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同一心理现象,往往也可使用不同的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说明。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大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可以说,具有幽默心理是一个人较为成熟的表现,是理想人格的标志之一。消极的心理防卫消极作用主要是:心理防卫机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往往带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性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否认心理:这是一种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防卫反应。......
2023-08-07
3.4 自我防卫机制
自我防卫机制(self-defense mechanisms)来自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精神分析理论。他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对此进行系统研究,并出版了《自我和防御机制》一书。与行为主义不同,弗洛伊德的理论不相信人类能够通过意识或理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而认为人类行为是个体的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相互斗争的产物。自我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本我是人格中自私自利、按快乐原则行事的部分,也是自我必须努力施加控制的部分;超我是内在化的一整套文化规则,可以指导自我。
当本我的冲动彼此冲突,当本我与超我的价值和信念冲突,以及当外在威胁强加于自我时,一般人会无意识地采用各种心理策略,以避免精神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罪恶感等心理,并保持一种社会可接受的自我形象。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挫折感,这源于心理需求与外部现实之间的矛盾。这种焦虑和挫折感如果过强,就会妨碍个人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和对环境的正确把握,从而影响传播活动。
解决心理挫折的办法是自我防卫。自我防卫可以帮助个人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但如果应用过度或错误应用,则会有碍于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甚至带来心理疾病。传播学研究自我防卫理论,正是为了用自觉的内向传播方式鼓励积极的防卫效应,克服消极的防卫效应。自我防卫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合理化解释(rationalization):当个人遭遇失败或个人需求因种种原因得不到满足时,很多人会找出一些于己有利但实际上可能站不住脚的理由以对现实加以解释,或者为自己的难以为一般人所接受的行为或动机辩护而使其合理化,以缓解心理压力。比如当某女生求职遭拒后,她认为不是自己能力有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太大,而使自己被埋没,或者认为自己名牌大学的身份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自己应该选择更高一点的职位。合理化解释就是一种使自己内心平衡的归因方式。
②投射(projection):也称外射,是主观地将属于自身的一些不良的思想、动机、欲望或情感,赋予他人或他物,或者推卸责任,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他人,从而得到一种解脱。有时我们会否认我们自身的某些特点、动机或行为而把它们归结为别人的特点、动机或行为。这就是通常说的以己度人。比如小云和小李一起吃饭,由于小云在节食减肥,因此当她俩吃完饭之后,小云对身材苗条的小李说:“你肯定饿。”但实际上,小李已经饱了,只是小云还感觉饿,因此会将感觉经验投射给对方。或者一个学生平素学习不努力,考试作弊。但他自己却认为别的同学学习也不努力,考试更善于作弊,而且与自己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俗语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属于投射情况。投射有时也表现为严重的偏见、因为猜疑而拒绝与人亲热、对外界危险过分警觉等。如强奸犯认为受害者穿着暴露,才引发他犯罪。(www.chuimin.cn)
③隔离(insulation):将部分事实从意识中加以隔离,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所谓部分事实是指整个事情中的一部分,而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感觉部分。比如不说人死了,而说仙逝或长眠等,这样感觉上不会感到太悲哀或不祥。当失去亲人之后,有人会把遗物藏起来,或把环境改变一下,就是用隔离的方法进行自我防卫。有时当内心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也会把对立的情感或信息隔离起来,以使内心的紧张得到缓解。
④反塑(reaction formation):或称“矫枉过正”,是指当真实意识表现出来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或引起内心焦虑时,故意采取某种与真实意识完全相反的看法和行动。有的人求爱不成,就诋毁对方,走向极端的反面。对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怀有敌意的继母,往往特别溺爱孩子,企图证明她没有敌视孩子。再如,过分热情或自我吹嘘的行为是对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那种不喜与人交往或自卑的强烈冲动的一种反应。“恨”自己真正喜欢的某人或某事物,或者“爱”自己所恨的竞争对手或所不喜爱的职务。有些人很容易受到裸体画的诱惑,为了克服这种欲望,他可能成为积极的反色情分子。
