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班主任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成果

班主任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成果

【摘要】:浅谈班级工作中的审美教育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从实施审美教育入手,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应。班主任如果明确了美育的意义和宗旨,在班级工作中,处处时时都会发现审美的因素,发现美的内容和形式,以进行审美教育。在班级工作中,环境美的基本要求是:净化、美化、绿化。在班级工作中主要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

浅谈班级工作中的审美教育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的学生能不能全面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教育思想及工作方法。班级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从实施审美教育入手,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应。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是通过对社会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欣赏、鉴别,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有助于学生追求真理,发扬善性,增进健康,促进各种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美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辅德”、“启智”、“健体”、“促劳”的重要功能。

关于审美教育的效果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很多教育实验都表明,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智商较高,学习成绩较好。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研究表明,学生听莫扎特的音乐,10分钟后进行智商测验,某些学生分数提高了。德国美学家朗格认为:“一个国家的人民,假若能多方面发展艺术才能,就能在经济上比其它国家占有更优越的地位。”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美育对于成才的重要性,对于国家未来的重要性。所以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很多地区创造了“乐园教育”、“希望教育”、“美乐教育”、“快乐教育”、“合格加特色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这些新的教育模式无一不是渗透了美育。

在学校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实施美育具有最便利的条件。班级工作中,无论是开展班、团活动,或是进行日常管理;无论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的理想,都包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班主任如果明确了美育的意义和宗旨,在班级工作中,处处时时都会发现审美的因素,发现美的内容和形式,以进行审美教育。

美是形象直觉的,完成美育的全过程是诱导启发式的。所以,审美教育必须以审美实践活动为中心点。它不是对美的事物的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映和参与过程,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它渗透着感受、体验、思维、再创造活动,并形成一定的审美判断力。青年学生都有爱美的天性。他们向往美,追求美,从衣着打扮到道德情操,从仪表风度到人格完善,都想达到美的境界。但是,由于认识的局限,常常又不能分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甚至以丑为美。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实施美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以抵制社会丑恶现象及校内的不良现象的影响;培养学生表达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班级美育的途径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通过艺术活动的开展进行美育

艺术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其形式有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电视等。各种艺术作品都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因此更具有感染力,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班主任可组织各种艺术兴趣活动小组,如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文学、戏剧等兴趣小组,举办美学及各类艺术欣赏常识的讲座、组织参观美术展览、进行音乐欣赏、举办文艺晚会、交流观后感、举行各种比赛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实践机会,也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艺术兴趣,使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艺术才能。

二、通过体育活动进行美育

班级体育是指班主任教育和组织本班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全班学生健康水平的活动。班主任除抓好早锻炼、课间操、眼保健操外,还可组织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球队,以及棋类兴趣小组,经常开展小型比赛活动。这些活动均要求活动中的人展示力量、敏捷、和谐、机智等人体美的基本要素。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审美因素,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

三、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大自然既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又是美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一。在大自然中进行美育的范围是十分广阔的:巍峨的山岳,浩瀚的海洋,滔滔的江河,璀灿的群星以及名胜古迹,庙宇宫殿,都有丰富的审美因素。班主任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郊游,游览名胜古迹等,让学生直接感受和鉴赏自然的美妙,在活动中结合自然景物和名胜古迹,讲述科学知识、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诗词,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和理解自然景物、人文景观的深刻含义,从而激发其深深的爱国之情。在加深对自然美感受的基础上,可开展摄影、写生、采集标本、创作诗文、撰写游记,以提高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www.chuimin.cn)

四、通过日常生活进行美育

日常生活在学生的整个生活中占有相当多的时间和空间。它对学生的影响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影响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其内容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学校的环境

环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程度。就个体而言,它既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又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反映。美的环境能使学生感到舒适、愉快、心情开朗、专心致志,有益于学习,有益于健康。在班级工作中,环境美的基本要求是:净化、美化、绿化。如:不乱扔乱吐,不高声喧哗等,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既注重个人卫生,也注重教室、校园、公寓寝室的卫生。要建立值日制度,勤打扫,勤检查,勤评比。学生布置教室、寝室时,要及时进行指导,要求其风格既符合特定环境的氛围,又符合特定的审美情趣。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绿化、美化校园环境的各项劳动,参与布置学校宣传栏等,爱护校园的花草树木及一切公物、设施。

2.人际关系的和谐美

人际关系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由交往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在班级工作中主要是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谐、温暖的集体,可以使学生时时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班主任应对每一位学生倾注爱心,及时了解他们的困惑、需要,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可开展“一帮一”、“献爱心”、“集体生日”、“探望病人”、“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在班级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氛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同学的爱,使之从中受到鼓舞,对前途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3.仪表、言行美

一个人的衣着仪表、举止言行表现着他的外在美,其实质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体现着他的审美观点和精神面貌。班主任在贯彻《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中专生着装要求》、《中专生礼仪》时,可开展“校服设计”、“服饰表演”、“礼仪表演”、“编演小品”、“漫画比赛”等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明白着装应符合人物的年龄身份,着装要分地点场合;不论在社会、家庭,还是在学校,言行都应符合礼仪规范,应养成讲究文明礼貌的习惯。

美育效果是潜移默化的。在班级工作中,如果遵循美育自身的规律施教,就一定会有收获。

一位哲人曾说过,“一旦学生成为审美的人,人类的理性也就被挖掘出来,情操才可陶冶,品性才可砥砺,人格才可升华。”美育的效果是隽永的,它可以影响人的一生。愿它为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