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克规定,每一个麦当劳分店只能有一个经理人员,外加三五个助手,其余全都是临时雇用的兼职人员。也许有人担心临时工太多,影响麦当劳的质量。麦当劳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它是全球最大的速食企业,而是“连锁”的概念,这个概念告诉人们“小店”也可以办成“大企业”。......
2023-08-03
《老人与海》:硬汉子的最高典范
打不败的人——海明威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最具有传奇色彩、最有个性、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迷惘的一代”的开山之祖,代表作家。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近郊的橡树园镇。其父克拉伦斯·埃德蒙·海明威是外科医生。海明威从小跟随父亲四处行医,性格爱好深受父亲影响,刚强豪爽,喜欢渔猎、游泳、打球、拳击、斗牛、旅行等冒险竞技活动。其母格雷丝·霍尔,虔诚信教,爱好音乐、绘画,经常带孩子到芝加哥看画展,让海明威从小学大提琴,培养了他敏锐的艺术感受力。另有别论,说她性格专横,盛气凌人。
海明威这种富于冒险的性格成年后转移到了战争上,他说:“我想到,亲身经历战争对一个作家来说,真是受惠无穷。”
1917年,海明威报名参军,因眼疾未遂。一战期间,在法国和意大利做战地救护工作。一次执行任务时,遭到炮击,身中200多块弹片,获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战后任加拿大《多伦多明星报》记者,常驻巴黎。战争体验中身心两方面受到重创,意识到战争的残酷、不人道。亨利:“光荣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光荣,至于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同的是把肉拿来埋掉罢了。”这段经历为《永别了,武器》(1926)积累了素材。
1936年—1939年,海明威以记者身份参加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创作剧本《第五纵队》(1938)、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39)。1941年作为随军记者到中国,报道了中国的抗日战争。1942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海明威就参加了海军。他把自己的游艇改装成战艇,配备了电台、机枪和几百磅炸药,准备在古巴海面撞击德国潜艇。该计划得到了美国驻古巴的大使布拉顿和美国情报参谋部的批准。海明威在海上追踪德国潜艇近两年而未能如愿。战后定居古巴。
海明威简洁明快的文风,与他的记者生涯有关。1917年海明威任堪萨斯州《星报》见习记者时,受到严格训练,形成“电文体”风格。1921年,任《多伦多明星报》驻巴黎记者,结识美国女作家斯泰恩、美国诗人庞德、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等。
海明威多次任随军记者奔赴前线,为其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素材。1936年,西班牙爆发内战,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报道战况。这段经历使他转变了战争观念,从一概反战转向支持正义战争,由此写出《丧钟为谁而鸣》。
海明威经历了四次婚姻,情感生活动荡而痛苦,导致他对女性的两极态度。作品中的人物分为极端的两类: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天使型和以布莱特为代表的妖女型。
海明威晚年身患高血压、糖尿病、皮肤癌、精神抑郁症等疾病。1961年7月2日清晨,在爱达荷州的居所,用双筒猎枪自杀。临终语:“我是海明威医生;我们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的明年就不必等死了。”(语出莎士比亚《亨利四世》)
创作特征:书写“迷惘”的文学主题;打造“硬汉子”形象;开创“冰山”风格。
