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我国环境执法现状及问题存在

我国环境执法现状及问题存在

【摘要】: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环境执法在观念、体制、能力、法律依据等层面均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北京市环境执法中也有所体现。根据2006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十五”期间是我国环境执法事业改革进程最快、发展成绩最为显著、取得成效最大的时期。同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强化日常环境执法。

一、我国环境执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我国环境执法在几十年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的环境执法在观念、体制、能力、法律依据等层面均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北京市环境执法中也有所体现。

(一)我国环境执法取得的成就

在我国,环境保护是一个行政主导型事业,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在环境保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环境执法作为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根据2006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上的总结,“十五”期间是我国环境执法事业改革进程最快、发展成绩最为显著、取得成效最大的时期。“十五”期间,环境执法工作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效:其一,切实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维护了群众环境权益,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其二,开展了重点区域与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促进了产业调整,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盲目发展的企业进行了集中整顿;其三,排污收费制度改革平稳推进,排污收费突破100亿元;其四,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国环境监察网络已初步形成;其五,培育生态环境监察工作试点,已在107个地区进行了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初步建立了生态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其六,以国家环境应急预案发布为标志,环境应急工作逐步展开,目前已有14个省(区、市)完成了环境应急预案。(2)

2006年,全国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积极落实各项措施,环境执法工作扎实推进,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其一,以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为切入点,集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面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专项检查,排查了污染和影响饮用水源的污染源与环境隐患,并重点检查了化工、冶炼、造纸、印染等行业的建设项目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情况。同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不断强化日常环境执法。其二,发现和排除了一大批环境安全隐患,加强了环境应急基础性工作,妥善处置了一大批突发环境事件,维护了环境安全与社会稳定。其三,生态监察取得重要进展,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地区在工作机制、执法体系、建章立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初步构建起“立足监督、联合执法、各负其责”的生态环境监察新模式。其四,执法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队伍培训工作成效明显,环境监管体制和执法机构建设取得突破,制度化建设快速推进。其五,环境执法效能明显提高。排污收费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与银行建立企业违法情况通报制度,扩大违法处罚效果;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总结起来, 2006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主要包括: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必须强化现场执法;提高环境执法效果必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必须加强责任追究;因地制宜把握重点才能做到环境执法有更大的作为。(3)

(二)我国环境执法面临的问题(www.chuimin.cn)

尽管我国环境执法工作取得了上述成就,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也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观念层面的问题。部分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对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缺乏正确的认识,重经济轻环境保护,片面强调GDP增长与招商引资,忽视环境保护工作,甚至有的地方政府出台有悖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土政策”、“土规定”,干扰和限制环境执法,致使部分地区“土小企业”连片污染反弹,屡禁不止。

其二,体制层面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为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达标排放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站在不同的市场竞争力起跑线上,其结果是大型企业包括上市企业也无视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明知故犯,超标排污,屡查屡犯。另外,地方环境保护局负责人由上级政府任命,往往使得环境执法效果大打折扣。

其三,能力层面的问题。以淮河流域为例,该流域整体上属于中部地区,自动化环境监控能力、执法装备硬件配备比较落后,难以满足执法需要,如沿淮四省平均每个环境监察机构仅有1. 8辆执法车辆,还有数十个县没有执法车辆与取证设备。

其四,法律依据层面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环境行政处罚额度低,无强制手段,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到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