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存雅道”、“为世型”木铎,本义指木舌的铃。明清之际小说作家“木铎醒世”的小说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存雅道”,“著良规”;二为“警世劝俗”,“以为世型”;三为“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存雅道”,“著良规”,“破今时陋习”,成为冯梦龙和凌濛初先后秉持的小说观念。......
2023-11-29
第二节 时事小说《玉闺红》
我国明清两代通俗小说数量可观,其中一度失传、后来重新面世的也为数不少。但一种“半部”残缺、内容未完却引起学术界充分关注的作品,尚不多见。明清之际刊刻的《玉闺红》就是其中之一。
民国二十七年(1938),天津读者慕容陈蔡偶然读到天津某画报校删刊布的明末崇祯年间的小说《玉闺红》,惊为奇观。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天津画报只刊登了一两回,便没有继续刊登。慕容陈蔡引为恨憾。五年之后,即民国三十二年(1943),他来到北京,偶然去逛旧书坊,竟然见到《玉闺红》,大喜过望,以二十金购回。
慕容陈蔡探访到的《玉闺红》,共四册,每册一卷,每卷五回,故事尚未写完。按照目录和编排体制推测,应当还有两卷。慕容陈蔡遍查地方史志,没能发现《玉闺红》的记载。他又到国立图书馆查询,也没有找到任何线索。他寻遍北京大大小小的古旧书肆,均未如愿。可能《玉闺红》在刊行时就流传不广,知道的人很少,所以未见当时人提及;刊行不久,又遇战乱,遂行散佚,成为断简残编、沧海遗珠。为使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奇书,慕容陈蔡出重金雇人校点整理,付梓问世。
现今可知的《玉闺红》版本有四种。最早的版本是崇祯原刻本,即崇祯年间金陵文润山房刻本,书名《绣像玉闺红全传》,署“东鲁落落平生撰”。全书共三十回,分为六卷,每卷五回。现仅存第一、二卷共十回以及白眉老人序的内容,和第三、四卷的目录(丽华出版社翻印),绣像无存。第五、六卷全佚。
第二种是丽华本,即丽华出版社铅印本。由王朱整理校点,扉页分三栏。中栏书名为“古佚珍本玉闺红全传”;右栏下方分三小行,标“明:东鲁落落平生撰”、“湘阴白眉老人序”及“金陵文润山房刻梓”;左栏下方标“丽华出版社重刊”。正文版心单鱼尾,上作“玉闺红”,下标明卷次、页次。四周单栏。半页十行,每行二十二字。每卷后除有“玉闺红全传卷某终”外,又有“金陵文润山房藏版”牌记。丽华本前有慕容陈蔡的序文《古佚小说〈玉闺红〉研究》。丽华本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把书中的部分正文白话化了,在字词方面出现一些“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后才出现的新用法,如“她”、“人们”等词,应当是在印刷时经过当时人的修改。
第三种是有正书社排印本。作者署名“鲁生著”,内容与丽华本几乎完全相同,应当是翻印丽华本的。
第四种是法译本。由Martin Maurey翻译,书名Du Rouge Au Gynecee,1989年由法国巴黎的Ed.Picquer出版发行。[29]这是严格根据丽华本翻译的本子。但却增加了第十一、十二两回,这两回的内容似是根据丽华本提供的第三、四卷回目以及有关线索随意写出的,错误很多,连男主角金文玉的名字都错为金德成。
另外,《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中《玉闺红》一条记载:“十回,佚。撰人题东鲁落落平生。原藏天津图书馆。今佚。”不知是否即1938年天津画报所刊《玉闺红》的底本?