创作成果:海明威一生创作了50多篇短篇小说,纳入四个小说集:《三篇故事和十首诗》(1932)、《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胜者无所得》(1933)。《印地安营地》表现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印地安产妇是生命的创造者;印地安男子是仁慈心和硬汉精神的结合;父亲是伟大的“接生者”;尼克是生命和死亡的见证者。《打不败的人》:斗牛士曼努埃尔是力量和尊严的象征,硬汉精神的化身。该小说体现了斗牛士的传统美德:荣誉至上,尊严至上。《乞力马扎罗的雪》:写哈利生命最后一天的生活,通过意识流手法,展示了他的一生,表现人的精神对肉体死亡的超越。“死豹”是哈利的精神兄弟,“死豹”之谜,揭示了超凡拔俗的生命之圣境景观。
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是“迷惘的一代”开山之作、宣言书,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青年知识分子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杰克·巴恩斯是驻巴黎的美国记者,因负伤无法和所爱的英国姑娘布雷特结婚,和朋友到西班牙比利牛斯山区打猎、钓鱼,观看斗牛,但不能安抚其精神创伤,于是,酗酒、打架、胡闹,最后,在斗牛士身上,看到人的力量、意志和尊严,感到振奋。但激情冷却,更苦闷、更绝望,回到巴黎,看到“太阳照样升起”。
主题探讨:
写战争给人类精神带来的创伤,表现一战后西方人的幻灭感和迷惘情绪。杰克·巴恩斯的遭遇表明,战争使幸存者丧失彼此相爱、获得幸福的能力:生理功能和精神力量的双重丧失。巴恩斯的生理残缺其实是精神残缺的外在化。作品中的西班牙斗牛士是原始生命力的象征。杰克·巴恩斯是被摧残的现代人类的象征,战争阉割了人类的生命活力,包括理想、意志、希望、热情和爱。
《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的最高典范。小说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写美国青年亨利志愿到意大利服役,负伤爱上了英国护士凯瑟琳。亨利伤愈返回前线,在一次溃败中,被意大利军警误认为奸细而逮捕。亨利逃回米兰,找到凯瑟琳,一同逃到瑞士,度过一个幸福的冬天。春天来了,可是凯瑟琳因难产死去。享利一个人孤零零地回到旅馆。
主题探究:
其一,描述战争的残酷和普遍的厌战心态,反映了“迷惘的一代”对现实、对未来的绝望情绪。凯瑟琳逃脱了战争,但未能逃脱死亡,表明在战争之上,仍有一种力量主宰人,表现了彻底的崩溃。“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勇敢的人。”
其二,亨利是一个“反英雄”。传统英雄身上的勇敢品质和爱国情感,在亨利这一代军人身上荡然无存,他做了逃兵而心安理得,所以是反英雄主义的。同时,正因为他成功地从人类大屠杀的战争中逃脱了,免于无谓的牺牲,体现了对战争的理性态度,所以,又是“英雄”。但反英雄的“英雄”,是以丧失传统美德为代价的。亨利告别了武器,告别了战争,也就同时告别了人的责任、尊严、廉耻、生活的希望和热情。所以,结尾仍是悲剧。
《丧钟为谁而鸣》:标志着海明威战争观的转变,从一概厌战反战转向支持正义战争,昭示反法西斯主题。罗伯特·乔丹是一个美国青年,在战斗中负重伤,命令其他游击队员撤退,自己留在山上狙击敌人。乔丹和杰克、亨利这样的“反英雄”不同,是一个支持正义战争,富于责任、勇于自我牺牲的真正的英雄。
海明威小说“硬汉子”形象系列:这是海明威对世界的独特贡献。海明威明显地喜欢选择斗牛士、拳击家、猎人、渔夫、士兵这些面临孤独、生死极限考验的人物作为表现对象,彰显他们在困境中、在死亡面前无所畏惧的人的尊严和优雅风度。“痛苦在男子汉看来,算不了一回事。”可分三类:
早期“硬汉子”多为斗牛士和拳击家,如《打不败的人》中塑造了一个视荣誉为生命的斗牛士形象。
中期“硬汉子”以《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为代表,这个形象已经不是计较一已之荣辱的个人英雄主义者,而是一个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崇高信念的反法西斯斗士。
晚期“硬汉子”以《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为代表。体现了“硬汉子”精神的最高境界,具有丰富的哲学意义,象征整个人类在厄运面前永不言败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子”形象,在苦难、命运、死亡面前努力保持人类的尊严和优雅风度,显示出极为尊贵的意志力量和道德力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老人与海》赏析(www.chuimin.cn)
