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秋天的感觉-苹果园里带来的美丽与感动

秋天的感觉-苹果园里带来的美丽与感动

【摘要】:朋友的妻子住在了医院,朋友天天在那里陪着;西安夏日的天,那是号称火炉的天,我几次去医院看他们,朋友都是一个人在住院楼外穿个裤头背心,汗流浃背。不知不觉我走进了一片收获的苹果园里,果香扑入我的鼻孔,那没有绿叶的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显得格外的耀眼;在多了几分紫外线的阳光的照射下,不由让人想到了生命的一种美丽;看来在秋的世界里,我们只要能够真的走入其中,也许还真的会有另外的感觉……

早晨,我刚刚走出家门,迎面就飘来几片黄灰色的树叶,顺着我的视线,落在了我面前的土地上,在一阵凉凉的秋风中又从我的脚面上掠过,归宿在我家门口的石狮下,看那卷屈的样子,让人觉得它好像是真的厌倦了眼前的世界,不想再留给人们什么遐想的故事。

平日里我是很少在乎这一切的,因为大自然冬去春来,夏隐秋至,在我对生命的理解中,好像这些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想多了会摧残生命,不过今天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境。昨天夜里,我有一位在远方的朋友来电话说,他生活中的另一半昨天不幸离开了世间,走的时候一句话也没有留下。朋友的妻子身体一直不好,好多年了,总是不在这里看医生,就在那里看医生,朋友为了他这位美丽但是多病的妻子可是没有少费心血。可是生命有时候是不能让人用正常的思维去理解的,前一段时间听说她病情加重了,不过我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也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季节诠释生命的故事。

今年夏天朋友还陪着妻子到西安来看病,是住在我家里。他们听说西安有一家医院换肾的手术做得很好,所以想在古城延续生命的梦想。后来医院是我联系的,像朋友妻子这种尿毒症患者,也许只有换肾才能存在唯一的希望。朋友的妻子住在了医院,朋友天天在那里陪着;西安夏日的天,那是号称火炉的天,我几次去医院看他们,朋友都是一个人在住院楼外穿个裤头背心,汗流浃背。

记得是个四十度高温的礼拜天,早晨起来就开始让人受不了,晚上我是开了一宿的空调,看来还是女人家心细,我还没有睡起来,妻子就把乌鸡炖好了:“快起来,给他们送去,这么热的天好人都受不了,病人怎么能受得住?你去看看,要是还做不了手术,就让他们先回家来住。”

“说的也是,都住了快半个月,就是做个透析,说是在等肾源,天晓得什么时候能有肾源呀!”妻子就是这一点好,也许是我生活中的朋友太少,也许是我周围的朋友没有妻子喜欢的,所以这从外省来的朋友在妻子这里就有了一种另外的待遇。

我骑着自行车直奔医院,大概也就是九点钟的样子,我刚到住院大楼下,就看见他们两口子在楼前的草坪上散步,他们大概也有一种什么感应,很快也看到了我。

“总让你麻烦,真是不好意思。”朋友的妻子声音很低,看得出来,她已经很虚弱了。

“怎么样?今天感觉好点了吧?大夫怎么说?”我在问。

“还是没有肾源;”朋友说:“看来还得等。”

“这样吧,医院里太热,条件也不好,我看你们就回家住吧,那样她也能吃得好一点,再说我们也好照顾。”

“这怎么行,不可以的。”朋友的妻子在摆手。

“有什么不行,不说了,就这样定了,你们收拾办出院手续,下午我借辆车来接你们。”有妻子临走时的话,这阵子我可是男子汉气十足,不容他们再说什么。

后来他们在家里住了又是半个月,结果还是没有肾源,万般无奈最后他们也只能回家了。走的时候已经是末夏的日子;不知是任何事物都有这样的一种规律,还是我们这十三朝古都有着一种霸气,明明是将要逝去的光景,还是要更体现一下残夏的威力。他们走的那天又是一个四十多度的高温。这走了也就一个多月,我这里还正在医院给联系着肾源,谁料昨晚上朋友打来电话说不用找肾源了,她再也不需要了。朋友没有多说什么,我也没有敢多问什么,只是躺在我身边的妻子听到这一切,竟然失声痛哭起来……一夜里我和妻子都没有怎么太合眼,我知道妻子的心里在想什么,因为我总是在想,为什么生命在诠释人间真情的时候总是要显出这么多的悲凉和凄惨呢……