《玉闺红》是一部明人写明事的时事小说。刊刻于崇祯年间的《玉闺红》,描写明末魏忠贤专权时期与魏作对的一位清官家中的一段悲剧。监察御史李世年痛恨魏忠贤迫害朝廷命官的卑劣行径,激于义愤,出于职责,冒死罗列魏忠贤的罪状,上奏朝廷。不想奏折落到魏忠贤手中,李世年反而被捏造一个“私受贿赂,代买官爵”的莫须有罪名,屈死狱中。夫人沈氏撞死殉节。女儿李闺贞年方十六,仓皇逃出府门,途中与丫环红玉失散,遇到原府中因犯过错被李世年驱逐而怀恨在心的差役吴来子,受其诓骗,落入市井小人之手,求死不得,沦为裸居陋屋、任人蹂躏的低级土娼,受尽煎熬。后被舅父沈善廉救出。红玉入尚书府,被金尚书收为义女。尚书府公子金文玉与李闺贞私订终身。金尚书奏逆阉,魏忠贤倒台。吴来子一干人各自遭到报应。
《玉闺红》以主要篇幅描绘了下层市井人物和低等私娼生活。其中关于城外娼窝中裸居终日、身心备受摧残的窑妓生活的描写,血泪斑斑,令人发指。作者洞悉市井小人的卑陋灵魂,描叙其行止口吻,惟妙惟肖。譬如貌美心凶的小白狼、卑鄙狡诈的吴来子、淫荡贪财的张小脚等人物,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作者往往用寥寥几笔,就将其鄙陋灵魂刻画出来,跃然纸上。整部书故事紧凑,情节曲折,悬念迭起,表现出很高的布局谋篇技巧。(www.chuimin.cn)
《玉闺红》堪称是一部奇书,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它是世情小说中的力作,具有鲜明的明代后期的时代特色,打破了历史演义、英雄传奇、神魔小说等传统小说题材的格局,敢于并善于直面现实生活,笔墨犀利,洞幽烛微,深刻展示了明代末年的社会生活。
20世纪90年代,随着古典小说研究热潮的兴起,《玉闺红》也引起研究者的充分关注。1993年第1期《文学遗产》发表刘辉、薛亮的《明清稀见小说经眼录》之《玉闺红》一文,文中着重分析了《玉闺红》与《金瓶梅》值得重视的关系。1997年出版的张俊先生的论著《清代小说史》,对《玉闺红》加以定性定位,将它与《醒世姻缘传》一起,收入“明清之际世情小说”中的“家庭生活类”。[30]
《玉闺红》在书名、人物、结构、笔调以及作者等方面均与《金瓶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是书名。《玉闺红》的书名,分别取书中三个主人公金文玉、李闺贞和红玉姓名中的一字组成。这样的命名方式,是与《金瓶梅》、《林兰香》一脉相承的。第二,《玉闺红》所描写的人物,也与《金瓶梅》大致相近。《玉闺红》用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吴来子、张小脚、小白狼等市井人物的丑恶灵魂和卑劣行径。人物形象声口毕肖,栩栩如生。第三,《玉闺红》和《金瓶梅》的结构,更有着惊人的相似。《金瓶梅》开端以潘金莲毒杀武大郎的故事做引子,正文却是从西门庆热结十兄弟开始的。整部书叙述的是西门庆由一介市井无赖逐步发迹、最后由盛而衰、终于一败涂地的经过。同样,《玉闺红》也是以李世年的故事做引子,重笔描写的正文其实是从小白狼结十兄弟开始,以主要笔墨叙述了小白狼等一干市井无赖由逼良为娼开私馆起家、逐步发迹又由盛转衰、终至遭受恶报的过程。第四,两书的笔调近似,都是直面城市中各色人物的实际生活,而且关于两性关系的描写比较直露,“刻刻阳台,时时云雨”,[31]但又不像一般的艳情小说那样为色情描写而色情描写、连篇套语令人不耐。两书都对当时市井生活进行了直白描写、真相揭露。《玉闺红》中无赖子弟逼良为娼、蹂躏民女的残酷行径尤其令人感到惊心动魄、毛骨悚然。《玉闺红》在客观上记载了明末的土娼历史和当时市井的浇薄民风,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市井生活,无愧为继《金瓶梅》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现实主义力作。第五,两书的语言风格近似。《玉闺红》运用俚俗的地方土白,在叙述性的文字中频繁插入时曲小调,这些都深受《金瓶梅》的影响。第六,两书作者的瓜葛。根据为《玉闺红》作序的白眉老人的说法,《玉闺红》的作者东鲁落落平生曾经创作《金瓶梅弹词》二十卷,在崇祯四年是“未刊之作”。这个说法引起了研究者的纷纷猜测。[32]
《玉闺红》作者与《金瓶梅》作者耐人寻味的密切联系,尤其引人注目。刘辉、薛亮在《明清稀见小说经眼录》之《玉闺红》一文中,罗列出两书作者的几点值得重视之处:第一,《金瓶梅弹词》与《金瓶梅》的成书时间相距不远,都在明末几十年间。第二,谢肇淛《金瓶梅跋》中曾说《金瓶梅》“书凡数百万言,为卷二十”,与白眉老人所说东鲁落落平生创作“《金瓶梅弹词》二十卷”的卷数相符。第三,根据白眉老人序中记载,可以推测《玉闺红》作者的年龄,其生年应当不会晚于万历二十七年(1600)。如果东鲁落落平生与白眉老人的年龄相若,则生于嘉靖末年、隆庆初年(1566~1567),这正是《金瓶梅词话》抄本的流传阶段。第四,“词话”与“弹词”的含义相同,在明末并未厘定其明确界限。也就是说,《金瓶梅词话》也可以称为《金瓶梅弹词》。第五,《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和序者欣欣子、《玉闺红》的作者东鲁落落平生和序者白眉老人都是化名。“兰陵”在明末有南北之分,北兰陵在山东,东鲁则指山东无疑。第六,即使《金瓶梅弹词》并不是《金瓶梅词话》,东鲁落落平生所作的《金瓶梅弹词》,也足以证明《金瓶梅》对明代文坛影响巨大,刚刚问世不久,就有二十卷的弹词本出现。张岱《陶庵梦忆》中也曾记载明末有人“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
法译本前的序文直接说明东鲁落落平生即《金瓶梅》的作者。其实两书作者不可能是同一个人,因为根据崇祯刻本前序中提到的时间推测,东鲁落落平生出生的时候,《金瓶梅》早已流传于世了。
