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的西吉县乡邮员黄克峰

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的西吉县乡邮员黄克峰

【摘要】:青春染绿乡邮路——记“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吉县乡邮员黄克峰谢峰22年,他走过了40万公里的山路,相当于绕地球10圈。乡邮员总能带来喜讯。1980年,年仅17岁的黄克峰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地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黄克峰勤学苦练过硬的军事本领,很快就成了标兵,多次受到部队的表扬。黄克峰毫不犹豫地挑选了邮电局。小黄要圆自己少年时代的乡村邮递员梦。

青春染绿乡邮路——记“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西吉县乡邮员黄克峰

谢 峰

22年,他走过了40万公里的山路,相当于绕地球10圈。经他投递的报刊、邮件多达65万份之多,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延误和差错。

他叫黄克峰,一个普通的劳务工乡邮员,一个平凡的人,从事着一份平凡的工作。他没有豪言壮语,但他用自己的人生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不悔的绿色梦

1963年,黄克峰生在西吉县火石寨乡,这里山大沟深,交通十分不便,但也挡不住山里人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了解。上世纪70年代,黄克峰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场厚厚的大雪,小伙伴们活动的空间也被挤压得越来越小。他们从大人的嘴里听说公社放映队要来放电影,就天天盼。可是下了这么大的雪,外面的人进不了山,他们急得望眼欲穿。

有一天,伙伴们正在玩,忽然看见远处白茫茫的山路上游动着一个绿点,大家都很奇怪,跑去一看。原来是一个邮递员推着一辆自行车给大家送信来了,更让他们高兴的是,邮递员还带来了一封放映队的信,说是等天气一好马上就来放电影。乡邮员总能带来喜讯。从那时起,黄克峰心里就对当一个乡村邮递员有了一份向往。

可是命运却有了另外的安排。1980年,年仅17岁的黄克峰响应国家号召,光荣地参军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黄克峰勤学苦练过硬的军事本领,很快就成了标兵,多次受到部队的表扬。

1985年黄克峰复员,由于在部队表现出色,复员评语很好,再加上是共产党员,回到西吉县后,民政局解决工作时给了黄克峰很大的照顾。当时可挑选的工作单位有税务局、药材公司、粮食局和邮电局。黄克峰毫不犹豫地挑选了邮电局。

年仅22岁,依然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龄。小黄要圆自己少年时代的乡村邮递员梦。

这一干就是20多年。而且其工作的艰辛、付出和取得几乎一直在倒挂,甚至因为工作几乎搭上了宝贵的性命。笔者问他,你当时选上国税局多好呀,也许现在一月几千元呢,哪像你现在,还是一个临时工,一个月才800多元,你后悔不后悔?

黄克峰正色道:也许你说得很对,可是人的一生不能就看一月多少钱,舒服不舒服,有些人也许很有钱,可是他们不一定得到人们的尊敬,他们心里也许很空虚。别看我是一个临时工乡邮员,当我面对一个个乡亲们发自内心感谢时,我就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和他的对白中,笔者看到了自己的渺小。

苦着也幸福着

黄克峰当上乡邮员时是22岁,风华正茂,精力充沛。领导看他年轻,就把全县一条任务最大,路途艰险的邮路分配给了他,这条路就是火石寨乡和当时的城郊乡(现为吉强镇)的邮路。冬去春来,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在这条邮路上,他由一个年盛力强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小老头,并落下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和腰疼病,但他无怨无悔,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跑好自己的邮路,送好自己的邮件,把外面翻天覆地的信息带到大山深处,让信息闭塞的乡亲们了解党的政策和社会变迁

每天早上,他推上自己那辆绿色的永久牌自行车,驮着不少于100斤的邮件,往返70余公里。每天出发时满天星星,回来时往往已到深夜,真可谓风餐露宿,披星戴月。从县城出发时,他还可以骑着走十几里,进入城郊至火石寨的山路后,就多是羊肠小道了。

现在的火石寨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区,但是在20多年前,风景区扫竹岭的道路艰险异常。恶劣的路况,给乡村邮递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黄克峰要慢慢地推上车子走,遇见冰霜雪雨,道路充满危机,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山崖,生命常常受到威胁。在这条崎岖陡峭的石山路上,他硬是凭着当年服役时练就的强壮身体闯了过来。

1999年6月的一天,一场暴雨过后,小黄收拾着自行车准备带邮出发,同事们都劝小黄说,等路干一些再上路吧,火石寨的红砂岩路,表面上看似干散,其实地层里黑泥隐藏着致命的危险。可小黄说:不行,火石寨的杨老伯正等着儿子的信呢,他问了好几次了。然后拍了拍胸部,就出发了。他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小伙子了,一路要经过城郊、火石寨、沙沟三个乡,50多公里的崎岖路。当走上山路时,他就觉得有些吃不消了,土路泥泞难行,他只好推着车慢慢走,好不容易走在沙路上了,谁知在红土崖梁顶上转弯时脚底一滑,连人带车都滚下山沟,从两米高的山沟摔下去,一阵钻心的痛后他就一下子什么都不知道了。