现在走出自己的家门口就看到了这么一幅画面,我的心里怎么能够和往日一样呢?我返回身走到自家门口的石狮跟前,蹲下身捡起一片卷起的落叶,叶根还有着淡淡绿色,叶面上的纹路好像还有某种生命的痕迹,而且还有很小很小的露珠衔在落叶的一圈上,好像生命在这一片树叶上留下的不光是一种陨落,好像还蕴涵着另外的一种意义。

我把树叶放进了口袋,突然改变了出门时的想法;我不想去单位了,我想去郊外走走,去看看在秋的时节里,还有多少东西能承受在我的心灵之中。

秋风一阵比一阵紧,秋色好像也一阵比一阵浓;少有的蓝天白云让恢弘的大地好像还真的多了那么几分生命的厚重。不知不觉我走进了一片收获的苹果园里,果香扑入我的鼻孔,那没有绿叶的果树上红彤彤的苹果显得格外的耀眼;在多了几分紫外线的阳光的照射下,不由让人想到了生命的一种美丽;看来在秋的世界里,我们只要能够真的走入其中,也许还真的会有另外的感觉……

“看来今年是个丰收年呀!”在果园的深处,我遇上了一位采果的姑娘,她看去也就不到二十岁的样子,穿一身很合体的牛仔服,留着一头乌黑的披肩发,婀娜多姿。

“是呀!今年是苹果的大年,长势也好,你看商品率多高呀。”姑娘看来是满心欢喜,对我这个突如其来的陌生人也全无戒备之心:“你是客商吧?”

“不,我和你一样,是这苹果之乡的人,今天没事情做,出来看看。”“我说嘛,看你也不像个果商。原来是自己人呀!那就不用客气了,你要想吃就自己摘吧,今年苹果的味道可好了。”

“好的。”我顺手摘了一个,刚想从口袋里拿果刀,姑娘笑了。

“不用削皮的,咱们的苹果全是套袋的,是有名的无公害苹果,你就放心吃吧,不会有问题的。”姑娘真是快语,说完一甩她那让人生出许多联想的乌发,挎着一筐苹果向果园的另一头走去……望着她轻盈的步履,还有她美妙的背影,我忽然想到了朋友的妻子,其实她也是这么一个美丽的女人,也应该在这样的季节里,享受收获。可是现在她……

我坐在了一棵有着很大树冠的果树下,看着刚才摘下的那枚直径足有八十毫米的红富士苹果,我不知怎么又想起了装在口袋里的那片卷曲的落叶……

我一手托着红苹果,一手拿着那散落在我家门口的已经发黄的树叶,难道说这就是秋的故事?难道说这就是生命的一种历程?

手机响了,我拿出来一看是朋友打来的:“你在哪里?”电话那头传来朋友的话。

“我在苹果园里。”我在电话的这头回答:“她怎么说走就走呀,她真的没有留下什么话?不过你也尽心了,你要节哀。”本来我是想劝劝朋友的,可是不知为什么,这会儿我却说什么也不能遂了心愿。

“其实她走了好,总算解脱了,只是我的心里觉得命运对她太不公平了,从她跟了我,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你说好人为什么总要这样呢?”朋友的声音我能听得到,他是无法从这样的境况中马上走出来。

“其实她有你这样的老公也幸福,当然你有这样的妻子更幸福。人生就是这样,拥有过了也就是一种体验,有了这种体验,我们总能把一种美好留在记忆当中,甚至让它成为一种永恒。”我知道,在这样的时候,我说什么都不能让朋友开心;但是我总想用来自心灵深处最真诚的东西让朋友明白,生命的来来去去其实诠释的不是生命的全部,生命离不开时间,但也不能完全用时间来诉说。

“我明白的,只是……其实她感觉自己不行了,她说能在西安看到我有你这样的朋友,真的很开心,她还让我告诉你,说她真心地谢谢你们全家。”

“她……”

“我想你一定没有去上班,我想……所以我才拨通了你的电话,看来我的感觉没有错。我们这里正在下着毛毛细雨,秋天的那种,让人心中郁闷的那种。”

“我现在手里拿了两样东西,你猜猜会是什么?”我问。

“我想是苹果和落叶吧。”

“你……”我一下子让朋友的话震撼了,眼睛顿时模糊起来……“是的,是苹果和落叶,你说这是秋天的全部吗?”

