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戒怒为福,发牢为祸-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戒怒为福,发牢为祸-脾气没了福气来了

【摘要】:怒气不可乱施,牢骚不可乱发嗔恚之心一起,就会引起许多的业障,人的名声、荣誉会因嗔恚之心而收到破坏。皇帝李渊把刘文静兄弟俩抓进监狱,派裴寂和萧数出面审问。远在长春宫的李世民得知这一重大变故后,接连上了好几道奏章,为刘文静说情。所以,自己在生气的时候,要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千万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口不择言,乱发牢骚一通。

怒气不可乱施,牢骚不可乱发

嗔恚之心一起,就会引起许多的业障,人的名声、荣誉会因嗔恚之心而收到破坏。人只要脾气,所拥有的功德就失去了。所以,我们要牢记:怒气不可乱施,牢骚不可乱发。

其实,要求每个人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有的人由于性格的原因,脾气暴躁,容易动怒。哪怕一点儿在别人看来不是事的事,都会引起他们的怨气和怒火。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他们因为小事而怨声载道,满腹牢骚,这样,就会结缘于无形之中。

唐朝初年的刘文静,很久以来都对裴寂心怀不满。他认为自己才干比裴寂高,又建有军功,职位却处在裴寂之下,心里很不平衡。某年春天,身任民部尚书的他却被支到外地,他怀疑是裴寂从中捣的鬼。当裴寂率军出征晋州之后,朝廷大事缺乏精逋实务的相才打理,李渊才将刘文静调回长安

当裴寂因战败而灰溜溜地返回京城以后,刘文静多少有点幸灾乐祸,但他没想到,李渊很快便恢复了裴寂的职务,依旧把无比的宠信加在裴寂身上。刘文静真的嫉妒了,想当初,他战败归来后,被削官好几个月,通过第二次征战胜利,才恢复了原来的职务。相比之下,李渊对裴寂有多偏袒啊!于是,刘文静本能地对裴寂产生了较大的抵触,每次在朝堂上商议军政要务,都要与裴寂对着干,裴寂对他也是如此,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两人的关系急剧恶化。

一次,刘文静和弟弟刘文起在家中喝酒,他借着酒劲向弟弟发了一大通牢骚,越说越激愤,后来简直无法控制情绪,便乘着酒兴,拔出佩刀砍在屋柱上,谩骂道:“我迟早要杀了裴寂这王八蛋!” 那段时间,他们家中很不宁静,多次闹起了妖怪。刘文起这人很迷信,便招来巫师在星光下被散头发,口中衔刀,作法镇邪。

这两件事,都被刘文静的爱妾桃儿看到了。桃儿最近在与其他美女争风吃醋中失了宠,对刘文静满怀怨恨,回家省亲时,便把所看到的情况和哥哥讲了。她的哥哥以为刘文静真的要谋反,怕连累了自己,急忙向朝廷揭发了刘文静的异常举动。

皇帝李渊把刘文静兄弟俩抓进监狱,派裴寂和萧数出面审问。刘文静招供:太原起义之初,我作为司马,大致和裴长史的名位差不多。而今他做了仆射,身为第一宰相,住着上等的住宅。而我刘文静官职跟众人差不多,年年东征西讨,老母留在京师,住个房子都还漏雨,心里实在是有些不满,醉酒后控制不住,才口出怨言。

当李渊看到这些供词后,便对群臣说道:“凭着刘文静这些话,就足以证明他想谋反。”礼部尚书李纲和内史令萧烈竭力辩说刘文静并无谋反之意。远在长春宫的李世民得知这一重大变故后,接连上了好几道奏章,为刘文静说情。他说,当初在晋阳筹划起义时,是刘文静最先定下了西取长安的非常之策,然后才让裴寂知道;等到平定了京城,两人的待遇差距太大,所以刘文静才日出怨言,这绝不是谋反。请父皇明察。(www.chuimin.cn)

李世民历来对李渊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辩护使李渊产生了犹豫,但裴寂却有意把话朝李渊最忌讳的地方挑:“刘文静的才干谋略的确超过常人,但他的个性粗疏、凶险,对皇上您和我的怨恨藏了很久。现在天下还没平定,外有强敌逼近,如果将他赦免,必定留下大患。”

李渊正为了山西的危情而处在极大的焦虑之中。听了裴寂的调唆,他杀机陡起,终于下令处死刘文静和刘文起两人,并将他们的家产抄没。

刘文静的死,正是死在了乱发牢骚上。在一种不平衡心理地催发下,他说出了要杀裴寂的话,原本只是想发泄一下心中的积愤,没想到正好让裴寂抓住了把柄。为自己招来的杀身之祸。

所以,自己在生气的时候,要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千万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口不择言,乱发牢骚一通。这样虽然发泄了自己的一腔怨气,但却不知会为自己留下无尽的隐患。

在通常情况下,对于解决问题来说,生气、发牢骚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有时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很多人常常无所忌惮地发牢骚,不把满腔的怒气发泄干净就不痛快。殊不知,这往往就是灾难降临的前兆。

品悟人生

嗔恚之心一起,就会引起许多的业障,人的名声、荣誉会因嗔恚之心而收到破坏。人只要脾气,所拥有的功德就失去了。所以,我们要牢记:怒气不可乱施,牢骚不可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