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洛阳藏宝:揭秘新莽时期的错金钱币

洛阳藏宝:揭秘新莽时期的错金钱币

【摘要】:新莽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1957年洛阳西郊汉墓出土刀长4.3—4.5厘米,宽1.5厘米,环径2.8厘米,重34.7克。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又称金错刀,是王莽托古改制、推行新货币政策的产物。王莽所铸“一刀平五千”刀币,材质为铜,通长二寸二分(汉尺),实际测量长为7.2—7.5厘米,重量在20—46克,今所见金错刀大小不一,多因民间私铸减重之故。

新莽 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

1957年

洛阳西郊汉墓出土

刀长4.3—4.5厘米,宽1.5厘米,环径2.8厘米,重34.7克。金错刀分为环柄和刀身两个部分,环柄为一方孔圆钱,穿(孔)为正方形,两面有廓(棱),刀身也有周廓,环穿上下以黄金错嵌悬针篆文『一刀』二字,刀身篆书『平五千』,合读『一刀平五千』。

错金“一刀平五千”钱币又称金错刀,是王莽托古改制、推行新货币政策的产物。王莽(前45年—23年),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庶侄。早年,他虽身为外戚,但折节恭俭,勤奋博学,谨事老母及寡嫂,抚养兄子,以德行著称。初始元年( 8年),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曰新,次年改元为始建国。为了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王莽附会周礼,进行了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等项社会改革,以牢牢地树立“新”朝的形象。史书记载,王莽代汉后,诏令改汉币制,铸造错刀、契刀和大泉五十,先后进行了三次货币改革,金错刀是王莽第一次货币改革的产物。(www.chuimin.cn)

王莽所铸“一刀平五千”刀币,材质为铜,通长二寸二分(汉尺),实际测量长为7.2—7.5厘米,重量在20—46克,今所见金错刀大小不一,多因民间私铸减重之故。金错刀仅仅使用了短暂的两年,旋即被废止,据称是因为王莽在废刘兴王后,始终很心虚,深信谶讳之说。而前朝皇姓“劉”字中所含“卯、金、刀”三字正谶含“正月刚卯,金刀之利”之意,王莽唯恐对自己的政权不利,故予以废除。其实,“金错刀”等货币脱离了秦汉以来方孔圆钱的主流轨道,加之高额虚值、不宜携带和辨别等不利因素,所以发行不久便停止了流通。

货币既是一般等价物,也是国家意志、经济文化科技水平的集中反映。因为金属货币具有内在价值,可以发挥贮藏手段职能。当流通中的金属货币过多时,这部分过多的金属货币就会自发地退出流通转为贮藏,可以有效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但是,王莽时期的钱币在践行着货币真谛的同时,又不以重量为名,大兴虚值大钱,先于开元通宝六百余年脱离了秦汉铢两货币的量名钱体系。按照当时规定,“一刀平五千”与原来的五铢钱并用,一枚“一刀平五千”可以当作五千枚五铢钱使用,而金错刀连同少许黄金在内,平均重量也仅有30余克,区区两枚金错刀就能兑换五铢钱一万枚,换算比值极不合理,从而导致农商失业,食货俱废。王莽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激化了各种社会矛盾,随着赤眉、绿林大起义的爆发,新朝遂告灭亡。

王莽在短暂的统治期内,屡次改变币制,另制名目繁杂的货币,导致了经济的崩溃。然而,他却获得了第一铸钱高手的美誉,开一代铸钱质量精良之风。金错刀承袭了战国齐刀铸造的精髓,外廓高挺,对文字保护甚佳,是历代钱币收藏家青睐的精品。另外,王莽金错刀在铸造过程中运用了复杂的错金工艺,说明当时已经开始注重使用特殊手段来提高货币的技术含量,这些铸币理念对宋代铸币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