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原文】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庄子•德充符》
【译文】
假如在德行方面有超出常人的地方,在形体方面的缺陷别人就会有所遗忘。人们如果不忘记所应当忘记的形体缺陷,而忘记了不应当忘记的德行,就成了真正的遗忘。
道学玄理
快乐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在你背负沉重的时候,你一定要想办法变得轻松快乐。只有卸下了种种包袱,轻装上阵,从容地等待生活的转机,不断成长和完善自己,踏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懂得放手,才能拥有一份善于遗忘的成熟,才能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所以,善于忘记,欢乐就会常在。
庄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人们无须在那些错误中钻牛角尖,自寻烦恼。而是应该忘掉是非,忘掉一切的不快和烦恼,忘记是解脱的智慧,一个人如果把人生遭遇的不快总是记得很清楚,结果一定是有害于身心的。这样,才算是真正的逍遥。
曾获过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诗人布罗茨基在一首诗中这样呼吁到:“我要歌唱,为了忘却真实生活中的虚伪。为了记住,虚伪生活中的真实。”这正是生活的辩证法,这也是智者的品质。
有时,我们苦恼,是因为我们的记性太好。要知道,总是背负着过去的痛苦,夹杂着现实的烦恼,这对于人的身心是无任何益处可言的,反而会造成负面和悲观的生活态度。有位哲人说过:“记性不好的人,永远都会觉得生活清新有趣。”所以,一个人要想快乐,就要学会忘记。忘掉也是一种幸福。
有一天,美国前首相乔治和一位朋友外出散步。在走过一条长廊时,每走过一道门,乔治都要小心翼翼地把身后的门关好。
他的朋友提醒说:“你用不着关这些门呀!”
“应该的。”乔治说:“我这一辈子都在不停地关闭我身后的那扇门。因为,当我关门的时候,所有过去的事就都被关在后面了。然后,我就可以重新开始,毫不受影响地向前迈进了。”
乔治所说的门,就是过去的不快,而关门的动作,就是我们所说的“遗忘”,当你学会了“遗忘”过去的不快,就等于关闭了一扇不愉快的大门,使过去的那些纷扰再也没办法干扰到你了。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昨天你已经做完了你所能够做的事情。即使你昨天做过一些愚蠢荒唐的事情,你也应该尽快忘掉。因为,明天是崭新的一天,明天要好好开始,使你的精神昂扬振奋,不至于因为过去的错误而成为未来的累赘。”
正如爱默生所说,一个人不应该以悔很的心情来结束一天。走过了,就要把所有不顺意的事情忘掉,才不至于影响崭新一天的开始。
心理学家柏格森说:“脑子的作用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记忆,它还帮助我们忘却。”就是在于提醒人们,要不停地对自己的不健康情绪进行清理和调整,巧妙地剔除不该存在的记忆。否则,人可能因为沉浸在一件件痛苦的往事中不能自拔,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脚步就会蹒跚艰难。那么,什么是不该忘记的,什么又是应该忘记的呢?
(1)别人对我们的帮助,不可忘。别人的愧对,应该忘。
阿拉伯名作家阿里,有一次跟吉伯和马沙两位朋友一起旅行。当三人行至一个山谷时,马沙失足滑落,吉伯看见后拼命拉他,这才将他救起。于是,马沙就在附近的大石头上刻下了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后来,三人继续走了几天,来到了一个河边,吉伯与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个耳光,马沙就在沙滩上写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耳光。”
待到他们旅游回来后,阿里好奇地问马沙:“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上,将吉伯打你的事写在沙上?”(www.chuimin.cn)
马沙笑着说道:“我将永远感激吉伯救我的事,所以将它刻在很难被磨灭的石头上,也代表了我会把他对我的恩情永远记在心里。至于他打我的事,我将它写在了沙上,因为字迹会随着沙滩的流动而被覆盖,我也会将仇恨忘得一干二净。”
古往今来,不计前嫌化敌为友的佳话举不胜举。这些故事就是让我们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别人的怨恨,这样的人生才会时刻充满阳光。
(2)忘记那些不可挽留的事。
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是我们错过的,这其中有很多悔恨,也有很多遗憾。但是,如果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就会成为生活的包袱,对我们的身心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只有甩掉那些无法改变,也无法挽留的事,把它们打入历史的坟墓中,才能展开全新的生活,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每一个明天。
庄子认为,当虚空的记忆占据心灵后,含有心灵的躯壳只不过是一种为人的标志。因为虚空记忆本身无任何感情色彩,它只会侵蚀我们的希望和耐心。所以,你对生活的感觉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与选择,对于生活,我们要抱着发现和欣赏的心态,对于包袱,我们要抱着坚决抛弃的心态。我们要时常反省自己是否还对曾经那些念念不忘的事执著于心,它们是否已经影响到了我们正常的生活。
有人认为忘记很难,说过去的事给自己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就像刻在了脑海里。其实,换个角度想,忘记也很容易。只要把时间倒转,让自己回归原始心态就可以了。
曾有一个长相俊俏的女孩子因为一些事情想不开,准备投河自尽,可是就在跳下水不久,就被正在河中划船的老艄公救上了岸。
艄公问:“你年纪轻轻的,为何自寻短见呢?”
