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诸子散文的繁荣是以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背景的。先秦诸子阐述自己学说之著作,即先秦诸子散文,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格言体、语录体、对话体、专题论文等几个阶段。就总体而言,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趋向是由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孟子》与《庄子》是中期诸子散文的代表。......
2023-12-07
第一章 秦汉诗
汉代的诗歌从发生方式上大致可分为民间歌谣和文人诗两部分。西汉时期以楚歌和乐府诗为代表的民歌体诗歌非常活跃,而文人诗却未成气候;东汉时期,民歌和文人诗并举,尤其是东汉中后期,文人诗的发展已渐成规模。
秦末,因为项羽和刘邦均出于楚地,政治的强势使我们所见的当时诗歌,带有强烈的楚谣风味,如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汉初,因为统治者的偏爱,在宫廷和宗室权贵的带动下,楚歌尤其发达。楚歌这一形式也成为西汉诗歌的大宗。刘邦的《大风歌》在文景时期被奉为宗庙颂歌,刘邦的歌姬唐山夫人的《安世房中歌》也被列入郊庙歌。至如汉武帝所作《秋风辞》、《瓠子歌》及《西极天马歌》、淮南王刘安《八公操》、昭帝刘弗陵《黄鹄歌》及燕王刘旦、广川王刘去、广陵王刘胥、乌孙公主细君等都作有楚歌。东汉时稍有不同,皇室楚歌所见仅灵帝刘宏《招商歌》、汉少帝刘辩《悲歌》等几首,但东汉文人间作楚歌者较多起来。上述现象也体现了古代皇室权贵们的风尚引领在文学发展历程中的独特作用。
汉武帝时设立乐府机关(“乐府”字样在秦代就曾出现,但具体情况历史无载)。汉代的乐府机关负责采集和整理民间诗歌,朝廷用以制礼作乐,或宴饮娱乐。《汉书·礼乐志》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就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这一国家文化举动,影响深远:一方面促进了当时民歌的流动和保存,另一方面这也是先秦采诗观风传统的延续。中国古代诗歌体式的发展,一向具有从下层向上层文化空间提升演化的特点,乐府的主题和功能也颇为文人所重视,西汉国立乐府机关的设立,在这一历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东汉有无专门的乐府机关,现在还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不过,从流传下来的汉代乐府诗歌情况看,东汉的乐府诗歌被收集整理的情形是存在的。今天所看到的汉代乐府诗歌,多数是东汉时期的。经过西汉强势的政治和文化积累,加之官府乃至社会豪强的文化需求及享乐也更具备社会和文化基础,这些都刺激了东汉时期乐府诗歌的发展。
汉乐府都被宋代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郭茂倩将汉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其中包含汉乐府的有四类:郊庙歌辞、相和歌辞、鼓吹曲辞、杂曲歌辞,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后三种之中。
今存的汉乐府诗歌,著名的如谏歌《朱鹭》,恋歌《有所思》、《上邪》,游子之歌《巫山高》,反映社会问题的《孤儿行》、《战城南》、《东门行》、《上山采蘼芜》,反映美好生活情调的《江南》等,反映了当时多层面的社会生活。
汉代的文人诗总体上并不发达,尤其是在西汉。钟嵘《诗品》说汉代是“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说的就是汉代文人诗的情况,大致符合实际情况。在西汉,文人较少进行诗歌创作。这构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诗经》构成了中国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但在汉代并没有得到延续,汉代上层文人即使偶尔涉及诗歌创作,也主要是对楚歌和乐府诗的介入,而对此前已经取得相当成绩的四言诗,却显出了基本绝缘的态势。除了韦孟创作的《讽谏诗》、《在邹诗》,韦玄成的《自劾诗》、《戒子孙诗》,汉代四言诗创作寥寥。汉代四言诗的这种发展局面,主要与其在国家礼乐仪式和文化中的特定功能有关。固定场合下特定应用性演奏的规定,使《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在先秦具有了上层雅化了的仪式意义,固化进了权威和象征意味,不可僭越和模仿,这就是先秦时期大家纷纷引诗赋诗而不自作诗的根本原因。在汉代,《诗经》虽然作为五经之一为上层文人所熟知,但却很少进行仿作,也正是对传统的遵守。(www.chuimin.cn)
东汉时期,文人诗的创作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四言诗有了较大的改变,已逐渐构成了诗歌创作的大宗之一(可参看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相关部分)。借助汉代乐府诗的兴盛,五言这一来自民间、新鲜灵活充满生气的诗歌形式逐渐被文人接受并尝试创作。班固的《咏史》虽被钟嵘批评“质木无文”(《诗品序》),但一直被公认为文人五言诗创作的引领式作品。其后出现的秦嘉、徐淑夫妇的《赠答诗》、蔡邕的《翠鸟》、郦炎的《见志诗》、赵壹的《疾邪诗》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外辛延年的《羽林郎》、宋子侯的《董娇娆》,似乎很能体现五言诗从乐府歌借鉴而来的痕迹。当然东汉时期代表五言诗最高水平的是《古诗十九首》和托名“苏、李诗”为代表的已失作者姓名的一批五言诗。这批作品的作者现在倾向认为是下层文人,因为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所流露的情绪、所体现的风格、所运用的词汇,均极为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较少体现上层惯有的思想禁忌和说教颂扬倾向。故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评价言:“观其结体敷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
成熟的五言诗的集结出现,表明继《诗经》之后,传统诗歌发展新的高峰已然到来。
参考书目:
王运熙.乐府诗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王运熙,王国安.〈乐府诗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9.
