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胡适办《独立评论》一九二七年,胡适在英、美参加会议并讲学,在国外住了十个月,回到国内,住在上海,闭门著书。不但保障人权的“热度”完全消失,而且走向反面,他主办的《独立评论》,可以为证。所以蒋廷黻极力捧蒋介石,拥护独裁的文章得以连续地登载,便成为《独立评论》的大将。胡有这个金融老板的后台,就不怕《独立评论》折本了。......
2024-09-20
史料很重要,没有史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史料要人来处理,史学家如果缺少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没有惊人的胆识,面对珍贵史料,也难点铁成金、沾溉后世,甚至由于运用不当,导致出错误的结论。近几百年来,史家的视野比唐宋以前的专家辽阔,“五四”前后,野史、笔记、文牍、档案、家传、墓碑、家谱等等,都是他们搜集的对象,这对真实地反映历史原貌来讲,无疑是有帮助的。
我非史学家,由于姑父屠敬山先生治史,幼年耳濡目染,喜欢翻翻史籍,既可以增加知识,汲取精神力量,又可获得作画的启示和艺术享受,可谓得益良多。最近在《艺谭》上陆续读到了《闲话胡适》,观点正确,叙说朴实简炼,从不同的侧面,再现了胡适的风貌。它引起读书界的重视并非偶然。胡适的亲友健在者无多,能写出这本书的人更是寥若晨星。作者是一位有着丰富革命经历的科学家,关于他,我也希望有人另写一篇闲话,附在此书之后。
读了《闲话胡适》,还有几点感想:
第一,当前有一批老同志离休,其中的很多人,都有着波澜壮阔的阅历,可以写出精彩的回忆录;有的同志限于体力和文化程度,也可以配备专责助手,但不必专职,大学文科的学生,业余作者,口述者的子女亲友,凡愿动笔的人,都是理想的候选人,大家组成一支队伍,抢救史料。对于有经验的老科学家、老艺术家,除去写出史料,还应当翔实地记下他们从事业务活动的经验、见闻和感想,为后代留下精神财富。助手们从中也可以得到锻炼。(www.chuimin.cn)
第二,已经谢世的历史人物,还有不少亲友健在人间,后者对前者的了解不一定很全面,一鳞半爪,同样值得珍视。老人的时间很宝贵,从事这项工作,应当争分夺秒。
第三,史料的征集,不能局限于著名的人物,有些人终身默默无闻,但在品德上、学识上、技术上,有突出的东西,值得告诉后代的,都要加以记录。地方名医,名教师,名演员,能工巧匠,凡是对一个地区的人民生活起过积极作用的人,就值得我们纪念。历史并不是少数人运动群众的结果,尊重了普通人,我们的历史宝库便会更加丰富。
一滴水珠可以包含大海的全部成分,一片树叶也可以看出大片森林的枯荣。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天翻地覆,很多优秀人物值得大书特书。早在一九三五年,鲁迅便说过:“我正在预备写一部大的东西,从辛亥革命写起,这件东西如果我不写它,恐怕再没有别人去写了。”疾病使鲁迅的大东西没有吐出来,令人遗憾。“再没有别人去写”的东西,今天一定也还有不少,希望都能变成文字,公之于世!
胡适的思想很复杂,全面正确评定他的功过,还要学术界进一步努力。他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过贡献,对祖国的文化遗产,作过整理,限于哲学观点,今天看他的东西,难免仍有非议。他的政治活动又损害了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他的英文很好,却没有译出一本可以传诵千古的英国文学杰作;在晚年,他本来具备把学问做得更扎实深厚的功力,却当了“过河卒子”,成了给腐朽势力殉葬的悲剧人物。他的藏书和朋友往来的书信大都留在北京,未必没有乡土之情,如果他生前能绕道归来,祖国会欢迎他的,但这一切都已无法追赎,作为老友,我感到惋惜。在朋友和后辈们的心中,他也没有完全死去,没有一个人否认他是个值得研究的对象。关于他,我还想写点东西,就不在这里开“无轨电车”了。
有关闲话胡适的文章
二一胡适办《独立评论》一九二七年,胡适在英、美参加会议并讲学,在国外住了十个月,回到国内,住在上海,闭门著书。不但保障人权的“热度”完全消失,而且走向反面,他主办的《独立评论》,可以为证。所以蒋廷黻极力捧蒋介石,拥护独裁的文章得以连续地登载,便成为《独立评论》的大将。胡有这个金融老板的后台,就不怕《独立评论》折本了。......
