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胡适办《独立评论》-闲话胡适

胡适办《独立评论》-闲话胡适

【摘要】:二一胡适办《独立评论》一九二七年,胡适在英、美参加会议并讲学,在国外住了十个月,回到国内,住在上海,闭门著书。不但保障人权的“热度”完全消失,而且走向反面,他主办的《独立评论》,可以为证。所以蒋廷黻极力捧蒋介石,拥护独裁的文章得以连续地登载,便成为《独立评论》的大将。胡有这个金融老板的后台,就不怕《独立评论》折本了。

二一 胡适办《独立评论》

一九二七年,胡适在英、美参加会议并讲学,在国外住了十个月,回到国内,住在上海,闭门著书。他的朋友徐志摩、余上沅、邵洵美等办了一个新月书店,并出版了《新月杂志》。他在《新月杂志》上先后发表了《人权与约法》、《知难行亦不易》、《我们什么时候才有宪法》等等,因此引起了麻烦。上海特别市宣传部部长陈德徵(上海特别市党部宣传部部长)针对胡适等而有“严厉处置反革命分子”之提案。“凡经省及特别市党部书面证明为反革命分子者,法院或其他法定受理机关应以反革命罪处分之……”他写信给司法部部长王宠惠,发了一通牢骚,王复信说,“承示一节,在三全大会中该案并未提出,实已无形打消矣”。可是上海特别市党部还不甘心,就有《市执行委员会转呈中央,咨请国民政府令饬教育部将中国公学校长胡适撤职惩处案》。一九二九年十月四日《国民党政府教育部训令》,加以警告的处分,胡适根本不买教育部的账,将原件退还,并写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部长蒋梦麟,又发了一次牢骚。这时,他担任吴淞中国公学校长。本系尽义务性质,每月只拿一百元。他借此辞去中国公学校长的职务,继续与上海特别市党部对着干。他的许多朋友都劝告他,不要再说闲话,不要再管闲事,然而他“但有时候总有点看不过,忍不住”,“但实在没有法子制止自己”。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继续加紧“围剿”,加强法西斯恐怖统治,逮捕和暗杀革命者。在那恐怖的年代,宋庆龄挺身而出,与蔡元培、杨杏佛、黎照寰、林语堂等五人于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开筹组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一九三三年一月,胡适也正式参加。一九三三年一月三十日,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北平分会,胡适被选为执行委员。一月三十日,他和杨杏佛、成平(成舍我)代表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会和北平分会,到北平监狱中视察,立即发生所谓捏造控诉事件,胡适为此事与总会发生争论,他说:宋庆龄信中作为依据的陆军反省院政治犯所写的控诉书是“伪造”的。二月二十二日,上海《字林西报》登载该报记者关于胡适为政治犯问题发表谈话的报道。二月二十八日,宋庆龄、蔡元培致电胡适:“释放政治犯,会章万难变更。会员在报章攻击同盟,尤背组织常规,请公开更正,否则自由出会,以全会章。”胡适固执己见,不肯更正。不但保障人权的“热度”完全消失,而且走向反面,他主办的《独立评论》,可以为证。

《独立评论》是一九三二年三月由胡适、丁文江、蒋廷黻、傅斯年、翁文灏、任叔永、陈衡哲等人发起的。它的编辑内容主要分:内政、人生观、外交三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两点是:(1)“现在统一问题虽与历代不同,然中心人物及武力亦不能免,在二三十年内这一方式的专制——一人的或少数人的、公开的或隐讳的——是事实所必须。”(2)“倘国际大战不发生,则东北问题之解决如上次宣言,二三十年内,中国需以亲日为用,自强为体。仇日派只可在野活动,且不可过烈。”所以蒋廷黻极力捧蒋介石,拥护独裁的文章得以连续地登载,便成为《独立评论》的大将。徐道邻(徐树铮之子)的《敌乎?友乎?》的文章也出现了。胡适也发表了《一个代表世界公论的报告》的论文。胡认为,国际联盟调查团的报告值得“感谢敬礼”,对于调查团所提出的“满州自治”的主张,胡竟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反对的理由。”他们拥护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的反革命政策。翁文灏、蒋廷黻等人都先后做官了。胡适也由《现代评论》年代的中间偏右,完全滑到右派一边去了,铸成大错。(www.chuimin.cn)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抵抗,群情激愤,尤其青年学生怒发冲冠,热血沸腾,有谁阅读《独立评论》呢?李辛白、胡成之都已离开北大,无人代他照料排印、发行,乃请他的老友章希吕到北平,住在他家,主持发行事情。章原来是上海亚东图书馆的编辑,搞这些事是内行。怎奈销路不广(七七事变时尚存有十余万册《独立评论》),开支不能减少,以致折本。我问章希吕,折本的钱从何而来?章告诉我,这些钱是竹垚生等拿出来的。竹是胡适的老朋友,当时他任上海泰山保险公司总经理,他是浙江兴业银行系统的主要人物之一。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是徐新六,是中美庚款董事之一。据说,中美庚款基金有一部分存在浙江兴业银行。徐与胡适也是好朋友。胡有这个金融老板的后台,就不怕《独立评论》折本了。

总之,胡适拥护蒋介石的“先安内后攘外”,一失足应成千古恨。所以我说,《独立评论》时的胡适,已不是《现代评论》时的胡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