马茂元.古诗十九首初探[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
有关中国古代文学(上)的文章
第三章先秦诸子散文诸子散文的繁荣是以人文主义思潮的高涨为背景的。先秦诸子阐述自己学说之著作,即先秦诸子散文,不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也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格言体、语录体、对话体、专题论文等几个阶段。就总体而言,先秦诸子散文的基本趋向是由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先秦诸子散文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其深远。《孟子》与《庄子》是中期诸子散文的代表。......
2023-12-07
在陕西音乐风格中,欢音又称花音、硬音,曲调多用“6”“3”。苦音又称哭音、软音,曲调多用“4”“7”。古人有“秦筝声最苦”之说,其“声苦”所体现的就是苦音,其名来源于西北地区的地方戏曲。谱例1:“欢音”在秦声、秦腔中一般表达欢快、明朗、刚健、清新之类,但是秦筝多“苦音”,陕西筝曲里面大多都是通过按弦来改变原有定弦音阶的“苦音”。......
2023-08-25
王建称帝后,官至宰相,终身仕蜀。琵琶金翠羽[4],弦上黄莺语[5]。垆边人似月[7],皓腕凝霜雪。[1]韦庄《菩萨蛮》共五首,此处所选为一、二两首。清张惠言以为作于蜀中。今寻绎词意,应为黄巢起义时流寓江南所作。同光三年降于后唐,明宗拜为雍州节度副使。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精音律,通绘画,尤工小词,其《花间集序》为有词以来首篇词论。南乡子[1]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
2023-12-07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1]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夜,愈与吴郡张籍阅家中旧书[2],得李翰所为《张巡传》[3]。翰以文章自名,为此传颇详密。当其围守时,外无蚍蜉蚁子之援,所欲忠者,国与主耳。而贼语以国亡主灭[10],远见救援不至,而贼来益众,必以其言为信。二公之贤,其讲之精矣。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21],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22]。......
2023-12-07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5]。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袁术据有淮南,于建安二年在寿春私刻皇帝玉玺,自立为帝。曹操《短歌行》凡二首,本篇为第一首,抒写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欲招纳贤才,助其建功立业的意志。[1]本篇描写洛阳城经董卓之乱后悲惨荒凉的景象,共二首,此处所选为第一首,是建安十六年曹植随曹操西征马超,路过洛阳送别应玚、应璩兄弟时所作。将归谒东父,一举超流沙[5]。......
2023-12-07
今据此及《隋书》薛道衡、杨素、房彦谦诸传改。年未及冠,应幽素举及第。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宁为百夫长[4],胜作一书生。王夫之称此诗“裁乐府作律,以自意起止,泯合入化。”后因不堪病痛之苦,与亲属作别,自投颖水而死。鸦黄粉白车中出,含娇含态情非一。意气由来排灌夫[26],专权判不容萧相[27]。......
2023-12-07
第一节秦及西汉前期散文泰山刻石文[1]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文辞类纂》定为上中下三篇,此选为上篇。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11]。[9]齐明:东周臣,后仕秦、楚及韩。事见《战国策·东周策》及《西周策》。延敌,引进敌人。施及孝文王、庄襄王[1],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据《史记·秦本纪》,其即位三日而亡。......
2023-12-07
李白李白,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人,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遇赦,漂泊东南,依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卒于当涂。李白诗想落天外,豪迈飘逸,杜甫称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孟棨《本事诗·高逸》云李白初至京,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此诗写作年代,詹瑛系于天宝二年,安旗主编《李白全集编年注释》则系于开元十九年。......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