这是一个中篇小说,作于1952年,1954年海明威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原因:“他精通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菲力普·扬说:“在现代世界,凡有知识分子的地方,都知道海明威。”而凡知道海明威的人都知道《老人与海》。
写作心态:《午后之死》发表之后,海明威每部新作都遭到评论家的挖苦,他非常恼火,扬言要把那些指责他作品的评论家揍成一摊烂泥,并且发誓要写一部“让那些狗娘养的闭上臭嘴的作品”,即他死后出版的《海流中的岛屿》。但海明威自己认为这部作品显得无聊和平庸,只有结尾还能自成一格。后来他把这一结尾拿出来修改成一篇短篇小说,并命名为《老人与海》。这篇重新给了海明威国际声望的小说于1952年9月1日发表在《生活》杂志上,这期杂志在48小时里卖出了530万份。
一个中篇小说何以有如此魔力?小说只讲述了一件事,捕鱼;只有“一个半”人物:老人桑提西哥和小孩曼诺林。情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叙述一个古巴老渔民桑提西哥连续84天捕不到鱼,第85天捕到一条特大马林鱼,归途中却被鲨鱼吃掉。这似乎印证了一个亘古不变的艺术规律:越简单的艺术越神秘。
桑提亚哥形象分析:这是“硬汉子”形象的最高代表,具有一种超越命运的力量,是一种永恒的、超时空的存在,具有浓厚的哲理性与象征意义,其性格内涵可分三个层次:
桑提亚哥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在对待失败的风度上,桑提亚哥赢得了胜利。桑提亚哥的名言成为不朽的“硬汉子”宣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桑提亚哥连续84天打不到一条鱼,第85天捕获的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象征了人类的生存困境,忍受失败、摧折的精神极限,他的小船“那一面帆上补了一些面粉袋,收起来的时候,看上去真像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帜”。但在结尾,桑提亚哥仍然梦见了狮子。说明在现实中尽管失败了,精神仍然不败,这就是海明威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者和英雄。
桑提亚哥是一个“孤独的英雄”。他无儿无女,妻子早亡。海上三天,是他一生的浓缩。他一个人与象征异已力量的大海、马林鱼、鲨鱼搏斗,象征了个体生命面对命运孤立无援的处境。桑提亚哥也为自己的孤独感到悲凉,他甚至一个人面对荒凉的大海敞开喉咙嚷起来:“要是孩子在这儿多好啊,好让他帮助我,让他瞧一瞧这种境况。”但他又无可奈何:“他想:一个人上了年岁可不能孤零零的,但这又是免不了的事儿。”是呀,生活中的哪一个人不是孤独地面对自己的“大海”(环境)、马林鱼(理想)和鲨鱼(邪恶命运)呢?
桑提亚哥是一个“慈爱的英雄”。桑提亚哥不同于早期剑拔弩张、气势汹汹的“硬汉子”形象,而是一个饱经人世风霜,年老体迈的老渔夫。他对曼诺林慈父般的爱,体现了他对人类的爱,甚至对大海、对马林鱼、对鲨鱼,都流露出一种欣赏、宽容、谅解和慈爱的情怀。他把大海看作一个女性。他对马林鱼的美发出由衷的惊叹,甚至对弄死和他作对的鲨鱼深怀歉疚:“把一条鱼弄死也许是一桩罪过。我猜想一定是罪过,虽然我把鱼弄死是为了养活我自己也为了养活许多人。”觉得鲨鱼跟自己一样,“靠着吃活鱼过日子”,另一方面又很欣赏它,认为“它是美丽的,崇高的,什么也不害怕”。对世界的温情、柔情常常是英雄身上最动人的部分。
《老人与海》以其简单的情节结构,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寓意。
桑提亚哥的象征意义:
