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区财政收支:预算内外双渠道,经济建设逐年增加

凉州区财政收支:预算内外双渠道,经济建设逐年增加

【摘要】:第三章财政收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武威县财政收支主要形成了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两条渠道。改革开放前,武威县财政收支有少数年份出现过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大部分年份基本上是收支平衡。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凉州区(市、县)级财政收入不断上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武威县预算内财政收入2137.6万元,年平均427.5万元。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

第三章 财政收支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武威县财政收支主要形成了预算内收支和预算外收支两条渠道。历年来的财政预算收支工作,是在“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经济工作总方针指导下,按照省、地的统筹安排进行的。改革开放前,武威县财政收支有少数年份出现过支出大于收入的情况,大部分年份基本上是收支平衡。预算内收入包括按体制规定的分成收入,以前年度支出收回,中央、省、地补助收入和上年结余收入等,少数年度有所不同。1954年、1957年和1974年增加了调拨收入。1955年、1974年、1978年和1982年至1986年,又增加了调入资金项目。从1998年起,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和财政设立专户统一管理,监督使用,建立综合财政预算管理,预算内以收定支,预算外弥补差额,预算内外统筹安排。实行综合平衡的财政管理体制后,逐步完善了预算外资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管理,将应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预算外资金收支,全部纳入了预算管理,基金预算收支也都纳入了预算管理。1979年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全县国民经济发展较快,财政收入逐年增加,收支略有结余,为武威县的经济发展积蓄了一定财力。2007年起,政府非税收入正式纳入预算管理,之后又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征管机构。随着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凉州区(市、县)级财政收入不断上升。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武威县预算内财政收入2137.6万元,年平均427.5万元。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1958年至1962年),武威县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3693万元,年平均738.6万元,比第一个五年计划增加了1555.4万元,增长了72.8%,年均增加311.1万元。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1986至1990年),武威市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23554.7万元,年平均710.9万元,比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增加了19861.7万元,增长了5.4倍,年均增加3972.3万元;比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增加了13411.1万元,增长了132.2%,年均增加2682.2万元。1990年,武威市实现财政收入5974万元。随着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用于支持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九五”时期(1996年至2000年),武威市的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06238万元,年平均收入达到21247.6万元,市级地方财政收入达到70040万元,年平均收入达到14008万元。1998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大关,达到21930万元。财政支出从“一五”时期(1953年至1957年)的年平均支出209万元,“九五”时期(1996年至2000年),年平均地方财政支出达到19655.8万元,比一五时期增长了93倍。按体制规定应解缴上级的资金也逐年增加,从“一五”时期(1953年至1957年)的年均上解240.2万元,到“九五”时期(1996年至2000年)年均上解达到672.2万元,比“一五”时期增长了10倍。“十五”时期(2001年至2005年),是撤销县级武威市设立凉州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凉州区大口径财政总收入达到160009万元,年平均收入达到32001.8万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7218万元,年平均收入达到13443.6万元;区级一般预算支出达到219987万元,年平均支出达到43997.4万元。仅2003年,大口径财政收入就实现了3.4亿元的奋斗目标,区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33万元,一般预算支出达到43541万元。到2008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已突破5亿元大关,达到52176万元,区级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288万元,一般预算支出达到150260万元,比“十五”时期的年平均收入数增长了21.2%,支出数增长了2.4倍。大口径财政收入比1950年增长了72倍,区级一般预算收入比1950年增长了84.3倍,一般预算支出比950年增长了11382倍。(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