等醒来时,黄克峰已躺在一位姓王的老伯家的炕上,周围全是父老乡亲们关切的眼睛。他醒来后的第一句话是:“我的邮件呢,报纸都在吗?”王老伯含着泪摸着他的头说:“娃儿,邮件、报纸一样不少,老乡都给你拾回来了。”小黄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但伤腰钻心的疼痛,让他一下子又昏迷了过去。王老伯爱惜地说:“看这娃,人都摔成这样了,还记着邮件,人总比邮件重要吧。是的,在黄克峰心中,邮件就是他的生命,及时、准确地送好每一件邮件就是他人生的价值所在,也是他唯一的信念。

2008年1月,全国经历了50年未遇的暴风雪,西吉县的积雪厚度平均超过15厘米,部分地区甚至达到50厘米。火石寨的邮路崎岖不平,极度危险,加上低温降雪,导致所有路面都结了暗冰。与此同时,上级发出了“抗冰雪,保安全,保畅通”的指示。灾情就是命令,危急时刻,黄克峰顾不得个人安危,骑着摩托车驮着重达100多公斤的邮件,一次又一次扎入茫茫风雪中。

火石寨的路大多都是急转弯和陡坡,要想把邮件和汇票尽快送到乡亲们手中,就得冒着这些危险。因路难走,有些路得推着摩托车走,由于过度劳累,体力不支,又有多年的关节炎和腰疼病,就这样一步一停,两步一喘,等挪到火石寨梁顶时,喘得上气不接下气,每走一步关节和腰都揪心的疼,可是在他眼前,始终浮现着乡亲们手捧着邮件和汇票时幸福的笑容。

下山的路更滑,半山腰就是马文清家,马老汉很早就在家门口捂着耳朵、跺着双脚徘徊着,当看到小黄时,老人那冻红的眼眶湿润了,干裂的嘴唇不住地喊道“娃儿,小心路滑,慢慢下坡”。但是他推着摩托车脚底一打滑,连人带摩托车摔出了好几米远,幸好有棵树桩挡住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马老伯急忙跑上去把他扶起,哽咽着说:“娃儿,你要是有一个好歹,我可咋活啊?”当他把马老伯的儿子从新疆寄来的汇款单递给老人时,马老伯激动地说:“你可是咱家救命恩人哪,我家这几天无柴米油盐钱,咋也想不到你今天能来这送信。”听到这些,一股亲情的暖流涌在小黄的心头,他觉得自己很幸福。(www.chuimin.cn)

深爱这片土地

乡邮员的苦和累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常年在外奔波,风吹日晒、风霜雪雨不必说,就连吃饭也没个准时,大部分时间走乡串村,走到哪里,饿了就吃一点自己随身带的干粮,有时候为了赶路,还得饿上一天肚子。

2000年有两名乡邮员觉得太苦了,加上工资及待遇低,他们辞掉工作不干了。这一走,两条邮路无人送了。为了不影响邮件的投递,局领导找小黄谈话,让他再把这两条邮路跑上,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由于邮路加长,邮件加多,任务也重了,按理说局里应该给配摩托车。可局里让他自己想办法,单位只能给加点补助。在这样无条件的情况下,小黄也没有什么牢骚,自己买了摩托车,用自己的钱加油,这样一跑就是6年。直到2006年,局里才给配了一辆摩托车。

邮路的艰苦他从未怕过,邮路的孤独和险峻他也从没有怕过,他就怕投递报刊邮件不及时而让乡亲们不高兴。因为在这条山路上,他在乡亲们的眼中已不是一个乡邮员了,而是传递党的声音、传递亲情的使者。他爱邮路,更爱这里的父老乡亲,是他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是他们让他感觉活着的意义。

除了邮递,黄克峰还为老百姓做很多事,很有些“不务正业”了。前几年用自行车上班时,邮件很多,要给人捎个什么东西根本没有办法,2000年自己掏钱买了摩托车后,有些老乡捎东西就找小黄,“小黄,请你给我捎点药吧!”“小黄,你替我扯块布吧!”“行!”然而不管谁有事,小黄都爽快地答应。

农忙时,乡亲们会请他带种子、农药;农闲时,又会请他捎烟、酒、洗衣粉、肥皂等;夏天,他们会请他代买衬衣、雨鞋、雨衣甚至吃的水果;冬天,又会请他带棉毛衫、棉毛裤、棉衣、棉被。总之,谁家需要什么,只要跟他说一声,黄克峰总是有求必应。