其一,象征英雄气概。象征人类在神秘莫测的大自然或厄运面前不低头、不屈服的英雄气概。桑提亚哥饱经风霜的形象,是人类苦难的见证和精神标记,小说这样描写老人的外观:“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在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了皱痕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疤是新的。那些疤痕年深月久,变得像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了。”87天一无所获的遭遇,象征人类所经受的苦难、失败、悲壮命运。但在桑提亚哥看来,“痛苦在一个男子汉不算一回事”。结尾的寓意:人生是悲壮的徒劳,即便是徒劳,仍然要悲壮地搏斗,永远乐观的情怀正像他的眼睛:“他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显得老迈,除了那一双眼睛。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其二,象征完美人格。桑提亚哥具有丰富的性格,体现了以下特征:人的理性与情感的统一;粗犷与细腻的融合;阳刚之气与阴柔之美的谐调;人与自然(大海、马林鱼)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智、仁、勇三位一体的完美人格。作为硬汉子精神的最高典范,桑提亚哥几乎是温柔的,对大海、马林鱼、老鹰、鸟雀、水藻、海龟、玳瑁……甚至鲨鱼简直是体贴的,请看这一段对鸟雀情意绵绵的描写:“他替鸟雀们伤心,特别是那弱不禁风的黑色的小海燕。它们永远在飞翔,永远在张望,然而多半是永远找不到任何东西。他想,‘鸟儿的日子过得比我们还要苦,除非是鹰鹫和那些强大的鸟儿。为什么海洋有时候这样残忍,而像海燕一类的鸟儿却又给弄得那么柔弱,那么纤细呢?海洋是仁慈的,十分美丽的。但是她有时竟会这样的残忍,又是来得这样的突然,那些在海面上飞翔的鸟儿,不得不一面点水搜寻,一面发出微细而凄惨的叫喊,这种鸟儿啊,生来就柔弱得没有抗拒海水的力量。’”在这段文字里,好像他是它们的父亲,更确切地说是母亲,桑提亚哥对世界的爱是母性的,慈爱多于严厉,包容多于苛求,就像这世界是他孕育和创造的,他和它们蔼然相处,对它们满怀柔情和爱意,这使得《老人与海》在风格上也是阴柔多于阳刚。
其三,象征耶酥基督。数字象征:桑提亚哥一生有两次连续87天没有打到一条鱼。“87”与耶酥经历一致,耶酥曾被魔鬼引诱到不毛之地经受考验。细节象征:细节一,当桑提亚哥看到第二条鲨鱼时,“‘呀’地嚷了一声。这个声音是无法表达出来的,或许就像一个人觉得一根钉子穿过他的手钉进木头里的时候不自主发出的喊声吧。”细节二,桑提亚哥回到小茅棚躺下的姿式:“脸朝下躺在报纸上,手心朝上,两只胳膊伸得挺直。”
结论:桑提亚哥的捕鱼生涯象征一个人在世间的修行,桑提亚哥的苦难,象征神秘命运——不可知的异己力量,对人类的试炼,就像约伯,就像唐僧取经经历的81难,象征一切有信仰、有理想的人们都将经受多灾多难的命运,而最终在精神上获得永生。从宗教观念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修行,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当教师,当作家,当将军,当乞丐,种地,做生意,打渔……都是在“证道”,体证生命的滋味和真谛。
其四,象征海明威本人:是他步入晚年的作者的自画像。作者曾在战争中中过200多块弹片,经历了十几次手术,对桑提亚哥伤痕累累的脸、手的描写中,有作者的切肤之痛。晚年的海明威,生命力衰退,创作力衰退,桑提亚哥便是面临生命退潮期的作者自身的写照。“梦见狮子”是作者自勉。作者的自杀,有两种诠释:第一种诠释,可看作敢于和死神握手的另一种“硬汉性格”。不是不敢生,而是敢于死。第二种诠释,脆弱,不敢直面生存的困境。
马林鱼的象征:象征人的理想、愿欲,人生的最高价值。“它在阳光里亮光光的,脑袋和背部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阔,带着淡紫色。”马林鱼很美,说明人的理想很美。在他的想象中,马林鱼也很神秘:“他可以摹想出(马林鱼)此刻在水里游泳的情形,它那紫色的胸鳍像是翅膀似地大张着,一条直竖的大尾巴在黑暗里穿过。”关于桑提亚哥和马林鱼的关系,有种观点认为象征艺术家和杰作之间的亲密关系,《老人与海》里写:“鱼闭着嘴,尾巴直上直下地竖着,我们像亲兄弟一样航行着。”实际上,仍然可以象征人和理想的关系,马林鱼的得而复失,象征人和理想之间永恒的距离,喻示理想的高不可即,理想和现实的反差,理想在现实中的毁灭,象征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受种种艰难险阻(鲨鱼)最终落空的悲剧结局。
