源自耆那教自身的神并不多,那些在雕刻和绘画作品中出现的大部分神侍都是吸收自婆罗门教、印度教和佛教等诸多宗教。这种压制对方、从声势上抬高自己的做法也常见于佛教对印度教的吸纳和改造中。...
2023-08-31 理论教育
由于现今的考古发掘尚未发现此时期大型的耆那教寺庙建筑,可见玄奘所提到的“天祠”很可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简单宗教设施或者是一些小型的寺庙。总之,至7世纪耆那教寺庙建筑已经粗具规模,并有了很大的发展。最初耆那教寺庙主要模仿印度教神庙的建筑形式,或是直接占用印度教废弃的寺庙,只是两者所供奉的偶像不同而已。寺庙不再有被穆斯林摧毁的威胁,僧侣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保证。...
2023-08-31 理论教育
如果说耆那教寺庙具有一种谦逊的空间内向性,那么印度教神庙则表现为一种张扬的空间外向性。耆那教寺庙受到积极引导人性的宗教思想影响,因此它的室内空间相比其他宗教建筑更具开放氛围,宽敞明亮,让人心情愉悦。总而言之,耆那教寺庙多具备内向空间的特质,外观并无太多惊奇之处,但内部空间却富丽堂皇而又神圣庄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安详富足的彼岸世界图景。...
2023-08-31 理论教育
寺庙常建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的开阔地上或建在香火繁盛的圣地内,单独成寺或临近其他中大型寺庙建造形成寺庙建筑群,其建筑布局在周边环境中呈长条矩形的线式布局。这是耆那教寺庙较为常见的布局形式,寺庙体量较大,建筑造型类似,不及点式布局的小型寺庙丰富多彩。由这些实例可以看出,线式布局的中型耆那教寺庙通常都是沿轴线依次排布圣室、主厅和前厅,规模稍大些的也建有门廊。...
2023-08-31 理论教育
耆那教寺庙建筑的“框架结构”也让人印象深刻。各地的耆那教寺庙都使用梁柱体系,绝大多数是由石材加工成的石梁、石柱。耆那教寺庙的各个柱厅、圣室和围廊都使用这种梁柱体系。除此之外,耆那教寺庙中的框架结构还是膜式装饰和流动空间的完美结合。寺庙建筑最基本的框架结构是其灵与骨,而精美绵密的雕刻和装饰则是其血与肉。...
2023-08-31 理论教育
此外,院落式布局的寺庙建筑中最杰出代表当属拉那普尔的阿迪那塔庙,该寺代表了耆那教寺庙建筑的最高水平。综上所述,院落式布局形式主要应用于大型的耆那教寺庙建筑,空间类型为院落组合,且已形成相对固定的建筑模式。...
2023-08-31 理论教育
纪念塔是耆那教寺庙建筑中非常独特的一种建筑类型,塔式寺庙纪念性强,巍峨耸立的石塔凌驾于周围建筑之上,远远望去蔚为壮观。因为建造一根纪念柱要远比建造一座纪念塔容易,所以这种简化形式在印度南部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几乎每座耆那教寺庙的入口前都要立上一根纪念柱。宽容自由的文化环境和伊斯兰教势力入侵的时代背景,使得两座纪念塔更加稀有和珍贵。造型上主要仿照了中世纪时的纪念塔形式。...
2023-08-31 理论教育
耆那教的棕榈叶绘画之所以与大乘佛教的命运不同,也与它们自身的宗教发展情况息息相关。这也是大乘佛教的绘画艺术没有得到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于是,耆那教的绘画艺术在富裕商人的资助下得以不断发展并慢慢繁荣起来。14世纪时,造纸术由波斯传入印度,在随后的百年间引起了耆那教绘画艺术的重大变革。耆那教绘画从传统的棕榈叶绘画逐渐转变为纸本绘画。...
2023-08-31 理论教育
耆那教认为“业”是一种看不到的物质,它吸附在人的灵魂上,阻碍了最终的解脱。耆那教把严格的苦修作为得到灵魂解脱的手段,其修行往往非常极端,有些教徒甚至通过神圣的绝食,自愿饿死而达解脱。...
2023-08-31 理论教育
一些地区的当地统治者为了显示王国的雄厚实力,提高民众的凝聚力,出资兴建了大量耆那教寺庙建筑。幸运的是在拉贾斯坦邦距离斋沙默尔5公里左右的阿玛撒格尔仍现存有一座建于王宫内的耆那教寺庙。图3-13a阿玛撒格尔宫殿寺庙入口图3-13b主厅内景图3-13c寺庙圣室...
2023-08-31 理论教育
图5-1石窟寺中的祖师造像在耆那教现存的建筑古迹中主要为寺庙、石窟寺和巨型雕像,它们体现出了耆那教技艺精湛、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近年来因为耆那教影响力逐渐扩大,甚至首都德里的政要都会出席盛典。在印度西北部地区,耆那教的影响力主要集中于拉贾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耆那教教徒几乎每年每月都会举办庆祝活动,多年举行一次的宗教盛典更是热闹非凡。...
2023-08-31 理论教育
小型的耆那教寺庙在建筑布局上采用插入周边环境的点式布局,多利用小块空地建造。图3-16带有小柱厅的点式布局寺庙图3-17并联的点式布局寺庙另一种对简单的基本造型进行组合和重构的方式则更加高级,不再局限于对基本造型数量上的堆砌,而对其进行空间上的叠加和重构,由此便产生了更贴近耆那教教义的十字形平面布局。综上所述,点式布局的耆那教寺庙因体量较小、建造简单、成本较低,在耆那教寺庙建筑里占有很大比重。...
2023-08-31 理论教育
耆那教寺庙主要的装饰手法共有三种,分别是雕刻、绘画和泥塑。耆那教寺庙建筑以其精美细致的雕刻装饰和富丽堂皇、纯净敞亮的内部空间而著称,有的寺庙整体即是一件完整的雕塑作品。正因大量使用了石材建造寺庙,在石材表面进行雕刻,不仅表现力强也易于保存,所以雕刻成为耆那教寺庙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法。主要见于印度南部地区的瞿布罗式寺庙中还使用了泥塑的装饰手法。...
2023-08-31 理论教育
在耆那教寺庙建筑中锡卡拉象征着圣山,大多建在寺庙的圣室或圣龛顶部。锡卡拉式耆那教寺庙流行于印度北部地区和南部个别城镇,集中在拉贾斯坦邦、古吉拉特邦和中央邦部分地区,是耆那教寺庙最主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主体锡卡拉位于全寺中心的中心式则是对应着圣室位于寺庙中心的十字形寺庙布局,是耆那教寺庙所特有的形式。...
2023-08-31 理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