“秋天?不,应该是生命的全部,我想再来西安,我想……”

“来吧,我等你!来西安看看那些历史遗迹,看看唐僧住过的大雁塔;看看威武无敌的秦兵马俑;看看无字碑下的武则天;看看千古一爱的玄宗和玉环……”(www.chuimin.cn)

“我想看看西安的秋天,看看她留在秋色中的那些记忆……”

秋色中的记忆?!是啊!难道秋色不是一种记忆吗?!

我模糊的双眼更模糊了,泪水已经落在了苹果和落叶上……

秋雨滴穿心灵

进了秋天,秋雨就总是下个不停,开始时秋雨还给人一种意境,可是时间久了,秋雨好像成了阴冷的钢针,丝丝都仿佛穿在人的心里。每年的秋天总有秋雨,可是却很少有今年如此这般的秋雨烦人。从去年开始,我包联了山区里的一个小村庄,虽说现在已经是全国形势一派大好的时候,但在这个小山村里却很少感到社会变革的气息。有时候,我觉得这也怪不得谁,就像中国近代那么的受人欺凌,想想能是谁的错呢。

不过雨总在下,我的心里就总不是个滋味。今年夏天下暴雨的时候我去过小山村,当时全村百分之八十的农户都受灾了。如今总是阴雨连绵,那里的农民多半住的都是土窑洞,有点瓦房也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遮风挡寒都是问题,怎么能挡住这绵里藏针的秋雨的侵袭呢。

不是说我有多么高尚,只是在我觉来,既然有缘和他们有了联系,就不能不尽点自己的本分。我这人虽说在政治中也算走了些年头,可是很少去思考政治的那些游戏规则。不过我觉得做人还是应该有原则的,农民在我觉来就是中国的脊梁,用毛泽东的话说,在中国,农民的问题解决不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也许世界的发展有悖我的思维,也许城市化的进程应验了当年蒋介石为什么不愿意离开城市的心态,但是生活在农村的我,多少年来总是觉得,没有农民的中国就不是中国,尽管说今天的中国农民还是那么的可怜贫穷。本来说想等天有个晴朗的间隙我去小山村看看,可是谁想到老天爷就是不肯成人之美,就是不给我那样惬意的时刻。没有办法,我只好带上单位两个同志冒雨前往。要进山,我知道是有艰险的,虽说我们现在全国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到处都是国家投资修建的柏油马路,可是去那小山村的路还是土路。

我特意准备了一辆越野车,为的是能在进山以后步点步行的困苦。可是等到了山里我才明白,别说是越野车,就是开辆坦克恐怕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剩下的三华里的路我们只好步行了。同志们还年轻,好像走起路来能轻松一些,我不知道是平日活动得少,还是因为真的吃的粮食太多了,走起路来格外吃力。等到小山村的时候,我已经双腿都有些麻木了。

我们先来到村支部书记家,刚走进房门,脚下就放着大大小小盛雨水的盆子。老支书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他看到我先是一愣,然后说:“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你是怎么进山的?”老支书想给我们找块能坐下的地方,可在屋子里转了半天也没有可坐的地方:“你看看我这屋子,到处都漏雨,真不好意思。要不咱们去里边那窑洞,只是里边养着牲口。”

“没关系,牲口也是生命,牲口在咱们山里可也是功臣,能和这些功臣们在一起待上一会儿,也不错嘛。”我只是想用这样的话把尴尬的气氛缓和一下,当时还没有想到别的什么。

老支书把我们带到土窑洞里,里边很暗,也没有灯,只是两头老黄牛的眼睛还是能让我看清楚的。我们靠窑洞前边坐了下来,跟我前来的同志都还很年轻,他们还从来没有来过这样的地方。这个我理解,他们是去年国家招考的公务员,才分配到我们单位,今天算是和我一起来感受农村的新鲜空气。不过看样子,他们还不是很适应,走进窑洞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坐下来。不过年轻人就是年轻人,他们思维还是很敏捷的,看到我找了块砖席地而坐,也都学着我的样子坐了下来。

“今天你们来是……”老支书大概还是不解,觉得在这样的天气里,我是不应该来他们这里的。

“我是来看看,雨下了快半个月了,村里的情况怎么样?再是我们来带了点面粉,只是在三里外的车上,你看……”

“这怎么好意思,总是这样麻烦你。”老支书看起来是真的很感动,他说:“我派人去拿。”他说到这里就出了家门,也就是一袋烟的功夫,他带着几个妇女进来了,只见妇女们手里拿着木棍和绳子,我知道,就那样的路也只能去肩扛抬运了。