“马林鱼”可以有许多同义词,诸如《诗经·关雎》之“淑女”,是人类美好理想的化身,《关雎》的背景是春天,这种追求被书写得苦闷而甜美。《诗经·蒹葭》之“伊人”,也是美好理想的化身,但背景是秋天,表现了追求之无望和苍凉。莫泊桑之“项链”,还是人生愿欲的体现。人生即是“赔项链”的过程。玛莎·贝克《寻找你的北极星》之“北极星”,仍然是人生理想、生存状态的代名词。“你自己的北极星就是你自己。”贝克特《等待戈多》之“戈多”,是人类希望的化身,但它已经异化为一种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圣经·创世记》之“伊甸园”:它指与神性合一的本真人性;永恒的故乡和家园。伊甸园开创了文学的“回归”母题。桑提亚哥之回家,可看作“回归”母题的具体化。
小曼诺林:象征人类美好的天性,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人类的良知。曼诺林是桑提亚哥的同类,他的精神之子,骨肉手足,人生知己,或者说另一个自我。曼诺林是年幼的桑提亚哥,桑提亚哥是老年的曼诺林。一个象征人类的童年,另一个象征人类的成年、老年。曼诺林像桑提亚哥一样善良,诚实,自尊,勤劳,也有自己的硬汉子宣言:“男子汉就应该这样。”在海上打鱼的三天里,桑提亚哥不止一次地念叨:要是孩子在这儿该多好啊。曼诺林是支撑桑提亚哥的有力支柱,而唯有在他面前,老人才愿意暴露出有时难免脆弱的真实自我:“它们把我给打败啦,曼诺林,”他说。“它们真的打败了我。”而孩子的支撑成了他最坚强的后盾:“它没有打败你。那条鱼并没有打败你。”
大海的象征:其一,象征神秘莫测的命运,既施恩于人又捉弄人。桑提亚哥把大海比作一个女人:“一个施宠或不施宠的女人”,“如果她做出了卤莽顽皮的事儿,那是因为她情不自禁。”表现老人即热爱命运又对它无可奈何,无法把握的心情。其二,象征人生战场、人生存的社会环境。其三,象征人与自然既对立又和谐的关系。
老人对大海一如农人对于土地,有怨尤但总是含情脉脉,海在桑提亚哥眼里很美,有异于常人的景观:“他朝海面上望去,他知道他现在是多么孤单。但是他可以望见深黑的水里的灿烂的光柱;望见伸到前面去的钓丝以及那种平静的奇异的波动。云彩正在堆积起来,等待飓风来到,他向前望去,看见一群野鸭从水面向上飞去,蚀刻似地映衬在天空,它们一忽儿消失了,一忽儿又在天空出现,他知道,一个人在海上决不会孤单的。”
这其实也是人对命运、对人生难以言述的心情写真。在人生的“深黑的水里”往往会看见“灿烂的光柱”,否则人就活不下去;“平静”的生活常常会闪现“奇异的波动”,否则人生也太乏味;生命的“野鸭”神秘玄妙来去无踪,谁能料到它什么时候“蚀刻似地映衬在天空”,什么时候消失不见呢。
鲨鱼:象征与人对立的邪恶势力,不可知的自然力,异已的社会力量,人自身无法预料而猝然降临的厄运、劫难。“这也许是一场梦。我不能够阻止它来害我,但是也许我可以捉住它。”但它是如此神秘、强大、邪恶,一如迫害俄狄浦斯的那种力量。桑提亚哥与鲨鱼的殊死搏斗,象征人类与自然力、与命运,与一切外在异已力量的抗争。鲨鱼的力量是与大海维系在一起的。虽然《老人与海》中描写的大海是相对平静的,但惯见大海风浪的桑提亚哥仍然觉得大海即使平静也很神秘:“在海里划过一段地方的时候,他看见从湾流的野草里发出的磷光,渔人们把那一段地方叫做大井,因为那儿有一个突然下陷的七百英寻的深渊。”他觉得鲨鱼也是神秘的,但更见其险恶:“它在水下面游,高耸的脊鳍像刀子似的一动也不动地插在水里。在它紧闭的双嘴唇里,它的八排牙齿全部向内倾斜着。跟寻常大多数鲨鱼不同,它的牙齿不是角锥形的,像爪子一样缩在一起的时候,形状就如同人的手指头。那些牙齿几乎跟老头儿的手指头一般长,两边都有剃刀似的锋利的口子。”与桑提亚哥打交道的便是如此神秘凶恶的生命,它们是桑提亚哥遭遇的凶险命运的绝好写照。
主题:通过老人与海的关系,表现人与自然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自然在这里具象化为变幻莫测的大海,有时是仁慈的、美丽的,有时却是冷酷的、残忍的。更重要的是表现人与厄运强烈对抗永不屈服的意志,即硬汉子精神。人在这里被放置在极限处境下,桑提亚哥是一个打鱼能手,正如曼诺林所评价的:“会打鱼的很多,打鱼的能手也不少。可是顶好的只有你一个。”但却是一个失败的打鱼能手,打了一辈子鱼,却仍然穷困潦倒,一生经历了两次耶稣式的考验——连续87天打不到一条鱼。有些年轻的渔人买了小汽艇,老头儿却只有比他打到的马林鱼还小的小船。不走运的时候,遭人嘲笑,没有饭吃,没有钱买新鲜的鱼食,要靠小曼诺林接济,想买一张两块五的彩票也得去借钱。正是这种极限处境才能考量出一个人的品质,愈挫愈奋的顽强意志,厄运能毁灭一个人,却不能打败一个人,这正是海明威小说的价值,就像安德斯·奥斯特林在《受奖词》中评价的那样:“勇气是海明威作品的中心主题——具有勇气的人被置于各种环境中考验、锻炼,以便面对冷酷、残忍的世界,而不抱怨那个伟大而宽容的时代。”
《老人与海》在艺术上独具特色。
