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有《陶渊明集》。“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4]!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
2023-11-29
登楼赋
[东汉]王粲
【作者小传】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邹县西南)人。少有才名。汉献帝初平初,因董卓劫持汉室君臣迁都,随父由洛阳西至长安;西京扰乱,南下投奔荆州牧刘表,未被重用,羁留荆州达十五年之久。后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官至侍中。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其诗辞气慷慨,有部分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之作,现实性比较强烈。其赋抒情真挚,风格清丽。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与曹植并称“曹王”。明人辑有《王侍中集》。
【题解】
王粲怀抱用世之志,南下依附刘表,未得重用,心情郁闷。建安九年(204),即来到荆州第十三年的秋天,王粲久客思归,登上当阳东南的麦城城楼,纵目四望,万感交集,写下这篇历代传诵不衰的名作。因作者身当乱世,亲历离乱,又怀才不遇,宏图难展,所以赋中充盈着沉郁悲愤的失意之叹。但这种情绪并不消沉,它源于作者乘时而起,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是建安时代知识分子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的反映。作为一篇抒情小赋,作者把内心感情的抒发,与有明暗虚实变化的景物描写结合起来,或情随景迁,或因情设景,使全篇惆怅凄怆的愁思更加真切动人,故能激起历代文化人的共鸣。
【原文】
登兹楼以四望兮[1],聊暇日以销忧[2]。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3],倚曲沮之长洲[4]。背坟衍之广陆兮[5],临皋隰之沃流[6]。北弥陶牧[7],西接昭丘[8]。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9]。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10]。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11]。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有归欤之叹音[12]。钟仪幽而楚奏兮[13],庄舄显而越吟[14]。人情同于怀土兮,岂穷达而异心!(www.chuimin.cn)
惟日月之逾迈兮,俟河清其未极[15]。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骋力。惧匏瓜之徒悬兮[16],畏井渫之莫食[17]。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18],征夫行而未息。心悽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19]。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
【译文】
登上城楼向四处眺望啊,暂借此日来排遣忧愁。遍观这楼所处的环境啊,实在是明亮宽敞、世间稀有。一边挟带着清澄的漳水的通道啊,一边倚靠着弯曲的沮水的长洲。背靠着高而平的大片陆地啊,面对着低湿原野中的沃美水流。北面可到达陶乡的郊野,西面连接着楚昭王的坟丘。花卉果实遮蔽了田野,小米高粱长满了垅头。虽然真美却不是我的家乡啊,又哪里值得作片刻的停留!
遇到这混乱的世道而迁徙流亡啊,悠悠忽忽超过十二年而到了今天。情怀深切总想着返回故乡啊,谁能承受住沉重的感情负担?靠着栏杆向远方瞭望啊,迎着北风敞开了衣衫。平原广阔我极目远望啊,却被高高的荆山挡住了视线。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流悠长渡口深远。悲叹故乡的阻塞隔绝啊,止不住泪水纵横满面。当初孔子困在陈国啊,曾发出“回去吧”的哀叹。钟仪被囚禁仍演奏楚国的乐曲啊,庄舄显达了仍操着越国的乡言。人情在怀念故乡上是一样的啊,难道会因受困或显达而把心思改变!
