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绩效文化的推动下,IBM(中国)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结果导向,奖惩分明,以差异化的薪资制度和晋升制度来激励员工挑战自我,从而实现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的提升。本书将从文化冲突的视角来研究和论述在华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研究在华跨国公司如何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以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减少文化冲突,创造有利于经营发展的最佳文化氛围。......
2025-09-30
2.2.1 企业文化的定义与本质规定性
谢恩和霍夫斯泰德对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的定义最有代表性。谢恩(1984)认为,“企业(组织)文化是一个给定的组织在其应对外部适应性和内部一体化问题的过程中,创造、发现和发展的,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正确地认识、思考和感觉上述问题的基本假定(Assumptions)。”霍夫斯泰德(G.Hofstede)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心理”及组织的潜意识,就是“集体的思维模式(Collective Mind‐set)”[13]。
在《企业文化与经营绩效》一书中,哈佛商学院科特和赫斯克特教授指出,“人们谈论所谓‘企业文化’,通常他们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企业文化产生的必要条件,在于企业成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保持相互间交往,并且无论从事何种经营活动均获得了相当成就。”[14]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文化的几个特点:(1)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2)企业文化中,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并存;(3)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在长时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的。
美国学者雷特·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上下一致信奉和遵循的无形的行为规则,包括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它提供了员工们共同的方向,并指导着他们的日常的行为,决定了公司英雄的类型,以及公司文化中的神话、仪式和典礼;英雄人物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和中坚人物;典礼与仪式是传播和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方式;文化网络是企业非正式的沟通渠道,它传递和反馈着企业文化的信息[15]。
中国学者对企业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16]
魏杰认为:“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是从内在上约束和激励人的价值理念。”[17]
企业文化是有结构性的,人们通常分为四个层次: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或文化观念,它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经营哲学、企业精神、管理风格等。它是企业文化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源泉。
制度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是企业精神的具体化,是实现精神文化的载体和保证。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精神文化必须要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正式制度与规范,才能被广大员工接受和认可。
行为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行为层面,它是以人的行为为表现形态,是员工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员工的具体行为所折射出的“文化”;二是企业为规范员工的行为而制定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和表现,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也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和反映。(https://www.chuimin.cn)
物质文化,是指企业文化的物质层面,它是由企业人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所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主要包括:(1)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2)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和设计等。它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
阎世平认为,应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来定义企业文化[18]。
静态层面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绝大多数员工当下认同的价值观,以及在该价值观支配下形成的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包含四个方面的含义:(1)普遍性——必须为绝大多数(而不是少数)员工认同并付诸实践;(2)当下性——必须为员工当下(而不是过去或未来)认同并付诸实践;(3)认同性——必须为员工自觉认同并自觉遵守;(4)引导性——企业文化必须是已经转化为员工的行为习惯、行为准则、行为方式、价值理念,并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指导。
从动态层面来看,企业文化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企业文化的变革,是指由于企业文化特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企业文化整体结构的变化,其根源在于组织生存、发展的客观条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当企业原有文化体系难以适应组织经营发展的需要而陷入困境时,就必然会通过文化变革来创建新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变革是使企业文化产生飞跃的重要契机,对组织文化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以上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表述,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并无本质差别,我们可以把企业文化的本质规定性归纳为以下三点。
(1)企业文化是难以改变的。企业文化的结构相对稳定和持久,即涉及物质层面、行为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一种制度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而一旦形成后,则又是稳固的、不易改变的,这就是企业文化的惯性。
(2)企业文化是一种无意识。企业文化对于员工来讲,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员工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并没有感觉到被强迫。让企业员工高度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念,并且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才意味着文化的长期的胜利。
(3)企业文化的意义来自于全体成员的认可。企业文化是指被企业所有员工或绝大部分员工所共同认可,这是一种群体意识,如果只是被部分员工所认同,则不能称之为企业文化。
相关文章
在高绩效文化的推动下,IBM(中国)公司的绩效管理制度强化结果导向,奖惩分明,以差异化的薪资制度和晋升制度来激励员工挑战自我,从而实现个人绩效和企业绩效的提升。本书将从文化冲突的视角来研究和论述在华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研究在华跨国公司如何与中国文化有机融合,以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减少文化冲突,创造有利于经营发展的最佳文化氛围。......
2025-09-30
制度本身即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与文化更好地对应起来,本书更认可关于制度的狭义定义。当制度变迁时,人们可能会相当迅速地调整他们的价值观,从而与新的制度相适应。......
2025-09-30
特别是近年来,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在理论上对其文化冲突的关注并不是很充分。因此从文化冲突的视角来研究在华跨国公司的绩效管理,可以更深层次、全方位地理解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情况。文化冲突尽管是普遍存在的,但在文化冲突中奋勇前进,更能显示出强者的风范。......
2025-09-30
文化是人类社会智力发展的证据、文明,如艺术、科学等。[2]这样,在更完整、更广阔的意义上,文化这一术语被定义为“表述任何特定人类群体世代相传的本质特征。”生活方式包括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而文化是各种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的整体,作为文化的生活方式,代表民族特点[7]。我们以此出发,来探讨文化对于绩效管理“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2025-09-30
同时,对东道国政府的目标、政策以及行动的分析,应该成为海外子公司战略形成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外子公司的角色和战略以及海外子公司不同战略之间如何协调并发生作用是海外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重点内容。......
2025-09-30
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战略具有其独特的战略范畴和战略特征。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职能战略与公司总体战略必须保持一致性。这样一个复合的结构背景,提供了本书对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成长与发展战略进行实证研究的前提。假设7: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股权比例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母公司全球战略的调整。......
2025-09-30
这一理论模型为系统比较和深入剖析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的成长与发展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合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战略演进模型的分析和两次问卷调查研究结果......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