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蒙学新声,引领孩子的阅读能力与认知发展

蒙学新声,引领孩子的阅读能力与认知发展

【摘要】:序言蒙学新声中国有句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研究表明:幼儿的阅读能力对日后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对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儿童文学说教味太浓,缺乏趣味。林语堂说,读书的好处在于开茅塞,除鄙见,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很多当代学者都认为,诵读经典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少年习经,终身受益。

序言 蒙学新声

中国有句古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少年儿童的思想、心理就如同一张白纸。外在因素对他们后天的成长乃至成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这些因素之中,阅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早期阅读是当前国内外专家非常关心的话题。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研究表明:幼儿的阅读能力对日后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对孩子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程度将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阅读对古人而言,主要是指书籍阅读,而到如今,我们在图书之外还有很多媒体可以选择,如电视、网络、手机……这些新兴媒体对青少年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以及话语表达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和改变。但是,虽然互联网正越来越成为国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与阅读传统的纸质图书相比,网上阅读仍然是一种“浅阅读”,难以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留给读者感悟、思考、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很小。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在提高阅读能力方面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他们往往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或从事室外活动,更少有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阅读上的障碍,进而影响以后在学习中的理解能力。

今天的青少年读物应该怎样做,才能正确引导这些在电脑电视机面前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呢?

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儿童文学说教味太浓,缺乏趣味。现在,很多少儿图书作者好为人师,一落笔就是教训人的口气,说教意味太过浓重。而为孩子选择图书的大都是他们的家长,因为家长们往往过早地把图书作为孩子获取知识的主要工具,必然容易忽视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引导。他们代为选择的这些图书并不一定适合孩子们阅读,也难以引起孩子们的兴趣。相反,这种代为决定、硬性说教的方式往往首先引起孩子们的反感,因此,孩子们也就更排斥其中的内容。(www.chuimin.cn)

引导阅读,应该从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需要出发,帮助孩子们认清读书的目的,才能提高他们读书的兴趣。宋真宗曾作《劝学文》说:“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说出了很多古人读书的目的。而在当今许多人的思想中,读书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水平,更直接的就是为了毕业后能找到好工作。当然,读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增长知识,因为在当今信息时代,没有一定的知识便寸步难行。但是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还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它具有涵养气质、提升情操的作用。林语堂说,读书的好处在于开茅塞,除鄙见,增学问,广见识,养性灵。前四点说的都是增长见识、开阔思路的作用,最后一点“养性灵”就是指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了。宋代文人黄庭坚说:“人不读书,则尘欲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言语无味。”也就是说,常读书的人自然面目可爱,言语有趣,正所谓“胸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说是心灵的美容和精神的滋补。毛泽东主席曾经称曾国藩为“大本大源”之人。赞赏他能以读书养根,将读书视为深根固柢之道。曾国藩对于读书是深有体味。他说:“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读书如同用水浇花,灌溉稻田,如使鱼游水,如濯洗腿脚。也就是洗涤心尘,促使精神、思想层面的升华。这种阅读所积蓄在体内的能量,会随着岁月和阅历的增长,慢慢地释放出来。从孩子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耐心仔细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引导他们获得成功,让他们自己成为阅读的主人。阅读的快乐和力量最终成就孩子们的人生信仰。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在大力提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应该给孩子们提供怎样的阅读作品、怎样的精神指引呢?很多当代学者都认为,诵读经典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少年习经,终身受益。经典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学习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元先生说:“我是搞自然科学的,可是也热爱文艺。我小学前后,背过《千家诗》、《古文观止》等等,至今还背得出《岳阳楼记》、《滕王阁序》。也读西方名著,《最后一课》什么的,那里边有深刻的思想、美的境界。我自己受益匪浅。对于儿童我认为要以普及为主。少年时诵读的东西,一生受用不尽。记的时候不懂,长大后一步步理解,为己所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都有根基。如何让儿童从小就了解它非常重要。从小让孩子了解文化从何而来,他就可以从深厚的基础上汲取养料发展。

不过,青少年启蒙教育读物市场中有些图书很容易带有浓重的道德教化的色彩,也就难以吸引孩子们兴趣十足地来自主阅读。所以,青少年读物,应该朝着贴近青少年的审美和生活方向发展,应该用展示、析解故事的方式,来表现童趣,吸引孩子,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依然鲜活地存在于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和价值追求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找到这个文化的契合点,打破时空界限,内容上明白易懂,表达上流畅生动地开掘传统文化在少儿启蒙教育上的巨大能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本丛书编委们努力寻找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用故事讲解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表现孔子孟子等先贤的思想和品格,古为今用,以今释古,把古代的启蒙思想与当今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有切身的体悟,让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当代阐释不只是一句空话。

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