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中午,罗崇敏与于丹教授一起探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它标志着价值主义教育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与一门学科领域,在教育界、学术界、思想界得到了迅速的认同和拓展。在西南大学演讲之前的4月中下旬,罗崇敏赴英国访问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并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发表演讲,传播价值主义教育思想。......
2023-12-01
1 教育厅的“形象工程”
罗崇敏特别探讨过“人文”这个词。他认为,“人文”是一切教育行为的准则。如果片面强调教育的社会工具论,强调教育的经济功利性,必将导致教育价值流失、教育品质异化,使教育沦为“目中无人”、见物不见人的教育,这也是我国公民素质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要实现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必须提高教育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我们的镜头回到了2007年12月22日,罗崇敏从红河州来到教育厅上任的第一天。
云南省教育厅坐落在昆明市学府路。一栋十余层的银灰色大楼,被四通八达的立交桥约束在西北一隅。
听说新任厅长要来,很多干部职工早早等候着,兴奋而忐忑。
罗崇敏边和大家打招呼,边向厅里走。教育厅前面是一条狭长的坪,在立交桥的高压之下,这个前坪仿佛弹丸之地。坪里密密麻麻摆满了车,留给人走的位置很少,簇拥在罗崇敏周围的人,绕前绕后、蹦上蹦下、穿左穿右,把一个迎接新厅长的自发仪式弄得有些滑稽。
走进大楼前厅,有五六个保安,有的在向领导敬礼,有的拦着来访的客人,要求查看身份证,有的在负责登记簿,有的在走来走去……
罗崇敏和自己的助手、同事们开了个短暂的见面会,说了几句话,就在办公室同志的陪同下,把办公大楼从一层到顶层前后、里外巡视了一遍。这栋办公楼里集中了教育厅的36个处室,包括25个行政单位和11个事业单位。每一家办公室的门都不一样,有木门、铁门、防盗门,五颜六色,五花八门。罗崇敏看了连连摇头,幽默地对办公室的同事们说:“教育厅真是‘政出多门’啊!”
这天晚上,他到自己的新办公室加班。坐电梯到八楼,刚出电梯,就看见两只肥硕的老鼠大摇大摆地在垃圾桶里翻找食物。他走上去,那两个家伙竟然见惯不怪,照样用爪子刨食,没理这位声名赫赫的厅长大人。
罗崇敏深受刺激,他非常生气:“如果我们自己没有一个好形象,那外面来的人就不会对我们有好印象。情况到了这种地步,我们还熟视无睹,那我们想做什么人!做大老爷儿们,还是公子哥儿们?做懒散的闲汉,还是没有自尊的伧客?”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罗崇敏不喜欢这句话。俗不可耐,典型的中国式行政风格,追求短期效应和轰动效应。但看到教育厅管理上的种种乱象,他依然不能免俗,得烧几把火才行。所不同的是,他想让这些火种传承下去,借此将云南教育事业越烧越旺。
不久,人们惊讶地发现,教育厅彻底变样了。
办公楼焕然一新。以前灰不拉叽的模样变成白面长身的“美人”,在蓝天白云下仪态万方。
前坪停得满满当当、横七竖八的车不见了,而是一条清爽的花木绿化带,虽然地方不大,也不太规则,但花芳叶翠,玲珑有致;一面斜斜的流水墙,清流漫注,大约取“润物细无声”之意;旁边立一天然巨石,上刻“教真育爱”四字,正对着迎来送往的大门。
教真育爱,正是罗崇敏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真谛。
楼内,一律红木白墙,灰亮地面,纤尘不染,一芥难侵,洗手间的洁净可与五星级宾馆媲美。每间办公室墙上均贴着“无烟单位,请勿吸烟”的温馨提示。
来宾发现了更大的变化。一进门,急急拿出身份证,保安看都不看,微笑着一挥手,请进。不看身份证?不要登记?只要是个人,就可以自由出入教育厅!这在其他政府部门可是闻所未闻。
一石激起千层浪,何况是接二连三的石头,直捅捅扔进久已波澜不惊的水面,当时引起的震荡可不小。
装修,最初有人不理解。认为浪费钱财,办公室乱一点有什么关系,又不影响办公。有些干部甚至认为大搞装修,是厅长从地方上带来的浮华奢侈之风。(www.chuimin.cn)
停车问题一直是厅里的老大难,车多地少,总摆不平。而且,停在前坪简单、省事。罗崇敏来了后,得知教育厅后面的地盘属于云南师范大学,他亲自与师大协商,让教育厅地下车库接纳不下的车辆暂时停到师大闲置的地方。这也让要多开几十米远车的干部员工适应不了,一时怨言四起。有人半开玩笑对厅长说:“您新政出台后,我们停车要多花好几分钟。”
罗崇敏扳着指头给大家算账:“车停在门口,停的时候自然简便轻松,可是当前坪停满了车,你开出去就要多花好多时间。另外,开车的多花几分钟停车,走路的人就要节省几分钟,你们倒车、出车都会把行人拦在外面。”大家心服口服。
前面两点,大家看得到好处,即便有些争议,或因触犯到自身利益,或因给自己带来麻烦,口无遮拦发几句牢骚,但谁都心里明白,有序好过无序,整洁好过混乱。但第三点,取消登记制度,保安不再查验来客身份证,一些干部对这一新鲜措施无法理解。他们的道理不言自明,一个这么大的单位,来客川流不息,三教九流的人,各种目的、各种来路的都有。如果不查验身份证,不进行登记,安全会是个大问题,而且,省内所有厅局机关皆如此,我们何必额外一条筋?
