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厅的形象工程和罗崇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教育厅的形象工程和罗崇敏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摘要】:1教育厅的“形象工程”罗崇敏特别探讨过“人文”这个词。我们的镜头回到了2007年12月22日,罗崇敏从红河州来到教育厅上任的第一天。但看到教育厅管理上的种种乱象,他依然不能免俗,得烧几把火才行。不久,人们惊讶地发现,教育厅彻底变样了。任何人来到教育厅,无须查验身份证,像厅里的工作人员一样自由出入,连内急的过路市民都能进来享受一回免费的“五星级”厕所。很多兄弟厅局、单位纷纷赞赏和羡慕教育厅解开门禁的举措。

1 教育厅的“形象工程”

罗崇敏特别探讨过“人文”这个词。他认为,“人文”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准则。如果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论,强调教育的经济功利性,必将导致教育价值流失、教育品质异化,使教育沦为“目中无人”、见物不见人的教育,这也是我国公民素质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实现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必须提高教育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我们的镜头回到了2007年12月22日,罗崇敏从红河州来到教育厅上任的第一天。

云南省教育厅坐落在昆明市学府路。一栋十余层的银灰色大楼,被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约束在西北一隅。

听说新任厅长要来,很多干部职工早早等候着,兴奋而忐忑。

罗崇敏边和大家打招呼,边向厅里走。教育厅前面是一条狭长的坪,在立交桥的高压之下,这个前坪仿佛弹丸之地。坪里密密麻麻摆满了车,留给人走的位置很少,簇拥在罗崇敏周围的人,绕前绕后、蹦上蹦下、穿左穿右,把一个迎接新厅长的自发仪式弄得有些滑稽。

走进大楼前厅,有五六个保安,有的在向领导敬礼,有的拦着来访的客人,要求查看身份证,有的在负责登记簿,有的在走来走去……

罗崇敏和自己的助手、同事们开了个短暂的见面会,说了几句话,就在办公室同志的陪同下,把办公大楼从一层到顶层前后、里外巡视了一遍。这栋办公楼里集中了教育厅的36个处室,包括25个行政单位和11个事业单位。每一家办公室的门都不一样,有木门、铁门、防盗门,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罗崇敏看了连连摇头,幽默地对办公室的同事们说:“教育厅真是‘政出多门’啊!”

这天晚上,他到自己的新办公室加班。坐电梯到八楼,刚出电梯,就看见两只肥硕的老鼠大摇大摆地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他走上去,那两个家伙竟然见惯不怪,照样用爪子刨食,没理这位声名赫赫的厅长大人。

罗崇敏深受刺激,他非常生气:“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一个好形象,那外面来的人就不会对我们有好印象。情况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还熟视无睹,那我们想做什么人!做大老爷儿们,还是公子哥儿们?做懒散的闲汉,还是没有自尊的伧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罗崇敏不喜欢这句话。俗不可耐,典型的中国式行政风格,追求短期效应和轰动效应。但看到教育厅管理上的种种乱象,他依然不能免俗,得烧几把火才行。所不同的是,他想让这些火种传承下去,借此将云南教育事业越烧越旺。

不久,人们惊讶地发现,教育厅彻底变样了。

办公楼焕然一新。以前灰不拉叽的模样变成白面长身的“美人”,在蓝天白云下仪态万方。

前坪停得满满当当、横七竖八的车不见了,而是一条清爽的花木绿化带,虽然地方不大,也不太规则,但花芳叶翠,玲珑有致;一面斜斜的流水墙,清流漫注,大约取“润物细无声”之意;旁边立一天然巨石,上刻“教真育爱”四字,正对着迎来送往的大门。

教真育爱,正是罗崇敏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真谛。

楼内,一律红木白墙,灰亮地面,纤尘不染,一芥难侵,洗手间的洁净可与五星级宾馆媲美。每间办公室墙上均贴着“无烟单位,请勿吸烟”的温馨提示。

来宾发现了更大的变化。一进门,急急拿出身份证,保安看都不看,微笑着一挥手,请进。不看身份证?不要登记?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自由出入教育厅!这在其他政府部门可是闻所未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何况是接二连三的石头,直捅捅扔进久已波澜不惊的水面,当时引起的震荡可不小。

装修,最初有人不理解。认为浪费钱财,办公室乱一点有什么关系,又不影响办公。有些干部甚至认为大搞装修,是厅长从地方上带来的浮华奢侈之风。(www.chuimin.cn)

停车问题一直是厅里的老大难,车多地少,总摆不平。而且,停在前坪简单、省事。罗崇敏来了后,得知教育厅后面的地盘属于云南师范大学,他亲自与师大协商,让教育厅地下车库接纳不下的车辆暂时停到师大闲置的地方。这也让要多开几十米远车的干部员工适应不了,一时怨言四起。有人半开玩笑对厅长说:“您新政出台后,我们停车要多花好几分钟。”

罗崇敏扳着指头给大家算账:“车停在门口,停的时候自然简便轻松,可是当前坪停满了车,你开出去就要多花好多时间。另外,开车的多花几分钟停车,走路的人就要节省几分钟,你们倒车、出车都会把行人拦在外面。”大家心服口服。

前面两点,大家看得到好处,即便有些争议,或因触犯到自身利益,或因给自己带来麻烦,口无遮拦发几句牢骚,但谁都心里明白,有序好过无序,整洁好过混乱。但第三点,取消登记制度,保安不再查验来客身份证,一些干部对这一新鲜措施无法理解。他们的道理不言自明,一个这么大的单位,来客川流不息,三教九流的人,各种目的、各种来路的都有。如果不查验身份证,不进行登记,安全会是个大问题,而且,省内所有厅局机关皆如此,我们何必额外一条筋?

