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时期大学生廉政教育新探索

新时期大学生廉政教育新探索

【摘要】: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青年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

新形势下大学廉政教育初探

邹 俊

摘 要:大学生廉政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社会廉政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从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内涵入手,探讨和分析了实施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新形势 大学生 廉政教育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有调查显示,被司法机关惩处的党政干部人员中,83%的为大学毕业生。针对这一客观现实,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青年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确保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职责。同时,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是中央关于反腐倡廉教育思路和方法的重要创新。廉政文化“五进要求”的提出,几乎将廉政教育面涵盖了社会各个层面。因此,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廉政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为政清廉的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值得我们关注。

一、大学生廉政教育的内涵

廉政教育是以“廉”和“政”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古时所谓的“廉政”指的是清廉公正的政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廉政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例如,国内有学者指出,“廉政,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本文认为,廉政教育是以反腐败为中心,通过教育的手段建设风清气正、公正廉明的行政氛围,达到反腐倡廉的目的。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是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对其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法纪法规教育、诚信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等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增强廉政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公共利益、公共资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完善的人格,增强其防腐拒变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大学生廉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长期以来,国家和社会关注的腐败对象和廉政教育对象,大多集中在领导干部、临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党员干部身上,所采取的教育、监督和预防犯罪的重点也大多集中在他们身上,而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廉政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是将全社会反腐倡廉的预防教育的“关口”前移,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重要举措。

1.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腐败现象在我国滋生并迅速蔓延,严重破坏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即将走入社会的“准社会人”。因此,抓住大学阶段这个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廉政教育,将为打牢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社会基础,为促进社会主义廉政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重要作用。

2.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大学生廉政教育是高校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在《实施纲要》中已明确规定,因此缺失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高校廉政建设是片面的;其次,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提高大学生廉政意识,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和教学相长,从而促进高校校风、学风、教风和机关作风的转变。

3.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大学生关心政治,思想活跃,充满朝气,可塑性强。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廉政教育对于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人情观,能否经受权力、金钱等的考验,能否在市场经济的复杂环境中辨别是非曲直、自觉抵御不良风气,个人能否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三、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的不足

当前,尽管大多数高校围绕大学生廉政教育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廉政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廉政观念、增强廉政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与社会主义廉政建设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甚至在某些方面表现得还很突出,这导致当前大学生廉政教育存在着诸多不足。

1.教育对象片面化,教育手段单一,重视不足

在廉政教育的对象上,一些高校的领导和教师还没有彻底改变过去以公职人员为主的思维模式,认为高校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党政干部和教师,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廉政教育的重点人群。并且在高校廉政教育中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些人提出在高校抓廉政教育,那是舍本逐末,反腐的对象是权力阶层,在大学生身上反腐意义不大。在廉政教育手段上,廉政教育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等方面做得还不够,高校中全员重视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氛围还没有形成。

2.当前大学生廉政意识不强,廉政观念尚未树立

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一方面对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一方面对自己身边的不正之风、不良现象习以为常。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学生信奉“厚黑学”,导致在入党过程中动机不纯,在就业过程中将“拉关系、走后门”放在第一位,在考试中作弊,违反校纪校规。同时,还有一些大学生把专业学习当成唯一目标,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对腐败现象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和深入,对反腐败能否取得成功存在悲观情绪。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廉政教育意识不强,对廉政教育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和认知。(www.chuimin.cn)

3.高校廉政建设中的腐败行为影响大学生廉政教育时效性的提高

由于管理体制的不完善,高校腐败事件时有发生,部分教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师德建设受到很大冲击,教书育人的意识有所下降,腐败现象常常见诸报端,这些极大损害了高校廉洁清正的形象,冲击了教师“行为人师、学为世范”的形象,影响大学生廉政教育时效性的提高。

四、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措施及对策探讨

大学生廉政教育在国外和一些地区已取得成功的经验,如芬兰、新加坡、中国香港等,他们在廉政教育上,得益于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培养廉政文化的教育已经推广到了大专院校,廉洁价值观早已深入人心。可以说,在青少年中开展系统科学的廉洁教育已是全球共识。作为人才摇篮的高等院校就更应该立足实际,做好大学生廉政教育。

1.大学生廉政教育应和高校廉政建设紧密结合

高校教育管理者自身应加强对廉政教育的正确认知,改变传统的仅以公职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廉政教育思维模式,将廉政教育的对象延伸至当代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进行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重大意义所在,加大对大学生廉政教育的重视程度,通过对大学生廉政教育推进校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廉政建设。

2.明确课堂教育主渠道,创新教育方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廉政教育进课堂的主战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廉政教育应该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采取案例教学法、演讲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做到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精神塑造人,以优秀事迹鼓舞人,以反面案例警示人,培养意识,树立观念,提高廉政教育实效性,从而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廉政、腐败都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廉政教育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例如,班级和团学部门学生干部选举、奖学金评定等学生事宜,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凡有权利和利益之处,便有廉洁责任。同时,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应实事求是,务求实效,避免华而不实、形式主义

3.高校教育管理者要以身作则,树立“行为人师、学为世范”的良好形象

保持学校自身的廉洁形象,做好广大教职工的廉洁教育,促进高教领域的党风廉政建设,是做好大学生廉洁意识教育的前提。对大学生实施廉洁意识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倡导诚信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要率先做到,对学生明令禁止的行为,教师要带头执行。每一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是学校的代表,教师要注意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廉洁意识,在奖(助)学金评定、学生干部选拔、评先选优、入党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工作中,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任人唯亲,不弄虚作假,使学生体验到学校的公正和廉洁,从而自觉效仿。及时通报和处罚考试作弊等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现象,加强对学校人、财、物管理过程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从严治学,依法治校。

综上所述,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使大学生增强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增强对社会腐败现象的认识,树立坚定的反腐倡廉的思想观念,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昆.当代大学生廉政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

[3]林波,杨多智,王启鸣.高校廉政教育进课堂调查报告[J].职教与成教,446.

[4]林雨.试论廉政文化进校园[J].集美大学学报,2005,(4):103~107.

[5]李赟,杨多智.大学生廉政教育探讨[J].职教与成教,182~183.

[6]王伟.江西高校大学生廉洁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王志健.关于加强大学生廉政教育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11):102~105.

[8]许国彬.对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