罗崇敏的回答是:“教育厅是政府的管理与办事机构,它的职责是为人民服务。查验我们服务对象的身份证,这合适吗?即便有人想浑水摸鱼,查身份证也极易流于形式,走过场,只能防君子,防不住小人;反而常常以为查了身份证万事大吉,忽略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现在好了!任何人来到教育厅,无须查验身份证,像厅里的工作人员一样自由出入,连内急的过路市民都能进来享受一回免费的“五星级”厕所。保安的桌上,面对来客放着一块标示牌:“首问服务处”。
厅办公室主任李炳泽解释:“以前保安是第一道防线,后面防得更紧。现在保安是第一道服务线,接下来会服务得更好。首问得不到答案的,进来后,到任一部门、处室,你都可以二问、三问……”
那安全如何保证?
“很好保证。保安不再查身份证了,但我们在大楼加强了监控,加强了巡查。奇怪的是,以前经常有员工的包、手机之类放在办公室被人拿走。门禁解开之后,这类现象三年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干部们都说,罗厅长神了。罗厅长说,不是我神,我们办事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常识,一是良知。符合这两个原则办出来的事情,基本上不会错。教育的要义就是教授常识、培育良知,我们是教育机关工作人员,我们做不到,怎么让老师们做到;老师们做不到,怎么让孩子们做到?”
地方教育局的干部、学校教师和普通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很多兄弟厅局、单位纷纷赞赏和羡慕教育厅解开门禁的举措。但麻烦也来了,负责此地治安的经文保公安分局闻知此事,赶忙派专人上门,认为此举违反相关规定,要重设门禁。罗崇敏果决地回应:“我敢肯定,到教育厅来的客人,99%是办事的。我们不能为了那不确定的1%而让99%的人得不到尊重和信任。何况,不是说有了门禁,你就防得了那1%;没有门禁就防不住。我们教育厅的治安状况很不错,经得起你们的检查、抽查,也经得起解开门禁的考验。”
教育厅各部门的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整个教育厅从形象到行为发生了全方位变化。个旧一中吕先锋副校长说,以前,地市局干部、老师、群众对厅里那些处级干部意见很大,说他们“官不大,架子大”,“水都弄不到一杯喝”。现在,他们一个个西装革履,温文尔雅;客人进门还没开口,茶水就端上来了。他们工作那么忙,罗厅长手上无闲兵、无弱兵,但对来访者都十分热情和耐心,你说来办事、来说事的人能不开心吗?人还是这些人,仅几个月工夫,一个个脱胎换骨,活力四射。可见,一个人、一个团队,都是可以改变的。但改变一个人、一个团队,又何其之难,你不得不佩服罗厅长,他确实有一套!