⑤认同(identification):是指一种无意识的、有选择性地吸收、模仿或顺从另外一个一般是自己敬爱和尊崇的人或团体的态度或行为的倾向,以对方之长归为已有,作为自己行为的一部分去表达,以此吸收他人的优点以增强自己的能力、安全感以及接纳等方面的感受,掩饰自己的短处。认同在自我认识的发展中非常重要,同时,认同也可以作为一种防御机制来抵制不安全或不足。比如青少年在成长中不能确定自我,就通过追逐模仿影视歌星和体育明星的方式来寻求安全。一般说来认同的动机是爱慕,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也可以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认同有两种,一种近似模仿。模仿有出于喜爱羡慕的模仿,也有反感性模仿,即一方面感到反感,另一方面又去仿同。如有人反感强暴者和恐吓者,但自己也同样去威胁或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另一种认同是利用别人的长处,满足自己的愿望、欲望。例如,一个不帅气的男孩子喜欢和一个漂亮的女孩子交往,他可以因为别人夸奖她的女友而感到自豪。
⑥压抑(repression):指当一个人的某种观念、情感或冲动不能被超我接受时,下意识地把不愉快或不被接受的情感、愿望或体验置于意识之下,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比如孩子自小家教严厉,如果一哭闹就会受到严厉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学会压抑愤怒。“抑制”则会表现为一种不自觉的主动性遗忘(不是否认事实),有时表现为口误笔误。例如,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在十月,当时她非常痛苦,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住,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这些情绪还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药物治疗也无效。
除以上几种外,自我防御还有其他一些形式,如转移、过度补偿、升华和幽默等。虽然面对对自我的威胁,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有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的。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无论在保持内心安宁还是与他人交往方面都出现了不和谐、不恰当的情况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有关传播学概论的文章
而同一心理现象,往往也可使用不同的心理防卫机制来解释说明。这种心理防卫机制,大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也就是说,是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的。可以说,具有幽默心理是一个人较为成熟的表现,是理想人格的标志之一。消极的心理防卫消极作用主要是:心理防卫机制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不能真正解决,往往带有一种“自我欺骗”的性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否认心理:这是一种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防卫反应。......
2023-08-07
病人一般有个性缺陷,心理障碍持续时间在半年以内。抑郁性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是持久的情绪低落,“持久”是指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至少1年以上甚至更长,且期间至少2/3时间心境恶劣,正常间隙期每次也不会超过两个月。......
2023-12-07
对自己过去失败的经历进行重新归因,不要将失败的原因过多地归咎于自己。经过这样一段时间的锻炼,自卑心理是可以减弱甚至消失的。这种办法可以说是克服自卑的最有效的办法。......
2023-11-07
这些能力的组合是危机自我管理控制能力的要求,也对个人或企业能否取得长远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危机管理小组成立的意义在于提前制订预防危机出现的计划,以及当危机出现时可以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所以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要学会进行危机自我管理机制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危机的发生。结合自身情况,列举危机自我管理机制的要素。......
2023-07-26
通过比较,中职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扬长补短。在自我反思和自我检查中重新认识自我,从自己的强项和弱项中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时候,不要仅仅采用一种方法,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全面地来了解自己。......
2023-11-07
认识自我难,接受和悦纳自我则更难。不能悦纳自我的人,会有强烈的自卑心理;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会进行伪装;不能悦纳自我的人,往往害怕失败,畏缩不前,甚至会自暴自弃、自我否定、自我拒绝。帮助中职学生达到充分自我悦纳的途径有以下3条。这些观念和行为往往就成了人们不能自我悦纳的根源。我们害怕暴露、害怕承认导致自我贬低的许多观念和行动,但这并不只是个人具有,而是多数人都会有的,重要的是正确地对待。......
2023-11-07
某中学有个叫小飞的男孩,由于家庭贫困,住在郊区的平房内,他不得不住校,同时,他还很内向。小飞有这样的情绪是一种挫败感的表现,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受到的压力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严重,他们处于人生的转折点,不能避免许多失败、许多不顺利,所以心理问题也就随之而来。有了坚强的意志,就能按照理智的要求控制自己,冷静、全面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2023-11-19
如果适应障碍在6个月之内缓解,就称为急性适应障碍;如果症状持续超过6个月,就属于慢性适应障碍。多种多样的压力应激源会导致适应障碍。目前,还没有对适应障碍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或其他的研究。适应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最常出现在门诊环境中。因此适应障碍的发病率难以评估,可能大大超出以上的估计。......
2023-12-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