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改革的关键:研究学方法

教育改革的关键:研究学方法

【摘要】:花大力气研究“学”只要教育存在,教法的改革便不会停止。“学”的方法因人而异。由此,我可断言,要想教学改革,不搞“学”的研究一定失败。“讲”这块阵地的放弃是大势所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学生不会学习,才是教师最大的悲哀。在这里我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研究“学”。

花大力气研究“学”

只要教育存在,教法的改革便不会停止。从此意义上讲,没有最好的教法,只有最适合自己特点的教法。好的教学,应该是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

“学”的方法因人而异。长期以来,每人均会在自己的学习实践基础上形成一些适合自己特点的方法,这些难能可贵的经验应当继承。但必须注意强化自己好的方法,使其进一步优化,让它尽量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绝活”,以此为工具获得更多的知识。同时,要善于主动吸取别人成功有效、又适应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即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借鉴或嫁接,从而补充原动力,促进自己的学习,向着高效方向迈进。这是研究“学”的问题。我觉得影响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在于此。问题长时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偶尔听说的“学”法改革,多半流于形式,深入进去的真是少之又少。就我知道的许多教学改革成功者,都是对“学”进行了突破。由此,我可断言,要想教学改革,不搞“学”的研究一定失败。话说回来,之所以如此,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老师的老师也很少有人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上海闸北八中教学改革中有关“学件”的做法,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现在我们注重解决的问题是:一、思想大解放,让正确的理论占据我们的思维空间,重新学习,重新研究教育学心理学,尤其是认知心理学和脑科学,吸取营养,更新观念;二、在广泛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改革实验,先在点的问题上进行突破,然后逐步推行;三、在认真反思和提炼自己学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重新体验学习生活,特别是通过自己具体学习的心理感受,得出自己有效的“学”的方法,以便更快地向学生推广经验。(www.chuimin.cn)

总之,我们应相信学生“学”的可能性,挖掘这块巨大的“资源”,是高效学习的必经之路。“讲”这块阵地的放弃是大势所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是一句空话,学生不会学习,才是教师最大的悲哀。

当然,自主学习绝非一帆风顺,我们既要考虑教师的因素,又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既要研究智力因素,又要利用非智力因素;既要重视兴趣的调动,又要强化习惯的养成等一系列的问题。

在这里我特别指出的是:不管是教学方式的改变,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键是研究“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