去过教育厅的人都知道,只要不出门、不开会,罗崇敏厅长办公室的门永远是开着的。也就是说,他不仅解除了教育厅的门禁,连自己也不设门禁,任何来访者都可以直接去见厅长,没有保安拦路,更无须秘书批准。
当《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他,问他是否是一个强势的领导时,罗崇敏平静地答道:
“我只是一个‘平势’的领导。如果要说强,是强在有一个坚强的后盾,这个后盾是什么?是组织,或者说组织对我的信任;是人民,或者说人民对我的期待。
“正因为有这份信任和期待,我们不能拖拖拉拉,不能马马虎虎,不能浑浑噩噩。我们很多无端、无谓的消耗,都源于时效观念不强。”
罗崇敏说的时效观念不仅仅是时间观念。纯粹的时间观念只是图快,它可能顾不上效率,也顾不上效益,那种快同样是无谓消耗。时效观念是讲究效率、追求效益的时间观念。
某人的时间观念强,说明他是能干事的人,但不一定能干好事、干成事。某人时效观念强,那一定是能干好事、干成事的人。我们常常看到官场上的经济腐败,其实还有时间腐败。时间腐败的后果是什么?该做的事情做不了,错过发展的大好机会。
2008年6月,罗崇敏从媒体上看到,有人投诉,云南省教育厅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个别人利用上班时间,在电脑上QQ聊天、玩游戏,还有人躲着织毛衣。他立刻召开党组会议,启动问责程序。事后查明那几个人不是教育厅的正式职工,而是挂靠单位的聘用人员。罗崇敏严厉地说:“挂靠管理就是责任。来办事的人怎么知道你们这个是正式的,那个不是正式的?在他们看来,坐在这里的都是教育厅职工,都是教育形象!”最终决定,对该中心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停职一个月;辞退四名当事人;该中心限期整改,其他部门引以为戒。
在罗崇敏的部署下,云南省教育厅严格实施“首问责任”“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和“行政责任人问责”四项制度,2008年共启动问责程序3次,问责7人。
有关他在改变教育 : 罗崇敏与中国教育的交锋的文章
3月14日中午,罗崇敏与于丹教授一起探讨“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它标志着价值主义教育作为一种学术思想与一门学科领域,在教育界、学术界、思想界得到了迅速的认同和拓展。在西南大学演讲之前的4月中下旬,罗崇敏赴英国访问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并在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帝国理工大学发表演讲,传播价值主义教育思想。......
2023-12-01
1我是来写通史的公平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概念之一。的确,云南在全国率先提出“普十三”,引起朝野震动。省委、省政府通过了,疑问与质询却没有停止。对于在全国首次提出“普十三”的罗崇敏来说,压力的确不小。这些都是教育厅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可以努力达到的目标。现在试点的这33个县,基本上达到了75%,它们都是经济发展较快、教育基础较好,当地政府对实施“普十三”积极性较高的地区。......
2023-12-01
3价值主义教育思想重树教育信仰2010年11月,罗崇敏应邀访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发表演讲。价值主义教育思想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实践基础,既契合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又能解决特定时期的教育问题,它对处于迷茫、困顿中的现代人来说,应是一场洗心革面的及时雨,是一剂匡救时弊的苦口药。......
2023-12-01
2被誉为“改革书记”的教育厅厅长多数与罗崇敏接触过的人,都会觉得罗崇敏彬彬有礼、待人温厚,具有极强的亲和力。网友们称之为“滇南小白宫”。担任教育厅厅长之前,红河州委书记是他任职时间最长的干部岗位。也是在红河,他成为全国知名的“改革书记”,成为各种传媒竞相报道的“红人”。包括像“改革书记”“改革家”这样的称呼,在罗崇敏眼里,都是媒体宣传炮制出来的产物。......
2023-12-01
酒酣耳热之际,王长勇当场表态,出资800万元,为云南的幼教事业添砖加瓦。民办教育的发展,有效缓解了财政教育投入压力。截至2010年年底,全省民办教育固定资产总值约70亿元。2011年11月,第三届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在昆明召开,云南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被称为中国民办教育发展的“云南现象”。最后,他以惯常的手势作出总结:“民办教育繁荣之时,便是中国教育振兴之日!”......
2023-12-01
2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所谓“普九”,就是普及中小学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二位是法国人孔多塞,主张把教育从宗教团体中解放出来,认为国民教育是国家对全体公民的义务,应实现教育机会的真正均等。斯时,美国、法国、日本纷纷出台相关法律,对义务教育年限进行明确规定。中国是义务教育的“后进生”。义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普及教育。义务教育立法使其具有法律的强制性。......
2023-12-01
3不可思议的教育情结中国是教育大国。全县扫盲,正是分管教育的罗崇敏副县长组织实施的。江川由此成为全国首批基本无文盲县,当时在云南竟独此一家。“三加一”就是初中毕业以后上不了普高的孩子,加学一年职业技术教育。江川是罗崇敏的故乡,是他履职的第一站,也是他倾情、倾力于教育实践的开始。新平县的教育情况比江川县好不了多少,学校危房多,教师待遇低,留不住人才。罗崇敏要求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必须重视教育。......
2023-12-01
2多留遗产,少留遗憾对于云南来说,提前实现“两基”目标的前提是校舍安全工程必须加速、上量、提质。罗崇敏上任教育厅厅长不到半年,令人痛心疾首的汶川大地震发生了。震后,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等公共建筑的倒塌,与建筑质量直接相关。5月21日,身临其境、在地震灾区展开救援行动的志愿者们强烈呼吁对全国学校建筑进行抗震评估。......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