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个伦敦人,也没有任何一个带兵攻打中国的军官,会认为该场战争与鸦片有任何关系。盖尔伯教授有所不知:在鸦片战争时期当然有不少伦敦人认为该场战争与鸦片有密切关系,但是现代人已经被诸如盖尔伯教授的高论蒙蔽住了,极少人知道当时英国有着非常强烈的反对鸦片贸易及鸦片战争的群体。......
2023-09-18
初唐几位帝王常会怀念自己的祖先。唐太宗和高宗在将自己的祖先追封后,又为他们修建了辉煌的陵墓,高耸的封土,独特的石刻,今日的残破无法遮盖住当年的皇家气象。不遗余力地修陵,恰好说明了李唐祖籍其实就在这里。两座唐陵,不知不觉中在探索着一个历史谜案。
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代祖宣皇帝李熙的建初陵和第三代祖光皇帝李天赐的启运陵,二陵共茔,人称“大唐帝陵”,也称唐陵。李渊两位祖先的生平,史籍记载比较简略。《旧唐书》等书说,李熙在北魏时为金门镇将,“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曾担任瀛州刺史。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六月二十二日追尊为宣简公。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追尊宣皇帝。李天赐是李熙的儿子,“仕魏为幢主”,西魏大统年间赠司空。唐高祖武德元年追尊为懿王,唐高宗仪凤年间追尊光皇帝。
两位祖先死得够早的,当时也仅是一般的中下层官员,想不到几代后子孙发迹了,打下了整个天下。高祖时为自己的祖父李虎修陵墓,但还不好意思为李虎的祖父和父亲修陵,因为两人实在没有什么重要的功绩留存下来,只能追加个封号而已。那么,今存的这两座唐陵究竟是什么时候造的?根据现存资料,已无法清晰知道了。贞观二十二年(646),唐太宗派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可见这一年陵墓已经修造完毕,唐太宗只是让三位官员将陵墓具体形状画成图呈进到中央,让他看看。因此有人估计陵墓开始修建于唐太宗时期,应该是比较可信的。麟德元年(664),唐高宗颁敕说:“宣简公、懿王陵墓并在赵州,各宜配守卫户卅人,仍令所管县令专知检校,刺史岁别一巡。”这一年,二陵已经完全造好。二陵的名称是在仪凤二年才定下来,这年五月一日,追封二陵为建昌陵和延光陵。之后至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下诏改成建初陵和启运陵。
两位李唐祖先生活的时代约在北魏后期,其葬地当时属南赵郡广阿县,唐朝为赵州象城。因为此地有两个祖先的陵墓,天宝元年(742)改为昭庆县。北宋时又改为隆平县,民国间与尧山县合并为隆尧县。陵墓所在位置,在今天河北省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庄乡王尹村。两陵在唐代的规模,根据史书记载,建初陵高四丈,周回八十步。启运陵高四丈,周回六十步。二陵共茔,周回一百五十六步。可见陵墓封土高大,有专人守卫,当地州县官员每年都要到此巡视祭祀。终唐一代,陵区庄严肃穆,保护完好。
不过历经千年沧桑,至明清两代,现在的陵区反而比周围地面低1至2米,成为一片洼地。陵墓荒芜残破,石刻倒地,陵墓上的封土早已不知到哪里去了,根本看不到围墙、阙门等建筑遗迹,究竟原来陵区有多少大,已很难确定。20世纪80年代,当地百姓在加深一砖窑窑道时,于地表下1米深处发现砖墓室顶部,后又在其南25米处发现另一砖室墓的券顶,方知二陵墓室位置,当地文物部门当即加以填封。其中一墓往南约25米,发现砖瓦和建筑遗址,面积很难确定,估计是当时献殿一类建筑的遗址。再向南约70米为陵区神道北端,神道向南长约100米,东西宽40米,低于周围地面1米多。原有石刻至少20件,分列于神道两侧,可分为八对,每对基本对称,东西间距32米左右。今保存的石刻,自南至北主要有石柱华表一对、石飞马一对、石鞍马两对、石翁仲四个、石狮一对。这些石刻以写实为基础,体现了初唐建筑师追求内在神韵和气势的艺术匠心。(www.chuimin.cn)
唐陵正东偏南500米处有陵墓的附属建筑光业寺。光业寺在高宗总章年间(668~670)“奉敕置是额”,是皇帝亲自起的名称。开元十二年(724),赵州刺史田再思等官员率邢、赵二州三县百姓将寺院整修扩建,当日的寺院金碧辉煌,一派皇家气概。寺中主要供奉唐景皇帝李虎(即李天赐子)的玉石真容,因“为像为陵置寺焉”。此后寺院历经兴废,单明清两代就兴修过七八次,今庙已毁,遗址早成了耕地,惟一幸存的是一通唐代碑刻,于开元十三年六月在大佛堂建成之后,立于中殿东侧。今碑已断为12块。
李唐皇室世系,自古以来一直是一大谜案,有人认为是出自于陇西李氏,有人认为是赵郡李氏。陇西和赵郡,东西相距300余里,究竟来自于哪里,谁也无法肯定。记载唐朝的主要资料《旧唐书》和《新唐书》都说李氏出自于陇西,说明唐末宋朝这种说法已十分流行。五六十年前,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对李唐的世系发生了怀疑,他根据隆尧唐陵以及《光业寺碑》的碑文,认为隆尧唐陵所在地就是李唐的祖籍。他指出,李熙和李天赐父子共茔而葬,就是族葬的一个例证,“李氏累代所葬之地即其家世居之地,绝无疑义,而唐皇室自称其祖留居武川之说可不攻自破矣”。一些学者认为,皇帝亲敕修建祖陵、亲诏封祖帝号于象城的历史事实,是其祖籍出自于赵郡的最有力证据。如果此地不是皇家祖籍,作为一国之君,绝不会贸然行事,为天下后世所笑。至于把李唐祖籍改为陇西,是玄宗天宝以后出现的事情,应是后人的伪托,至少在李渊建唐后的120多年间,唐宗室庙先祖均未涉及陇西。