第一,塑造了“硬汉子”形象的最高典范。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子”有三类,第一类以个人荣誉为最高价值;第二类不计个人得失而以民族大义为重;第三类升华为与厄运酷斗的勇士。桑提亚哥就属于第三类。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子”境界占据了这类形象的制高点,没有哪个作家能够再创造出这样硬派的人物,如果找他的对立面,倒有一说,卡夫卡的人物在弱怯方面与之堪称绝对,海明威的人物有多硬,卡夫卡的人物就有多软,他们是两个极端。桑提亚哥集中了人类的一切优点,同时又融合统一了人性中那些对立冲突的元素,从而使其性格避免了偏执极端的扁平特点。诸如人的理性与情感、粗犷与细腻、阳刚与阴柔……的统一。
第二,象征手法。象征即“以象征意”,其特点是隐喻而非明示。高明的写手总是力求用最简约的“象”表达最丰富的“意”。要达到这种效果,下文谈到的“圣经笔法”或“电文体”、“冰山风格”,最是合宜。“言多必失”,这几乎是写作的真理,作者过于繁密细致的描述,总会在字里行间不小心透露出自己意欲深藏的消息和机关,这是写作的失败。如果像十九世纪一大批作家或塞万提斯那样,别有用心,刻意要赋予文学以其他使命,就又另当别论了。《老人与海》是简约成功的典范,象征是海明威最得力的工具。我总觉得《老人与海》里的象征寓意是海明威蓄谋已久的,几乎每一句都藏着深意。随便拾取一段考量一下,“他不再梦见风涛,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惊人的遭遇,不再梦见大鱼、搏斗、角力,也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他现在只是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跟小猫一样在幽暗的黄昏中嬉戏,他爱它们像爱那个孩子。他从来没有梦见过那个孩子。”为什么不梦见那些他深爱着的事物而只梦见狮子呢?他顾不上了,生存的极限处境榨干了多余的梦想,只留下不能不留下的,正如中国诗人海子所言:“痛苦一刀砍下来,诗就短了。”狮子是桑提亚哥仅存的梦想和誓言,是最后一块陆地和港湾,即搏击厄运必需的硬汉子精神。为什么不是凶猛的狮子而像小猫呢?为什么不直接梦见孩子而爱狮子如同孩子呢?这又是海明威的高明了,从“术”的方面讲,体现了写作辩证法,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避免把“硬汉子”精神扁平化、概念化;从“道”的方面讲,“硬汉子”精神不是只会拼命的光棍一条,而是以人间所有大爱为基座的精神巅峰,是整个人性世界的高端和提纯。庄子所谓“宇宙一指也,万物一马也”。海明威的“狮子”就是庄子的“指”和“马”。
第三,“圣经笔法”。《旧约·创世纪》:“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是典型的圣经笔法。如此的简约,体现了上帝的威严,创世的神秘。亦即海明威发明的“电文体”。还可以称之为“冰山风格”,海明威的《午后之死》讲:“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它结合了“零度叙述”,即客观、冷静、节制、不动声色地表现人物情感的叙述方式,更见风神。海明威一贯的文风有似于此。英国评论家贝茨认为,海明威的文体引起了一场文学革命。他说:“海明威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砍伐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词,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通过疏疏落落,经受过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意渭海明威摒弃浮夸、空洞的大词、形容词,用最本色,最具有质感的文字,最简单的句式,最普通的字眼,使作者、表现对象和读者之间建立起最直接的关系。好比中国画的“留白”,空白处有禅宗“不立文学”的效果。《老人与海》以浓缩的时间、空间,较少的人物,单纯的情节,把作品内容压缩到极限,反而会造成一种张力,即作者表现的越少,读者领会的越多。
有关外国文学名典释读的文章
克罗克规定,每一个麦当劳分店只能有一个经理人员,外加三五个助手,其余全都是临时雇用的兼职人员。也许有人担心临时工太多,影响麦当劳的质量。麦当劳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它是全球最大的速食企业,而是“连锁”的概念,这个概念告诉人们“小店”也可以办成“大企业”。......