“怎么都是妇女?”我问。

“村里没有留下几个男劳力了,他们都出去打短工了,现在如果那家还没有人出山去,那连冬天都过不去呀。”

“那好,也让我们这两个年轻人一起去,那边还有司机,也让他帮忙一起给把面粉弄过来。”我知道这次一定可怜了我们那两个年轻人,因为他们也刚从大学毕业,在家里也许都是宝贝,走三里的泥路背东西,一定是要经受相当的考验的。不过只能这样了,不是我不近人情,看着山里的群众的那种期盼的目光,我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他们走了,窑洞里就留下了我和老支书,这时我发现他看我的眼神有些异样,老半天的时间过去了,老支书突然失声痛哭起来:“我是个没用的人呀,让乡亲们这样受穷,有时候我真不想做这个支书了。”

“怎么,现在是不是……”我也不敢再往下问。

“现在村子有几户人家简直就没有活路,房子都已经让雨水泡塌了,只能和牲畜住在一起。都是老人,看了真是让人伤心。”老支书一边说,一边用自己粗糙的手擦着老泪:“你是县里来的领导,你要是能去看看他们,他们一定会很高兴的。山里人,这么些年了,很少看到乡里的人,就更不要说城里的人。你去了就能给他们活下去的勇气。”

我没有想到老支书会这么说,我今天来就是想去看看乡亲们,我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能耐,也给大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是我也曾经是农民,今天至少还是农民的后代。既然老支书说了,我就和老支书走出了牛圈,我说牛圈其实说的就是现在这个窑洞的本质。

老支书先把我带进一个农户家,家里只有老两口,儿子和媳妇孙子都出山去给人家打短工去了。走进院子,其实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院子可说,最多也就心里的一种意念。土窑洞前边的瓦房已经倒塌了,土窑洞上边我看到也已经被秋雨淋的都开始往下滑落着泥水。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女主人正在给牲畜喂草料,男主人坐在床上。

“这是县里来的领导,来看望你了。”老支书说:“他去年夏天暴雨的时候为了抢救乡亲们,把腿搞断了,没有很好的治疗,最后落下了病根,都是我不好,没有及时让他到县里去看病。”

“那乡上就没有……”我忽然觉得在这里不该问这样的话:“我刚进来看这里的窑洞也有危险,能不能让他们先搬到别的地方去住。”

“是的,可他们就是不愿意搬,要不你劝劝他们。”老支书说。

“老乡,你这里很危险,应该尽快搬出去呀。”我说。

“不用了,活着也是累赘。”男主人苦笑着说:“孩子们本来过得就不容易,我现在什么也做不了,活着有什么用呢。”

“不能这么说,只要活着,今后总是有机会好起来的。”就在我说话的当口,外边土窑洞的面子上开始大块大块地往下溜土:“不行,太危险了。先出去,我来背你。”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哪里来的灵感,没等支书和男主人说什么,我就背起他走出了窑洞,等老支书和女主人把牲口牵出窑洞没有几秒钟,整个窑洞就塌了下来……男主人伏在我的背上,看到这一幕,竟然放声大哭起来……秋雨这会儿似乎是越下越大,在习习的冷风中我竟然已经感受不出身上还在驮着一个人……

安顿好了这一户人家,我和老支书又跑了几家,虽说暂时没有大的危险,可是看到家家都是那种窘境,我真的不知道像自己这样的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是不愿再看下去了,便和老支书又回到了他家的牛圈里。这时大家也把面粉都抬回来了。尽管只有八袋面粉,可是我从老支书的表情中已经感受出来了农民的那种企盼。

“就在我这里给大家分了吧。”老支书说着,拿出一杆秤:“从最穷的家开始吧。”大家都是沉默,我此时也只能沉默。乡亲们这个时候也没有声音,我看到带来的三个年轻人都快要变成泥老鼠了,他们这时只知道坐在地上喘着粗气。

“是不是累坏了?”我悄声问。

“有点,那些妇女可真是不简单,比我们力气大多了。要是再多走一会儿我们一定会趴下的。”看来同志们经过了这次磨练,至少知道应该说真话了。

八袋面粉算不了什么,大家在一瞬间的时间里就分完了。当牛圈里只留下我们几个人和老支书的时候,那种可怕的寂静简直能让人窒息。窑洞外秋雨的声响忽然间在我的心灵中被折射成了巨大的浪涛声,简直让心灵无法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