关于《玉闺红》作者本人的资料,《绣像玉闺红全传》前有崇祯四年(1631)湘阴白眉老人序,序中谈到东鲁落落平生的大致生平:
幼秉天资,才华素茂,弱冠走京师,遍交时下名士,互为唱和。而立至江南,文倾一时,遂得识荆。君为人豪放任侠,急人所急。第困于场屋,久不得售,遂弃之去……退而著述,所作甚多。而印行者,仅诗集两卷而已。
从序中可知,东鲁落落平生“而立至江南”,最近(“今春间”)又送来小说《玉闺红》让白眉老人看,而小说又是在南京的文润山房刊刻的,故此我们可以说,东鲁落落平生应当是一度在南京从事小说创作的外籍落第生员。据白眉老人所说,东鲁落落平生的著作,除已经刊刻的《玉闺红》和两卷诗集(今似已不存)之外,还有“《金瓶梅弹词》二十卷、《梵林艳史》十卷、《兵火离合缘》四卷、《神岛记》一卷”,都是没有刊刻的作品。从书名推测,前三种著作似是小说,后一种作品似是小说或是游记。
从研究现状来看,虽然由于《玉闺红》后半部佚落以及相关资料极为匮乏的关系,研究文章并不是很多,但研究范围还是比较广泛的,在人物形象、作品结构、作者研究以及与其他小说作品承继关系等方面,都已有人论及。
《玉闺红》的研究前景非常广阔,可以从现存的四卷小说文本中勾勒梳理出晚明社会的有关信息,可以进一步探求《玉闺红》在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就精湛的小说技艺做进一步的艺术研究,也可以着手从晚明诗集、文集中进一步探查作者的踪迹,等等,都有待学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恳望《玉闺红》失落的后两卷(十回)能够重见天日,断简残编复归璧全,则不啻是小说界一则盛事。
有关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的文章
第一节“存雅道”、“为世型”木铎,本义指木舌的铃。明清之际小说作家“木铎醒世”的小说观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为“存雅道”,“著良规”;二为“警世劝俗”,“以为世型”;三为“推因及果,劝人作善”。“存雅道”,“著良规”,“破今时陋习”,成为冯梦龙和凌濛初先后秉持的小说观念。......
2023-11-29
第一节小说作家与社团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交游,似乎比其他历史时期的士人更为广泛、频繁,这是因为当时读书人崇尚“结社”和“游学”的风习,众多的社团和漫长的旅程为作家提供了广泛结交友朋的可能性。欲考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人际交往,不得不提到当时江南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1]小说作家作为生员和文人,必然也都应在社团之中。除了结社之外,跨省游历也是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生活。......
2023-11-29
此时,小说作者和读者关注的焦点是魏忠贤事件和辽东事件,反映这两大事件的时事小说陆续出现。小说界迅速作出反应。指明这类小说内容上紧扣时事的特征。时事小说在崇祯初年勃然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
2023-11-29
第一节明清之际的小说作家据目前可见到的作品和有关资料来看,明清之际共出现过大约四五十位小说作家。关于这些作家的情况,可以参看附录一《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简表》。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以作品问世时间为标准,分期介绍明清之际出现的小说作家。明清之际一些较为重要的和现在研究较为充分的小说作家,大多数都出现在这一时期。......
2023-11-29
[33]1928年,海宁陈氏据董康带回的《照世杯》用活字排印,列为《古佚小说丛刊》之一,《照世杯》才开始在本土重见流行。后来,《照世杯》的其他版本也陆续浮出地表。《照世杯》共讲述四个故事。胡安抚被妻子所逼,陷害杜景山,限期令其献上三十丈猩猩红小姑绒。......
2023-11-29
第一章“明清之际”的界定明清之际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期。[1]就这一时期的时代特色来说,朱义禄先生认为:“就古代文明的整体态势而言,有两个先后辉映的黄金时代,这就是先秦和明清之际。”这些专著,犹如盛开在明清之际研究花苑中的朵朵奇葩,各竞芬芳。如前所述,明清之际作为一个文化史上的命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的研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发掘了很多有价值的资料。......
2023-11-29
但对小说创作来说,作家之间的交往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于明清之际小说作家大多在杭州、苏州、南京一带活动,又都与书商有比较密切的联系,他们彼此之间应当比较容易发生交往。据目前可知的材料,大致可以梳理出一个松散的小说作家团体,这个团体以杭州为主要活动中心。以冯梦龙以中心,可以串起两个小说作家交往链环。......
2023-11-29
张俊老师在《清代小说史》一书中,认为从中国古代小说史的自身发展规律考虑,小说史上的明清之际这一时段应当只包括明崇祯年间和清顺治年间。因此,我们把清顺治十八年界定为小说史上明清之际这一时段的下限。......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