2023-08-03
1991年,他组建了自己的餐饮集团,名称就叫“烧鹅仔”。1992年他被评为“惠州市青年十杰”。1995年,深圳飞亚达集团老板邀请林伟成经营该集团在西安的一个高档酒楼,“烧鹅仔”从此走出了惠州。到1996年,烧鹅仔在北京开设了4家连锁店,总部也从惠州迁到了北京,林伟成本人被评为当年北京市商界十大风云人物之一。......
2023-08-03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杭州在挖掘南宋文化内涵、发展南宋文化旅游方面积累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打造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杭州典范这一命题,提出了战略性的思路和策略以供思考。自此以后的一百四十余年间,国都所在的这片土地被绚烂辉煌的南宋文化所浸淫,成就了今天杭州旅游文化之“魂”,也奠定了如今杭州南宋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
2023-10-30
好水往往会孕育出多样的生物,就在前不久的一个夏日,丘北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万亩荷塘里出现了一株珍稀罕见的双色并蒂莲,这条消息发出后迅速燃爆全网,全国有100多家媒体先后推送转发,至今的总浏览量达数亿次,并引发了全国网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云南生物多样性”的热议。普者黑国家湿地公园距我工作的丘北县城14公里,湿地率16.76%。......
2023-11-26
斯隆对杜兰特管理方式思考的中心问题,就是组织的问题。斯隆对公司组织的研究工作,后来成为他在剩下的职业生涯中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斯隆的组织研究的成果是一种将分权与协调、集中控制相结合的组织模型。斯隆的组织模式赋予事业部前所未有的责任。斯隆的多个事业部的组织形式意味着,总经理有更多的时间集中考虑战略问题,具体的经营决策则由一线人员制定,而不是由身处遥远的总部的人员来制定。......
2024-04-06
几年前,刚刚踏出市卫生学校大门的小马,到现在上班的这家医院应聘。到第三天,在由该院技术权威孙教授主持的临床治疗问答中,小马却败下阵来。孙教授补充的加用抗菌素,是禁用的。口试结束,其他一些应聘者或带了喜悦,或带了沮丧离去,小马走到医院大门前却停下了。这时,一个奇怪的想法在小马心头出现:这次应聘虽然失败了,自己为何不当作一次学习的机会呢?小马简直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出了问题,求助地看着孙教授。......
2023-08-03
正好当时杭州美术公司下属有个建筑装潢公司面临倒闭,正要寻找承包者,于是丁军与该公司签下合同。面对建筑装饰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利润越来越薄的形势,丁军决定创建一个专业设计和制作大型商场形象柜台的企业。同时,丁军为了调动部门负责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让两个主管出8%的资金,但占10%的股份。这样一包装,使原来1000元一斤的龙井茶变成了3500元一斤的精品茶,使4个村尝到了包装甜头,而丁军的包装公司也获得了20%的股份。......
2023-08-03
提及亨利·福特与他的汽车王国,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经济情况好转之后,福特开始购买材料,研究装配他的汽车。福特不得不把他的汽车移到公路上,为此,当局发给他一张驾驶执照,以证明他在公路上开车是经过特准的。福特认为这是个成名的好机会,他决心装配一部赛车,参加下届大赛。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正式诞生了。如果当初福特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万难不屈,他怎么可能创立自己的汽车王国呢?......
2023-08-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