女孩子哭诉道:“我结婚两年,我爱自己的丈夫,可如今丈夫却遗弃了我。你说,我活着还有什么奔头呢?”
艄公接着问:“两年前你是怎么过的?”
女孩子说:“那时候我过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啊!”
艄公又问:“那时候你有丈夫吗?”
“没有。”
“那么,你不过是被命运之船送回到了两年前,现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了!”
女孩子听了艄公的话,心里顿时敞亮了,告别艄公,开始了轻松快乐的生活,再有没有对生活感到绝望过。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利,因此,每个人都会遇到痛苦、挫折乃至失败,这些事都会使人产生或多或少的负面情绪。如果总是处理不好情绪,必然会给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
痛苦和遗憾虽然发生了,可我们的生活却依然要继续,我们不能改变事实,能够改变的只有我们的心情和记忆,躲进痛苦的回忆里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能够做的,只有学会忘却,记住美好的,忘却痛苦的,心灵自然会更清爽。为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不好的精神状态,我们也必须要学会忘记。
潮涨潮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一切都随其自然吧,就像庄子说的:“至德人,忘去自己,无心用世;神明的人,忘去立功,无心作为;圣哲人,忘去求名,无心胜人。”一个人行走在人生的路途上,就是一个不断探求,不断醒悟,不断发展的过程,忘却是一种幸福,忘却是一种境界,忘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学会忘却,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勇敢快乐的人!
心灵小憩
不要再因为担忧和悔恨过去而错过未来更好的机会,不要让那些无谓的往事,带走了你的欢笑,带走了你生活的乐趣。你必须学着把它们从你的生活中赶走,从你记忆的石板上彻底抹去,甩掉痛苦,选择快乐。
有关道可道的文章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人为了治理建立了制度,确立了名分,名分已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可以避免危害。过分的吝啬必定会付出更多,聚财过多而不施以济众,必会引起众怨,招致后患和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才不会遭到危险。他们不知足,更不知止,最后栽进了罪恶的泥潭。后赐和自尽,并给他定了20项罪名。从此退而不隐,强而不显。......
2023-12-06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然而,世事难料,子桑户因意外死去了。道家的生死观是建立在对生命与死亡的大彻大悟基础之上的。追求道家多崇尚的这种快乐,第一个前提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爱惜生命,不以生累形,不以死累心。道家以博大的胸襟看待生存与死亡,不为生所累,不为死所羁。这样珍贵的生命,应该用以追求快乐,而不是沉溺于痛苦。生于自然,死于自然,才能不为之迷乱。......
2023-12-06
“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但人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人们对外在的渴望和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对心灵的关注。过度重视那些物质的、有形的财富,反而会造成心灵的贫穷。当人类对心灵失去关注,就意味着人类对自身失去了关注。......
2023-12-06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凡此种种,皆是杨修的聪明触犯了曹操,他急于显示自己的有用之处,结果反被用处所害,这就是不懂得“无用之用”道理的教训。所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依据“有无相生”和“无用之用”的理论,提出君主应实行无为而治的说法。无为,有的时候恰恰是大为,无用,也可能是大用。......
2023-12-06
“道”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也就是说归根结底人应该顺应“天”的规律,以适应自然的要求,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说,人一旦达到“无我”的境界,就没有什么忧患了。庄子已经看不到自己,而是和自然合一了,这就是“无我”的境界。“齐物”和“物化”的本质就是“物我”两忘,达到“无我”境界。......
2023-12-06
道学玄理“上善若水”这四个字,这是老子最精华的思想,意思是说人类最美好的品行就应该如水一样。水这种顽强而豁达的精神,在告诉我们,即使是处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最困难的遭遇下,也要安贫乐道,顽强坚韧,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所以先哲才发出了“上善若水”的赞叹!而水的德行则是最接近于“道”的。......
2023-12-06
动物与动物之间严格遵守了自然平衡法则,比如,肉食动物会随着草食动物的繁盛而繁盛,当抑制了草食动物的扩张,不仅保护了大草原,而且草食动物得到了压制,肉食动物的数量必定随之减少,这就是动物世界生生不息的和谐平衡法则。所以,凡是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是必将遭到大自然的严厉惩罚。正因为大自然遵守了平衡的法则,万物才能自在地生存和发展,各个物种间才能相克而相生。......
2023-12-06
与其毫无希望地死死守着,倒不如痛痛快快地放手,当你顺应了它,说不定会遇到意想不到的转机。人在无法改变不幸或不公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失明后的塔金顿连自己都没想到,他依然承受过来了,他依然没有放弃快乐地生活,他这才知道,原来当很多你认为无法想象的事情真的降临时,你除了接受,并快乐地去适应它,别无选择。为了恢复视力,塔金顿在一年之内做了12次手术。......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