想到时光的飞速流逝啊,等待黄河水清却不免令人失望。但愿王政能一旦安定啊,可以凭借清明的时世施展力量。我害怕象葫芦那样空挂不用啊,又担忧象井水淘清了却无人品尝。走走停停我反复徘徊啊,太阳匆匆要到山后躲藏。风声飒飒从四面吹来啊,天色昏暗而惨淡无光。野兽惊惶四顾寻找着同伴啊,鸟儿相互鸣叫鼓起了翅膀。原野寂静而悄无人影啊,只有赶路的人在急急奔忙。心里悲伤而有所感触啊,情意哀痛而悲愤凄伤。顺着阶梯往下走啊,愤闷的情绪充塞胸膛。直到半夜还无法入睡啊,翻来复去我在苦捱时光。
【注释】
[1]兹楼:指麦城城楼。关于王粲所登何楼,向有异说。《文选》李善注引盛弘之《荆州记》,以为是当阳城楼。《文选》刘良注则说为江陵城楼。按赋中所述“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和“西接昭丘”的位置,应为当阳东南、漳沮二水之间的麦城城楼。[2]暇:通“假”,借。[3]漳:漳水,在今湖北当阳县境内。浦: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4]沮(jū居):沮水,也在当阳境内,与漳水会合南流入长江。[5]坟衍:地势高起为坟,广平为衍。[6]皋隰(xí席):水边之地为皋,低湿之地为隰。[7]陶:乡名,传说是陶朱公范蠡的葬地。牧:郊野。[8]昭丘:楚昭王坟墓,在当阳县郊。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楚昭王是春秋时深知用人之道的
有关历代经典古文的文章
归去来兮辞[东晋]陶渊明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有《陶渊明集》。“归去来兮”就是“归去”的意思,“来”、“兮”都是语助辞。质性自然[14],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15]。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24]!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39]。就针对这件事情来抒发自己心里的情意,给这篇文章命名为《归去来兮》。......
2023-11-29
赵氏是嬴姓的一个分支,从晋文侯时起成为晋国的一个大族,以其历代事晋侯有功勋,到赵衰、赵盾父子时,已成为专国政的重臣。据《史记·赵世家》说,赵盾之子赵朔于晋景公三年娶成公(景公父)姊为夫人。就在这一年,晋国司寇屠岸贾勾结诸将军构罪族灭赵氏, 赵朔的 夫人怀着身孕躲进公宫,后来生下赵武,就是本篇所记的文子,也就是有名的“赵氏孤儿”。晋献文子成室,晉大夫发焉。这是后人追记,所以称谥号。......
2023-11-29
行数百步,植于墓后为三重。则又移其余,左右翼以及于门。族子嘉敬举乡贡而来,予爱其质近于义,留居京师,与之考业论道,示之向方,俾从贤士大夫游,有所观法而磨砺,知新而聚博。予冀其复来,以成其学,且见之用也,作《移树说》以贻之。他先移其三分之一,环绕树根周围几尺,中留原土。我期望他能再来京师,成就学业,并且能够被录用,因此写这篇论说赠别。......
2023-11-29
余谓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如风撼树,但见树鸣,谓树不鸣不可也,谓树能鸣亦不可。此可以知手之有声矣。听者指谓琴声,是犹指树鸣也,不亦泥欤!......
2023-11-29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其所以如此,因为一个人的不廉洁,乃至于违犯礼义,推究其原因都产生在无耻上。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有一种刻本作“廉耻将”。......
2023-11-29
治安策(节选)〔西汉〕贾谊西汉初年,经过镇压韩信、英布、陈狶等诸侯的叛乱,沉重地打击了异姓诸侯王的割据势力。后来的吴楚七国之乱等事件,证实了贾谊的预见。贾谊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是合乎历史潮流的。但贾谊的主张没有被文帝全部采纳。《治安策》全文很长,还论述了抗击匈奴等重要问题,这里是节录。此时而欲为治安,虽尧舜不治。至于髋髀之所,非斤则斧。......
2023-11-29
余舅光 禄任 君治园于荆溪之上,遍植以竹,不植他木。故京师人之贵竹,与江南人之不贵竹,其为不知竹一也。然则虽使竹非其土之所有,君犹将极其力以致之,而后快乎其心。君之力虽使能尽致奇花石,而其好固有不存也。任 君在繁华纷闹中生长,而能不沉溺其中,衣饰车马僮仆歌舞,凡是富贵人家所沉湎嗜好的,一切摒斥而去。尤其是方正刚直不随意与人交往,凛然有高洁独立之气,这正是 任 君对于竹子必有自得的地方。......
2023-11-29
杂说(四)[唐]韩愈本文原题四则,这是第四则。所谓杂说,是一种文艺性较强的议论文,近似于现代的杂感、随笔。它不拘一格,形式灵活,偶感于心,发而为文,发抒一点不必是系统的看法,因此称为“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2],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3]。其真不知马也[7]![2]骈死:相比连而死。[5]见:通“现”,表现出来。......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