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窑民行》总括了景德镇瓷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尤其反映了底层民众在繁华的瓷业大都市中的凄惨生活和待遇。......
2025-09-30
二、安尚义父子及其人生
安尚义(又称安三、安尚仁、金义、钱义),字易之,原为朝鲜人,随高丽贡使到北京,清朝初年入旗籍,正黄旗包衣。曾为权相明珠家臣,后来得明珠之力在天津、扬州两地业盐,成为大盐商,拥资数百万。关于这个经历,清宗室昭梿的《啸亭续录》中有明确记载:“明太傅(珠)擅权时,其巨仆名安图,最为豪横。士大夫与之交接,有楚滨、萼山之风。其子孙居津门,世为盐商,家乃巨富,近日登入仕版,有外典州牧者,不肖宗室至有与其联姻眷者,亦数典忘祖矣。”[72]作为明珠的管家,安尚义原来替明珠经营,依靠明珠的势力,后来自己慢慢强大起来。关于这点,史料也有明确的记载,明珠奉命来到扬州,扬州的大小官员,无不待命舟侧,等待接见。而此时明珠之仆安三,正在六安州做官。可能是由于这个特殊的原因,安尚义才辞官到扬州帮助明珠经营盐业。明珠去世以后,安氏经营的盐业依靠明珠之子纳兰性德的势力继续在生意上取得巨大的成功,因此有“北安西亢”的说法。
依托在盐业上的巨大成功,安氏逐渐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清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奢靡之风席卷全国。作为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功的盐商,生活更是奢靡,安尚义的儿子安岐尤为明显。安岐,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是康乾时期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大盐商。安岐著《墨缘汇观》一书,汇录书法始于三国魏钟繇《荐季直表》、西晋陆机《平复帖》,止于明代董其昌;名画始自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止于明代董其昌。该书于光绪年间刻行,影响颇巨。(https://www.chuimin.cn)
安尚义和安岐以其精明的经商才干,深厚的文化修养,以及奢华的生活方式,代表了扬州盐商典型的作风,是两淮盐商的总商之一。关于安岐在扬州经商的事情,清人刘声木在《苌楚斋随笔》卷八《高丽安岐事迹》中记道:“仪周在扬州置巨宅,豪侈不可言,事阅百馀年,扬州人尚知有‘安二达子’者。有地名‘芦刮刮巷’,原系‘安家巷’,因俗呼而讹。虽屡经兵燹,仍未易称,可见安氏在当日,赫赫在人耳目矣。”在记述安岐奢华生活的时候,《扬州画舫录》有明确的记载“初,扬州盐务,竞尚奢丽,一婚嫁丧葬,堂室饮食,衣服舆马,动辄费数十万。有某姓者,每食,庖人备席十数类,临食时夫妇并坐堂上,侍者抬席置于前,自茶、面、荤、素等色,凡不食者摇其颐,侍者审色则更易其他类。或好马,蓄马数百,每马日费数十金,朝自内出城,暮自城外入,五花灿著,观者目炫。或好兰,自门以至于内室,置兰殆遍。或以木作裸体妇人,动以机关,置诸斋阁,往往座客为之惊避——其先,以安麓村为最盛,其后起之家,更有足异者。”[73]
安岐曾经对博学的朱彝尊非常敬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举博学鸿词,授检讨。归过扬州,安麓村赠以万金。”[74]朱彝尊是浙西词派鼻祖,博览群书,著述丰富,对他赠以万金一方面反映了安氏作为盐商巨富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安氏对学问的尊重和支持。此外安氏父子还长期在天津设立粥厂赈济灾民,康熙五十年(1711)天津遇灾,安尚义于南门外设粥厂赈济灾民,且持续十余年。
相关文章
御窑厂的设立改变了景德镇延续千年的陶瓷生产模式,对景德镇民窑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对工匠的控制,对景德镇民窑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新的契机。清朝中期以后,景德镇的陶瓷业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更加辉煌,民窑业的生产也达到了鼎盛时期。......
2025-09-30
不同的姓氏从事不同的职业,在很多情况下,其他姓氏由于血缘关系的阻隔,很难从事这一行业。随着景德镇民窑业的迅速发展,周围民众纷纷来到景德镇“逐利”,其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仍然是血缘为纽带的家族。......
2025-09-30
因此,景德镇慢慢取代北方,成为中国新的制瓷业中心。虽然和北方拥有政府支持的官窑生产相比,景德镇的民窑陶瓷生产仍然没有取得绝对的控制地位。这说明,景德镇当时的卵白瓷器以官方枢密院定制生产的最好。铜红釉和钴蓝釉是元代景德镇又一重要的民窑陶瓷技术创新。......
2025-09-30
民窑制度也是景德镇陶瓷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极具历史意义和现代价值的一部分。宋元时期是景德镇民窑制度的形成时期,由于景德镇陶瓷生产日渐成熟,陶瓷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单靠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已经无法实现陶瓷生产的需要。......
2025-09-30
随着景德镇陶瓷业的发展,民窑生产也从自发到有为,逐渐形成了一套规则、特定习惯、行业制度。这些制度对景德镇陶瓷业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的陶瓷制度与瓷业发展和城市生命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造就这一奇迹的诸多因素中,景德镇民窑陶瓷制度和制度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2025-09-30
它不仅论述了当时景德镇陶瓷业的生产、市场、税制、装饰等情况,还论及了国内其他名窑生产的情况,是研究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乃至中国陶瓷发展史的宝贵史料。同一时期对景德镇的陶瓷论文和专著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2025-09-30
军窑产品和民窑产品在生产技术、原料、生活的文化时空、产品的目的方面,具有太多的共同性,很难发现其具有明确代表性的特征,再加上史料缺乏,因此长时间被研究者忽视,但军窑的存在应该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