2024-09-20
一九胡适创办《努力周报》胡适未办《努力周报》之前,高梦旦、王云五、张元济、陈叔通等劝他不要办报,恐怕他要做“梁任公之续”。五月七日,《努力周报》第一期出版。他写了《努力歌》,作为《努力周报》的发刊词。不久,《努力周报》登载《我们的政治主张》。登载在《努力周报》后,引起了社会的反响,有些人批驳它,有些人赞成它。他就在《努力周报》上,辟了《这一周》一栏。......
2024-09-20
一九四八年一月,我在谢濬家被上海当局宪兵第三营逮捕,同时被捕的人有宋亦英、谢濬夫妇及其弟弟、汪伯威、华士润等。其他一切,我决不承认。第三天晚上,有一个年轻的特务,走到我身边,问我与胡适有什么关系。我至今不知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陈妻有一族弟在宪兵第三营当特务。我知道是胡适叫他俩来的。邓与李大钊、路友于同时被捕,壮烈牺牲。金某、沈某因讹诈未成,有意诬陷。......
2024-09-20
附录三我的简历石原皋我是安徽省徽州绩溪县旺川乡石家村人,一九○五年一月二十四日生。父字筱山,母胡氏,兄弟四人,我行二,无姊妹。实践社的负责人是北大同学邓文辉,他于一九二七年与李大钊一阵被捕而遭绞死。一九三九年离家赴上海,遇友人方庆咸,他集资开设南洋药厂,我担任厂长,专管技术。终于以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准予取保释放。我出狱后,即与方向明到芜湖,投入迎接大军渡江的紧张工作。......
2024-09-20
三八胡适的祖茔徽州山多地少,在外经商,稍有积蓄,就回家办三件事:造新屋,修祠堂,建祖茔。经费由胡适分批汇到旌德县石恒春药店,先父收到汇款后,立刻派我的小侄石秉根亲交江冬秀。胡适的祖父母葬其中,胡父和胡母分葬两侧。江冬秀采取一个招魂入墓的举动,她用纸幡覆盖胡父的棺木上。新中国成立前凡到绩溪看望胡适故居的人士,都要去看看胡家的坟茔。胡适的祖茔遭受破坏,棺木被盗。......
2024-09-20
三七胡适的故居胡适绩溪故居后堂胡适说,他的故乡——上庄村,洪杨前有五六千人口,太平天国后,仅存一千数百多人。唐德刚以为胡适搞错了。胡适的故居离百枝亭很近。西边就属胡适所有了。也就是胡适在《先母行述》中所说的“每房田数亩,屋三间而已”。现在胡适的长房侄子思齐全家,还住在小屋里。......
2024-09-20
附录四胡适并不十分老实 ——答朱文华同志复旦大学朱文华同志于一九八二年十月致函《艺谭》编辑同志,提出《对〈闲话胡适〉的几点疑义和辨正》一文。他是根据《胡适的自传》说“父亲于一八九五年八月十八日离台,八月二十二日病故于厦门”而提出疑义的。《胡适的自传》中却说他到台南时已患脚气病,两腿浮肿,不能行动。朱同志提出的三误,完全正确。这件事说明胡适并不十分老实。......
2024-09-20
二四胡适与新诗一九一七年一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然而他与胡适常因“新诗”、“旧诗”的问题大抬其杠。胡适对唐德刚、周策纵等结社作旧诗不赞成,但他也不反对习作旧诗词。据胡适的意见,习作旧诗词是训练一个人“批评”甚至“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必要阶梯”。胡适的诗,确是缺乏扣人心弦的力量,可以说只能感人不能抓住人。胡适说“吾诗清顺达意而已”,这是老实话。......
2024-09-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