罗崇敏的回答是:“教育厅是政府的管理与办事机构,它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查验我们服务对象的身份证,这合适吗?即便有人想浑水摸鱼,查身份证也极易流于形式,走过场,只能防君子,防不住小人;反而常常以为查了身份证万事大吉,忽略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好了!任何人来到教育厅,无须查验身份证,像厅里的工作人员一样自由出入,连内急的过路市民都能进来享受一回免费的“五星级”厕所。保安的桌上,面对来客放着一块标示牌:“首问服务处”。

厅办公室主任李炳泽解释:“以前保安是第一道防线,后面防得更紧。现在保安是第一道服务线,接下来会服务得更好。首问得不到答案的,进来后,到任一部门、处室,你都可以二问、三问……”

那安全如何保证?

“很好保证。保安不再查身份证了,但我们在大楼加强了监控,加强了巡查。奇怪的是,以前经常有员工的包、手机之类放在办公室被人拿走。门禁解开之后,这类现象三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干部们都说,罗厅长神了。罗厅长说,不是我神,我们办事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常识,一是良知。符合这两个原则办出来的事情,基本上不会错。教育的要义就是教授常识、培育良知,我们是教育机关工作人员,我们做不到,怎么让老师们做到;老师们做不到,怎么让孩子们做到?”

地方教育局的干部、学校教师和普通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很多兄弟厅局、单位纷纷赞赏和羡慕教育厅解开门禁的举措。但麻烦也来了,负责此地治安的经文保公安分局闻知此事,赶忙派专人上门,认为此举违反相关规定,要重设门禁。罗崇敏果决地回应:“我敢肯定,到教育厅来的客人,99%是办事的。我们不能为了那不确定的1%而让99%的人得不到尊重和信任。何况,不是说有了门禁,你就防得了那1%;没有门禁就防不住。我们教育厅的治安状况很不错,经得起你们的检查、抽查,也经得起解开门禁的考验。”

教育厅各部门的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整个教育厅从形象到行为发生了全方位变化。个旧一中吕先锋副校长说,以前,地市局干部、老师、群众对厅里那些处级干部意见很大,说他们“官不大,架子大”,“水都弄不到一杯喝”。现在,他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客人进门还没开口,茶水就端上来了。他们工作那么忙,罗厅长手上无闲兵、无弱兵,但对来访者都十分热情和耐心,你说来办事、来说事的人能不开心吗?人还是这些人,仅几个月工夫,一个个脱胎换骨,活力四射。可见,一个人、一个团队,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一个人、一个团队,又何其之难,你不得不佩服罗厅长,他确实有一套!

去过教育厅的人都知道,只要不出门、不开会,罗崇敏厅长办公室的门永远是开着的。也就是说,他不仅解除了教育厅的门禁,连自己也不设门禁,任何来访者都可以直接去见厅长,没有保安拦路,更无须秘书批准。

当《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否是一个强势的领导时,罗崇敏平静地答道:

“我只是一个‘平势’的领导。如果要说强,是强在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这个后盾是什么?是组织,或者说组织对我的信任;是人民,或者说人民对我的期待。

“正因为有这份信任和期待,我们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马马虎虎,不能浑浑噩噩。我们很多无端、无谓的消耗,都源于时效观念不强。”

罗崇敏说的时效观念不仅仅是时间观念。纯粹的时间观念只是图快,它可能顾不上效率,也顾不上效益,那种快同样是无谓消耗。时效观念是讲究效率、追求效益的时间观念。

某人的时间观念强,说明他是能干事的人,但不一定能干好事、干成事。某人时效观念强,那一定是能干好事、干成事的人。我们常常看到官场上的经济腐败,其实还有时间腐败。时间腐败的后果是什么?该做的事情做不了,错过发展的大好机会。

2008年6月,罗崇敏从媒体上看到,有人投诉,云南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个别人利用上班时间,在电脑上QQ聊天、玩游戏,还有人躲着织毛衣。他立刻召开党组会议,启动问责程序。事后查明那几个人不是教育厅的正式职工,而是挂靠单位的聘用人员。罗崇敏严厉地说:“挂靠管理就是责任。来办事的人怎么知道你们这个是正式的,那个不是正式的?在他们看来,坐在这里的都是教育厅职工,都是教育形象!”最终决定,对该中心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停职一个月;辞退四名当事人;该中心限期整改,其他部门引以为戒。

在罗崇敏的部署下,云南省教育厅严格实施“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行政责任人问责”四项制度,2008年共启动问责程序3次,问责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