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快村民自治配套法规建设的步伐1999年4月,民政部在河南许昌召开的“全国村民自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指出:2000年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力争制定出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两个地方法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仅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也只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村委会选举办法。......
2025-09-30
发展村级民主是我国民主建设稳中求进的重要方略
着眼提高大多数人的民主素质的民主,才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民主。探索出一条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得到切实训练和教育的民主之路,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课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基本国情决定了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最大最多的“民”就是农民。如同经济建设要考虑农民这一最大的利益群体的利益一样,民主建设也要着眼农民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方能取得较大成效。在急剧变革的现代化进程中,将人数众多的农村人口纳入政治参与的轨道,而又不导致社会混乱,妨碍民主化进程,这是中国所独有,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曾面对的难题。
历经10年沧桑,村委会选举在播撒民主种子、培育民主法制意识、缓解干群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更广阔的层面上向世人展示了她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独特魅力。
首先,农民群众对村委会选举,有直接的认同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带头人自己选,农民群众在参与选举中找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要求与实现形式的有机统一。(https://www.chuimin.cn)
其次,村委会选举是培养农民民主能力的大学校。民主实践既是民主教育,也是民主训练。区别于代表制民主,村委会选举是以人人参与为显著特点,群众在直接参与选民登记、提名初步候选人、确定正式候选人、听取竞选演讲、选举日投票、监督计票等实践活动中,逐步了解了什么是民主,怎样做是民主,从而得到实实在在的民主训练。这种以培养大众民主能力和素质为己任的村级直接民主,可以说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坚实基础。没有亿万农民群众民主观念的增强和民主素质、民主能力的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是不可想像的。
第三,推进村委会选举的成本是最小的,成效却是显著的。与代表制民主涉及面广、牵扯矛盾复杂有所不同,村委会选举主要涉及村中的事务,农民群众也更关注自己身边的事情,往往首先通过观察村中内部的事情,来观察整个社会的事情。因此,把村委会选举搞好,无疑能增强整个国家民主制度的可信度。同时,从推进民主建设的步骤、方法上来看,由于村级民主范围适合、人口适合,它能为更高层次的民主提供实验,提供经验,训练民主建设的主体。即使由于一时缺乏经验,某一个村或某些村在选举上走了弯路,也容易调控,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的社会动荡。
从村民议事决策的乡村人民小会堂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尽管民主的层次不同,决策效力不同。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某些内在的联系。在巩固和完善代表制民主的基础上,积极推行村级直接民主,比起那些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空泛化、极端化、理想化的种种设计,要来得真切,来得有效。
相关文章
14加快村民自治配套法规建设的步伐1999年4月,民政部在河南许昌召开的“全国村民自治工作经验交流会议”指出:2000年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力争制定出贯彻《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和《村委会选举办法》两个地方法规。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仅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也只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出村委会选举办法。......
2025-09-30
省民政厅反复将群众意见反馈给当地政府,但问题依然不能解决,省民政厅也无可奈何,这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村委会组织法》没有惩戒机制。二是不同类型的政策之间相互矛盾,如,按《村委会组织法》规定,村......
2025-09-30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对搞好乡村直接选举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组织力量,对包括乡村直接选举在内的基层民主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应推动村委会选举保障机制的创新。......
2025-09-30
列宁、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告诫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必须正确把握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辩证关系,坚持三者并重的思想,尤其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任何不顾条件的突出政治或过于强调经济作用,而忽视文化建设,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不良影响。全面小康社会不仅应当有繁荣的经济,也应当有繁荣的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繁荣,就会导致小康社会发展的失衡。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才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5-09-29
“四个民主”的提出,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经过反复实践检验,“四个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农村实际的民主形式。......
2025-09-30
“乡政村治”的政治体制架构,就意味着国家权力不能再直接控制农村基层的经济社会资源,乡镇政府不得随意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务,村庄因此有了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和管理自主权。我们应当充分释放“乡政村治”的体制能量,大力推进村民自治,用民主的办法约束村委会干部的行为。发挥村民的监督作用,这是确保村委会干部做到廉洁自律的最基本的动力。......
2025-09-30
建国初期,我国乡镇体制建设是在议政合一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框架内进行的。乡镇人民政府实行乡长、镇长负责制。乡镇长由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到1985年底,全国农村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基本结束,全国共建立了91590个乡、镇人民政府。全国核定乡镇机关人员编制总额为200万人。......
2025-09-30
13村民自治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跨世纪发展的重要价值目标。这是全面推进村民自治面临的最大的挑战。村民自治需要党内民主的牵引。这是由党的先进性质和它在社会生活中的执政地位、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扩大和发展党内民主,用党内民主影响、推动社会民主,是村民自治继续发展的呼唤。这种把个人之间的矛盾分歧随意上升为组织之间的矛盾,进而又抽象到“党”的高度的心态,实在......
2025-09-30
相关推荐