隆尧唐陵建好后,李唐皇室的帝王们大概从未光临过。李渊生于长安,世袭爵位,可能从没到过并不显赫的象城故里,他只是立李熙为始祖,并未修陵和进一步追封帝号。到唐太宗和唐高宗突然怀念起祖先来,先是追封,接着修陵,搞得轰轰烈烈,他们自己到底是否去过祖籍地,史料没有记载,不得而知。
依靠后代发迹而修建的两座唐陵,饱经风雨沧桑,其残破的景象似乎还在轻轻地向人们诉说着它们过去的辉煌。
有关中国王陵之谜的文章
没有任何一个伦敦人,也没有任何一个带兵攻打中国的军官,会认为该场战争与鸦片有任何关系。盖尔伯教授有所不知:在鸦片战争时期当然有不少伦敦人认为该场战争与鸦片有密切关系,但是现代人已经被诸如盖尔伯教授的高论蒙蔽住了,极少人知道当时英国有着非常强烈的反对鸦片贸易及鸦片战争的群体。......
2023-09-18
构成强烈对比的是留在中国大陆的一群学者。还好他活得够久,经历了“文革”,后被誉为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中央的考古人员不够,后来各省就陆续成立了自己的文物队和考古队。丰富的考古新发现,让这样的解释架构越来越难应对。更麻烦的还有长江流域的考古发现。还有,在各地考古遗址发现大量的城墙遗址,绝大部分是夯土墙基。这些考古发现,彻底改写了中国历史。......
2023-08-28
考古人类学系被戏称为“挖死人骨头”,说老实话,考古学家还真的很在意死人骨头。为什么要这样麻烦地进行二次葬?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陪葬?为什么放在这里?考古学很大一部分靠概率,靠运气。但考古就是这么一回事。而且不管怎么努力,甚至运气也够好,考古能发掘出来的东西,毕竟还是像一幅总共由3600片拼图碎片构成的大拼图,却只是东一个,西一个,给了360片,要我们去解答:这拼图上到底画了什么?......
2023-08-28
在此之前,卢瑟福已于1898年发现一种比α和β射线穿透力更大的射线存在,这就是维拉德1900年所确认的这种射线。后来卢瑟福把它称为γ射线,并于1914年确定了它是一种波长比X射线更短的电磁波。贝克勒1899年发现β射线在磁场中偏转的方向与阴级射线相同。为了揭示α射线的本质,卢瑟福作了多年的努力。1902年,他用强磁场使射线发生的偏转,证明了它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流,这种粒子被称为α粒子。......
2023-11-24
他们所到达的海域,就是40年后巴芬探险队发现并命名的巴芬湾。到达茫茫的巴芬湾后,意志坚定的弗罗贝舍队长并不惊慌,他依靠自己熟练掌握的六分仪,牢牢地控制着航船向西北方向前进,并确信300年前马可·波罗到过的中国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西北航线第一批探索者1500年,葡萄牙人考特雷尔兄弟,沿欧洲西海岸往北一直航行到了纽芬兰岛。......
2023-07-23
唐陵陪葬墓中出土了大量的三彩,有器具、人物俑和动物俑,多彩多姿,是唐朝政治、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唐三彩是唐代劳动人民对世界物质文化的贡献之一。由于几个重要的唐代帝陵都没有被打开,是否有三彩不得而知,而今日发现的三彩主要集中在唐陵陪葬墓中。迄今发现的三彩主要集中在帝陵陪葬墓的皇族和贵族墓中,其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看法。唐陵陪葬墓中的三彩以人俑和动物俑最为著名,在造型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2023-12-04
在雷台附近居住的,是原武威县新鲜公社第十三生产队的农民。他们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决定就近取材,在雷台东南角开挖战备地道。那一天,大家在队长的带领下,拿着铁锹、洋镐,来到雷台脚下。雷台下面发现古墓的消息在武威县新鲜公社传开了,公社书记得知消息,立即派人封存墓葬洞口,并将此事上报了武威县金羊区,金羊区保卫干事张有随即报告给武威县委。......
2023-08-07
新疆木乃伊新疆木乃伊出土于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属于游牧民族的木乃伊。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新疆木乃伊意义重大,它让人们对东西方的文明交流时间有了全新的分析判断。在发现新疆木乃伊之前,学界一直认为,在公元以前,欧洲人不曾进入过中国。由于保存完好,这些木乃伊的面部特征十分明显。新疆木乃伊开启了重要的历史发现,让人们鸣谢千年古人。这些木乃伊在世界考古史上将占有重要地位。......
2024-06-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