火石寨乡石山村的马老伯的几个儿子都在外地打工,家里的农活全部落在了老两口身上。每年一到农忙时节需要买化肥时,老两口就犯难。有一次,黄克峰送他儿子的来信,一直找到地头,拉起了家常。听说老人拉几袋子化肥很不容易时,他马上骑着摩托车去乡上给他们带。而且从此后,他就将此事装在心上,每当给老人送信时就询问化肥的事,老两口感动得逢人就夸黄克峰比自己的亲生儿子还要亲。打那以后,马老伯家的化肥年年都是黄克峰代买并送到家里,直到去年老人的一个儿子回来。

帮乡亲们办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黄克峰认为很有意义,而且也让他感到非常快乐。

黄克峰为了方便用户,经常在老乡家炕头为村民办理汇款和包裹收寄,向村民提供最佳省钱的邮寄方式,亲自为村民封装包裹,代办邮件。山里人穷,掏不出邮票钱的人很多,刚开始他每月300元的工资有一半都扶贫了。只要乡亲们高兴,他就跟做了好事的小学生一样开心,他认为值。村民们丝毫不把他当外人看。老乡们把他当作自己家里的一员,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感情,是一种特殊的信任。

在别人看起来是个普普通通的一封信、一张报纸、一本杂志,但在黄克峰的眼里却比什么都重要,拿到手里像是千斤重的东西。他把它当成宝贝一样认真、小心对待,处理邮件时怕折坏、怕弄脏、怕弄湿、怕弄丢,因为这需要的更是一种责任。他说:“一个乡邮员把用户的邮件、报刊弄丢了、弄脏了、弄坏了,这意味着他的工作严重失职,是完全不称职的乡邮员。”虽然,他只是一名劳务工,说白了就是一名临时工,但他始终不认为自己是邮政企业的“门外汉”,他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他自始至终就把自己看作是企业的一员,把企业的兴衰、荣辱与自己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的故事让笔者想起艾青的《我爱这片土地》这首诗里的一句:“我为什么常含泪水,因为我对大地爱得深沉。”黄克峰也深爱着自己脚下这片土地,深爱着山里的乡亲。

绿叶对花的情意

这些年来,他的付出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感到这是一个老党员的荣耀,也是一个邮政人的骄傲。但在荣誉的光环后面,他背负着许多心酸、许多愧疚,这些年最对不起的是他的父母还有妻子儿女。

他和妻子结婚二十几年了,可在一起的日子很少,就连逢年过节也很少在一起团圆。因为乡邮员天天要上班,越是节假日越要给人们带去亲人的问候与信息。妻子种庄稼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里外的活儿她都得干,当了男人当女人。因常年劳累过度,她落下了全身的疾病,特别严重的是颈椎腰椎病。前些年疼得受不了了,到医院检查,医生说需要做手术,但手术费和医疗费太高,令他无法承担,只有开点药减轻一点病疼。当他回到家时,妻子对他说:“你辞掉工作回来吧,现在村里人都富了,好多人家都有了手扶拖拉机,你卖了摩托车,咱买一辆手扶拖拉机,好好种好咱家的几亩地,指你的那点工资是靠不住的。”

是呀,有什么理由不回来呢?一月几百元的工资,这么苦的工作,到底图什么呢?当时他真想辞掉工作回来照顾妻子,伺候老人,种好几亩地。但妻子有病时,他在家呆上几天,等妻子病有所好转,他又骑车跑他的乡邮了。有一次妻子又犯病了,他请了一个月假,然后准备辞职。可是刚过了10多天,他就在家里坐不住了。他仿佛看到了乡亲们期盼邮件的目光,妻子看他心神不宁,就说:“我知道你不会回来的,你还是回去吧,我今生咋就遇上你这么个人呢?”

就这样黄克峰还是回到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去年,他的女儿不小心传染上了肝病,这种打击让他几乎崩溃。看着病倒在床的女儿,望着妻子痛苦不堪的脸,他一下子觉得很惭愧,对不起女儿,对不起妻子。这次他真的想放弃乡邮工作,到外面打工挣钱给妻子和女儿治病。他想,凭自己一个男子汉下苦一月也能挣个一两千呀。

但是,这个想法被善良的乡亲们打断了,他们东拼西凑,有的甚至卖了羊,凑了钱给他拿来:“小黄,你咋说也是半个公家人,咋能说不干就不干呢,这些年来你就是咱们的精神支柱,咱们再困难也要帮你一把。”乡亲们的话又把他的心给拉回去了。这件事也让邮政局的干部职工都知道了,他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大家给他捐了款。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乡亲们和组织的无私厚爱和关怀。

他想,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但是一个称职的乡邮员,这些年他愧对体弱多病的妻子和心爱的儿女,但他无愧于乡亲,无愧于他钟爱的邮政事业。

黄克峰平凡而感人的事迹被乡亲们口碑相传,在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固原日报》、固原电视台、西吉电视台等媒体纷纷报道了他的事迹。他不但得到了领导、同事、乡亲们高度赞扬,而且还被自治区邮政局评为“2008年抗风暴英雄”,同时光荣地获得了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